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家庭教育重在養,不在教

作者:金竹陶器  於 2014-9-23 07: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4評論

關鍵詞:家庭教育

母親情緒的平和,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一、正確解讀父母兩個字的意義
  父親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風度。父親必須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一種質量,就是風度。在什麼時候表現風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別人犯錯誤的時候,父親如何表現風度,這是帶給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也是帶給孩子的一個空間。

  再特別說說母親的「母」包含什麼樣的生命意義?這是我們生命角色裡面必須解讀的內涵。

  第一個字是「虛」。
  很多媽媽很實在,看孩子的時候一眼能看出來三個問題,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來,這不是母親的內涵。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的時候都不要動,為什麼不要動,因為它的優點需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只有母親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心的成長動力。

  有的家長很納悶,孩子在別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媽媽就變了另一個人似的,變得不可理解。為什麼這樣,就是這個「虛」沒做好,不能夠虛下來的母親,不能夠給孩子的情緒提供一個空間,孩子的情緒就在媽媽的情緒裡麵包圍著。

  第二個字是「弱」。
  母親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的自信會在你這種狀態裡面一點點的削弱。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孩子的內心必然自信而堅強。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嗎?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實現對孩子的托舉,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說話的家長,實際上是在壓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第三個字是「柔」。
  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一個母親的教育力量,在於面對孩子成長的過程,如何做到這樣一個「柔和」。越柔和的母親,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揮能力越強,凡是扯著嗓門整天對孩子嚷,對孩子叫喊的母親,會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這種引導能力。

  正確理解了作為父母的教育內涵,那麼,我們家長的心態第一放在哪?請千萬不要急著報班、著急找家教、著急找一些方法層面的東西來解決這個問題。

  家庭教育重在養,而非在教,今天我們特別解讀一下這兩個字,一個是心,一個是情,無心無意是家庭教育的特點,有情有禮是家庭教育有效實施的必須遵守的原則。教無定法,對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個原則,要有情有禮,情在禮的前面。

  現在家庭教育的現狀是什麼呢,有情無禮。愛孩子的時候,愛得沒邊,關心孩子的時候,連孩子的襪子都要家長給他穿,給他洗,說愛孩子的時候愛到早晨起床的時候,在旁邊喊,甚至幫孩子穿衣服,這叫愛嗎?這個情已經失去了教育的價值。

  另一個現狀是有禮無情,尤其是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沒有感情鋪墊。任何層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給被教育者傳達教育者本身的真實的內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們的孩子渴望到問我們要東西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才把道理點出來。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就會說,媽媽那我該怎麼呢,或者爸爸我該怎麼辦,這個時候一個小道理過去,才有可能實現帶給孩子的一種引導能力。

二、家長內心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孩子學習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孩子內心不安的背後的這些干擾源,這些基礎層面的支撐亂了,更可怕。如何實現家長的情緒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現一個問題,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靜下來,先把自己的情緒先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

  如何實現情緒的自我調控和管理,這是對家長提出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們家長的內心平靜下來,我們對孩子教育的點才會變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澱到內心裡面,沉澱為自己的一種狀態,否則,教育的思考就像水過地皮濕一樣,從每個人心裡流過。

  效果在哪裡,在於你能否做到對教育思考的沉澱,沉澱到你的內心,內化為你的一種狀態,如果沒有這一種過程,你聽任何教育都是無效的。沒有沉澱的消化,就沒有實施教育的資本,也就是沒有沉澱的過程,我們就不可能拿著教育專家的東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實現。

三、家庭教育的空間一定要留給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應該下功夫做的事在兩頭,一頭是父親,一頭是母親,中間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長都是在蜿蜒曲折的過程中完成的,這個空間要留給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長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長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著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錯誤的空間里來了,這個空間是每個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長參與到這個空間裡面盯著不放,拔不出來,不讓他管不行,不讓他管就沒有別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長說,你讓我放就不管了嗎?讓你放不是不管,讓你站到你的角色裡面,對孩子的情緒做養護而不是對孩子的行為層面的東西過多地參與。過多的參與等於我們不知不覺、兢兢業業在犯錯誤。

四、家長的教育能量釋放出來,足以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
  當一個人對學習失去熱情之後,再好的智商也談不上很好的發揮。有的家長說孩子表現不好,不好好學習,在我們這可以解決問題,可以找到答案。「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學」,中國的文化,最大的特點是內視,尤其是儒家的文化。

  《大學》里講「正心、然後誠意」,正誰的心,家長的心,然後再正孩子的心。其實,氣質決定了孩子的學習差異,孩子的氣質就是父母的狀態慢慢內化給他們的一種氣質,就像我們的職業習慣一樣。如果一個家長的內心永遠是冷漠、浮躁的狀態,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樣彈回來了,孩子也一樣。父母的情緒孕育著孩子學習的情緒與氣質。

  啟動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啟動家長和孩子內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們父母和孩子之間情緒和情感的力量,要達到「熾」的程度。熾就是熱,熱到能夠燒烤孩子內心的程度。拿什麼去塑造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氣質,就是拿我們父母恰當的情。

  現在我最擔心的不是孩子才能上的表現,而是情的不足,義的模糊,家長是孩子情和義最大的啟蒙者,如果你們這一塊的啟蒙力量失去了,對孩子才能上的表現肯定是一個遺憾。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歸和文化的守望與傳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術層面來折騰了,應該站到文化和哲學的空間去審視。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個文化的載體,不同家庭文化培養出來的孩子的氣質都是有差異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幟,教育做到最高點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說話孩子內心就被我們感化了,同時產生另外一種生命力。

  家長自身對教育素質的修養和提升,僅僅是實現家庭教育功能的開始。孩子們內心的邏輯,和我們成人之間內心遵守的邏輯思維是不一樣的、是有衝突的,但是他們的這種邏輯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們去開發、面對、指導。我們要反問的是我們的教育儲備夠不夠,我們的家庭教育能量夠不夠,我們的教育修養夠不夠。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真正欠缺的是什麼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狀態,是父母的教育狀態。現在有很多母親的理性讓我覺得比較可怕,在談及孩子的時候,缺乏情感的基礎,缺乏情感的支撐,母親的這種理性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是很可怕的。父親和教育是有距離的,有距離不可怕,但父親要表明在家庭教育這個空間里的位置,要表達清楚在家裡對孩子的精神導向是什麼。

  教育的最佳狀態在於一個「養」字。家庭教育重在養,而不在教。現在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歸納起來就是心力的不足,心裡面對學習熱情不足。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

  如果一個孩子的心在家裡面得不到養護,得不到有效的滋養,天賦的聰明就沒有基礎;智商再高,沒有恰當的、相應的心態支撐,天賦很難發揮。我們先不講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養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適不適合養孩子,或者如何達到養孩子的狀態。

  如何點燃孩子內心的學習熱情,點燃需要一定的溫度,需要一定的狀態才能點燃。如果家長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慮不安的,我們很難去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

  面對孩子不管出現任何狀態的時候,請記住,作為一名母親,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這是您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原文微信連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k2NTI3NA==&mid=200841487&idx=1&sn=0810205a4a2b833dbddca1d14c4ad8e3&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註:本文不代表陶器的觀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sousuo 2014-9-23 08:07
養也是教,教又是養,教養教養。
回復 金竹陶器 2014-9-23 10:29
sousuo: 養也是教,教又是養,教養教養。
你說的好,教養相輔相成
回復 小小.. 2014-9-25 04:18
  
回復 金竹陶器 2014-9-26 07:55
小小..:   
謝謝。周末愉快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金竹陶器最受歡迎的博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0: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