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宗教與藝術 - 從佛教的"修行"想到藝術家的"心"

作者:visualharbour  於 2014-11-25 13: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藝術|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關鍵詞:music, 文化, 佛學, 巴洛克, 藝術

       朋友從畫成了居士,修藏傳佛教,家裡設了佛堂,打坐靜修是每天的功課.......近五十歲的人,眼神清晰明亮,象個"童男子"。修行使人靜下來,逐步放慢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孔周圍,慢慢地移動.......長期修鍊下,你的"心"會敏感,對"外"有特殊的感應。現代的生活使我們的心變得粗糙、麻木,打坐靜修是回歸本源過程。聖經的原罪說與佛教的回歸.......都是一種心靈的凈化!但東方文化具有一種超然的靈性,更玄妙、深不可測!
   他去拉薩見活佛,師傅在電話里沉思片刻:"飛機票退了",活佛的話不能問!照辦,就在原登機的時間段,母親心臟病突發,他在家,救母一命。朋友說,這不是迷信,你沒有打過坐,修行人的"心理感應",一般人理解不了。海嘯來了,屍橫遍野,就是沒有動物的,為什麼?人是否喪失了某種原有的"本能"。
   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狀態",演員的"入戲",書法家"運氣"寫長卷草書,筆走龍蛇。小提琴家有如"神助"般的演奏,幾十分鐘,琴弓觸弦的角度,力度恰到好處,內心深處的潛意識,驅動著雙手......超然的境界,心、手連在了一起,樂譜也在其中,此時無我,天馬行空,真是"莊子所說的"物我兩忘",才能使音樂如流水般地自然!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功夫在琴外,同佛教的修練是一個道理。
    中華古典文化的學習方法是背誦,學畫是照著老師的畫,一筆一畫地摹寫。但推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是個消化過程,到自然界、社會中去感受, 去尋找,大部分人到不了高的層面,畫了一輩子還是老師的那幾筆,達到"開悟"是最高境界!怎麼悟.....如同禪宗公案之"拈花一笑"一樣,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一位女性朋友,做過三個星期的"辟穀",不吃飯只喝水,當然有道行高的"名師"引導,工作、生活一切照常,有種"成仙"的感覺,還精神特好!但是不敢再嘗試,她說餓怕了! 
   藝術是玄妙的,只有在潛意識的層面上,才能隨心所欲揮灑自如,達到崇高的境界,同佛法的禪修有著相同之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ManCreatedGod 2014-11-25 14:03
說得不錯
不過聖經純粹胡說八道什麼原罪,是為了欺騙別人信進行的訛詐
回復 法道濟 2014-11-26 18:56
本人二十年前辟穀7天,還行,但要練功,以免傷胃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21: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