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25年後,我可以帶回中國自由的媒體"

作者:明鏡  於 2014-6-10 06: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中國

作者 索菲

可以說,如果沒有1989年六四事件,何頻也許就不會離開中國,海外就不會出現明鏡集團,就像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一樣,如果沒有1989 年六四事件,法廣中文節目就不大會非是1989年6月8日開播。二十多年過去了,何頻創辦的明鏡集團已經擁有十一家雜誌社、六家出版社和幾家書店、網站, 明鏡可能是海外最具規模的華文新聞出版集團,其報道內容、出版品常常媒體引用、評論,在中國政界、商界和學界具有影響力。從本星期日開始,法國國際廣播電 台開設《明鏡書刊》欄目,邀請明鏡集團的編採人員或作者介紹明鏡出版的雜誌或書籍。

在今天《明鏡書刊》的第一期,我們邀請到明鏡集團創辦人、總裁CEO何頻,介紹明鏡的運作情況和他們的理想。

 

法廣:如果沒有六四事件,你是不是就不會到西方國家來辦媒體?

何頻:當然不會,我之前從來沒想到離開中國。離開中國之後,我才知道外面世界如此寬闊,辦媒體如此簡單,就是沒有官方來査問過什麼,我們開始辦報紙、雜誌連刊號都沒申請,後來是圖書館收藏需要我們才辦了刊號。我們只用擔心有沒有讀者願意付錢買書刊。

法廣:你們的經費有沒有什麼機構贊助?

何頻:明鏡至今沒有獲得過任何機構、個人的經費贊助。沒有獨立的生存能力,不可能有持久生命力的獨立媒體。我是不願意被官方控制來到西方的,沒道理再去找個婆婆來控制我。如果我在新聞自由的地方都不能生存,那我追求新聞自由干什麼?

法廣:那現在傳統媒體情況日子都不好過,你們經營狀態如何呢?

何頻:媒體具有雙重性,既有企業性,同時又是社會公器。你可以帶著理想來,但是不要想帶著銀子走。對於我來說, 只要能生存便是勝利。現在,我們可以活下去。而且,明鏡開始做電子媒體了。明鏡現在每天出版一本電子書刊,在蘋果、谷歌和很多電子書店都可購買,同時,明 鏡新聞網部分內容也是收費的。明鏡不是大眾型媒體,精英讀者願意為內容付費,只要你的內容是獨特的。

法廣:是不是中國沒有新聞自由給了你們機會?

何頻:是西方的新聞自由給了明鏡機會。如果中國有新聞自由,也許我可以在中國會辦一百家雜誌、一百家出版社,而不必跑到西方來。

法廣:為什麼要辦那麼多?明鏡么什麼不辦一家出版社、雜誌社?

何頻:中國在巨變之中,新聞太多了,內容太多了,一家雜誌登不完。明鏡要形成規模,一家也不夠。明鏡集團已經擁 有獨立運作又有配合的十一家雜誌社、六家出版社和幾家書店、網站,可能是海外最具規模的華文新聞出版機構,明鏡在美國、香港、台灣都有辦公室。當然,明鏡 不只是要有規模,更重要的是影響力。

法廣:你希望的影響力到底是什麼樣的?

何頻:我們現在在中國精英階層有影響力,主要是官員、商人、知識分子,尤其在高級官員和大商人中 ,很少人沒看過明鏡出版的書刊。明鏡現在的報導,也被廣泛轉載。但坦率地說,明鏡的品質離世界頂尖媒體仍有很大的距離。這需要時間,需要我們更多努力,也 取決於讀者的回報。中國人沒有一家世界性的、獨立的、有影響力的媒體。明鏡有這個機會,就看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

法廣:你在西方生活了二十多年,明鏡總部也設在美國,你們怎麼獲得信息,怎麼能掌握中國的動態?

何頻:我很多年不看中共的媒體了,不看人民日報、不看中央電視台,我在十多年前回過一次中國后再也沒有去過,但 是,我不了解中國嗎?那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還不夠嗎?我在美國,可隨時和中國來的各種人交流。關鍵的是,現在是一個信息高速時代,信息傳遞沒有距 離,我們每天獲得海量中國信息,只需要我們的判斷力。

還有一個因素,明鏡的獨立性和傳播力獲得了中國一些精英人物的信任,他們願意提供給明鏡消息,也願意將著作交明鏡出版。

明鏡提早實現了中國媒體人的夢,那就是獨立媒體的夢。我們是幸運的,所以也承擔了更多責任。如果有一天,我回中國,我希望帶回去的是自由、獨立的媒體。25年前,我就是新聞自由夢碎才離開中國的。


RFI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30 10: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