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茶點,茶道的精緻點綴

作者:茶閑話  於 2017-7-26 12: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午睡后喝茶醒腦。

再配上精緻的茶點微微果腹。

簡直是完美!

遙遠的古代,夏日悠長,下午茶這個詞兒還沒有出現,但是,午睡后小小的飢餓感,和現代人同出一轍。

所以,他們也習慣在喝茶的時候,再配以點心瓜果微微果腹。

1.

茶點不僅講究色、香、味型等感觀享受,而且注重茶點的文化內涵。

比如松子鵝油卷,在<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寫到賈母叫大家「隨便吃些罷」的點心是:「綴錦閣歡宴畢,丫頭們捧上兩盒點心來,一盒內二樣蒸的,即為松子鵝油卷與藕粉桂花糕……」

在第六十二回中又說道,「寶玉生日那天,芳官自向廚房傳中飯,其中既包括四個奶油松子卷酥……」。其中,奶油松子卷酥也出現在本次推出的「紅樓茶點」中。

再如:《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中描寫賈府的糕類點心,用一種特製的銀模具,將米粉壓製成菊花、梅花、菱角等40餘種花形,而且每一形體只豆子大小。

無怪乎劉姥姥在進餐時,看到一個個小果子(點心)玲瓏剔透,又想吃,又捨不得吃,特意挑了個牡丹花形的,說帶回去給鄉下婦女做花樣子。

2.

茶點的地域性主要是源於一方的飲食習慣。例如:江西省贛北地區盛產茶,尤其以九江廬山雲霧茶聞名。當地居民居於本土茶品特性,開發出九江茶餅、酥糖、糍粑、艾米果等經典伴茶茶點。

這些茶點大多以當地土產為原料,外形精緻小巧,口味清甜獨特,配合雲霧茶清香茶味,可謂相得益彰。正所謂:賞廬山麗景,品雲霧香茗,食九江名點,是為人生一大逍遙樂事。

福建省的閩南地區和廣東省的潮汕地區喜歡飲工夫茶的人很多。泡功夫茶講究濃、香,所以都要佐以小點心。

這些小點心頗為講究,不僅味道可口,而且外形精雅,大的不過如小月餅一般大小,主要有南糖,綠豆茸餡餅、椰餅、綠豆糕等,還有具有閩南特色的「芋棗」,另外還有各種膨化食品及蜜餞。平時家人、朋友在一起品茶、嘗點,其樂融融。

而廣東人稱早茶為「一盅兩件」,即一盅茶,加兩道點心。茶為清飲,佐料另備,既可飽腹又不失品茗之趣。

再如:老北京也有許多茶館,與南方茶館有所不同。老北京的清茶館較少,而書茶館卻很流行,品茶只是輔助性的,聽評書才是主要的,所以品茶時的茶點多為瓜子等零嘴,很是隨意。

但在北京有一種茶館叫「紅爐館」,做的全是滿漢點心,小巧玲瓏,有大八件、小八件,主要有北京的艾窩窩、蜂糕、排叉、盆糕、燒餅等,顧客可邊品茶,邊品嘗茶點。

3.

茶點的發展要有趨時性,反映茶點的時代特徵。

制茶工藝發展到今日,茶葉已經成為許多特色茶點食品的重要原料。這些茶點又使得在飲茶過程中平添了些許味覺與樂趣。

例如:綠茶瓜子,是選用上等的南瓜子加綠茶粉精心製作而成的,肉厚,香脆可口,可以剝開取肉吃,也可整粒含在嘴裡。因為加有綠茶粉,含有多種的茶元素,不上火,是休閑時健康的茶食品。

再如:茶軟糖,是選用高級蒸青綠茶同高鈣、低脂奶粉精製而成,口感細膩軟滑,吃了不黏牙,是高鈣、低脂、低熱量的綠色茶食品。此外還有茶果凍等等,給風雲變幻的茶點市場上注入了很多時尚元素。

再如:現在的廣東茶點製作,由於受西餐文化的影響,烘焙類茶點品種較多,常見的主要有乳香雞仔餅、松化甘露酥、酥皮菠蘿包、嶺南雞蛋撻等,還有其他如各式蛋撻、奶撻、酥皮撻、西米撻以及各種嶺南風味的酥角等,都是烘焙類茶點的上乘精品。

由於烘焙製作的點心,十分講究選料、份量的搭配,注重造型及烘焙的溫度和時間,這樣製作出來的茶點才會好看又好吃,並從味道、口感到造型都極具新意,堪稱粵式茶點技術與時尚創意的完美結合。

總之,品茶是要茶點相配的,正如紅花與綠葉相得益彰。一壺上等的茶品,些許佐茶的點心,再加上完全放鬆的心情,才能品出好茶的韻味。一杯好茶,配上精緻的點心,品茶才更有趣味。

4.

水果也是佐茶良品。

茶果一詞自晉代就出現了,之後隨著茶文化源遠流長,一直不衰,只是每個朝代的細微變化。唐代盛行茶道,杜甫就曾領著客人入深林喝茶,帶著茶瓜和涼席等物: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遲。

茶和休閑、享受一直聯繫在一起,所以,半卧在山清水秀之處,一盞茶,一隻果,甜香與清爽與共,閑雅和雅趣並存,實在是很風雅的事兒。杜甫所帶的茶瓜,應該是水果之類,佐茶之物。

《少年天子》是歷史小說,裡面寫過董鄂妃給太后拜壽時奉上的茶果點心,其中有幾樣,便是:葡萄、荔枝、長生果等地道水果,水果佐茶,在現代不太流行了。

唐代詩人蔡希寂《書嘆》中,也出現過茶果之句:但憶喚山僧,煎茶陳餅果。他筆下的茶果,應該是點心之類了,餅,也可能是燒餅之類的。

茶點是茶道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緻點綴,關乎一場茶會的質量,而文人們,通過詩詞和畫作,真實而生動的記錄下了這一切。

宋代,茶文化大興,跟隨著興起來的,還有茶果一詞。宋代的許多詩詞中,都出現了茶和茶果。

不僅有陳宓的:茶果替魚肉。大詩人陸遊也有詩《聽雪為客置茶果》,僅詩題,便很清晰的說明了一種情況:下雪的日子,為了招待客人,不但準備了茶,還準備了一些茶果。

宋代詩人韓淲所做五律《愛客》:

婆餅焦何急,飛鳴小竹間。雨多溪漲水,雲厚日藏山。

景物固無恙,人情終等閒。老來惟愛客,茶果或相關。

寫老來愛愛熱鬧,喜歡置辦茶果,請客人聚會。其中提到了婆餅,並不是今天的老婆餅。而是一種煎熟的薄餅,也稱薄餅。

宋代高承《事物紀原 蟲魚禽獸 婆餅》一節講過:昔人有遠戍,其婦山頭望之,化為石。其母為餅,將以為餉,使其子偵之,恐其焦不可食也,往已無及矣。因化此物,但呼婆餅焦也。今江淮所在有之。

很凄美的傳說,所以婆餅也叫婆餅焦,是當今泰順縣著名小吃。

茶淡,過口既口,悠長卻清淡,虛配香氣濃郁的點心,才能相得益彰。宋代飲清茶,便流行點心佐茶。唐代飲果茶,佐茶水果偏多,都是根據口味搭配著來的。

5.

蘇軾寫過一首《寒具詩》描述了另一種美味茶點:

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玉黃深。

夜來春睡霧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蘇軾筆下的撒子,也是宋代比較流行的茶果點心,配以清茶,清脆,鮮香,十分流行。

撒子起源於寒食節。古時寒食節這天,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吃生冷食物,人們為了口欲,發明了麻油撒子作為寒食節的食物。

撒子保質期長,又美味,一直是民間最喜歡的茶點和點心。

從蘇東坡描述看,這種點心是條狀的,用手一根根搓的纖細,放進油鍋里炸熟,成金黃顏色。他用了一個比喻,覺得這美味的撒子,很像佳人的纏臂金。

一種像纏臂金一樣的油炸點心,美味又美貌,和香茶,倒真的是絕配。

李漁在《閑情偶寄》寫過,檢驗客人是愛茶還是愛酒,以果餅糖食檢驗即可。喝茶的人,都喜歡點心和果品,喝酒的人卻對此不屑一顧,即便取食,吃一兩口就煩了。

想來是因為茶淡吧,過口既空,需要甜食和瓜果來填充味蕾,酒本身就烈,對味蕾已經是強大的刺激,只要回味就好了。

茶果是茶道的一部分,甚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精美,別緻,口味濃郁分明。居家、聚會、閑暇,飲茶和茶果,如一對情意綿長的情侶,不離不棄。

馮可賓在《茶箋》提出了品茶的:十三宜和七禁忌。其中十三宜之九,便有清供一說:有清淡茶果,以佐品啜。清供在茶果來說,應該是時令水果了,取其鮮。七忌之五:葷餚雜陳,一染腥膻,茶味俱失。

茶點一定或清香或甜香,一定要清雅,萬不能用葷腥擾亂茶的氣味,那樣的話,便如同牛嚼牡丹,煮鶴焚琴了。

午後的藤架下,竹椅,鮮果,清茶,知己。不用有什麼特別的事,恬淡的愉悅升起,人生便也多了幾許從容和幸福。


圖文來源網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7-7-27 02:41
茶博士的茶點鎮精緻,若在巴塞羅那享用,更有情調! 問候茶博士!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7: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