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再『五反』把資本家當敵人
向違法的資本家開展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偷工減料、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和反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就是要把資產階級搞臭,邊緣化,反動化,從而在政治和經濟兩方面一舉達到「控制」資產階級的預期目的。
開始,這場針對資產階級的「大規模地階級鬥爭」還是放在「三反」的框架內進行。21天後,就明確提出了「五反運動」的稱謂。
1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共中央關於首先在大中城市開展「五反」鬥爭的指示》,要求在全國大中城市,向違法的資本家開展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偷工減料、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和反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2月上旬,「五反」運動首先在各大城市開始,到1952年夏,這場鬧得神州天震地動影響遠遠超過城市「解放」的「五反」運動宣布結束。6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勝利地結束「五反」運動》算是結束的標誌。
那時的報紙上,天天是連篇累贅的報道,揭露資產階級的罪惡,至於真偽如何,事後是誰也不敢不能去核實了。誰如果僅僅根據當時的報道來研究五反運動,肯定會走進迷魂陣。
毛澤東對於市場經驗中出現的新問題,他分不清是真問題還是偽問題。假若是真問題,他有點驚惶失措,除了搞政治運動,他不懂得對症下藥,經濟問題用法制手段解決。這叫作道是無轍卻有轍。
1957年,毛澤東憤怒地指責《文匯報》的檢討犯了「個別性的前提得到了一個普遍性的結論」的邏輯錯誤,可是他發動的每一場政治運動,卻都是由一個典型事例引伸出具有全國性的普遍結論,查出幾例偷稅漏稅問題,就斷言資產階級發起了猖狂進攻,從而禍及全國,其後果就十分可怕了。
至於「五反」的打擊目標也是有比例數字的。毛澤東將工商戶分為守法戶、基本守法戶、半守法半違法戶、嚴重違法戶、完全違法戶五類,因此每家商店,每個工廠的老闆,毫無例外地要交代問題,接受批鬥,反覆過篩子。
遠在3月5日,運動還方興未艾,他就給北京的五萬工商戶的分類定下了比例,分別為百分之10、60、25、4、1。即使1%的完全違法戶,也有500家,至於後來是關還是罰,還是兼而有之,就不知道了。按照毛澤東的分類,嚴重違法戶和完全違法戶合計佔5%,這正符合以後他每次運動都要重點打擊5%的比例。他把這5%的資本家稱做「反動資本家」,並且要「懲治這些反動資本家」。他還把1%的完全違法戶稱為「最反動的資本家」。
如果加上25%的半守法半違法戶,那麼,資本家中的30%都要打擊。他指示「北京天津擬共只殺10人左右,並且不要殺得太早。各地殺資本家要得中央批准才能執行。因為殺資本家和殺反革命不同,必須慎重,否則不利。」
問題還在於,「五反」要反的是經濟問題,不是政治問題,因此,對於5%的嚴重違法戶和完全違法戶稱為「反動資本家」、「最反動的資本家」就把問題的性質混淆了。
資產階級是統一戰線的同盟者,按照這種估算和預案,卻是這麼一群妖魔鬼怪。毛澤東的目的就是要醜化、妖魔化資產階級。
陳毅在上海把指標作了修改,分別為15%,50%,30%,最後兩類為「估計不會超過」5%。
問題是,毛澤東提出的指標都是運動中要達到的目標,而不是說實事求是有多少整多少。毛澤東的確多次指示「強調要材料,要證據」,「嚴禁逼供信」,但是步步升高的「打虎預算」,不依靠「逼供信」怎麼能夠完成任務。
有多少人七斗八斗,交待不出問題,只好信口胡說,你想要我交代多少,我就交代多少,或者被逼自殺。因此冤假錯案,無計其數。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