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首版已由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小批量印刷出版
網路連接: http://www.bookhk.com/fanti/book.asp?book_id=1859
春、夏連聲驚喜地:「喜歡喜歡。這可是無價之寶禮太重了,千金難買萬金難尋。」敬樂見狀也很高興,隨即指點春、夏演奏的心法手法、運氣換氣之技,這些事夏一聽便心領神會,心裡樂樂地,嘿!又學一手,真是吉人天助啊!
村民們吃著月餅、糍粑、燒雞、竹葉粑、雞絲涼麵等節日食品,舉著酒杯走訪親友,說著吉祥的話,有人往篝火上添加柴薪,火焰重又高高躥起。一陣鑼鼓再次歡快的奏起后,場上湧進二、三十名青年男女,敬樂和聞鈺分別拉著夏和春也進了場,鼓聲急促催動著年輕人的心,突一聲高吭的笛音破空響起,男女青年們便一同『嘿……!』的長歌,唱起了鄉間流行的四季山歌:
『嘿……,
春日桃花艷山鄉,那不是桃花喲,
是春姑娘的頭巾在風中飄蕩。
夏日荷花立水塘,那不是荷花喲,
是夏哥哥的笑臉迎著驕陽。
秋日菊花滿山放,那不是菊花喲,
是秋姑娘的披風落在了地上。
冬日梅花迎雪霜,那不是梅花喲,
是冬姑娘的衣帶掛在了樹梢。』
『啊喲、啊喲,啊里郎!
春日桃花艷山鄉,
夏日荷花立水塘,
秋日菊花滿山放,
冬日梅花迎雪霜。』
這是一首開始由男女青年詠物寄情的對唱、最後幾句轉成混聲反覆合唱的小調,唱者圍著紅紅的篝火邊唱邊跳起熱情歡快的鍋莊。場邊的人們立時被感染,敲打著節拍為他們助興。山歌剛唱完,以敬樂父母弟為主的絲竹樂隊又奏起了另一首即景山歌『月里嫦娥思故鄉』。這次卻是聞鈺獨唱,場中男女合著節拍伴舞。夏聽了歌詞向春耳語說了些什麼,兩人都很興奮溜到了場邊。聞鈺用清新悅耳的歌聲唱道:「月兒皎皎,秋風兒徐徐送爽,月兒里嫦娥思故鄉……。」
突地場邊竹林一個仙女踏著竹梢飛天而起,隨即裙帶翻飛、衣帶飄飄,頭下腳上緩緩飛來。人們驚喜地呼喊:「嫦娥真的來了!」「真的來了!」嫦娥正在冉冉下落,只見另一個戴著披風的人突地升起、對著嫦娥雙掌迎去,嫦娥借著那股掌力,在空中翻了一個跟斗升向了更高的地方,背襯著皎皎明月,甩雲袖、舞飄帶,如嫦娥般款款自月兒中飛來。那聞鈺望著這動人的情景忘了唱歌,場外奏樂的也凝固而沒了聲音,人人伸長脖子翹首望著中秋的明月。那嫦娥曼妙的仙姿終於落在了竹梢,迅即一個白衣仙女和那戴披風的人,圍著場地在竹梢中飄逸起伏、向人們拋撒著滿天的星星。星星閃爍著青青的月光,慢慢落在了人們身上、桌上、場壩里。人們歡呼著拾起那星星,原來是布置在場院邊的各色山花,不用說這是春、夏的即興表演『仙女撒花』。春和夏趁人們還沒回過神,重又溜進了場。人們正歡呼著,一抬頭嫦娥不見了,於是滿場院找,還是敬樂眼尖,認出了穿著白色羅紗裙的玉春,「嫦娥在這裡!」敬樂一指,目光從四面八方投向春,春也大方地甩動飄帶、舞起雲袖,就像剛才在天上嫦娥的動作。青年小伙們轟地一聲都爭著要與春共舞,而姑娘們自是不放過心中的吳剛,夏便抽出那支夏笛,按照剛才聽到的曲調,有模有樣重新奏起『月里嫦娥思故鄉』,一曲驚醒夢中人,聞鈺更加動情地暢開了歌喉:
『月兒皎皎,
秋風兒徐徐送爽,
月兒里嫦娥思故鄉。
山泉兒淙淙流淌,
竹葉兒泛著青青的幽光,
熊熊的篝火在場院中升起,
豐收的喜悅掛在人們臉上。
老人們品茗著醇香的美酒,
孩子們分食著月餅、米糕,
姑娘、小伙唱著傳情的歌,
圍著篝火跳起了曼妙的舞蹈。
啊!
中秋之夜是多麼令人陶醉,
讓我那麼流連、俳徊、牽掛!
八月十五,
我會將月兒擦的更亮,
讓那清澈的月光,
帶去我深深的祝福,
祝福故鄉的人們,
福壽綿長!
月兒皎皎,
秋風兒徐徐送爽,
月兒里嫦娥思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