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重污染的「海參圈」,人性的貪婪還是監管的缺失?

作者:智園行方  於 2014-9-12 08: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論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北京晨報》910日報道,整個渤海灣的遼東半島至山東半島一帶,海參圈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幾萬公頃連成一片。在盤錦,海參圈已經深入到斑海豹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海養殖產業密集對近海海域造成污染,渤海灣生態系統現在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水體呈嚴重富營養化,氮磷比重已嚴重失衡。

 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使得近海物種幾乎滅絕,藥物濫用下的殘留,對人體的傷害顯然同樣嚴重,其最直接的便是,很多人成為抗生素濫用的直接受害者。海參不僅在抗生素中泡大,再加上次氯酸鈉和醫用雙氧水的使用,使得海參養殖圈的水體不僅呈現無菌狀態,更呈現出嚴重富營養化的狀況。可以想象的是,在這種環境下養殖的海參,跟在藥水中侵泡而成的「葯泡海參」沒有太大區別。除了食品安全之外,「葯養」對近海環境的破壞,已經變得日益嚴重。

若監管不及時介入和整治,重污染的「海參圈」將會進一步惡化,環境破壞和食品安全隱患也會更加嚴重。對此,靠養殖戶的良心發現或者行業自律顯然難以為繼,在商業誠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需要監管部門的外力作用,讓養殖手段回歸常態,並讓已被污染的水質逐步得到「漂白」。

食品安全是項良心工程,個人自律固然重要,然而外部的監督尤其不可或缺。僅作「商業誠信」的矯情並不靠譜,或進行「良心壞了」的道德指責也過於理想化。食品安全也好,環境保護也罷,「罰得傾家蕩產」才是提升商業誠信的關鍵,也是檢驗監管責任和公共取向的試紙。

重污染的「海參圈」之下,養殖者只顧掙錢不管環境的貪婪及監管的冷漠態度與不作為尤基需要拷問。但願當地環保、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農業等部門能夠及時介入,正視重污染的「海參圈」問題的嚴重性,以強力的監管真正實現源頭之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 01: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