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蔣介石的淞滬八一三戰役的決策值得思考

作者:bobzhou  於 2025-7-25 21: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蔣介石的淞滬八一三戰役的決策值得思考

淞滬戰役,中國軍隊幾乎是以十比一的傷亡率與日本開展大會戰。 
說這戰役基本實現了中國的空間換取時間,逐次消耗敵人的戰略意圖,挫敗了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陰謀。

從戰役的實際結果來看,中國損失了這麼多的精華的軍隊,還有全國各地方調來的部隊。
戰役結束國民政府正式宣布遷都重慶,原來的保持京滬杭地區的計劃完全落空。

現在來看,面對日本的強大的軍事力量的侵略,中國必然應該是誘敵深入長期抗戰,應該保存軍隊的實力,以利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淞滬戰役,中國損失近百萬的軍隊,蔣介石的淞滬戰役的決策,是否正確值得思考。

盧溝橋事變后,國民黨曾有意在華北應戰,但舉棋不定,直到8月初,上海形勢日益緊張,日軍全面進攻迫在眉睫,國民黨才被迫應戰。
蔣介石認為在淞滬地區作戰,對中國軍隊較為有利。當時駐紮京滬沿線的88、87師等均為國民黨精銳部隊,一旦開戰,就能迅速投入使用。京滬杭地區交通發達,積存了不少戰略物資,中國軍隊在此應戰,能得到當地充足的人力、物力的支援,進可阻敵登陸,退可鎖扼長江、沿海抵擋,進行長期抗戰。而且,在國民政府看來,華北決戰對英美的影響遠不如淞滬之戰。1937年英國在華投資共12.5億元,其中的9億元在上海,佔72%;1932年初,美國在華資產的64.9%也在上海。蔣介石期望在上海與日軍交戰後,英美在華的絕大部分利益直接處於日軍的炮火之下,逼迫英美或居間調停,或武力干涉。

蔣介石決定在京滬一帶抗擊日軍,並作了一些戰前準備。8月7日,國民政府召開國防會議,決定「抗戰到底」,命令87、88師在蘇州、無錫一帶集結。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張治中率領這兩個師向淞滬挺進,海軍將江陰以下長江中的航標全部破除,並在江陰江面築成阻塞線。13日晨,張治中下達了對虹口一帶的警戒令。同時,中國空軍主力也南下作戰。

13日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第9集團軍明天拂曉開始攻擊虹口之敵。」從8月14日起,中國軍隊向日軍發起全面攻擊,逐漸縮小包圍圈,但是對日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的攻擊,因缺乏重武器而未能奏效。18日,由新趕到的36師居中進攻匯山碼頭,以分割虹口和楊樹浦之敵而殲滅之。但日軍憑堅固工事死守,此計劃又未實現。
8月15日,日軍以第3、11師團組成上海派遣軍,8月22日深夜到達吳淞口,在飛機、艦炮的掩護下,從吳淞口到張華浜一帶大舉登陸,至此戰役進入第二階段,戰鬥重心由閘北、虹口移至月浦、羅店、吳淞、寶山一帶,戰線也從開始時的10公里延長至50公里左右。雙方展開了登陸與反登陸的激烈戰鬥。
這時,長江南岸守備部隊編為第15集團軍,由陳誠指揮,反擊在吳淞登陸的日本上海派遣軍。華軍第18軍與日第11師團在羅店展開激烈的爭奪戰,雙方相持於月浦、羅店、薀藻浜一線。日軍統帥部不斷增派援軍,9月6日,寶山落入敵手。時中國空軍因損失較重而停止白天飛行,日軍完全控制了制空權。11日,中國軍隊退守瀏河、薀藻浜、廟巷、江灣至北站一線,戰役進入第三階段。
其時日軍重點指向羅店南方,守軍傷亡慘重,23日曹王廟陣地被敵突破,25日中國軍隊撤至瀏河、曹王廟、顧家鎮、江家宅一線。至9月下旬,中國參戰部隊有35個師,總計40萬人。日本陸軍為19萬人,加上海軍,總兵力超過20萬人,還有300門大炮,50餘艘軍艦、200輛坦克和300架飛機助攻。

11月5日拂曉,日第10軍從金山衛、全公亭登陸,直驅松江。7日,日軍統帥部將第10軍和上海派遣軍編組為華中方面軍,企圖東西夾攻,聚殲中國軍隊。此時,或撤或守,中國統帥部仍舉棋不定,直到8日才下達第三期作戰計劃。9日,日軍攻陷松江,蔣介石才允許命令部隊撤退,這時中國軍隊上下失去聯絡,各部搶先後撤,陷入極度紊亂狀態。
  11月11日,南市失守,至此,除租界以外的上海市區全部淪陷。同一天,青浦、白鶴巷一線陣地也被放棄。14日,日軍第16師團在白茆口登陸,淞滬日軍總數達30萬人。時中國軍隊各部隊均無鬥志,伺機后逃。19日,吳福線也告不守。18日,敵軍攻陷嘉興、平望。20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布遷都重慶。12月1日,江陰也落入敵手。淞滬戰役遂告結束。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22: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