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清晨,乞兒們便活動起來,那些新加入行列的特別興奮,以前只看翊兒幾人的,現在總算自己有份啦。他們入城來到商鋪最多的繁華老城區,在一家大餐館的門前『叮叮噹噹』敲盆擊罐,突地『嗖』一聲爆竹升空,在天上『噼啪』一個炸響,由二十幾名小乞組成的『蓮花鬧』,『乒乒乓乓』就扭起來,他們人手一支竹竿,竿兩端掏空鑲有數枚銅錢,在有節奏的拍擊下,發出『唰唰唰』清脆的銅錢碰擊聲,時而敲地、時而拍胸繞肩,領頭的見圍著的人漸多,放開喉嚨便唱起來:
蓮花鬧呀跳呀跳起來,這邊唱罷那邊笑起來。
一唱新年好運兆喂,五穀豐登沒有飢荒,
開年大吉上下樂滔滔。
二唱軍民喜事多,國泰民安兵強馬壯,
大將軍恩澤傳天下,老老少少樂呵呵。
三唱魏國行大運,蜀漢來朝顯國威,
萬民齊頌大將軍好,家家戶戶福祿壽喜齊登枝。
這唱詞是竹海與翊兒臨時編的,城裡是大將軍的地盤,所以特別唱了幾句拍大將軍的馬屁。蓮花鬧唱了兩遍引來人群,第二個群雞賀新春就讓人笑不停,本來是冬梅與秋鳴共舉彩圈,那秋鳴突要顯擺她會吹笛子,就跟著竹海吹那『吱吱吱,喜鵲鳴桐枝』的福祿壽喜歌。在歌聲的伴奏下,戴著各式雞帽的大雞、小雞、公雞、母雞全都學起了雞叫,一下子『嘰嘰嘰、咯咯咯、喔喔哦』好不熱鬧。
冬梅沒了秋鳴幫助,就兩手各拿一個彩圈站在路中間。那圈高低不一,而鑽圈的雞仔們本領也不一樣,有的騰空穿過,有的裝著害怕樣子、做作各種怪樣爬過去、跨過去,或故意腳勾著圈子半天才通過,逗得圍觀市民『呵呵』笑。
第三個『盛世蓮花開、福祿壽喜來』,壓軸好戲一亮相,便讓圍觀者全都踮起了腳尖或伸長了脖子。在全體乞兒竹竿點地的節拍中,竹海、馬隆、冬梅吹奏起了人們熟悉的梅花調。翊兒、重陽兩人合力突地將秋鳴往天上一拋,秋鳴應勢在天上翻了個滾,隨即穩穩地落在翊兒肩扛的圓木板上、做了一個金雞獨立。人們『啊』一聲驚嘆,小秋鳴兩袖一甩,紅綢翻飛而出,翊兒趁勢又將她向重陽拋去,秋鳴便開始在空中,在二人圓木板上做各種動作。那圍觀的人「啊!這是仙女下凡。」「這是仙女散花。」「這是盛世蓮花開。」「不不不,這應是福祿壽喜遍地開。」「啊!她是『賽飛燕』。」人們不由自主跟著節拍拍起了掌,還有的跟著調子唱起了『梅花調』。就在大家興奮歡快的驚喜中,只見秋鳴旋起的紅綢時高時低波浪起伏,秋鳴在紅綢捲起的花瓣中時隱時現,眾乞突地齊聲『喔喔哦……!』學起公雞破曉的雄壯鳴啼,秋鳴的動作隨作啼聲驟停嘎然而止,在翊兒肩上做了個優美的跪謝姿勢。人們不由齊聲歡呼「好啊!」接下來便是翊兒、重陽、馬隆、竹海、冬梅幾人打著手中空空的銅盆、銅碗討要喜錢紅包。當然,秋鳴騎在翊兒脖子上,那得意和興奮讓她紅紅的臉蛋更是嬌艷俏麗無比。
翊兒又指揮眾乞來到一家大綢庄,城裡一些小孩也學著他們戴起各式雞帽,跟著他們的隊伍學雞叫,小孩跑著叫著,大人跟著招呼著,老城初一拜年不用說有多熱鬧了,翊兒們收的紅包喜錢當然也水漲船高啦。許多大商號一看這陣勢,便紛紛派管家來招呼他們的隊伍去商家門前演出助陣。
翊兒們轉了幾個店家正想休息,突然過來一隊騎馬的官兵把他們截住了,為首一個中年軍官笑呵呵道:「你們玩的可高興,誰是頭啊?」翊兒想麻煩來了,只得站出:「我就是。」「多大啦?」「十歲。」「哦!才十歲,混得不錯、不錯。小傢伙,我帶你們去一個大地方表演,包你們賺大錢,行不行呀?」翊兒一愣,原來也是拉我們去演出,「當然可以啦,去哪兒?」「跟我來就行!」翊兒以為又是去哪個軍營,沒想在城裡轉了兩條街,竟來至一個有軍兵守衛的高門大戶前,有認得的乞兒一下就叫開了:「頭頭,這是大將軍府!」翊兒還從未來這裡遊盪過,聽講嚇了一跳,大將軍要看我們乞兒的演出!翊兒這麼想著,手下的重陽、馬隆、竹海也睜大眼睛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那些騎馬的軍士們見狀樂的哈哈笑:「小傢伙,今天你們算遇到貴人啦!要你們來表演的可是我們晉公、大將軍司馬昭的世子,中護軍將軍司馬炎也,知道了嗎?」「哇喔!怪不門第這麼氣派。」司馬炎大年初一帶著一些軍兵按例巡城檢查治安,突聽得老城『乒乒乓乓』熱鬧非凡,派了個下屬去探究竟,回報是一幫乞兒戴著雞帽給各商家拜年,表演節目中還唱有『大將軍恩澤傳天下,老老少少樂呵呵』!炎一聽來了興趣,嘿,讓他們去大將軍府唱一唱,豈不是與民同樂的一場好戲。翊兒等就這樣被拉到了大將軍府,隨又被領進府內的演兵場。
好傢夥,演兵場內三千虎賁武衛軍士排列整齊,閱兵台上的大將軍司馬昭及帳下群臣將軍依次而坐,原來他們正在舉行大年初一的團拜儀式。翊兒等在場邊侯著,只聽台上一個值日指揮官將令旗一揮,大聲叫道:「新年團拜會最後一項儀式,晉公、大將軍撫慰全軍將士,發放節日彩禮、紅包!」叫罷一陣鼓樂響起,從後台一下抬出幾十個用大紅喜綢包裹的紅包彩禮筐,場下三千軍士迅即響起一片謝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