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的自駕過程比較匆忙,儘管自己號稱對音樂愛好,卻沒有時間放慢腳步來欣賞薩爾斯堡和維也納這兩個音樂之都。真的希望在未來有機會慢節奏地欣賞它們,痛痛快快地看上一兩場音樂會或者歌劇。
這一段自駕游的路線。
下榻的民居與附近的景色。
途經這座山脈,應該是石灰石的山體吧,寸草不生,十分蒼勁的感覺。
薩爾斯堡的教堂正在舉辦管風琴比賽。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參觀了米拉貝爾花園,感受一下音樂之聲的氛圍。
看到一隊以年長者為主的遊覽團隊,口中齊聲唱著《音樂之聲》插曲,來到這裡重溫舊夢,場景感人。
公園轉角處看到這件現代藝術品,Google Translate 給出以下介紹:英國雕塑家安東尼·克拉格(Anthony Cragg)為2008年薩爾斯堡藝術節設計了這個約5米高的青銅雕塑。在其結構中,觀察者可以辨別出人類輪廓,這些輪廓根據位置和視角突然出現,在空間上相互作用,然後迅速消失。標題 Caldera 是一個表示火山口的地質術語。在這裡,藝術家正在探索充滿戲劇過程所釋放的能量和情感的空間和物質。而且,尤其是,他暗指薩爾茨堡本身的碗狀位置。安東尼·克拉格(Anthony Cragg)認為他的作品是一種「心理景觀」,甚至可以在可步行的「大鍋」中體驗。
梅爾克修道院是在路上臨時決定前往的,突然意識到路上不遠處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景點,欣然前往。維基百科全書的介紹如下:梅爾克修道院(Stift Melk)是一座本篤會修道院,位於奧地利下奧地利州梅爾克鎮的山岩上,俯瞰多瑙河,毗鄰瓦豪河谷。梅爾克修道院成立於1089年。巴洛克建築修建於1702年到1736年,有精美的壁畫,圖書館藏有無數的中世紀手稿。由於其名望和學術價值,在1780年到1790年約瑟夫二世大量解散奧地利的修道院時,梅爾克修道院得以倖免,並逃過了拿破崙戰爭的破壞。1938年德奧合併,學校和修道院的大部分被納粹收歸國有。2000年連同整個瓦豪河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離開時突然發現一個拍攝全景的位置,喜出望外。
十分養眼的明信片,問到服務處它是如何拍攝的,回答是航拍。因為它太美,所以掃描上來與各位分享。
維也納的美泉宮,到處可以看到茜茜公主的足跡,會想起那對她愛到骨子裡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單相思的悲慘結局,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匆匆一瞥的維也納歌劇院。
維也納部分街景。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的藍教堂。
現在加拿大已經很難見到的錄像機和DVD放像機。這幾種機型好像是我們維修中心七八年前常見的機型。
不是為什麼斯洛伐克人(可能是青年為主)喜歡在路上塗鴉?
街頭上展出的「布拉格之春」的歷史照片。
街頭建築上的巨幅壁畫,它們在傾訴著什麼呢?
街景還是挺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