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微漫注》二十一(第六十七回)
每個人的一面鏡子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67-2.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六十七回(二)
豬八戒,實際上,是我們廣大讀者的忠實代表,老豬的思維,就是我們的慣常的思維嘛,所以對於老豬,喜歡他的讀者太多了,男女老少,都喜歡這個豬哥。要不是豬哥這麼打趣的角色,西遊記的吸引力可能會減弱不少。對比起來,那些一般的小說,也便是豬八戒這樣的境界。可是要不是跟孫悟空、跟唐僧他們放在一起對比起來,還很難讓我們知曉,習以為常的思維和做法,實際上,很多是挺可笑的。可笑,並非嘲笑,是讓每一個我們,在歡笑聲中,拓寬了自己的視界,多了一份淡然的升華、平靜的愉悅。
這世界,跟西遊記一樣,對於有心人,每個人,都是每個人的一面鏡子。
問題不是通過迴避能解決的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67-3.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六十七回(三)
這裡的漫山八百里,儘是柿果,而且這柿子樹有七絕,八百里連綿不斷的七絕,按道理,應該鋪就八百里的寶貝。起碼,也鋪出來一些好東西才對的。可是,不。這裡漫山遍野的七絕,堆積成了滿山溝的污穢惡臭。
說話之間,孫悟空他們趕上來了。而聽了半截話的孫悟空,認定了那老漢只是不想他們投宿,故意散布恐怖言論,於是十分不滿,說話很沖很橫:「你這老兒甚不通便!我等遠來投宿。你就說出這許多話來唬人!十分你家窄逼沒處睡,我等在此樹下蹲一蹲,也就過了此宵;何故這般絮聒?」瞧見沒?孫悟空這孩子,總是一言不中聽,便急眼了。孫悟空急眼,是眼看這老漢,把玄奘師父給嚇唬了。孫悟空只是不知道,是玄奘自己的心慌,老漢的話,只是觸因,玄奘內心脆弱,只要有風吹草動,便會傷風感冒。
孫悟空把玄奘的煩悶,轉移到宿過便行上,避開是否過得去的問題。無疑也是給玄奘台階下,給他省思而轉念的餘地。可是,可是悟空說話的方式,衝撞了玄奘的觀念,損傷了他的顏面。弄得到後面,三藏忍不住不滿、指責他:「這猴兒凡事便要自專。」
孫悟空樣貌猙獰的不當話語,險些引起嚴重的溝通障礙。那老漢見了他相貌醜陋,嚇得閉上嘴巴,驚嘬嘬的呆了一下,但沒有就此兩眼翻白、驚恐昏倒,反而是不知哪來了一股子膽氣,撐著他老人家,沖著呲牙咧嘴的孫癆病鬼,喝了一聲:「呔!你這廝,好大膽。啊,你照照鏡子,瞧自己那副嚇人的模樣:骨撾臉,磕額頭,塌鼻子,凹頜腮,毛眼毛睛的,說話不知道高低,還把嘴巴嘬尖了伸出來衝撞我老人家。你以為你是猴子嗎?」
孫悟空這輩子,估計是第一次碰見一個常人,敢對自己這麼樣子的硬氣。老漢這一番指責,頓時讓孫悟空心中一亮,眼前一黑,腦門一拍,懊喪的想到,自己剛剛學會了的慈悲善念怎麼就沒影子了呢。於是乎,馬上就孫悟空腰桿桿軟了下去,笑容陪上臉去,解釋說,自己樣貌是丑的,心眼是美的,手段是好的。然後老漢態度就緩和下來了。溝通的問題,用溝通來解決。誤會不就是這樣么,往往起於互相之間的不了解。解釋了疑惑,誤會就消失了。哪能一遇見別人的誤解,就只想到委屈、憤怒,就只想用武力手段擺平呢?當然了,我們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容易就是武力,因為習慣了,因為不需要動腦子唄。也就是說,習慣動用武力,不是有魄力有能力的表現,是心靈脆弱、腦筋僵化的表現。當然了,人之所以為人,乃是有人倫、有各種觀念,有的問題上,總是讓人忍不住發火、想動粗,或許您在很多問題上都是心靈美好、腦筋靈活的,可是在這個問題上,的確是心靈脆弱、腦筋僵化的,有漏洞。
三藏先生呢,在跟一般人溝通的問題上,每每是彬彬有禮、溫良有加,這偶爾的一次情急所迫,卻還吃了個大釘子,不但被人呵斥,還撞一大堆倒霉事兒,西天道遠、此路不通、惡臭難當等等等等。孫悟空問路呢,偶爾的一次改變呲牙咧嘴、不依靠變化手段,通過好言好語解決了溝通問題。這說明,不當溝通就好比積存柿子到發臭,合適的表達、善意的溝通,比起武力來,高明到不知哪裡去了。武力解決、粗暴態度,真實的效果,跟迴避問題一樣。問題不是通過迴避能解決的,反而讓問題只會積存,而且會日益臭爛。常言道:好言一句三春暖、惡言一句三九寒。目前國人,普遍匱乏的,便有這種直面問題、善意解決的心態。
一盤散沙,不能抱團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67-5.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六十七回(5)
行者從三年沒拿住妖怪,推測出這一村子的人心不齊。孫悟空的邏輯是,你這裡是有五百人家的大型村莊,起碼有將近兩千人口。這麼多的人群,尚且不能一擁而上把妖怪生生踩死,一家一戶湊出五百兩巨款,也可以請到法師,把妖怪搞掂了。既然妖怪還在害人,說明你們沒有湊出銀兩,湊不出銀兩,說明你們一盤散沙,不能抱團。
孫悟空說的,實際上,是他們修行團隊時不時就面臨的問題:心不齊。就今天他們還沒見到妖怪影子的時候,唐僧、八戒已經與悟空展開了心理摩擦,火星四濺。孫悟空為什麼會按照這個邏輯來推斷駝羅庄的村民心態呢?孫悟空懂得,自己團隊遇到的事情,往往就是他們修行團隊狀況、每個人心境的外投影。
可是孫悟空正確的邏輯,卻沒有推測出正確的實情。實際上,這裡的村民,並非孫悟空擔憂的不抱團。這裡村民並不吝惜花錢。問題是,這裡的村民,一直以來遇不到真正有道行的修行人,他們花大錢請來的法師,均是驢糞蛋修行人。這倆法師,一個和尚,一個道士。和尚學問儼然,道士裝束光鮮。他們糊弄常人是一等一的高手,實際上他們的道行,連這裡這麼最低檔的妖怪都比不上。尤其是那個可憐的和尚,被妖怪打死後,他的徒弟們還利用他的屍體跟村民們討價還價榨油水。您說說,他們師徒,都是什麼鳥人嘛。
可是,細細的琢磨一下,怎麼感覺著,這妖怪、與這不濟事的倆法師,都有點唐僧執著內心的影子呢?
疏忽錯漏還是別有深意?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67-6a.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六十七回(6)
你看那個僧伽,一會兒大談特談《大孔雀經》、一會兒高聲朗誦《法華經》,可是就在表演得很嗨的當兒,把那個妖邪給驚動招惹來了。《大孔雀經》、《法華經》均是大乘經籍、法力自是不可小窺,護佑修行人不會有問題。一個修行人誦經,應該是莊嚴而有法力的,而這個僧伽念經,卻沒有法力的加持護佑,被那低俗的妖怪給殺害。並且不但被妖怪殺害,還被徒弟們給挾屍要價,他在徒弟們的心目中,簡直是毫無尊嚴,而他的徒弟們,為了錢財,簡直是喪心病狂。我都在懷疑,是不是他跟我天朝官員一樣,一直諄諄教導徒弟們,要給一切可以做交易的東西明碼標價,包括良心和爹娘,甚至是自己這個師傅。超凡脫俗的佛經,能讓他們讀出來生意經,無法想象,他們是怎麼樣變態的思維邏輯——對了,忽然,他讓我想起了翟鴻燊、釋永信。
可是,貌似,你等等,這僧伽談論念誦的是什麼經?就是《大孔雀經》、《法華經》啊。可是,這兩部經籍,唐僧他們,還沒有取到啊,怎麼已經流傳到這邊廂了呢?且看第九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到了西天取來的經籍中,都有什麼:
《涅槃經》四百卷,《菩薩經》三百六十卷,《虛空藏經》二十卷,《首楞嚴經》三十卷,《恩意經大集》四十卷,《決定經》四十卷,《寶藏經》二十卷,《華嚴經》八十一卷,《禮真如經》三十卷,《大般若經》六百卷,《金光明品經》五十卷,《未曾有經》五百五十卷,《維摩經》三十卷,《三論別經》四十二卷,《金剛經》一卷,《正法論經》二十卷,《佛本行經》一百一十六卷,《五龍經》二十卷,《菩薩戒經》六十卷,《大集經》三十卷,《摩竭經》一百四十卷,《法華經》十卷,《瑜伽經》三十卷,《寶常經》一百七十卷,《西天論經》三十卷,《僧祇經》一百一十卷,《佛國雜經》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論經》五十卷,《大智度經》九十卷,《寶威經》一百四十卷,《本閣經》五十六卷,《正律文經》十卷,《大孔雀經》十四卷,《維識論經》十卷,《具舍論經》十卷。
瞧,《法華經》十卷,《大孔雀經》十四卷,赫然在列。這說明什麼作者疏忽錯漏?這說明作者別有深意?
正法易信,正法易行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67-6b.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六十七回(6)
降妖伏魔,是修行道路上自己要克服的難關。也是為民眾解救災難的功德事。可是實際上,從駝羅庄鄉老的介紹中,你會發現,在這裡出沒的修行人,在他們的眼裡,降妖伏魔,是一種買賣;修行得來的降妖伏魔的本事,是一種悶聲發大財的利器。
.....
反正是,不管這僧伽與那道士,如何的念經施術,都是為了做生意賺錢,都不是正經的修道人,入門就更不可能了。只是從他倆的行至上,以及後面駝羅庄對唐僧師徒感激的表示上,能看出來,他們這一方的修行人,全都是生意人,修行是為了神通,神通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買地置產。
可憐這一帶的鄉親們,從來都不知道真正的修行人到底是幹什麼的,他們也沒遇見過真正的修行人。那群老人問孫悟空:「長老,拿住妖精,你要多少謝禮?」從這問話中,可以看出來,他們不了解,修行人行善解救,不是為了索取錢財的。而這裡的修行人,一向是索取錢財的。孫悟空的回答,則表明了修行人應有的姿態「何必說要甚麼謝禮!俗語云:『說金子幌眼,說銀子傻白,說銅錢腥氣!』我等乃積德的和尚,決不要錢。」你看看,在一般人眼裡可愛到極點的金銀財寶,在孫悟空這種有道行的人眼裡,沒價值。在紅塵俗世,沒有錢,簡直是寸步難行,只有以原始狀態的生活、以物換物,才能維持生存。而這種原始的維持,簡直就是與這個世界割裂的。
而實際上,對於修道者們來說都明白,錢財就是一種願望的兌現,兌現成願望實現后的情感感受。而這種兌換,必須服從塵世中的規則束縛、只能以有限的方式兌現,而且兌現之後就會很快清零。對於修道者們,更明白,修行就是生長願望的過程,以去偽存真的方式提純自己的心念,以純凈強大的心念往更高更廣闊的領域上升,連接觸及那無窮無盡的意願的汪洋大海,而其中的感受,遠遠超越情感的感受,其愉悅與幸福感,是用紅塵俗世中的一切,都無法兌現的。
眾老道:「既如此說,都是受戒的高僧。既不要錢,豈有空勞之理?我等各傢俱以魚田為活。若果降了妖孽,凈了地方,我等每家送你兩畝良田,共湊一千畝,坐落一處,你師徒們在上起蓋寺院,打坐參禪,強似方上雲遊。」
「既不要錢,豈有空勞之理?」這是世間人類正直公平的道理。得到別人的幫助,必須給予別人回報。作為村民的他們,提出來送千畝良田的回報方式,在人世間是夠誠摯的了,而他們不知道,作為修行人,所圖的回報,不是由他們直接給予,也不是由佛祖直接給予。不管怎麼說,修行人因此而走向更高境界。
行者笑道:「越不停當!但說要了田,就要養馬當差,納糧辦草,黃昏不得睡,五鼓不得眠。好倒弄殺人也!」塵世間的財產、幸福,對於修行人來說,反是拖累。人在塵世間活著,說是為自己活著,實際上,都是為外物活著。你逃不脫外物的牽連羈絆。修行人一路上費勁費力的修行、驚心動魄降妖伏魔,是為了解脫來自塵世間的一個又一個羈絆,不是為了增加羈絆。
眾老道:「諸般不要,卻將何謝?」行者道:「我出家人,但只是一茶一飯,便是謝了。」孫悟空講的,是修行人只要結緣。結下的善緣,是修道人將來的「財產」。
眾老漢們雖然聽不懂孫武空說話的真機,但是毫不妨礙,他們聽到正法正見后的不由自主的喜悅:「這個容易。」正法易信,正法易行。
出家人怎麼不分內外?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67-7.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六十七回(7)
你孫悟空那麼瘦小,那妖怪那麼龐大,別說你跟妖怪斗,那妖怪就算是個只會噴人的噴子,也把你噴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你卻怎生近得他?
那是的嘛,人世間的人,自然要服從人世間的鐵律,物質是固定的,大小是固定的,小的抵不住大的,胳膊擰不過大腿,P民鬥不過黨國,良心擰不過強權,凡是大的,便是好的,凡是巨大的,就是必須臣服膜拜的。人世間的經驗,多數上莫非此類。咱們人類么,的確是這樣的,知天命順天時的同時,也因為業障迷心而無法分辨區分各種真真假假的現象與暗示。
可是老漢們的這種疑問,對於做慣了神仙的孫悟空來說,是太小兒科了。孫悟空自然輕鬆答題。可是正在孫悟空充滿自信回答才說了半截話的時候,耳朵邊上就開始呼呼呼的風響起來的聲音,越來越大。隨著風聲疾起,孫悟空的後半截兒話語,就隨風而去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絲絲都沒有飄到那幾個老漢的耳朵里去。眼看著呼呼作響的大風,和眼前那嘴巴一張一合的小怪和尚,老漢們給唬得戰戰兢兢,直埋怨老孫張口說胡話:「這和尚鹽醬口!說妖精,妖精就來了!」
這時候,站在戶外大街上的這夥人,在老李的張羅下,速速回了院子去躲避去了。可是,作為護法徒弟的豬八戒、沙和尚,也被老漢們驚慌失措的情緒給感染,怕得也要隨著常人們去躲妖怪。跟世間人接觸久了,又忘記自己是修行人,就會不由自主的,被人世間的羅網給牽扯,隨著世間人的思維思考、用世間人的情緒喜怒哀樂,也就是,陷入世俗的網中。可是一旦陷入塵網,就是世俗人一個,修行人的法力便被塵封蔽鎖,法力大減。一路上,老豬老沙老是這麼的顯得沒本事,往往都是因為,他們自己把自己,當作常人,當作沒本事的修行人。尤其是豬八戒,在被孫悟空扯住了不能走動的時候,簡直,他已經把自己,置換成這駝羅庄一個普通村民,你看他說的話是什麼話:「哥啊,他們都是經過帳的,風響便是妖來。他們都去躲,我們與那妖怪又不有親、又不相識、又不是交契故人,看他做甚?」
孫悟空看得真切,識得明白,知道師弟們是入了世間的理,離了修行人的理,所以就喝道:「你們忒不循理!出家人怎麼不分內外!」
修行人的正念動搖了可不是鬧著玩的,你看那大風越吹越大,越吹越大,且說這股妖風,居然是威風:
倒樹摧林狼虎憂,播江攪海鬼神愁。
掀翻華岳三峰石,提起乾坤四部洲。
村舍人家皆閉戶,滿庄兒女盡藏頭。
黑雲漠漠遮星漢,燈火無光遍地幽。
話說,我們知道,這風後面跟隨的那隻妖怪,是個連人話都還不會說的蛇妖而已,西遊路上,妖怪眾多,連話都不會說的低檔妖怪,卻稀屎山特色、僅此一家。這麼一個低檔到無品的渣渣妖怪,能掀動如此破壞力巨大的烈風,你說,奇也不怪也?這股風能「播江攪海鬼神愁」,這股風能「掀翻華岳三峰石」,甚至這股風能「提起乾坤四部洲」這是誇張,還是真的這麼厲害?
這種怪事,就只能,發生在正念動搖了的修行人身邊。因為他不能把自己當作修行人,而是當作了俗世紅塵一粒土,那土么,自然是風吹便起、飄搖不知所終,他的內心,的確就如此散亂如沙,不堪一吹。如你從降低的俗人角度看,這怪風的效果也的確是「黑雲漠漠遮星漢,燈火無光遍地幽。」實際上,漠漠星漢遙遠廣大,地上一小片怪風,相比之下連一微塵都不是,境界的視角不同,大小迥異。西遊記中的每一首詩詞,都是應景佳作,只看你,是否知味。
修行人的反應應該是沒反應才對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67-9.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六十七回(9)
唐僧與八戒,在面對孫悟空、面對妖怪時候的各種反應,就完全反映了他們日常修行的定力。這方面吃過苦頭的修行人,是會知道裡面的滋味的。
當孫悟空主動招攬打妖怪買賣的時候。八戒的反應是:「你看他惹禍!聽見說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這般親熱,預先就唱個喏!」三藏的反應是:「這猴兒凡事便要自專。倘或那妖精神通廣大,你拿他不住,可不是我出家人打誑語么!」
八戒和三藏的話,從世俗人的層面,八戒三藏的反應是精明的,睿智的。從初步修行者的層面看,八戒三藏的反應是心動神搖、沒守住心念的,修行人的反應應該是沒反應才對的。從心能靜下來的層面再來看,心沒動,靈光卻在觀察,才是更加恰當的。畢竟,心不動不是麻木遲鈍的僵死,卻是超脫到細微之境的不為之擾動。
畢竟,心從動到不動,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境界提高的過程。那麼,八戒和三藏的心被孫悟空的反應給刺激了一下,擾動不已,本來就是修行過程的一步,正常又正常。可是,八戒的世俗執念,激發了三藏的負面聯想,雜念驟起,擾動了清凈的真念之後,雜念做主。三藏的雜念變成態度和話語,等於是肯定了老豬的俗念,反過來又激發了老豬,以至於,本來就俗念沉重的老豬,越往後越不像話越搞笑。
軟柄槍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67-10.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六十七回(10)
http://www.ximalaya.com/swf/sound/blue.swf?id=51102819
衝到第一線的八戒,開口就發布自己對妖怪觀察的獨家見解:「這妖精好槍法!不是山後槍,乃是纏絲槍;也不是馬家槍,卻叫做個軟柄槍!」山後槍不知是何種槍法,老豬說得出來,老孫也沒有異議,應該存在過吧,纏絲槍、馬家槍卻是歷史上有過的傳統槍術。老豬一向喜歡信口開河,這在孫悟空和我們的心目中,已經形成了定論。尤其是,打得過癮,打得熱血沸騰、久不能勝的孫悟空,心裡確有些焦躁,聞聽老豬這派招牌式胡言,行者道:「獃子莫胡談!哪裡有個甚麼軟柄槍?」
但是,實際上,作為修行人的老孫,這時候差一點放過了原因背後的原因。不過呢,這時候,作為修行人的老豬,並沒有因為猴哥的呵斥停了嘴,而是點出了破綻所在::「你看他使出槍尖來架住我們,不見槍柄,不知收在何處。」
這句話,點醒了孫悟空,打了幾個小時,還真沒注意到啊,這妖怪的確是怪怪的槍,使槍么,雙手對槍的掌控能力的確是事關生死的,但是這廝,居然耍得花花的屢次脫手、卻掄棒子打不飛它的槍,好奇怪、好奇怪,槍法棍法本是一家,自己這麼擅長使棍簡直可以號稱棍神、卻一直瞧不到對方一隻妖怪的破綻。並且,孫悟空還就此意識到另外一個奇怪問題,就是自打出道以來,從來沒遇見過這麼長時間不說話的東西呢。畢竟么,老孫是老江湖,轉念之下立刻想到:有可能吧,這廝還是個沒成型的妖怪,未歸人道,陰氣過重、人氣不夠,以至於它的念力還無法構造變化出來完整的人體結構。
想到這裡,老孫的腦袋裡靈光的火花猛竄:「只怕天明時陽氣勝,他必要走。對對對,等它要跑路的時候,一定趕上,不可放他。」孫悟空在豬八戒見解基礎上的推論,也得到了豬八戒的贊同::「正是!正是!」
看見沒?這就是修行人的互相促進。一起互相幫助督促、互相借鑒,實際上,是非常有益、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既然看到破綻所做,於是,事情就這樣轉機了。到了東方發白時刻,陽氣上升,那妖怪果然是渾身燥熱難忍,當然了,人家是一條晝伏夜出、打家劫舍、與污穢臭氣為伍的無產的紅鱗大流蟒。
長見識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67-12.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六十七回(12)
http://www.ximalaya.com/swf/sound/blue.swf?id=51102825
眼看巴掌大的小孫被那山大的老妖一口給吞吃了,老豬頓時給嚇得四腳抽筋、心縮胸悶、喘不過氣來,於是趕緊捶胸跌腳,大叫道:「哥耶!傾了你也!」沒想到妖怪聞聽老豬這一叫,馬上條件反射式的躬起腰來說:「八戒莫愁,我叫他搭個橋兒你看!」老豬一愣,妖怪老相識么、怎麼知道我愛玩兒呀?然後一尋思,感覺聲音好耳熟啊。噢!原來是猴哥的聲音。噢噢!猴哥沒死,在妖精肚子里,把那蟒蛇用鐵棒給撐了起來。
八戒這才不再抽筋兒,改作戰戰兢兢的,接茬兒道:「雖是像橋,只是沒人敢走。」行者道:「我再叫他變做個船兒你看!」於是蟒蛇就裝作船兒的樣子。八戒道:「雖是像船,只是沒有桅篷,不好使風。」行者道:「你讓開路,等我叫他使個風你看。」於是蟒蛇就憑空背上竄出一條鐵桅杆,並且鼓足了風一樣的猛竄了二十多里。一路上追趕上來的豬八戒,對著癱在地上的破船,一頓亂築,把破船戳成爛船。打爛了破船的老豬,還留下一句千古傳頌的名言:「哥啊,你不知,我老豬,一生好打死蛇。」
前面這個故事,實在是通俗易懂,尤其是小孩們,十有八九會歡呼雀躍。同時,這個故事又是在是太深奧,幾百歲的老人,可能也不知這個故事,裡面有什麼,值得作者,花了這麼多文字來描寫。那麼,這裡面,究竟有什麼樣的意思呢?孫悟空殘忍的耍弄一條無能的大蛇,還會有內涵么?
孫悟空鑽進怪物的肚子里,對於修行人來說,不是沉溺執著之中,是鑽入執著的最深層去剖析研究執著之要害。如有這種入污泥而不粘污泥的心性,那執著、妖魔,便是你修行升華的渡橋、通往天國的虹霓橋樑。但是老豬,對這種修行手段,感到太像霓虹一樣看著有卻又飄渺不實,十分的懷疑和畏懼,深怕自己一腳踏入虛空跌到橋下去。所以他說,不敢走。
如果尚不能藉助它升華前進到更高層面,起碼可以駕馭它,有助過關。於是孫悟空說,執著魔獸可以控制住,藉助它的力量,把它當作渡船一樣,越過一個物質層面,渡過修行的關口。孫悟空在肚裡將鐵棒撐著肚皮。那怪物肚皮貼地,翹起頭來,就似一隻贛保船。
眼見得孫悟空真的把這妖魔之性給控制得服服帖帖,那獃子依然是認為,你都跟魔性糾纏在一起了,哪裡還會有修行的動力?沒有風吹的船,怎麼可能前行?知曉了八戒的重重疑慮后,然後孫悟空,把鐵棒從脊背上一搠將出去,約有五七丈長,就似一根桅杆。那廝忍疼掙命,往前一攛,比使風更快。
等到那妖怪瘋了一樣竄了二十多里之後,不但沒有魔性大發,反而一命嗚呼之後。老豬這才如夢初醒:哎喲我去!竟然修行還可以這樣!難怪猴哥修得這麼神通廣大,原來他還有這麼離奇古怪的、不可思議的修行手段呀。對於惡魔妖怪,居然還可以這樣子加以利用,垃圾也能發電喲,新能源,新能源!
舊衚衕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67-14.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六十七回(14)
http://www.ximalaya.com/swf/sound/blue.swf?id=51102919
唐僧哭著向孫悟空求救:「悟空,似此怎生度得?」悟空卻冷血的賣了個關子:「難辦」。而那些熱心的村民們趕緊表示,我們已經商量好了,你們幫我們搞掂了妖怪,我們幫你們另外開路。唐僧心頭剛剛一熱,然而那孫悟空卻當頭一盆冰塊:「你們不行,還得我們才行。」看看,孫悟空又是半截話。
但是這一次,唐三藏真真切切的,聽明白了孫悟空話裡頭的話:是呀,這是修行!我們在修行!修行的路途,哪能讓常人幫助開路?還須自身上下功夫,還得從自己身上著力。於是三藏竟然下馬之後,才向孫悟空開口詢問:「悟空,怎生著力么?」這是什麼意思?這是三藏聽懂之後,對孫悟空肅然起敬,敬意之下,不敢在馬背上高高在上的請教孫悟空呀。唐僧恍然大明白什麼了?
修行人的路,必須走給修行人安排的魔難路。這就是孫悟空說的「舊衚衕」。孫悟空在第一次聽聞那李老講述稀屎衕之後,已然知曉,這一關如何過。
你看他,為什麼要主動承攬打妖怪的業務?當然首先是出家人的善心,解救一方眾生。但是孫悟空是要藉機給自己修鍊人的團隊積累功德。積累功德做什麼?那你看他為什麼打妖怪之前,為什麼死死的拉住倆師弟不放?重點是豬八戒。後來他與豬八戒追趕妖怪到洞巢之後,本來那妖怪,他可以輕易的一棍子打死,一棍子搗爛,他為什麼要耍猴戲一樣的耍給八戒看?
當然是教豬八戒,克服自己的恐懼心、以及隱藏的厭噁心了。重點是幫助豬八戒提高認識。什麼時候幫助豬八戒不行呢?非要在這時候。這是必須幫助豬八戒提高認識的時候。用這麼滑稽低級的方式教豬八戒?是呀,符合老豬的認知習慣呀。孫悟空知道,搞掂稀屎衕,只有豬八戒有潛質。可是豬八戒認識方面,只有先克服厭噁心,對惡臭的厭惡,才能發揮潛質,「干這場臭功」。 豬八戒,不懼鑽研污穢,是為了找到污穢起源的根本,永久解決之。
那麼,豬八戒明白了孫悟空的指點,克服了。可是,他要變成大豬后,就必須符合大豬的生物特性,那就是,會飯量也相應的巨大無朋。可是師徒四人是出家人,走在荒蠻的路上,哪來的海量飯食?於是,您便曉得了,孫悟空為什麼要打妖怪。一來積累功德,無功不受祿、換取村民們的飯食上的支援;二來,教豬八戒提高認識。
因此這一回目結尾的詩歌,如是總結,說是三藏 「心誠」,說是悟空「法顯」。
要知道,這個稀屎衕,可是封殺小西天出口的封印,穿破稀屎衕,便是穿破小西天的假象假修。小西天,拜假佛,假修佛,是多少佛徒們的絕死之關。這個絕死關隘,就是追求對修行毫無助益的口才、博學,以為能著書立說便是高僧,以為念了多少經籍便是修行,為了取經而取經,為了修行而修行,以為自己在精進,實際上是誤入歧途、一塌糊塗。(完)
《西遊記》/《西遊漫注》合版音頻播放器

《西遊漫注》章迴音頻播放器

《西遊漫注》篇節音頻播放器

《西遊記》原著播放器

《微漫注》音頻播放器

《西遊記詩選》音頻播放器

《西遊記》/《西遊漫注》合版視頻連播

《西遊漫注》章回視頻

《西遊漫注》篇節視頻

《西遊記》原著視頻播放器

《微漫注》視頻播放器

《西遊記詩選》視頻播放器

合版手機在線閱讀

《西遊漫注》手機版下載(16.2MB)

《微漫注》圖文合集

《西遊漫注》章回Youtube播單

《西遊記》原著Youtube播單

《西遊漫注》文本下載(1-67回)
http://xymz-mp3.net/XYMZ-TXT.zip
播器庫
手機應用
隨你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