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鬍子蠡測3: 佛教有「愛」嗎?

作者:鬍子太長了  於 2025-11-11 07: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深度思考|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4評論

佛教有愛嗎?

也有也沒有。

因為愛這個詞,以世俗和其它宗教之義,在佛教語境中則是代表一種根本煩惱、纏縛。一切煩惱、苦、生死的根源來源於不清凈的愛心,愛行。佛在闡明世界眾生的起源和存在、流轉的實相時,說了十二因緣法(也叫緣起法),其中愛是世界生命起源的直接起點。

十二緣起法則的簡潔基本定義是:

此有故彼有(因為有這個,那個才有了)

 此起故彼起(這個生起了所以才有那個生起)

 此滅故彼不生(這個滅除了,那個就不會再產生了)

(鬍子淺解:因果是相通一體不可分割的宇宙人生的底層邏輯、法則,用佛法過去無始點、現在無定點、未來無終點的三世時空觀,有因必然導致其相應的果。凡是人類所觸及以及更廣大深層的現世界、十方世界,乃至虛空法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逃離因果法則二獨立,也就是說都建立在因果法則上,所以菩薩畏因,最透徹了解因果法則,所以不犯惡的因,就把惡的果受消除了;而眾生反其道畏果不畏因,對災難苦難困難病苦等等畏懼,怨天尤人 ,而不知道是自己作的前因導致的,繼續肆無忌憚種惡因,不計可長可短的未來必然的苦果。十二因緣法是解釋世界由來和流轉的根本原理)

比較,詳細的定義是:

     無明緣生起識(可以簡單理解為心意識,但比心意識含義深廣的多)

     識緣生起名色(色、受、想、行、識)

     名色緣生起六入處(眼、耳、鼻、舌、身、意,即眾生的感受器官)

     六入處緣生起觸

     觸緣生起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受緣生起起愛(欲愛、欲求)

     愛緣生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

      取緣生起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有緣生起生(延生、獲得五陰、獲輪迴主體生)

      生緣生起了老、病、死,及一切苦樂

    

     因為有愛了,有慾望了,慾望得到填滿了,世界生命就達以成就了。時空和生命感知力的成就,一切煩惱、苦樂、生死與之俱生,這就是我們現在的世界和人生的相狀和體受

      這種愛是束縛智慧和解脫的的根源,因為這種愛是具有分別性的、有取有舍的。既有愛就同時產生了不愛的情感。愛這個就這麼辦,不愛就那麼辦,爭鬥殺戮也從此而生。沒有平等一如心的愛,把一切變得複雜難解難分,糾纏不清,生死死生,生生死死,無有窮盡,形成了生死苦海。

       所以一般所說的愛,不是說不是愛,而是極有局限的,受惠面小的愛,是私愛,而這愛卻是一切苦痛生死的根源,要想解脫生死,跳出苦海,得到生命的終極解脫,必須捨棄這種不圓滿不清凈的愛情和愛心,把私愛小愛轉換成清凈無染、平等無我的大愛—-慈悲。

   有人會說你做得到嗎?我沒做到,你沒做到,不等於沒人做得到,佛菩薩祖師大德都做到了,修道的人在努力去做,這輩子做不到下輩子,總有做到的時候,那時候你就成就了,就跳出生死苦海,得到生命自由,智慧通達無有極限。

     慈悲是佛說的愛,慈悲是平等、布施、悲憫、拔苦、施樂、智慧、空性、無量、圓滿、無我……等無遮、無任何前提條件、無任何私圈範圍的大愛,不染著絲毫私情瑕意。沒有任何時空、範圍、情感的局限。所以就有了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地藏菩薩誓願度盡地獄眾生都成佛后,自己才成佛的不可思議的大願力,大善。

   所以,佛教有愛嗎?答案應該就是:不同於其它宗教的愛,也不同於世俗的愛,佛教的愛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心(這又是一個佛教術語)。

     關於慈悲可以另起一篇,本篇不詳述。請參考前一篇:鬍子蠡測2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347638/article-405915.html

    從十二緣起法,您能不能看出來佛教是佛陀教育,而不是宗教,是講事項的真實面目,完全不同於宗教的「必須信不容置疑」的本質區別?佛教是可以從信入手,但更重要的是從疑入門,因為有疑問,想搞清楚才看佛到底怎麼說的,有沒有道理?所謂的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可能不會悟。你的疑問越大,研究透了以後得到的悟性智慧收穫就越大,大到自己成佛成菩薩,為什麼?他們能成我也能成,這叫做真正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不依賴別人外力。這是佛教的實際面貌

(個人資質拙劣,無修無證,只是亂想亂解,為了拋磚引玉,不代表佛教的全面、圓滿的意義。有意求實者,請以佛典和祖師大德的說法為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5-11-11 15:36
如果不理解愛在佛教中的含義,你可以試試自己給愛下個定義,然後研究一下你的愛的對象、範圍、程度,試著列舉出那些行為是愛,當你為愛而採取行動認為是理所當然時,別人是不是同樣被你尊重?而愛之外的,你為什麼不愛?你的愛之外,別人的愛是不是也是愛?相互之間怎麼樣對待愛?如果他人對他人的愛,是建立在擁有一個資源的狀況下,誰得到資源多誰就能實現愛的承諾,那麼你該成全他人, 還是應該爭奪這個資源實現自己的愛,而不會在意別人?我們的工作生活時時都處於這個狀態,只是沒人去替別人想而已。
再想想把無數個愛不愛放在更激烈的政治鬥爭、戰爭背景下,什麼是愛?
用智慧高度,而不是個人愛的角度(實際上也是私自的角度)深入研究,就會遠離迷信,就會發現世俗的愛的局限,甚至悖論荒謬。除非你沒有任何悲憫心。
回復 屠龍刀之原界 2025-11-11 22:39
高高在上的佛也好,神也罷,對人類的所謂的愛,也就是憐憫,充其量也就是對自己的寵物的關愛。佛家製造了地獄,才有那麼多受苦受難;上帝造了人類,一不高興,就用大洪水全部抹平。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5-11-12 00:43
屠龍刀之原界: 高高在上的佛也好,神也罷,對人類的所謂的愛,也就是憐憫,充其量也就是對自己的寵物的關愛。佛家製造了地獄,才有那麼多受苦受難;上帝造了人類,一不高興,就
您對宗教有所誤解,對佛教更是不準確。不過您把宗教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 證明您對宗教還是尊重的。
    把佛看成高高在上,是迷信。佛住世時自己托缽乞食,證悟后第一話「奇哉!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把佛與眾生的平等一體的關係,以及眾生為何不是佛的原由明明白白說了,也說明眾生都能成佛道的根本原因,是都具如來智慧德相,還歸自己本來面目即是佛。十方世界過去現在的佛多的不可量數,未來眾生早晚機緣成熟,都會證悟自性成就佛道,平等無異,高高在上的認知是不了解佛教真實義的迷信思想。
    即使說憐憫,佛教也不是像人對動物的施捨,是以眾生苦為己苦,感同身受的平等布施,居高臨下的世俗義憐憫,在佛教修行中,是要摒棄的我慢我相我執,兩元對立,分別計量正是修行要去掉的煩惱障礙,平等、無相、無求才是佛教的道路和目標。
      佛不僅不造地獄,也不造天堂,地獄天堂是眾生自己造的,行惡作歹地獄自開,積善修德天堂有名。自造作各種因自得各種結果,非他人、神鬼所加。故佛究竟徹底證悟這一切的真實相狀,因我不願苦知眾生都不願苦的同體大慈悲,道說出種種離苦得樂的義理和方法、渠道,這就是佛經的內容。
說佛造地獄是離奇的怪論,不知哪裡來的謠傳,連迷信都算不上。而世上卻大肆流傳,不明真相者,被這不實之言長久蒙蔽而不自知。
    我不避淺薄,寫這些基本常識,就是為了給博友們提供了解佛教基本的準確的認識,期望改正世面流傳的常識性認知錯誤,和習慣性誤解、謬傳。信不信修不修都不是問題,如果對時常都接觸到的佛教沒有個較為準確的認識,豈不可惜!當然,為某種目的故意歪曲佛教的,不在我說的範圍。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25-11-12 00:55
為什麼本篇題目是這個呢?是因為很多人認為佛教沒有愛,從而認為有愛的宗教才是最高級的。故我把佛教「愛「的含義,和佛教的愛- 慈悲,介紹一下。給博友們提供比較準確的常識。至於誰高誰低,完全不要在思考範圍內,比較高低就是不平等心的妄念,不契佛機佛理,修行障礙。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5 15: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