<神要喚醒悲哀中的大衛>
讀經【撒下19: 1-43】【有人告訴約押說:'王為押沙龍哭泣悲哀『……。】在撒母耳記下第十九章中記載了,神已賜下了得勝,叛變的押沙龍也死了,大衛卻被肉體的感情所轄制,他在得知兒子押沙龍敗亡后,心裡極其傷慟;因此神要喚醒悲哀中的大衛,而約押是被神用作喚醒大衛的器皿;之後民心轉向前來迎接大衛返回京城;示每和洗巴也來迎接;米非波設當面洗清誤會;巴西萊送王過約但河;猶大人與以色列人爭先恐後。本章首先說到:【有人告訴約押說:『王為押沙龍哭泣悲哀。』眾民聽說王為他兒子憂愁,他們得勝的歡樂卻變成悲哀。那日眾民暗暗地進城,就如敗陣逃跑、慚愧的民一般。王蒙著臉,大聲哭號說:『我兒押沙龍啊!押沙龍,我兒,我兒啊!『】「有人告訴約押說:』王為押沙龍哭泣悲哀『」。大衛身為一國之君,假使他只顧著為自己的兒子「哭泣悲哀」,這對那些為他出生入死的士兵,是相當不公平的。這些士兵打了勝仗回來,他們「聽說王為他兒子憂愁,他們得勝的歡樂卻變成悲哀」。所以「那日眾民暗暗地進城,就如敗陣逃跑、慚愧的民一般」。而大衛還是「蒙著臉,大聲哭號說:『我兒押沙龍啊!押沙龍,我兒,我兒啊!』」神賜下了得勝,但大衛卻被肉體的感情所轄制,一時忘記了神的旨意和應許,也看不見押沙龍已經成為神的仇敵。所以大衛只顧「為他兒子憂愁」,卻忘了得勝君王的職責。因此神要把祂所揀選的王從悲哀中喚醒。【約押進去見王,說:'你今日使你一切僕人臉面慚愧了!他們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兒女妻妾的性命,你卻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你今日明明地不以將帥、僕人為念。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龍活著,我們都死亡,你就喜悅了。現在你當出去,安慰你僕人的心。我指著耶和華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無一人與你同在一處;這禍患就比你從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於是王起來,坐在城門口。眾民聽說王坐在城門口,就都到王面前。以色列人已經逃跑,各回各家去了。】「約押進去見王,說:『你今日使你一切僕人臉面慚愧了!他們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兒女妻妾的性命,你卻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神沒有任憑大衛繼續沈溺在傷痛中,而是使用約押把大衛從悲哀中喚醒。約押的言辭非常激烈卻句句在理,他說大衛的僕人救了大衛和他兒女妻妾的性命,大衛卻為了一個背叛的兒子這樣的哀哭,難道寧可大家都被殺死,而押沙龍存活做王?這樣大衛就高興了嗎?因此大衛若繼續哀哭,為他作戰的人都會心涼,而一個個離他而去。那時大衛的處境就更不堪設想了,所以約押說:「這禍患就比你從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約押的話讓大衛醒悟過來,他按下心中的哀痛,回到神的旨意之中。「於是王起來,坐在城門口。眾民聽說王坐在城門口,就都到王面前」。眾民一聽說大衛坐在城門口了,就都到王面前,於是大衛就挽回了眾民的心。身為一國之君,大衛應該為大局著想,以百姓為念,為他們的戰勝來慶賀,肯定他們、感謝他們。
【以色列眾支派的人紛紛議論說:『王曾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又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現在他躲避押沙龍逃走了。我們膏押沙龍治理我們,他已經陣亡。現在為什麼不出一言請王回來呢?『】「以色列眾支派的人紛紛議論說:『王曾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又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現在他躲避押沙龍逃走了」。原本跟隨押沙龍攻擊大衛的以色列人敗后逃跑,各自回家去了。此時以色列眾支派的人紛紛議論,想起過去大衛王如何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後來因為押沙龍的緣故逃到約旦河東的瑪哈念,而他們所膏抹取代大衛作王的押沙龍也陣亡了,所以他們彼此質問:「現在為什麼不出一言請王回來呢?」他們希望大衛王回來,希望有人站出來替百姓表明心意。【大衛王差人去見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說:『你們當向猶大長老說:』以色列眾人已經有話請王回宮,你們為什麼落在他們後頭呢?你們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為什麼在人後頭請王回來呢?『也要對亞瑪撒說:』你不是我的骨肉嗎?我若不立你替約押常作元帥,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如此就挽回猶大眾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他們便打發人去見王,說:』請王和王的一切臣僕回來。『】「大衛王差人去見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說:』你們當向猶大長老說:『以色列眾人已經有話請王回宮,你們為什麼落在他們後頭呢?」為了爭取猶大支派的效忠,大衛派祭司遊說猶大長老們搶在其他支派之前「請王回宮」。大衛所屬的猶大支派之所以猶豫,很可能因為他們曾在希伯侖參與押沙龍的叛亂,擔心大衛回來以後報復。這時大衛不是勸百姓在神面前認罪悔改,而是刻意迴避問題,讓他們將功補過。為了安撫猶大叛軍的人心,大衛又立押沙龍的元帥亞瑪撒「替約押常作元帥」。大衛撤了平叛功臣約押的職位,可能與他抗旨殺死押沙龍、出言指責大衛有關。大衛一面接受了約押的忠告,一面對他的指責耿耿於懷。因大衛並沒有像在希伯侖一樣安靜等候神,而是自己伸出手,運用手段「挽回猶大眾人的心」,一面推動冷淡的猶大支派來熱心跟隨他,一面也報復頂撞他的約押。大衛把這些政治手段運用得嫻熟而老練,但卻埋下了猶大支派與其他支派分裂的種子,也導致了亞瑪撒被約押謀殺(20:8-10)。
【王就回來,到了約旦河。猶大人來到吉甲,要去迎接王,請他過約旦河。巴戶琳的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示每急忙與猶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衛王。跟從示每的有一千便雅憫人,還有掃羅家的僕人洗巴和他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僕人;他們都蹚過約旦河迎接王。】「王就回來,到了約旦河。猶大人來到吉甲,要去迎接王,請他過約旦河。巴戶琳的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示每急忙與猶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衛王」。當大衛重返耶路撒冷時,所遇見的是不同的人。當大衛回耶路撒冷時,曾在大衛逃亡時攻擊大衛,用一些無中生有的事情來毀謗大衛,咒罵大衛的示每。現在大衛重新得勢,他首先召集了「一千便雅憫人」,「急忙與猶大人一同下去迎接大衛王」。「掃羅家的僕人洗巴」曾用詭計從大衛得到了屬於米非波設的所有產業,他知道算賬的時候一定會來到,所以全家都搶先來迎接大衛。【有擺渡船過去,渡王的家眷,任王使用。王要過約旦河的時候,基拉的兒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對王說:『我主我王出耶路撒冷的時候,僕人行悖逆的事,現在求我主不要因此加罪與僕人,不要記念,也不要放在心上。僕人明知自己有罪,所以約瑟全家之中,今日我首先下來迎接我主我王。『】「有擺渡船過去,渡王的家眷,任王使用。王要過約旦河的時候,基拉的兒子示每就俯伏在王面前」。示每在大衛王面前承認他的過錯,可見他是個看風轉舵的人。示每非常聰明,口齒伶俐,無論是罵人的咒詛,或是認罪的話都非常到位,但他心裡不純。大衛手下的將軍亞比篩不肯放過示每,但大衛答應不殺他。而示每「咒罵耶和華的受膏者」,又妄稱神的旨意(16:8),大衛當然知道應該怎樣處理他。雖然不必現在懲罰他,但也不必「向他起誓」。然而在大衛臨終時囑咐所羅門:【…使他白頭見殺,流血下到陰間。】(王上2:8-9)因為大衛清楚地知道示每是怎樣的人,大衛對所羅門說:【他是用狠毒的言語咒詛我,後來卻下約但河迎接我。】這就是示每的陰險之處!在列王記上2:46說到:【比拿雅,他就去殺死示每。這樣,便堅定了所羅門的國位。】可見示每沒有去除前,所羅門的國位還沒有那麼堅定,示每被殺后,整個所羅門的國位就堅定了。由此可知,大衛不因個人的恩怨殺示每,但為神國的利益必須除掉他。今天我們應當寬容人,用愛心待人。但在這邪惡的世代中,不少惡人正是利用基督徒的這種態度,來達到他們邪惡的企圖。那我們應怎樣對待這些人呢?我們要從大衛怎樣寬容示每,又有智慧和公義的處理他中,學到屬靈的功課!
【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也下去迎接王。他自從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來,沒有修腳,沒有剃鬍須,也沒有洗衣服。他來到耶路撒冷迎接王的時候,王問他說:『米非波設,你為什麼沒有與我同去呢?』他回答說:『我主我王,僕人是瘸腿的。那日我想要備驢騎上,與王同去,無奈我的僕人欺哄了我,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讒毀我。然而我主我王如同神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樣好,就怎樣行吧!因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為死人,王卻使僕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飯,我現在向王還能辨理訴冤嗎?』王對他說:『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我說,你與洗巴均分地土。』米非波設對王說:「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地回宮,就任憑洗巴都取了也可以。『】「掃羅的孫子米非波設也下去迎接王。他自從王去的日子,直到王平平安安地回來,沒有修腳,沒有剃鬍須,也沒有洗衣服」。米非波設也來迎接大衛,並告訴大衛他因瘸腿,又受僕人洗巴的欺哄,才不得跟隨他。自從大衛逃走後,米非波設冒著被押沙龍懲罰的危險,一直「沒有修腳,沒有剃鬍須,也沒有洗衣服」,證明他是忠於大衛的,也表明他心中的憂傷,於是大衛重新接納了他。如果米非波設講的是真話,就應該讓他取回全部的合法財產,如果是假話,就應該被剝奪所得。但大衛此時不能懲罰曾經雪中送炭的洗巴(16:2)。過去一時衝動的決定(16:4),現在讓他騎虎難下,只能說「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就讓米非波設「與洗巴均分地土」。大衛的裁決實際上是偏袒了洗巴,犧牲了米非波設,保護了自己。但米非波設並沒有堅持自己的權利,而是以神的受膏者「平平安安地回宮」為滿足,可見他是知恩圖報的人。這就勝過了洗巴的謊言,推翻了洗巴的控告。米非波設雖然瘸腿,但他的心完整無缺,不受錢財迷惑,也不輕易被冒犯。他是真心誠意待大衛,不求回報的人。
【基列人巴西萊從羅基琳下來,要送王過約旦河,就與王一同過了約旦河。巴西萊年紀老邁,已經八十歲了。王住在瑪哈念的時候,他就拿食物來供給王;他原是大富戶。王對巴西萊說:『你與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那裡養你的老。』巴西萊對王說:『我在世的年日還能有多少,使我與王同上耶路撒冷呢?僕人現在八十歲了,還能嘗出飲食的滋味、辨別美惡嗎?還能聽男女歌唱的聲音嗎?僕人何必累贅我主我王呢?僕人只要送王過約旦河,王何必賜我這樣的恩典呢?求你准我回去,好死在我本城,葬在我父母的墓旁。這裡有王的僕人金罕,讓他同我主我王過去,可以隨意待他。』王說:『金罕可以與我同去,我必照你的心愿待他。你向我求什麼,我都必為你成就。』於是眾民過約旦河,王也過去。王與巴西萊親嘴,為他祝福,巴西萊就回本地去了。】「基列人巴西萊從羅基琳下來,要送王過約旦河,就與王一同過了約旦河」。巴西萊從羅基琳下來要送王過河。他年紀老邁,已經八十歲,是基列地的大富戶,曾在大衛逃到瑪哈念的時候接濟大衛一行人食宿用品(18:27-29)。大衛知恩圖報,邀請他一同回耶路撒冷,要給他養老。巴西萊知道自己已老邁,在世的年日剩下不多,無法與王同上耶路撒冷,也無法享受人間美食或宮中宴樂,更不希望自己成為王的累贅。如今他別無所求,只想送王過約旦河,再回去自己的本城,葬在自己父母的墓旁。他將自己的兒子金罕交給大衛,讓他跟隨大衛回去。巴西萊說大衛可以隨心所願的對待金罕,大衛卻說:「我必照你的心愿待他」,並且「你向我求什麼,我都必為你成就」。大衛善待金罕,臨死前還特別囑咐所羅門要善待巴西萊的眾子(王上2:7)。就這樣,王與眾民過了約旦河。王與巴西萊親嘴祝福,道別之後巴西萊回本地去,留下金罕跟隨大衛。今天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不同的人,有的在我們患難中落井下石,有的明為幫助,實為利用欺騙我們。有的雖想幫助我們,卻無能為力。但也有那真心愛我們,施恩不求回報的人。因此我們不要以為總是遇到壞人,也不要想都會遇到好人,但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是怎樣的人,而他人的善與惡,將來神必施行判斷。
【王過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過去。猶大眾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過去。以色列眾人來見王,對他說:『我們弟兄猶大人為什麼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並跟隨王的人過約旦河?』猶大眾人回答以色列人說:『因為王與我們是親屬,你們為何因這事發怒呢?我們吃了王的什麼呢?王賞賜了我們什麼呢?』以色列人回答猶大人說:『按支派,我們與王有十分的情分;在大衛身上,我們也比你們更有情分。你們為何藐視我們,請王回來不先與我們商量呢?』但猶大人的話比以色列人的話更硬。】「王過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過去。猶大眾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過去」。「猶大眾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過去」,指以色列北方的十個支派只來了一半的人。這時以色列眾人非常不滿,就來見大衛,質問他們的弟兄猶大人,為什麼暗暗的迎接王回來,沒有預先與以色列人商量,把他們排擠在外?一開始的時候,不是以色列眾支派的人在議論,想要請王回來嗎?如今怎麼就只有猶大人悄悄的去把王請回來呢?但猶大人認為他們效忠於王,不是因為他們從王得著什麼好處,而是因為他們本是王的親屬,都是猶大支派的人。而以色列人也不甘示弱,強辯他們有十個支派,所以與王之間情分更多,因此質問猶大人,「你們為何藐視我們,請王回來,不先與我們商量呢?」但是猶大人的話比以色列人的話更尖銳兇猛。因大衛沒有專心等候神,卻靠自己的聰明去挽回人心、促成合一,結果把百姓的驕傲、嫉妒和紛爭都引動了起來,十二支派不但不能合一,反而埋下了所羅門之後南北分裂的因素。神允許大衛自作聰明,又把他的自作聰明一件一件地變成了作繭自縛,這既是讓大衛徹底暴露肉體,也是幫助大衛徹底脫離肉體。但願我們今天都要徹底脫離肉體,並且無論在任何事上,都要專心等候神,全心全意的信靠神!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