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黨媒『新民周刊』發出文章,核酸檢測亂象,耗國庫、傷民心

作者:bobzhou  於 2022-12-4 21: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黨媒『新民周刊』發出文章,核酸檢測亂象,耗國庫、傷民心

新民周刊2022年12月3日發出『核酸檢測亂象,耗國庫、傷民心』的文章。

新民周刊指出: 全國每天要為核酸檢測花去超2.15億元,2022年6月至12月的核酸檢測總價將超460億元。

文章:核酸檢測亂象,耗國庫、傷民心

疫情防控近三年來,核酸檢測作為判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標準」,是遏制疫情擴散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現在很多人日常生活習慣的一部分。但是近日,核酸檢測造假、不準確等問題頻頻被曝光,百姓尤其對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的資質准入和質量控制產生質疑。核酸檢測亂象不止,耗的是國庫、傷的是民心。
核酸檢測亂象,擾亂了疫情防控,困擾了公民生活,透支了政府信用。
近期,核酸檢測亂象問題備受社會關注。
11月23日,據上交所官網披露,鑒於翌聖生物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決定取消對翌聖生物發行上市申請的審議。該公司成為了滬深交易所從嚴審核「核酸檢測企業上市」后,首家被取消上市申請審議的公司。
11月21日,上交所、深交所同時發聲,明確表示,高度關注涉核酸檢測企業的上市申請,堅持從嚴審核,尤其是企業的科創屬性和可持續經營能力,將堅守板塊定位,嚴把市場准入關,審慎推進相關企業發行上市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滬深北交所涉及新冠核酸檢測業務的IPO公司共計13家。今年已有菲鵬生物、康為世紀、達科為、致善生物、瑞博奧等5家涉及核酸檢測業務的過會企業。其中,康為世紀10月25日登陸科創板。
為何此次翌聖生物IPO突遭叫停?據了解,翌聖生物成立於2014年,主要從事分子類、蛋白類和細胞類生物試劑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20年,翌聖生物研製出可用於生產新冠檢測試劑的核心原料並推向市場,公司的營收也在報告期內實現了翻倍增長。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翌聖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786.25萬元、1.86億元、3.22億元、2.01億元。
營收增長的同時,新冠業務在翌聖生物佔比越來越大。據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翌聖生物與新冠相關的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4614.76萬元、8174.13萬元和7689.73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77%、25.42%和38.28%,收入及佔比均呈上升趨勢。
這也引發了監管對其業績可持續性的擔憂,上交所在問詢過程中著重要求翌聖生物說明新冠相關業務是否可持續、公司是否存在業績大幅下滑的風險等問題。對此,翌聖生物也坦言,隨著新冠防疫政策的優化調整,終端市場對新冠檢測的需求量會不斷減少,新冠檢測原料市場競爭程度將日益加劇,公司新冠相關業務可能面臨銷量減少、利潤空間縮小的風險。
事實上,翌聖生物的核酸檢測相關業務已經出現單價大幅下跌的情況。2020年以來,翌聖生物部分生物試劑產品平均銷售單價有所下降。由2020年的0.58元/rxn降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0.1元/rxn。同時,受疫情影響,2022年1-6月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至76.75%,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將導致未來公司經營業績增長存在下滑的風險。
網友認為,核酸檢測公司上市是說不通的。全國多地民眾生活仍受疫情困擾,其他許多領域的企業經營大受影響。在此情況下,倘若核酸檢測公司一家家成功上市、股東套現割韭菜,輿論將難以接受,甚至會出離憤怒。
疫情防控近三年來,核酸檢測作為判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標準」,是遏制疫情擴散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現在很多人日常生活習慣的一部分。但是近日,核酸檢測造假、不準確等問題頻頻被曝光,百姓尤其對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的資質准入和質量控制產生質疑。
11月25日,甘肅省蘭州市衛生健康委通報,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工作人員誤將個別核酸檢測異常人員信息,錄入陰性人員名單,將依據法律法規,予以嚴肅處理。隨後,其母公司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核子基因」)的資本版圖被起底,有網友發現,其下設的多家子公司早期就曾因違規而被處罰。
核子基因官網顯示,新冠疫情發生后,核子基因第一時間展開核酸檢測業務研發與籌備,2020年2月4日線上會議發起動員,運轉至今,核酸檢測超7億人次。而據不完全統計,核子基因在北京市、武漢市、深圳市、青島市等40多個城市均有業務布局,累計在各地被違規處罰超10次,涉及謊報檢測結果、偽造醫學文書、未按消毒污水排入污水處理系統、非衛生技術人員進行核酸採樣等多種問題。
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來,已查處11起核酸檢測違規案件。例如,今年5月,北京市朴石醫學檢驗實驗室等3家核酸檢測機構因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被立案偵查;9月24日,石家莊和合醫學檢驗實驗室因檢出陽性未上報被立案偵查;11月10日,昆明寰基醫學檢驗所因採樣人員弄虛作假、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等問題被依法查處;11月13日,內蒙古賽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存在核酸檢測結果造假,被立案偵辦……11月29日,一則視頻在網路引起熱議,疑似是在某核酸檢測機構內部會議上拍攝,有人教授如何偽造核酸證明,如何應付流調,及如何為方艙醫院拉「客戶」。11月30日,視頻發生地石家莊市長安區高營鎮政府某工作人員回應,事發后,當地警方已就此檢查,「人帶走了,正在審」。
面對人們的種種關切,11月2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確回應將對常規核酸檢測,嚴格資質准入和質量控制,不斷優化技術規範,重點加強檢測機構的監管,同時強調,下一步將持續加大監管力度,對於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等嚴重違法行為,將堅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衛生法學專家孫東東認為,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亂象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值得思考——
存在利益相關方。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出現其實是醫療體制改革的必然。理論上講,它不僅有效減少醫療機構檢驗系統的重複建設,降低醫院醫療器械採購投入成本,還促進了醫院間檢查結果互認,本身是件好事。但是,有的核酸檢測公司在巨大的利潤誘惑下,過度逐利,甚至出現個別部門與核酸公司苟合,行貪污腐敗之事。核酸檢出陽性后,負責感染者隔離管理的相關機構也可能出現腐敗和利益尋租問題。
地方執行部門「一刀切」。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雖然國家層面一直要求精準防控,但有些地方執行起來,卻把核酸作為唯一標準,搞「一刀切」、簡單化,一有陽性就全員核酸,封控社區,停工停產,這是「懶政」的表現,也客觀上為一些不法核酸檢測公司創造了利益尋租機會。
違法成本太低。地方監管層面並沒有對核酸機構的違法現象予以嚴肅處理,多是「警告」「罰款」「採取強制措施」,「吊銷執照」的情況都很少,較低的違法成本進一步助長了某些核酸檢測公司的氣焰。
孫東東認為,要真正杜絕核酸造假等不法行為,就要從多層面加強監管:一是程序監管,相關手續和流程是否合法合規,政府監管部門要從招標、考察、遴選、中標等多個環節,考察企業的規章制度建設,以及具體操作流程合規性。二是技術監管,核酸檢測的標準是否統一,是否符合醫療標準、衛生健康委相關要求以及檢測標準和規範。三是財務監管,定期審查核酸企業賬務,是否存在弄虛作假、非法創收等。四是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感,重視老百姓的市場口碑和服務評價。
孫東東表示,回顧核酸檢測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核酸檢測政策已經到了該調整的時候了。
第一階段:武漢疫情暴發至武漢解封。當時,人類對病毒缺乏認識,感染範圍大,重症患者多,需及時篩出陽性患者並實施隔離。當時加大核酸檢測頻次、實施網格化管理,及一定程度的空間隔離是有效的。事實證明,經過一段時間眾志成城的抗疫,大家自覺封控,疫情在2020年3月前後就得到了明顯控制,取得了重大勝利。
第二階段:疫情在全國得到控制到2021年底。這一階段,人們逐步認識到病毒特徵,開展疫苗接種,形成常態化管控。雖然毒株在不斷變異,但核酸檢測有條不紊地進行,也有效防控著疫情,對生產生活沒有嚴重干擾。
第三階段:奧密克戎出現至今。從病毒學意義上講,醫學界已達成共識,奧密克戎毒株與最初武漢疫情暴發的病毒類型已不再是同一個病毒,奧密克戎具有傳播快、隱匿性強、癥狀更輕、重症率和死亡率更低等特點。近日,一項由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的病毒體外感染實驗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人肺細胞的能力顯著低於原始毒株,在細胞內的複製效率比原始株低10倍以上。在小鼠感染的模型中也發現,原來只需要25~50個感染劑量單位的原始毒株就可以導致小鼠死亡,而奧密克戎毒株則需要2000以上感染劑量單位才能使小鼠死亡。基於此,人們對大規模的全員核酸檢測就可能產生反感情緒。
「我在2020年5月武漢市新冠疫情的一次討論會上提出了全員核酸檢測的建議,但現在的情況已發生變化。」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教授楊占秋說,很多地方的疫情只是零星散發,只出現幾個、十幾個病例,從科學角度來看,完全沒必要做大規模的全員核酸。全員檢測就像大海撈針,撈出來的多是無癥狀感染者,他們最終轉為確診患者的概率非常低。目前,在疫情剛暴發或流行的地區,迅速開展全員核酸,有助控制病毒傳播,但一周做1~2次就行,沒必要天天檢測。
孫東東認為,既然奧密克戎的致死率已非常低,建議相關機構組織專家,重新對其進行定級,討論是否能像流感一樣定級為丙類傳染病,從傳染病法角度來影響一系列防控措施走向。未來,大規模全員核酸檢測用抗原、自助核酸等方式來替代,百姓接受度可能會更高,也能積極地配合防疫。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重申將對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等嚴重違法行為的核酸檢測機構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無疑向外界釋放了積極的治理信號。
核酸檢測亂象,擾亂了疫情防控,困擾了公民生活,透支了政府信用。
龍王賣傘,大雨何時能停?
在核酸檢測領域建立「國家隊」勢在必行。
人民需要一支「國家隊」,守好國人的健康關,守好國家安全關,為核酸檢測隊伍注入正能量,注入公信力。
但讓公立醫院大量承擔核酸檢測,勉為其難。
世衛組織統計,2017年,全球每千人擁有護士3.48人,挪威最高18.12人,我國僅有2.31人。過去一段時間,全國各地醫院任勞任怨,哪裡疫情嚴重,他們就奔向哪裡,做出了巨大貢獻。面對疫情長期性,這種「頭疼醫頭」的臨時措施,已很難應對。同時,擠兌了原本就捉襟見肘的醫療資源,給陽性及其他病人的及時救治造成壓力。
據估算,全國每天要為核酸檢測花去超2.15億元,2022年6月至12月的核酸檢測總價將超460億元。用這筆錢購買設備和培訓,綽綽有餘。長遠來看,還能節約更多資金。何樂而不為?
可由衛健委牽頭組建專業團隊,非營利性質,遴選有責任心、有奉獻精神的醫學或護理學相關專業的在校、待業青年參與,培養出一批具有科學素養的專業防疫人才。這樣,關乎國計民生的檢測質量,就能有效控制。
當然,這個轉變過程,需要時間。在此期間,應當做好兩件事:監管和透明。
一方面,有關部門需要完善、明確核酸檢測監管制度,明確法律法規,加大監管檢查力度,建立永久黑名單制度,一旦出現違規,嚴格依法處理,情節嚴重造成事故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另一方面,各地政府應讓核酸檢測的「招標」過程更加透明,公示核酸檢測機構相關信息,公示核酸檢測採購明細,發動社會力量進行監督,鼓勵和獎勵對造假者的舉報。世紀大疫,危及人民群眾生命,涉及國家和民族興衰,怎能允許核酸檢測成為一門暴利的生意?當它不再暴利和血腥,蒼蠅們自然四散而去。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持續研究優化科學精準防控手段,盡量避免「勞民傷財」的全民核酸,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減少核酸檢測量。
核酸檢測亂象不止,耗的是國庫、傷的是民心。

(轉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22: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