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外歷史上有沒有和平統一的先例

作者:bobzhou  於 2025-1-12 23:3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3評論

中外歷史上有沒有和平統一的先例

面對台海十分複雜多變的各種態勢,促使許多學者不得不思考和平統一有沒有可能,中外歷史上有沒有和平統一的先例可以借鑒。


有人說:戰國末年,七雄並起,為統一華夏,秦王嬴政創造性的提出和平統一,一國七制的思想,堅持寄希望於六國人民,堅持向六國讓利惠民,最終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統一。
南越趙佗附屬漢朝,西域各國歸附漢朝,西南滇王國歸附漢朝,南匈奴內付漢朝,鮮卑內付漢朝,吳越王歸附北宋,李氏朝鮮歸附明朝,土爾扈特、布魯特、浩罕等內付清朝,張學良改弦易轍北洋擁護政府,北平和平解放,綏遠和平解放,湖南和平解放,新疆和平解放,雲南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都是和平統一的先例。


有人說,他遍讀中外歷史,搜遍網路記載,也沒有找到一個國家「和平統一」的先例,結論:古今中外,和平統一國家領土主權為零。

中國歷史上,先秦時期,華夏大地上六國紛爭,是秦始皇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滅亡六國,才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東方大國。爾後又四分五裂,分分合合。

直到唐朝,經濟發展,國力強盛,靠長茅弓箭,烈馬馳騁,勇猛頑強,開疆擴土,

大清朝的中國版圖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達到1330多萬平方公里,可是,好景不長,疆域破防,受到西方列強的蹂躪和瓜分。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清朝政府成為中國歷史上籤定不平等條約和割讓領土最多的一個朝代。

謀求「和平統一」,就肯定有「和平談判」。和平談判都是在一方軍事實力壓倒另一方或者是打敗另一方的情況下舉行的談判。清朝政府簽定38個不平等條約,都是在軍事上不能戰勝對方,被迫無賴的態勢下,投降、妥協、讓步,結果是割地、賠款,使中國失去幾百萬平方公里領土,還要白搭上13億2770萬兩白銀。

由遠及近,20世紀90年代,中俄邊界談判,中國政府既沒有收回不平等條約切割的大片領土,而且還妥協退讓,讓出了半個黑瞎子島和唐努烏梁海地區,才求得中俄邊境的安定,暫時無戰事。

解放戰爭時期,北平和平解放、湖南和平解放,那不叫「和平統一」,那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軍壓境的威脅之下,國民黨的「良心將軍」才放下屠刀的。

解放戰爭即將在全國勝利之時,國共和平談判,共產黨要解放全中國,國民黨要「划江而治」,談得攏來嗎?談不攏來啊!猴年馬月也談不攏來,只有「渡江戰役」才解決問題。

從中古世紀開始,嚴格意義上講,和平統一的國家不多,中古世紀,在民族主義尚未興起的年代,所謂的和平統一在西方有一種特別的方式,共主王國。

近現代世界歷史上有「和平統一」的先例嗎,挖空心思也找不到。有人會說,德國就是和平統一的。德國是和平統一的嗎?非也。

要知道,德國歷史上普魯士王朝進行過三次王朝戰爭,才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冷戰後德國是沒有經過武力實現統一,但是,它統一的背景是,原蘇聯垮了,社會主義陣營倒台了,社會主義國家變質了,東德和柏林牆也就自然癱塌,歸順西德。很淺顯的道理,兩德的統一不是政治上平等的統一,而是東德敗給了西德,西德吞併了東德。


還有一種說法,「印度算是比較和平的完成了統一」。這樣說不符合實際,實際上「印度是比較和平的完成了獨立」。實質上,二戰後英國實力嚴重削弱,「日不落帝國」名存實亡,無力再繼續維持印度龐大的殖民帝國,連英國組建的印度殖民軍都倒向印度,還發生了「皇家海軍起義」,所以,英國不得不退出印度的殖民統治。

印度獨立以後,主要靠軍事實力擴張領土,一是出兵克什米爾,二是收回法屬領土,三是收回葡屬領土,四是吞併錫金王國,五是佔領中國藏南領土。共擴張領土20多萬平方公里。印度獨立后的實踐證明,「和平統一」或者「和平佔領」國家的領土是絕對不可能的。

總而言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說各的........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5-1-12 23:58
這篇文章的標題和內容容易引起困惑,因為「和平統一」牽涉到多個概念,如領土、種族、國家主權等。從國家和種族的角度看,東德和西德通過談判和全民公投實現統一,過程基本和平,屬於典型的現代國家層面的和平統一。

文章中否定這樣非戰爭行為的統一為和平,那麼就需要先定義什麼叫做和平再去分析應用。
回復 94111 2025-1-13 08:40
東西德就是和平統一的吧。典範。
回復 rfw1972 2025-1-13 12:25
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用大開殺戒,讓後世的人不敢在分裂國家,沒有南北戰爭就沒有現在的美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4 18: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