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上海人害怕的繁榮與通貨膨脹形影相隨
說中國經濟復甦的腳步顯然越來越快了。
上海人已經沒有時間抱怨過去了,要努力賺錢成為當下最重要的事。
上海官方公布的數據,說2022年上海人均個人可支配的年收入是76900元人民幣。
看來上海人是很有錢,但是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說的都是今年是一個『拼經濟』的年份,不拼是不行了。
為了挽回這二年經濟的損失,平台經濟整頓結束了,遊戲行業被認定為帶有科技屬性了,房地產重新被定義為支柱行業,如何進一步對外開放也成為重要的議題。
所有的主題都是經濟發展。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景象越來越繁榮是一個事實。
與之伴隨的一個現象是,不少東西正在不斷漲價。
這幾天,一個微博引發不少轉發和討論,『上海經濟繁榮到我害怕。街上人頭涌動,每家好一點的店都只能在門口站著擠不進去。走進一家咖啡館,發現拿鐵要59~79一杯。我驚呼好貴。老闆娘說:以後只會越來越貴,你沒去多掙錢嗎。』
是啊,除了咖啡,一二線城市的賓館酒店,價格也漲了不少。一位杭州酒店人士說道,在社交網路上,眾多網友反饋酒店價格漲勢洶洶,「打開之前收藏的酒店全都在漲價」「酒店不是漲價就是沒房」「看好的酒店過了一下午就漲價了」。
近期多家酒店單晚入住價格居於高位,2月份價格整體高於3月份。
此外,一二線城市的房子似乎也在蠢蠢欲動,不管是一手還是二手,成交量都在迅速上升。
雖然眼下成交價並沒有明顯的漲幅,但房產交易量上升的第一個周期是讓市場上低於市場價的筍盤一掃而空。
價格上漲,是上海市場普遍現象。
上海人開始關注『通貨膨脹』了。
『通貨膨脹』體現出供應與需求量的變化。在市場中,價格總是不穩定的,因為供需永遠處於動態的變化之中。
如果出現價格普漲,這背後的因素,往往與貨幣因素相關。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通貨膨脹。
有人說,貨幣數量被有計劃地人為增加,這就是通貨膨脹。貨幣本身不是生產的要素,他不能吃,不能用,他只是交換的媒介。增加貨幣量,並不能使得任何生產活動增加。通貨膨脹的本質,是通過貨幣進行了一次財富轉移。
在貨幣超發時,總是有一部分人先拿到新增貨幣,另一部分人更晚拿到,先拿到貨幣的人就會擁有更強的購買力,而更晚拿到的人,他們的購買力,則會被削弱。
超發的貨幣影響市場中的物價,依然是通過供需原理來實現的。
突然增加的購買力,就會讓需求量增加,而供給不變的情況下,價格就會上漲。
這時,沒有增加購買力的人們,就會後知后覺地發現,怎麼一下物價上漲了?
如果供給量同時上升,並且上升的速度還超過了貨幣的增量呢?
那物價就不一定上漲了,甚至有可能呈現出物價下跌的情況。
比如,1980年代,我們買一台21英寸的彩電,要五千塊人民幣;這在當時,絕對算是一個天價了,甚至價格堪比一套房子。
但現在,買一台42寸的液晶電視,我們只需要1000塊人民幣。
絕大部分普通人一兩個月的工資,甚至可以配齊全屋的普通家電。
這些產品的物價,從長期來說,都是一直在處於下降的區間。
這個現象發生的原因是,中國家電業的生產能力在不斷地提升,供給量越來越大,雖然出現了通貨膨脹,但這一領域的生產供應量,遠遠超過新增貨幣帶來的需求量。
觀察中國現在購買的各種工業製品,你會發現他們的價格從長期來說,是一路下滑的。
如果今天一個目不識丁的人進入社會,他只要去做最簡單的體力勞動,馬上可以買上手機、看上電視,吃飽穿暖。
過去四十年來,正是因為中國發展了強大的工業產能,工業製成品在不斷地降低成本,不斷地擴大供給量,使得價格一路下滑。
例如房地產受到貨幣增發影響更大,原因是房子、土地價格、位置價值無法像工業品這樣大規模生產,供給量無法與貨幣帶來的需求量同步,因此,這一類的資產,會在通貨膨脹中呈現出明顯的價格上漲。
供給量無法與貨幣帶來的需求量同步的所有東西都是必然漲價。
上海要供應和維持的二千萬人的吃喝拉撒,目前要供給量與貨幣的需求量達到同步是大有問題的。
所以讓上海人害怕的繁榮與通貨膨脹形影相隨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