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一直在各種場合辯護,平台上的各個商家銷售假冒偽劣,是各個商家的責任。和阿里、淘寶天貓無關聯。真是這麼回事嗎?
首先,我們知道阿里建設了阿里淘寶、天貓電商平台,其產權是屬於阿里。銷售貨物與質量要求的規定一定是阿里定出的。因此,各個商家上假冒偽劣產品開網店賣假貨出現問題,第一時間就是阿里平台管理有瀆職責任,難道不是嗎?

二,誰都知道,在阿里開網店,就是各個商家把網店、貨品設置好了,可以開業迎客了,但是,一定是一件貨也賣不出去的。為何?因為,網店業主沒有花錢去讓阿里做推銷廣告!因此,網店業主必須要花錢去讓阿里做推銷廣告。要去選搜索關鍵字詞,放的位置,搜索排名、時間、搜索定價、點擊定價等,而且都是非常不菲的費用。就一個搜索後點擊一次就要1.5元。而排名到前20位置更貴。阿里的一個小電商基本年廣告費就是3688元。而且這些費用基本就是給平台白交而沒有任何特別效果的廣告費用。阿里平台就一年的推廣廣告收費就一年就達到二百億元之多。由此可見,平台上的假冒偽劣巨量推廣、出現到用戶眼裡、最後實現銷售是和阿里平台管理是有密切關係的。就是說,你不把假冒偽劣商品做廣告推銷給客戶,客戶怎麼會去能看到、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呢?這個推廣是阿里收費后故意推廣給買家客戶的,難道阿里銷售的假冒偽劣和阿里沒有關係與責任嗎?
三、阿里的電商銷售模式和美國加拿大的亞馬遜,以及與北美品牌電商銷售與服務的距離相差很遠。北美絕大部分的電商服務是線上購買下單收貨,線下實體店做後繼客戶需求退換、再購買等等服務。而且是網上購買就一定是比實體店有優惠價格的,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在聖誕節,黑色星期五,感恩節等節日都是優惠上再優惠銷售。這樣是真貨假不了,假貨真不了。絕對的無任何假冒偽劣產品能混跡網上橫行。而大陸的阿里電商,就是一個隔山買牛買老牛的模式。在目前大陸商家與個體百姓信譽低下,利益高於一切,無底線的時代,阿里這樣的運營模式就是天然地在給大陸的各種營銷騙子提供了天然的機會。難道不是嗎?
最後,再說說我太太在淘寶購物的親自體驗。以前頭幾年,家人花700多元在淘寶購買的假羽絨服,買回剛穿幾天就四處跑羽絨。可那時是淘寶服務更惡劣,買貨后基本沒有給退貨退款的說法。就是冒險,很可能就是打水漂的購貨。再說這一次。今年,太太九月在淘寶商城購買了一雙180元孩子穿的雪地靴,網上照片和說明上說明,甚至和商家聯繫說話,鞋子的內部凈長是20CM,家人覺得可以就下單購買。快遞到貨后發現鞋子內部凈長不是20CM,是18.5CM。淘寶商家說要把鞋子用力撐大一下再量。啊?!這樣是來計算鞋子內部凈長?這樣撐不是要把孩子的腳磨壞的嗎?家人決定不要了,退貨。可是淘寶商家說退貨可以,快遞費自理。企圖阻礙退貨。家人還是決定退。後來商家又說,必須要在退貨原因上說是自己看錯貨品才下的單,買錯了貨。否則不做退款。家人非常憤慨,還是堅持不這樣寫,而是堅持說網上貨品尺碼與實際的不符合。後來商家收到退貨后故意不回執,企圖不想退貨款。後來。家人和快遞聯繫作證的確已經收到退貨。但是還是不及時做退款處理。就這個事拖了很久,一直故意扯皮。後來就說要去法院了,才收到退款。
這就是在大陸阿里電商平台購貨的實際經歷。這樣的經歷幾乎勞心傷神。一點愉快開心的東西都沒有。就這樣惡劣服務的電商平台,大陸政府也好,還是百姓也好,真有值得炫耀與光榮的商業服務嗎?
最後更奇怪的是,這樣大陸騙子商家在大陸還是個香餑餑,連國家工商總局去約束管理都是有上文無下文的。難道這阿里巴巴真是有通天高層的背景在後面強力支持,而使阿里與馬雲有這麼跋扈囂張,目空一切的底氣所在嗎?
James Gao
於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