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2: 1-23】【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對以色列人說:『我使你們從埃及上來,領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在士師記第二章中記載了,因以色列民沒有遵行神的命令,把迦南人完全趕出應許地,神的使者就從吉甲上到波金警告他們。以色列眾人聽了后「就放聲而哭」,卻沒有真正的悔改,結果「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侍奉諸巴力」,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就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本章首先說到:【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對以色列人說:『我使你們從埃及上來,領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我又說:』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你們也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為何這樣行呢?『因此我又說:』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在聖經里「耶和華的使者」,有的時候是指神所派來的天使,有的時候是指神所差遣來的先知,但他們講話的時候,往往就像這位使者一樣,用第一人稱的「我」,話語中充滿了權柄,叫人一聽就不能不承認這是神在向人說話。「從吉甲上到波金」,是指約櫃從吉甲被搬到伯特利(20:26-28)。「對以色列人說:『我使你們從埃及上來,領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我又說:『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領你們」指神過去所作的。而神在責備百姓的不順服之前,首先宣告「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讓百姓認識祂的恩典與信實。「你們也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這是神和以色列人所立的約(申7:1-6)。「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為何這樣行呢?」神指責以色列人單方面毀約。「因此我又說:『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肋下的荊棘」,是使人無法動彈,寢食難安。「他們的神」是指迦南原住民所敬拜的偶像假神;「網羅」,是使人陷入絕境。【耶和華的使者向以色列眾人說這話的時候,百姓就放聲而哭;於是給那地方起名叫波金(就是哭的意思),眾人在那裡向耶和華獻祭。】「耶和華的使者向以色列眾人說這話的時候,百姓就放聲而哭」,「百姓就放聲而哭」,因為神所宣告的「肋下的荊棘」和「網羅」,讓他們想起了約書亞的預言所警告的結果:【使你們在他所賜的美地上速速滅亡】(書23:13)。因此他們的哭泣並不是真實的悔改,而是懼怕後果。真實的悔改,必然會立刻執行神的命令,趕出迦南人、除掉偶像,但他們哭泣完了卻沒有實際的行動。「於是給那地方起名叫波金,眾人在那裡向耶和華獻祭」。「波金」的意思是哭泣者。
【從前約書亞打發以色列百姓去的時候,他們各歸自己的地業,佔據地土。約書亞在世和約書亞死後,那些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長老還在的時候,百姓都事奉耶和華。耶和華的僕人、嫩的兒子約書亞,正一百一十歲就死了。以色列人將他葬在他地業的境內,就是在以法蓮山地的亭拿·希烈,在迦實山的北邊。那世代的人也都歸了自己的列祖。後來有別的世代興起,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從前約書亞打發以色列百姓去的時候,他們各歸自己的地業,佔據地土」,「各歸自己的地業」,是指回到拈鬮所分配的轄境;「佔據地土」,並未完全佔據,大多數與原住民雜居,有的被迫居于山區。「約書亞在世和約書亞死後,那些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長老還在的時候,百姓都事奉耶和華」。「所行大事」是指神所行的神跡奇事(書24:5-12)。「長老還在的時候」,他們的年齡比約書亞相差最少在二十或二十五歲以上,故在約書亞死時,他們的年齡應當在九十歲以下。「耶和華的僕人、嫩的兒子約書亞,正一百一十歲就死了」,「耶和華的僕人」就是遵行神命令的人,約書亞和摩西一樣。「以色列人將他葬在他地業的境內,就是在以法蓮山地的亭拿希烈,在迦實山的北邊」,「亭拿希烈」又名亭拿西拉(書24:30),約書亞分配完各支派的地業之後,以色列人分給他的地業(書19:49-50);「迦實山」大概在亭拿希烈境內的南邊。「那世代的人也都歸了自己的列祖」,「那世代的人」,是指經歷過進迦南的爭戰的人。「後來有別的世代興起,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不知道耶和華」,是指只知道神的知識,卻不認識神的性情,也不把神當神來敬畏。「別的世代」是指接下來那個世代。
【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去叩拜別神,就是四圍列國的神,惹耶和華髮怒;並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巴力和亞斯她錄。】「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這是違反了十誡的第一誡: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20:3)。當以色列人違反了第一誡之後,所有的罪都會接踵而來。「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離棄」就是不再承認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甚至鄙棄祂。「去叩拜別神,就是四圍列國的神,惹耶和華髮怒」,「別神」是指諸巴力。「四圍列國的神」,不僅包括迦南人的假神,也包括四圍列國的假神。「並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巴力和亞斯他錄」,「亞斯他錄」,是迦南地一帶的人所拜的女神通稱,主管性愛、生殖和豐產;男神則稱之為巴力或諸巴力。【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就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又將他們付與四圍仇敵的手中,甚至他們在仇敵面前再不能站立得住。他們無論往何處去,耶和華都以災禍攻擊他們,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話,又如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他們便極其困苦。】「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就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搶奪他們的人」,是指強盜式的掠奪土產和財物為目的的盜匪。「又將他們付與四圍仇敵的手中,甚至他們在仇敵面前再不能站立得住」,「仇敵」是指專與以色列人敵對的外邦人,大規模的侵擾和劫掠;「不能站立得住」指無力抵抗。「他們無論往何處去,耶和華都以災禍攻擊他們」。「他們」指以色列人;「災禍」包括天災和人禍。「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話,又如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他們便極其困苦」。「耶和華所說的話」,就是神頒布禁戒的條例;「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就是神用誓言特彆強調的誡命;「極其困苦」,是指落到非常可悲的情況中。
【耶和華興起士師,士師就拯救他們脫離搶奪他們人的手。他們卻不聽從士師,竟隨從叩拜別神,行了邪淫,速速地偏離他們列祖所行的道,不如他們列祖順從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為他們興起士師,就與那士師同在。士師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華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他們因受欺壓擾害,就哀聲嘆氣,所以耶和華後悔了。及至士師死後,他們就轉去行惡,比他們列祖更甚,去事奉叩拜別神,總不斷絕頑梗的惡行。】「耶和華興起士師,士師就拯救他們脫離搶奪他們人的手」,「士師」是神為百姓興起的屬靈、軍事和政治的領袖,也被稱為【拯救者】(3:9)。「他們卻不聽從士師,竟隨從叩拜別神,行了邪淫」,「行了邪淫」,是指敬拜迦南假神儀式中的淫亂行為,也是指背棄真神敬拜偶像,有如妻子對丈夫不忠。「速速地偏離他們列祖所行的道,不如他們列祖順從耶和華的命令」,「速速地偏離」,是指在很短的時間內便離開了正途。「耶和華為他們興起士師,就與那士師同在。士師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華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這說出士師的權柄來自神的同在,士師的興起和盡職都在乎神。「他們因受欺壓擾害,就哀聲嘆氣,所以耶和華後悔了」。這說明神興起士師的原因,因為祂不能忍受祂子民的哀嘆。「後悔」意思是憐憫、同情,並不是說神會改變主意。「及至士師死後,他們就轉去行惡,比他們列祖更甚」。「比他們列祖更甚」,是指一代不如一代,行惡加劇。「去事奉叩拜別神,總不斷絕頑梗的惡行」。「頑梗的惡行」,就是不知醒悟悛改,仍然一意孤行。士師還在世的時候,百姓就「不聽從士師」,士師死後,百姓更是肆無忌憚地「轉去行惡」。因為罪的特徵就是增長迅速,會使人的屬靈光景每況愈下,「比他們列祖更甚」。
【於是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祂說:『因這民違背我吩咐他們列祖所守的約,不聽從我的話,所以約書亞死的時候所剩下的各族,我必不再從他們面前趕出。為要藉此試驗以色列人,看他們肯照他們列祖謹守遵行我的道不肯。』這樣耶和華留下各族,不將他們速速趕出,也沒有交付約書亞的手。】「於是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祂說:『因這民違背我吩咐他們列祖所守的約,不聽從我的話」,「耶和華的怒氣」,就是因忌邪而起的忿恨。「所以約書亞死的時候所剩下的各族,我必不再從他們面前趕出」,「所剩下的各族」,就是迦南七族(書3:10)中未被滅盡,尚殘餘的原住民。「為要藉此試驗以色列人,看他們肯照他們列祖謹守遵行我的道不肯」。「藉此試驗以色列人」,全知的神【是知道人心的】(王上八39),因此這「試驗」其實是神為百姓預備的考試,不是神需要借著「試驗」來看人是否順服,但人需要借著「試驗」來認識自己的真實光景。「耶和華留下各族」,容許他們繼續成為神百姓的難處,是為了造就他們,就是催逼百姓迴轉呼求神。也是訓練百姓認識神的性情、謹守聖約。因此今天當我們遭遇到神在環境和生命中留給我們的難處的時候,願我們都要存【凡事謝恩】的心來領受,這樣我們就能看清神在這些難處背後,量給我們的生命成長的功課!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