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平不能算作家
作者:張箭
這段時間,周小平因應邀出席了「北京文藝座談會」而走紅。網路上,關於
他的評論、報道、爭議也很多。人們在談到周時,往往用網路作家、青年作家、
新銳作家這個定位。我注意到,修飾語不管用什麼,核心詞為「作家」不變。這
引起了我的好奇,因我也算得上半個文學愛好者。因此,這兩天在出差的飛機上
我閱讀了從別人手中借來的《參考消息》(2014年10月16日),上面(第10版)
刊登有(或轉載有)他的三篇文章,即《夢碎美利堅》、《飛吧,中國夢》、
《他們的夢想和我們的旗幟》。回校后,查閱了「百度百科·周小平」篇,
「360百科·周小平」篇。它們都列出了周的代表作目錄。其中頭版頭條最重要
的是「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於是,我也就看了(360網掛出的節選本)。看
了之後,我產生了疑問。寫這些文章的人怎麼能算作家呢。
所以,需要搞清何謂作家。據最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2012年修訂第6
版),對作家是這樣定義的:「從事文學創作有成就的人」。既然如此,文學作
品有哪些種類和體裁呢。我認為其中主要的正宗的應是小說,包括短篇、中篇、
長篇、超長篇小說(比如姚雪垠的《李自成》,張煒的《你在高原》),當然也
有劇本(包括各種電影、話劇、戲劇等)、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童話、文學
評論等。寫這些東西成就大的人才能算作家。比如中國古代的關漢卿(劇作家)、
施耐庵(小說家)、羅貫中(小說家)、吳承恩(小說家)、湯顯祖(劇作家)、
蒲松齡(文言短篇小說家)、曹雪芹(小說家);近現代的魯迅、郭沫若(這兩
人是多面手的作家、文學家)、茅盾、巴金(這兩人均為小說家);當代的張賢
亮、路遙(這兩人已去世)、莫言(這三人均為小說家)等。而時評、政論、隨
筆、雜文、議論等雖然也算作品,但不是文學作品。寫這些東西的人不管你再紅、
影響再大、水平再高,那他(們)仍不能算是作家。
總上,周小平不是作家。如果非要給他一個「家」的頭銜,以彰顯他的地位
和影響的話,不妨把周小平稱為時評家、政論家、新聞分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