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動不動就要與美國分庭抗禮的法國實在不靠譜

作者:bobzhou  於 2023-4-10 01: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動不動就要與美國分庭抗禮的法國實在不靠譜

 

當自己的軍隊主力還有170萬,德國還只佔領法國國土1/6,法國政府就忙於投降了。

與能夠為自己的一點私利,光速向法西斯投降的國家交朋友靠得住嗎。

二戰如果盟國都像法國一樣,那麼二戰的結果就是德國取得勝利,德國最終征服了世界。

由於法國的投降,德國輕而易舉的佔領了歐洲大陸,1944年盟國為重新攻入歐洲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這個國家在二戰中,應該是為自由而奮鬥的國家中的害群之馬。

 

現在這個國家動不動就要與美國分庭抗禮,讓人摸不著頭腦。

讓我們先看看法國在二戰中的『光輝業績』。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發動閃擊戰進攻西歐,法國人的設防沒有起任何作用,德國軍隊僅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打到了英吉利海峽,沒有幾天功夫法國就宣布投降。人們稱法國為『用光速投降的國家』。

法國人大吹大擂的銅牆鐵壁,結果是希特勒抄了法國人的後路,但是法國的軍隊並沒有受到嚴重的損失,190萬的軍隊還有170萬布局在二條戰線上,還有支援法國的幾十萬英國軍人還在法國。

當丘吉爾接到法國大元帥的電話,說法國決定停止抵抗要投降了,丘吉爾簡直是驚呆了。丘吉爾很了解當時敵我雙方的態勢,認為法國至少還可以抵抗一段時間,馬上投降簡直是莫名其妙。丘吉爾在電話里還沒有說出自己的意見,法國大元帥已經將電話掛了。

丘吉爾在他的回憶錄里寫了,他當時要提出法國應該在法國中部南部繼續抵抗,至少堅持二到三個月,要給在法國的英國軍隊有撤退的時間。

丘吉爾慶幸自己的在開戰時的決定,不同意將英國的戰略空軍投入法國的保衛戰。如果丘吉爾將英國的戰略空軍投入法國,英國沒有了這戰略空軍部隊,以後的英倫三島就無法保全了。

 

當時的法國統帥部忙於考慮的是,投降將對法國帶來那些好處,至於前線的軍隊將領在等待作戰的命令的事已經付之腦後。法國軍隊是群龍無首亂成一片,最後收到的是投降的命令。

 

面對德國的入侵,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軍,居然沒怎麼抵抗就投降了,首都巴黎更是一槍沒發就讓給了德國。之後,貝當等人就乖乖的跑到小城維希成立了維希法國,當上了德國的盟友,還把槍頭對準了盟軍。只有戴高樂逃到了英國蹭吃蹭喝,成立了自由法國。而且,嚴格來說,當時維希法國才算是法國的合法政府,這政府得到了一些國家和大部分法國殖民地的認可,許多人認為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只是『影子政府』。

後來,等到盟軍反攻的時候,自由法國又所謂成功的打回了法國本土,而且這個過程也並不是非常光彩。

當時的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在回憶錄里描寫了戴高樂,說在進攻法國的過程中,最讓他頭疼的事情就是與戴高樂打交道,這人要權,要錢,要武器,而要用到他的人的時候確是很不配合。

艾森豪威爾寫了,解放巴黎法國才損失了一千多人而已,然後戴高樂就一定要以偉大的勝利者姿態,一定要與艾森豪威爾一起在香榭麗舍大道上舉行盛大的閱兵式。

整個二戰,法國的損失是非常少的,而其中很多傷亡還是因為替法西斯出力而損失。然而這並不影響法國在戰後的地位,人家還是照樣成為五常之一,繼續成為世界大國。在戰後,法國又趾高氣昂的回到原來的殖民地吆五喝六,挑起越南戰爭等等......

所以,不得不說法國才是二戰中損失最小的國家,當然也是自己認為很『成功』的國家。

 

現在有人居然說法國投降很明智,而被人嘲笑是另一回事。

 

二戰法國因為很快投降,遭受的損失是主要參戰國中最少的,就這一點,法國人就有讓人覺得法國投降算是明智之舉的原因。

應該說,法國之所以損失少,戰後得以迅速崛起,重回大國之列,是因為盟國其他國家付出的極大犧牲,徹底打垮了法西斯,這才讓一開始就趴地上的法國有了站起來的機會,否則法國就得永遠趴著,永遠被德國所奴役。

 

幸好最後還是同盟國做出來巨大的犧牲,打贏了這場戰爭,法國人才有了舞照跳,酒照喝,不想上班就搞個抗議示威的幸福生活。

 

當年北約開會,法國代表很不滿,為什麼開會要說英語。

英美代表回了一句:因為我們保障了你不說德語的權力。

 

為什麼法國人喜歡抬出戴高樂,為什麼法國人對非洲移民普遍比較接受,因為人家當年為法國在最困難沒有臉面的時候出來為法國增添了光彩。他們是法國人現在堂而皇之能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最後一點說得出口的資本。當年還在抵抗德國的自由法國陸軍有56萬人,其中法國本土法國人只有6萬人,其餘50萬人都是來自法國在非洲殖民地的部隊。

當這些跟法國本土一點關係都沒有殖民地雇傭軍在為法國獨立和國家尊嚴浴血奮戰時,真正的法國人投降了又在做什麼。

當時名正言順的正牌的『法國政府』,他們主動把猶太人送到了德國的集中營,大部分法國官員則在為傀儡政府服務,為納粹德軍提供作戰物資。

當時真正的法國人,敢於拿起武器,與納粹殊死戰鬥的,在法國本土只有區區幾十萬人。

 

看看二戰中同盟國各國的損失:

蘇聯傷亡6000萬人,傷亡人數佔總人口的33.33%

中國傷亡3500萬人,傷亡人數佔總人口的7.3%

英國傷亡160萬人,傷亡人數佔總人口的3.4%

波蘭傷亡730萬人,傷亡人數佔總人口的21%

南斯拉夫傷亡470萬人,傷亡人數佔總人口的19.8%

美國傷亡190萬人,傷亡人數佔總人口的1.36%

而法國只傷亡了50萬人,傷亡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只有1.08%,是所有同盟國中最少的。

 

如此精明的法國人,現在動不動就要與美國分庭抗禮。

看看現在的法國在世界的貿易中,情況如何呢。

我們就從法國最根深蒂固的非洲來看。

世界主要大國在非洲的經貿活動十分活躍,而法國與之相比在非洲佔有的市場份額持續下降:20002017年,法國在非洲進口市場的佔有份額下降了一半,從11%降至5.5%;自2017年起,法國不敵德國,失去了歐洲大陸對非頭號出口國的地位。法國經濟影響力的下降在非洲法語國家尤為顯著,20012017年,法國在非洲法語國家的市場份額從25%降至15%,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殖民時代只和法國打交道的「老非洲」正逐漸被具有「全球化」視野和受過更好英語教育的新一代所取代,後者沒有法非特殊關係情愫,在經貿合作方面也表現出多元取向。法國不僅失去了在非洲法語國家的傳統經濟影響力,而且在南部非洲、東部非洲等非法語地區的經濟存在也很弱,如近些年在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南非的市場份額不足3%,在東非第二大經濟體衣索比亞的市場份額為6%10%,在第三大經濟體肯亞的市場份額不足1.5%,而東部非洲和南部非洲這兩個地區卻是非洲近十年來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地區。鑒於此,馬克龍大力踐行經濟外交,舉國家之力為法國企業在非洲開道並致力於開拓東部非洲和南部非洲地區市場。

20194月,法國外交部發布的名為《重振法國在非洲經濟存在:樹立長期集體雄心的緊迫性》報告,詳細分析了法國在非洲的經濟現狀,提出重振法國在非洲經濟存在非常急迫。

非洲是這樣。

現在法國轉向東方。

這個不靠譜的朋友現在怎樣,只能夠拭目以待了。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23-4-10 03:34
法國人只愛美女與酒...只說法語
回復 rfw1972 2023-4-11 09:02
一個沒有戰爭統一的歐洲是五隻眼的噩夢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20: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