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西遊微漫注》(十)41-44回

作者:裴殷裴殷  於 2020-10-30 00: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微漫注》|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西遊微漫注》(十)41-44回

 

西經我取,黑鍋你背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1-1.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一回(1)

 


西遊記是把這些深與淺的知識,毫無PS痕迹的給揉合在一起去了。通過人物的設定,把檔次拉開,通過故事的設定,把淺層的人倫與高深的修道給變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極其有趣的故事。

看不到修道層面知識的人,一定會對三藏的彬彬有禮感到敬佩,他忍辱,寧可自己吃虧,也不會去傷害任何一個生靈,哪怕是妖怪。他喜歡錶面行為的涵養,做事情都盡量保持溫文爾雅的做派。不見到人家的人,他從來不擅入別人家裡。見到人家的人,他則非常客氣非常客氣,很給別人體面。

當然,很多人,包括我,常常對他的善有餘、而眼光低俗感到憋氣。這就是表面,我們能夠意識到,善,面對不同層面的東西,在不同的層面上,衡量的準則是不一樣的。

善的一面如此,惡的一面更是如此,在不同層面上,惡的思念,也會變得你想象不到的可怕。是啊,我說的就是唐三藏的躁熱情緒、游浮不定的心態。

你看他,一路上,每每的想要快點到西天,經常是對自己還這麼慢悠悠的進程感到煩躁、迷茫,現在的他,已經是到了這種地步,他甚至已經把修行放到第二位,把到達西天當作第一目標了。

同時,他還要照顧自己的善心,每次遇到落難人士的時候,他都不肯放過行善的機會。為了行善,他也不考慮自己的狀況和處境,以及是否有行善的能力。所以,只要是有落難者出現,他都要行善。同時,為了不耽誤自己的早日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大事兒,他則把自己攬過來的行善業務,一概拋給孫悟空落實。這樣,既得了行善的美名,又免了行善的苦行。的確就像大話西遊裡面唱的:西經我取,黑鍋你背。

 

 

一心要報復社會的紅色憤青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1-2.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一回(2)

 


超離人世間層面的生存狀態,真不是我們憑空可以想象。都以為神仙們神通廣大,想不到不同層面的神仙神通大能也是高低不同的。都以為神仙們高高在上,殊不知他們對人類也有倚賴需求。上一回說到孫大聖施展三頭六臂的神通打出來一夥兒神仙,卻個個都是窮光蛋。

神仙本來都是富有得很的,怎麼就變成窮光蛋了?原來是,他們在人世間的廟宇被拆,失去了世間常人們的供奉,所以少了吃喝、斷了糧餉。好奇怪呀哈,他們竟然是離不開人世間供奉的!通過孫悟空的嘴巴,可以得知,這些山神、土地,原來屬於陰神、是陰鬼之仙。他們這些下界的陰神,通過向人類提供道德秩序的維護、庇佑,以獲取人類供奉做衣食俸祿的,他們跟人類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他們的吃喝,是怎麼獲取的?難道就是人們供奉了的那些貢品嗎?好像是,好像也不是。這裡面有真機,諸位盡可細細的參詳。

既然是真機,就總是出人意料、不能想當然。別說對你我來說如此,對這個孫大聖也是如此。孫大聖按照他的想當然,認為紅孩兒會認自己這個親戚。孫大聖想不到的是,這個紅孩兒其實就是個不知倫理綱常的渾球小霸王,並且還是個滿腦子扭曲觀念、滿腔怒火、一心要報復社會的紅色憤青。結果呢,孫悟空因此而吃足了苦頭。

 

 

都說得大白於天下了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1-3.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一回(3)

 


取經團隊裡面的人,水平參差不齊,能力也大小各異,智力水平也有高有低。一路上,大家總是被豬八戒的愚昧小樣兒給逗樂,也經常有人覺得這沙和尚悶葫蘆一樣的像個可有可無的影子,尤其是那個白龍馬,一路上基本就是走路走路走路,全無修心的過程。

但是最終他們每個人都得到了生死的超脫,還有檔次的提升。好像是只要你修了堅持到底了,就會保證有收穫一樣啊?真是有點共產的色彩……

其實不是的,固然,他們每個人都各不相同,可是你發現一個問題沒有,他們的修行狀態,此起彼伏。尤其是在初期的時候更是這樣,孫悟空厲害的時候,唐三藏往往糊塗。唐三藏清醒了,老豬沙和尚或孫悟空,又心裡彆扭起來。等到他們都不行了的時候,別急,還有白龍馬呢,白龍馬在大家都消沉的時候、企圖放棄的時候,反而進入了最精進狀態。

這樣的話,雖然每個人水平不同,但是,由於搭配精當、安排精準,竟然讓一個個單獨的誰也無法完成修行過程的這些傢伙們,通過互相彌補,互相幫助,都走到了修行的終點。這個安排,實在不是人力所能及的、人世間也無這樣的絕高智慧。什麼是普度眾生的菩薩和佛?這就是了,他們的能力和智慧,能讓爐渣變成鋼錠,能讓鋼錠變成絕對純的鋼錠。

他們的智慧,深刻研究到你的每一個細胞中的每一個化學元素,深刻研究到你的過去和未來,讓大家修行人,優點和優點互補互助、缺點和缺點互磨互助、優點和缺點竟然也能互相研磨、最終達致一起都升華上去。

在唐三藏孫悟空都迷了心智的時候,老豬振奮起來。當然他的智慧也就是那樣,可是,他雖然被妖怪給輕易的騙到,然而是罕見的旗槍不到,依然是這一刻的團隊的領軍人物、精神領袖。

老豬的振作,救了孫悟空一命不說,還大大的鼓舞了孫悟空呢。老豬讓變作蒼蠅前來打探消息的老孫滿意的笑了:「這獃子雖然在這裡面受悶氣,卻還不倒了旗槍。老孫一定要拿了此怪。若不如此,怎生雪恨!」

話說到這裡,閱歷深廣的朋友們,一定知道,寫到今天為止,咱這兒把修行團隊中非常非常重要的機要,都說得大白於天下了。

 


這才是真實的活著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1-3a.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一回(3)

 


遇到不如自己的修行人、或其他門徑的修行人,心胸狹小的人往往會因為別人不如自己而洋洋自得,甚或貶低別人的人格、否定別人的成就,從而抬高自己。或者反面,遇到比自己強的、好的同門異門,妒忌、仇恨、必欲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

層面的高下、質地的高下,固然有區分,只是,不同層面不同質地的生靈,才構成一個真實的完整的世界,就好比一棟高樓,地基、低層、你就是頂層也不可脫離,不是嗎?

順著這個道理想下去,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事物,不管你覺得多麼的冗餘、渺小、不值得存在、不應該出現,深深的探究下去,終會發現,都有它不可不有的存在之必要、對這個世界的存在和運行有著無法替補的功用。中國傳統文明的「敬」,深意即如此。

其實,還有一個沒說的機要,就是你別看這如此艱難的修行、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其實呢,完全在菩薩和眾神的掌控之中。你別看你修得驚心動魄、嚇得死去活來的,事實上一直在嚴密的保護之下。只是這種保護,不是那種溺愛的保護、也不是對兒女一切包辦的無良父母的保護。

並且,修行的路途之真實,斷然不是凡世間人生中的酸甜苦辣能比的。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在對心靈的衝擊上,跟修行中的衝擊一比,簡直是夢遊一樣的。所以,我個人就覺得,這才是真實的活著。

 

 

三個諸葛亮不如一個臭皮匠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2-1.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二回(1)

 


關於善待、關於敬意、還有真正的團隊協作精神,是紅孩兒不懂的,所以他就非常疑惑於,怎麼豬八戒這個笨蛋,也會被安排取經了?取經需要的是孫猴子那樣的神通廣大嘛。眼見得,那孫猴子的廣大神通,也被自己給熏燒得青煙直冒,可見自己的本領才夠強大,要說誰有資格去取經的話,也應該是咱家!

紅孩兒不懂的,太多人也一樣不懂。都是一樣的不懂,只是各有各的原因。紅孩兒不懂呢,是跟他的家庭環境有關係的。你看他們一家子人,七零八落的,夫妻不像夫妻,父子不像父子,母子也壓根兒就天各一方、誰也不牽掛誰。本來么,他們一家三口,個個都算得上能獨當一面的人物、能力都挺大的。他們湊不滿一麻將桌,三個諸葛亮加起來的結果還不如一個臭皮匠。

要說紅孩兒他們一家三口,個個滿心向道、個個勤於修行,蠻有修道家庭的架子的。可是他們家裡卻沒有修道人之間應有的氣氛,整個冷冷清清的一個千年冷灶、都是只顧自掃門前雪的脫俗高人。這就是紅孩兒的身家淵源,在他的字典中,壓根兒就不存在團隊精神這回事兒,也壓根兒就沒有敬意這回事兒。在他的觀念里,逐鹿天下、能者得之;西天取經、強者得之。

 


話語之後的話語,真話裡面的真話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2-3.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二回(3)

 


你想知道孫悟空究竟是怎麼修行的嗎?你想知道孫悟空面臨的真正考驗是什麼嗎?那麼,就請一起來琢磨這一回小說吧。

……

孫悟空自從向菩薩訴苦之後,這菩薩在孫悟空的眼中,忽然就變了另外一個菩薩模樣,所言所行,再讓孫悟空看不懂,而且是一再看不懂。

首先是孫悟空剛說完話,就看到菩薩大怒「那潑妖敢變我的模樣!」聽聞菩薩說話之嚴厲,孫悟空就猜到,菩薩是心裡面大怒了、真的怒了。

然後他看菩薩在大怒之下,呼的將手裡面的寶珠、凈瓶往海心裡一摜!並且在摜的時候,孫悟空隱隱約約的似乎聽到菩薩口裡發出了一聲「恨」。菩薩摜瓶的氣勢,可能是孫悟空從來沒有見識過的暴烈和恐怖,竟然能讓一向天地不怕的孫悟空,給嚇得毛骨悚然。你就知道,菩薩這一怒、一摜的氣勢,有多麼的可怕了吧。

其實,這憤怒、這恐懼,是孫悟空眼裡的菩薩的可怕。孫悟空眼裡的菩薩豈止是會生氣,還是吝嗇鬼、還是膽小鬼、還跟他孫悟空一樣滿肚子的小九九呢。哎呀呀,您肯定想明白了,老孫在以他自己的頑劣、在揣摩菩薩。可是為何這菩薩,就不直接跟孫悟空指點,就非要做出來一些很容易讓孫悟空腦筋歪歪的事情呢?

菩薩變嚴厲,悟空以為是菩薩心中大怒。菩薩摜瓶子,悟空以為是菩薩火性大。菩薩瓶子丟海里,悟空以為是菩薩要摔碎了瓶子發泄怒火。悟空心痛不已,不是因為菩薩生氣,而是因為瓶子沒能落自己手裡太可惜了。

烏龜馱上來凈瓶,朝菩薩點頭禮拜,悟空就覺得這烏龜是專門負責收拾菩薩丟棄破爛的看瓶佬。悟空拎不動瓶子就以為是自己今天筋力弱了。菩薩要悟空拿瓶子去滅三昧火,讓悟空留下抵押物,悟空就認為菩薩多疑不厚道,悟空並找各種借口而一毛不拔,甚至順話把兒他嬉皮笑臉的要把「緊箍兒」留給菩薩。

菩薩要悟空先走一步,悟空覺得對菩薩不敬。菩薩要悟空乘坐蓮花瓣兒悟空覺得菩薩荒唐。菩薩要悟空乘坐蓮花瓣兒先走悟空認為沒有助力器具不可能。菩薩吹口氣送他過了苦海他又認為菩薩這是故意在他面前賣弄神通。

菩薩把借來的天罡刀化作蓮台,孫悟空覺得菩薩過份節儉真摳門。紅孩兒攻殺菩薩、菩薩離蓮台而去,悟空覺得菩薩原來很軟弱、之前簡直就是糊弄自己。紅孩兒坐了菩薩蓮台,悟空到這時候,已經精神崩潰,跟菩薩爭吵起來了。

事實上,這是菩薩給孫悟空安排的接踵而至的考驗和提升,是他修行過程中不可多得的絕佳機會。這些機會,孫悟空有的抓住了,有的,則很遺憾的錯過了。

菩薩變嚴厲,並非發怒。菩薩摜瓶子,是因為菩薩早就安排好了這一關如何降伏紅孩兒,早在孫悟空唐僧還不知取經為何物的時候就安排好了。只等唐僧師徒到關鍵時刻,她馬上實施降伏計劃而已。菩薩摜瓶是為了借海水而已,這個目的,很快菩薩就告訴了孫悟空。是在孫悟空以為是自己筋力不足之後,菩薩告訴他的。菩薩告訴他為何凈瓶變重,是為了點醒孫悟空換個腦筋看問題,

當然,孫悟空沒能明白話語之後的話語,真話裡面的真話。

可是既然是海水,為什麼龍王的水就滅不了三昧火,而菩薩瓶子裝了海水就能滅了三昧火?菩薩沒說這海水能滅三昧火,菩薩說的是,這瓶中原有的甘露水漿能滅三昧火。

凈瓶拋下海去,這一時間,轉過了三江五湖,八海四瀆,溪源潭洞之間,共借了一海水在裡面。可是天下海水沒有分毫的減少呀!不然孫悟空待會兒就不需要渡過南洋苦海,撒開腳丫子在海床上跑就可以了。並且,菩薩也沒用這借來的水滅火、也沒用凈瓶的甘露滅火。那你說她老人家把這海之精魄裝入凈瓶,到底是何用意?

跟你說,是菩薩中途改了主意!悟空正在心裡面暗笑那烏龜,卻未想到,菩薩讓他有機會見到這烏龜是何目的。關於這大烏龜小說詩曰:「世隱能知天地性,安藏偏曉鬼神機。」「文王畫卦曾元卜,常納庭台伴伏羲。」「九宮八卦袍披定,散碎鋪遮綠燦衣。」「生前好勇龍王幸,死後還馱佛祖碑。」這烏龜,正是天地結構的化身,承載造物和世界運行的機密。並且這烏龜能馱動孫悟空根本就不堪承負的重量,你就能估計到,孫悟空遠沒有這個烏龜境界高。不止是孫悟空不如烏龜,孫悟空也不如菩薩身邊貌美年少的小姑娘善財龍女。因為,通過菩薩話語,可以知道,善財龍女拎這隻裝了天下海水重量的瓶子一點不是問題、不費吹灰之力。

菩薩知道悟空在嘟嘟囔囔的念叨什麼。就有意的詢問他:「悟空,你在下面說甚麼?」行者道:「沒說甚麼。」菩薩教:「拿上瓶來。」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動。好便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搖得半分毫?行者上前跪下道:「菩薩,弟子拿不動。」

菩薩教:「拿上瓶來。」菩薩這話,是教他孫悟空把瓶拿上來。您知道什麼意思嗎?菩薩是教他呢。教他幹什麼?教他如何具備拔海之神力。行者如果摒棄滿肚子的鬼主意,如果這一刻心無二念,他真的聽信菩薩,這瓶子他將會跟平日一樣輕輕拎起。

當他發現自己拎不動瓶子之後,不是回到菩薩面前跪下說自己拿不動,而是心想既然菩薩讓我拿給她,必然我得拿去。如他真能豁得出去,那說不定再一拎就拎起來了這瓶子,儘管不會覺得輕巧會覺得沉重非常。

眼見悟空悟性跟不上,菩薩只好退一步、退一個檔次來考驗。菩薩深知悟空不愛金錢美女、榮華富貴,但是悟空有貪戀寶貝的心、有喜歡騙人惡作劇的頑劣之性。於是就說,瓶子你是拿不動了。讓龍女跟你同去又怕你欺負人家年少單純把凈瓶騙去。這樣吧,你留下些物品做抵押。結果呢,悟空什麼都捨不得用做抵押品。菩薩失望,因見他此心難去、悟空也不肯去。如果悟空心下一橫,說,菩薩,您說拿什麼來做抵押吧,您說什麼就是什麼。

如果孫悟空這樣豁得出去,可能後果就是,他因此就再也不怕什麼三昧真火三昧煙了,超越上去了。

結果呢,本來菩薩安排了讓孫悟空這時候去掉雜念小貪心,從而具備更厲害的神通的。可是孫悟空臨陣腳軟、跟不上趟了。所以就只好臨時改變主意親自出馬了。出來之後,菩薩還想再給孫悟空一次機會,看能不能再降低一個檔次來考驗,希望孫悟空能通過。於是菩薩就在潮音洞外普陀岩上眾目睽睽之下,對孫悟空吩咐道:「悟空,過海。」

南洋苦海、潮聲澎湃。

 

 

只見風雲雷電、天地開闔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2-4.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二回(4)

 


孫悟空一毛不拔,好歹心裡面還滿滿的想著是求菩薩去救他落難的唐師父。這一關鍵的想法,總算為他帶來了一線關鍵的轉機。菩薩見他仍有正念,根據孫悟空的容量,馬上就安排了一次降級的考驗。剛剛的失敗的考驗,對孫悟空來說,超出了他的承受量。

孫大聖十分歡喜,請觀音出了潮音仙洞。諸天大神都列在普陀岩上。言簡意賅,菩薩道:「悟空,過海。」行者躬身道:「請菩薩先行。」菩薩要悟空過的,是悟空自己的苦海。孫悟空請菩薩先行,是出於尊師、敬師之道。這是兩個層面的話語。

菩薩道:「你先過去。」行者磕頭道:「弟子不敢在菩薩面前施展。若駕筋斗雲啊,掀露身體,恐菩薩怪我不敬。」孫悟空敬師,很好,現在的小孩子,特別是成年人,有幾個人會真正的敬師呀?真的能言行一致、身體力行的敬師的,就是修行人中也沒幾個,寥寥無幾。但是孫悟空敬師的原因,並非是師父可敬,而是,哎!是擔心師父責怪自己不敬。

菩薩一聽,剛剛燃起的希望又消失了。於是趕緊改換主意。即著善財龍女去蓮花池裡,劈一瓣蓮花,放在石岩下邊水上,教行者:「你上那蓮花瓣兒,我渡你過海。」

行者見了,馬上覺得自己一向尊敬的菩薩,甚是荒唐,這哪裡是幫自己過海,簡直就是當自己是笨蛋在耍自己玩。於是就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來否定菩薩:「菩薩,這花瓣兒,又輕又薄,如何載得我起?這一屣翻跌下水去,卻不濕了虎皮裙?走了硝,天冷怎穿?」各位,你啥時候聽說過孫悟空的虎皮裙蘸水會濕了?會走硝了?你啥時候見過孫悟空怕冷了?

菩薩一聽,心想自己一向看好的孫悟空,怎麼今天這麼的心思狡猾、修行笨蛋了呢?如果再不給他來點嚴厲的,恐怕這唐僧師徒就不值得她出手相救了。於是菩薩就斷喝一聲:「你且上去看!」

孫悟空肆意漫流的人心俗念,一下子給菩薩這一聲給嚇得死光光了。行者不敢推辭,捨命往上跳。他這一豁出去,馬上發生了奇迹般的變化,那花瓣果然先見輕小,到上面比海船還大三分。

一看到奇迹發生,孫悟空歡喜心起,得意洋洋:「菩薩,載得我了。」眼見孫悟空走失心神,又要岔開主題。菩薩趕緊引導他進一步往前修行。

菩薩道:「既載得,如何不過去?」

孫悟空一聽,這心性的小容器馬上又給漲到爆滿,吃不消了。俗念立刻升騰而出,行者道:「又沒個篙、槳、篷、桅,怎生得過?」

菩薩聞言,心情沉重,知道孫悟空從今而後,也就是這樣質地,無法突破自己終極之心境,不可成就更高之神果。於是再不與孫悟空理論,只說「不用」二字。然後一口氣吹開吸攏,又著實一口氣,吹過南洋苦海,得登彼岸。自此,對唐三藏師徒、對孫悟空,再無頓悟成佛的惠岸——無上方便之法門、無比方便之彼岸。

沒辦法,今天對孫悟空的心性之考驗,真的是太密集了,簡直是空前絕後。表面上看起來,無非是寥寥數言,寥寥幾事,只見孫悟空的臉上忽霧忽晴,只見菩薩的眉頭忽顰忽展。不明就裡的人看得津津有味、雲淡風輕。看清楚的人,只見風雲雷電、天地開闔。

 

 

道門鐵律、佛門戒律,本意如此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3-1.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三回(1)

 


菩薩說,如來佛給的這三個箍兒,是寶貝中的寶貝,是輕易不捨得給人的。現在菩薩手裡就只剩下一個箍兒,並且是三個箍兒中排名第一的,連孫悟空都沒捨得給的金箍兒。這麼金貴的寶貝,就送給了紅孩兒,可見菩薩對紅孩兒的看重。

哈哈哈,是不是有朋友覺得,把這個經常箍人箍到半死的武器,給說得如此的美麗動聽,很不忿呀?

小說中早就給出答案了。這不,寫到這最後一個箍兒套住了紅孩兒之後,小說作者唯恐我們記不住看不懂,又特意說明了一下。紅孩兒若要箍兒不勒緊不疼痛,唯有正性。他之所以會疼痛,是因為野心不定、火性未退。如若他心中半點邪念也無,那箍兒恐怕自己就憑空化掉了。就跟孫悟空到得靈山之後一樣,那箍兒早就沒有了。

這箍兒是跟魔心邪性相生相剋而打造的,是專為修行人定做的。你的魔性有多強,並且又實在是內心想修行成功,那麼唯有這種情況下,這箍兒對你才有用。否則,無用。

紅孩兒內心深處是渴望解脫的,也一直在埋頭修行,並且他看到菩薩蓮台,雖然已經迷了,早就迷失在自己的邪念妄想中。可是就在這樣迷失的情況下,他看到菩薩蓮台,還忍不住的嚮往菩薩端坐蓮台的儀容,還要模仿菩薩,還要學著菩薩端坐的高貴模樣,爬上蓮台、盤手盤腳。

看到紅孩兒如此,悟空看不懂紅孩兒內心,以為紅孩兒只是霸佔蓮台。只有菩薩知道,紅孩兒善念升起,就是這一善念,菩薩看重。菩薩度人者高貴的儀容,凡夫俗子有幾個不欽羨、不願意追隨的?很少。有幾個會惡言相向的?很少。除非是惡魔的死黨死徒、伏地魔的食死徒。

通過使用箍兒,如來傳度、菩薩收伏的這三個傢伙,一方面根基超好一心向道,一方面魔心強盛不能自持,所以就用了這種看上去有些殘酷的方式,來保證他們一定能修行成功、一定能脫離苦海。道門鐵律、佛門戒律,本意如此。

 


這師父原來只是思鄉難息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3-1a.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三回(1)

 


唐師傅,不怕苦不怕累,有決心有志氣,可惜就是缺心眼兒。他就是忘不了自己的這個身體,不但忘不了,而且還愛惜的不行,屬於嚴重的「身本憂」。悟空是靈性,他缺少靈性。沙僧是定性,他定性不夠。八戒是鈍實天真,他經常是心裡面左搖右擺、自我否定。

看小說中說得清楚。行經一個多月,忽聽得水聲振耳。三藏大驚道:「徒弟呀,又是那裡水聲?」行者笑道:「你這老師父,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我們一同四眾,偏你聽見甚麼水聲。你把那《多心經》又忘了也?」唐僧道:「《多心經》乃浮屠山烏巢禪師口授,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個字。我當時耳傳,至今常念,你知我忘了那句兒?」行者道:「老師父,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嘗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謂之祛褪六賊。你如今為求經,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捨身;要齋吃,動舌;喜香甜,嗅鼻;聞聲音,驚耳;睹事物,凝眸;招來這六賊紛紛,怎生得西天見佛?」三藏聞言,默然沉慮道:「徒弟啊,我

一自當年別聖君,奔波晝夜甚殷勤。芒鞋踏破山頭霧,竹笠沖開嶺上雲。夜靜猿啼殊可嘆,月明鳥噪不堪聞。何時滿足三三行,得取如來妙法文!」

說得這麼直白淺顯,都無需動腦筋細想了。「夜靜猿啼殊可嘆,月明鳥噪不堪聞。」三藏他這一句,已經道出了他遭逢紅孩兒魔難的內因之一。「何時滿足三三行,得取如來妙法文!」這句話說出了他內因的內因。悟空則點評出來他不肯面對的內因的內因的內因:「這師父原來只是思鄉難息!」

 

 

好漢子莫在家門前打人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3-2.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三回(2)

 


孫悟空、紅孩兒、豬八戒他們這些正經出身的妖怪,還懂得妖怪和妖怪之間的規矩。孫悟空跑到紅孩兒門前叫陣,說:「好漢子莫在家門前打人。」紅孩兒一聽是這個道理,立碼兒就跟著孫悟空跑路了。「好漢子莫在家門前打人」這是傳統匪盜上的規矩,過去不少土匪,在家鄉人眼裡並不是壞人,就是因為他們不在自家門前耍橫,相反還有機會就幫襯鄉里人。不只是土匪,幾十年前的小偷們也遵從這種規矩,不偷竊鄰里人、不偷竊相識或面熟的人。

而這鼉龍逆怪就不同了,只在自家門前耍橫,眼看沙和尚落敗了也不敢追。大表哥來了一言不合就要絕親,說自己「也沒甚麼親人」,甚至還拼死拼活的「要做好漢,怕甚麼相持!」。表兄弟爭執不挑個背人的地方,就在自家門前。

結果呢,結果它手下的妖怪,沒有一個看得起它。等到它一落敗,結果它府里上下的妖怪,全都乘機開溜了,「那裡門扇大開,更無一個小卒。」嘖嘖,連一隻小蝦米都沒剩下。妖怪們的聯盟,往往都是這樣,要麼是因為被恐嚇上了賊船下不來,要麼是因為純粹的利益關係而走到了一起。

 


方寸之間,生死兩重天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3-2a.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三回(2)

 


可能正是因為古老而陰邪,年幼的孫悟空看不出來這鼉龍變化,只能感覺到它「不正氣」,你看,孫悟空連它的邪氣都嗅不出來。這是古老邪怪的可怕之處,一般人看不透。就像魔戒中跟甘道夫同歸於盡的古老地下火龍一樣,武功不濟但是就是能讓你毀於一旦。

可黑水河的河神不邪,是鎮守黑水河的。為了唐僧的修行,就搞來了這一條鼉龍,權當是醫用水蛭。這裡地名叫什麼?叫「衡陽峪」,多麼恰當的名字啊!陰毒拔除,真正的陰陽就將平衡,獲得陰陽平衡之前,必須通過這黑水河之關峪。

方寸之間,生死兩重天。河神為唐僧師徒辟水開路的情形,有沒有讓您想起來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的典故?辟水開山,對人們來說震撼恐怖不可言表,可是只是下界小神就具備的法力。所以說,表面的轟轟烈烈和內在的轟轟烈烈,不是正比關係。

 

 


我說的是精神犀利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4-4.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四回(4)

 


當唐僧師徒在路上,愛慕風景、緩馬而行,陶醉在春光里和回憶里的唐三藏,美滋滋的。忽然聽得一聲吆喝,好便似千萬人吶喊之聲。一激靈之下,三藏心中害怕,兜住馬兒,哆哆嗦嗦,不敢前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古怪現象。你看他們四人如何反應。

唐僧是不管三七二十幾,先害怕害怕再說。等害怕夠了,先問問悟空再說。八戒、沙僧倒是有修行的基本素養,知道遇到問題不退縮,但是他們的反應是,不管三七二十幾,先猜測猜測再說。八戒道:「好一似地裂山崩。」沙僧道:「也就如雷聲霹靂。」並且,也不管師父是不是在問他們,先搶答了再說。只有孫悟空,不畏縮逃避,拒絕想象,不憑空亂想,而是直接面對和直接探索追查的態度:「你們都猜不著,且住,待老孫看是何如。」

並且,孫悟空回答之前,先忍不住笑了。他笑什麼呀?他是一下子就看到了這哥兒仨的修行水平。猛然間發生的事情、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最能說明真實心態,內心深處的、隱藏的、遮蓋的、精心裝飾打扮的一切,在那一瞬間,全都來不及文縐縐的邁著八字步出場。所以,西行路上,只有悟空的精神最犀利,成就也最高。可不是說他棍子沉、神通大、武功高、腦筋靈呦,我說的是精神犀利。

沒有犀利探究的精神,還修什麼修呀,連做個一般人都是個糊塗蟲,往往容易隨波逐流的就是這樣的人。不過,好歹,起碼,唐三藏還知道問詢,這就等於說遇到問題,不管起初怎麼樣,哪怕不敢面對,最終還是肯坐下來思考思考,這就是好的。

 


道不遠人,人自遠之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4-4a.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四回(4)

 


和尚遭殃,是因為惱了朝廷。朝廷惱怒,是因為和尚求雨不濟,是因為道士中來了高人、和尚中沒有高人。本來,和尚道士都是吃朝廷乾飯的事業編製國家幹部。本來,兩伙人都一樣的不濟事。要不是老天爺鬧旱災,和尚道士還都是吃皇糧的國家幹部,還都是國王的座上賓呢。沒成想,老天爺以鬧旱災的名義,戳漏了和尚們干吃不濟、有進無出的飯袋子真相。

這些和尚,二十年前,養尊處優,處於國教的地位,自家廟宇里,供奉的都有前任國王的塑像。等於說,之前,他們跟前國王淵源甚深,他們地位甚高,依照法律、白吃白喝。

你沒金剛鑽的真本事,就不要攬瓷器活呀!可是這群和尚養尊處優慣了,被吹捧溜須日久年深的,他們,竟然,真的以為自己都是得道高僧了。他們,竟然,真的以為自己能念念經就求雨了。他們不但念經求雨,還趴在佛像腳下,懇請佛和神仙下雨。佛教中根本就不興這個的,拜佛就能求雨了?簡直是只有大傻瓜才相信的事情。可是他們真的拜佛求了,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經常看見道士們這麼干,弄個道家神仙拜呀、求呀、焚符呀的做法事,覺得,哎呦,是不是我們這麼搞搞,也能奏效呢?

你說,天底下還真有這麼傻的和尚呢。可是好運氣是有盡頭的,等積累的功德消耗光了,運氣也就變成了晦氣。突然間,來了幾個有法術的假神仙,三兩下就把這幫子不三不四的假修行和尚給戳破了。你看,這國王惱怒之下,給他們來了個大翻個。他們從養尊處優四體不勤,一下子變成了只准做苦力:燒火掃地、頂門洗衣,拽磚瓦、拖木植、起蓋房宇。以前的他們衣著光鮮,現在是衣衫襤褸。以前的他們住漂亮的房子,現在是只能睡在曠野中。以前的他們是誰見了都得點頭哈腰,現在是他們見了誰都要點頭哈腰。以前是他們「跟國王有親」,現在是道士「跟國王有親」,他們變成了跟國王有仇。

和尚出家,以守律勤修苦行為要,你看人家唐三藏,從來不敢沾錢沾物,吃飯從來都是化緣討飯吃。而且從唐僧的修行路可以看到,他一直到最後,都沒有什麼神通,也不懂做法事,不講這個的,沒這一套玩意兒。並且,和尚出家,都是命中注定,八字中帶的。孫悟空說得甚明:「父母生下你來,皆因命犯華蓋,妨爺克娘,或是不招姊妹,才把你舍斷了出家。」

所以,智淵寺的和尚們,純粹是瞎搞亂來,麻煩是自找的,是必須的。道不遠人,人自遠之。

 


吃苦,也需要水平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4-5.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四回(5)

 


得意的時候忘形失態、落魄的時候失態無形,你看看,這智淵寺和尚的狀態,跟唐僧的個人狀態,相似度很高。這是負面的相似度,還有正面的相似度,那就是,不管怎麼無態、他們從來在內心的深處,都沒有放棄過修行的真念,你看那唐僧,不管遇到什麼魔難,有多麼的害怕惶恐,我們從來都沒見到過,他腳丫子朝東走的時候,他的腳步,始終是向前的。

小說前面寫到,當孫悟空起在空中觀察情勢,發現原來他們一齊著力打號,齊喊「大力王菩薩」,所以驚動唐僧。喊的是大力王菩薩,驚動的是唐僧,這說明,天上的神都尊稱三藏是大力王菩薩。三藏力氣不行,神通沒有,經常犯糊塗,可是,他的毅力恆心超級強悍,無與倫比,所以被尊稱為大力王菩薩。密勒日巴修行的時候,號稱「大力」,他身體力氣大、精神力氣更大、勇猛如傲世雄獅,身體和精神兩個力氣都很大。所以,人家唐僧和密勒日巴一世成佛,不是吹出來的。

釋迦世尊的佛教重苦行,可是苦行也需要大智慧,那種傲世的廣大智慧才能撐起那種傲世的苦行。不要以為埋頭吃苦就行了,這種吃苦不是吃苦,是心存僥倖、企圖投機取巧。

吃苦,也需要水平。

 


顧頭不顧腚,智商就這樣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4-6.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四回(6)

 


車遲國王對待佛道的態度,在三個傢伙來之前,是對佛道都尊重都供奉。在三個傢伙來之後,是滅佛崇道。以前他對佛道都尊重,並非出於信仰,也不是出自對信仰的尊重。他滅佛崇道,也不是出自信仰,而是出自於功利的實用主義。之前佛道並重,看樣子,十有八九是他老爹的政策,他是出自政策的延續性、加上自己什麼都不懂,就繼續保持了既往政策。可是到了天乾地旱、民苦無雨的時候,沒人可以求告,估計他也不懂發個罪己詔什麼的,咱們講的家國天下皆一身的道理,恐怕這老哥也完全沒概念。關於法術分正法與邪法的事情,魔法分黑魔法和白魔法的事情,想必他更是一竅不通的了。

在他眼裡,肯定是這樣的,不管是黑貓白貓,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管他娘真好還是真壞,咱只知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反正在我的標準里,不管吃什麼葯,只要能止痛,能達到目的就是好葯,至於有沒有副作用,是不是有毒,以咱的智慧,還想不到那麼遠。這就是車遲國國王的水平。

既然這國王的標準如此之低,那信仰層面的事情,他肯定是不懂,也不在乎的了。既然求雨這麼簡單的事情,你們都搞不掂,我幹嘛要養你們這一幫子吃乾飯的飯桶啊。並且,我們爺兒倆把你們和尚當寶貝一樣養了幾十年,現在,你們在需要你們的時候掉鏈子了。要不嚴懲嚴懲你們,別說我自己冤得慌,讓咱家在全國老百姓面前的臉面往哪兒擱?

於是,這國王就在惱羞成怒之下,加上三個妖道的慫恿,將城中寺院,大小盡皆拆了,把那些和尚,都狠狠的懲治了。雖然他似乎給自己老爹面子,他老爹搞的敕建智淵寺,因為是他老爹御造的,並且他老爹為了表達自己對佛教的熱愛還把自己的塑像給杵在這廟裡了。顯然,他如此的折騰佛教、經濟上截斷名譽上搞臭場所上搗毀,等於把他老爹都給否定了。

所以這號人,做事情就是這樣的顧頭不顧腚,智商就這樣。

 

 


對法術一竅不通的哥兒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4-6a.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四回(6)

 


你說吧,這車遲國的三個妖道,雖然是妖怪,可是勤奮的讀經、懺悔、對道的尊崇和虔誠勁兒,比那些真正的道士還道士。並且它們三個虔誠供奉三清,作為道家體系的太白金星,不但沒有正眼看過它們,反而,天天跑到夢裡去,安撫那些被他們折磨得沒有人樣兒的傻和尚去。一方面,這三個傢伙虔誠修道,天天徹夜的念經,宣理《消災懺》,開講《道德經》。可是,你看他們對和尚,卻是又那麼的殘暴無良,哪裡像會懺悔的?哪裡講道德了?

作為被虔誠供奉的三清,在下界的塑像被孫悟空三兄弟給丟到茅廁里,如此奇恥大辱,三清直接無視了,就當作沒有發生過一樣。這三個妖怪,會天師道的五雷法,要知道,這種法術,一個未得道的人掌握這樣高級的法術,不是他本人本事,是高層的神仙在控制和運作。錯位的事情就是,為什麼上至天師玉帝、下至龍王等神仙,為何會瞪著大眼聽從一個妖怪的調遣呢?

還有,在一般人的眼裡,明明那三藏也是個對法術一竅不通的哥兒,緣何他端坐在那裡,念念叨叨的,還真的就求來雨了。當然從小說中可以知道,項目經理是孫大聖,是孫悟空在運作調度整個項目。其實唐僧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坐在那裡老老實實的念叨,具體事情一概不知。可是,那三個道士不是會玩真的五雷法嗎?他們知道這具體的求雨法術是怎麼回事嗎?也是一樣的一竅不通。孫悟空隱身了跳上天空,他們渾然不知,玉帝下旨了,龍王們來了又收手了,一群神仙在他們頭頂上嘮嘮叨叨的,他們也全然不知。

所以,你就知道,會玩法術的,跟不會玩法術的,沒有水平區別。

你的法術,你的神通,具體原理你一竅不通,具體運作流程你一竅不通,具體參與者是誰你一概不知,你的法術神通起作用了你不知道怎麼回事,你的法術神通失效了你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在這種情況下,你說是你的法術、你的神通,說得過去嗎?

只有孫悟空的神通是真的,雖然他不會法術,雖然他指揮起下雨來,很無款。

 


是不是很類似寓言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4-7.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四回(7)

 


自打孫悟空受了菩薩的幾次教誨,孫悟空說話不再像當初那樣直不楞登的直來直去了。不是他說的話有問題,是他面對的對像和他的話語之間有問題,存在鴻溝。現在的孫悟空,說話可有水平了,你看他面對兩個道士公務員套話是如何說的。

孫悟空想要去看看那三個能呼風喚雨的老道究竟何等模樣,就扯借口說來尋親,而要尋的親正好也是和尚。你看悟空怎麼說,行者道:「我有一個叔父,自幼出家、削髮為僧。向日年程饑饉,也來外面求乞。這幾年不見回家,我念祖上之恩,特來順便尋訪。想必是羈遲在此等地方,不能脫身,未可知也。我怎的尋著他,見一面,才可與你進城。」

您看出來孫悟空這話裡面,說得究竟是什麼意思了嗎?從表面的意思呢,自然是尋找一個號稱是他叔父的傢伙,悟空的話,從常人層面上講活靈活現,合情合理,可是從常人層面上講,也是假的。不是嗎?他哪裡來的叔父呢,一個連爹娘都沒有的猴子,不可能有叔父對不對?

可是,如果孫悟空扯慌騙人,那就不對了呦,尤其是他是出家人了,更不能扯慌了呀。況且,孫哥哥本來就不是喜歡繞彎彎兜圈圈的性格,讓他扯慌實在是難為人了。那麼,他沒有叔父,他現在為了取經,為了保護唐僧,居然扯慌了。你說說,這事情怎麼評判呢?是不是情有可原哩?扯慌了,違反原則。不扯慌,無法達到目的,有了原則也沒用了。

只是,如果孫悟空說的話,不是扯慌呢?是呀,當然了,孫悟空哪裡有那麼笨哩。不直說實話,不等於說就一定要撒謊的呀。其實,孫悟空真的沒有撒謊,他說的事情都是真的。

他的叔父,當然就是唐僧啦,師父和叔父是同輩,師父又不是親爹,自然可以稱作叔父,一點沒錯的。自幼出家、削髮為僧,完全符合唐僧的實際情況。向日年程饑饉,也來外面求乞。是說三藏在大唐學不到真經、心靈饑饉,來西方乞食求經唄。這幾年不見回家,說唐僧是勤苦修行卻又不入門道,早過了三年的期限、早到了五年的底限,還不能到達西天聖境。我念祖上之恩,特來順便尋訪。祖上是如來佛菩薩他們。特來順便尋訪,意思就是來你們這裡打探消息,為何我叔父車遲至此。

想必是羈遲在此等地方,不能脫身,未可知也。我怎的尋著他,見一面,才可與你進城。孫悟空知道唐僧肯定是修行羈遲在這裡的什麼地方了,所以才不能脫身,他的幻身與幻神都在這裡,孫悟空要尋著了,讓唐僧自己親見、親除。

您看看,孫悟空現在說話水平這高明,是不是讓你想到了當初菩薩化作村婦見唐僧說話的水平了?人世間,只是一個層面,本來么,這裡就是無數層面的投影面,縱橫交錯、光怪陸離的人世,是一個無數投影交織的平面,這平面上人類的話語,行為,都可能有無數層生靈在操作、在感應。而菩薩、悟空,這種說話風格,是不是很類似寓言?

菩薩寓言的魅力在哪裡?就是他把人世間的事情與道理,把這一個層次面上的平面的事物,根據宇宙分層的結構,以及層層之間交互運作的原理,把平面事物給重新構建成原本就立體的真面目。

然後再用人類的平面語言,壓製成人們能理解的平面故事。修行人觀象、意象,都是這樣的呀,從平面中,窺見其立體的結構和淵源,一葉知林,一葉知天下,掌握的是一種全息信息化的技術。全息技術是很奇妙,人心人身的結構,就是一個全息體。為什麼會有全息現象,那還不是一個小小的個體中,真的就包含著世界的一切。修行人,並非去觀察這個個體中的一切,而是用另外一種方法,那種立體思維的方法,沿著這個小小個體與更大個體更高境界層面的脈絡,一層一層的或順流而往,或逆流而上。

 

 


才懶得理你呢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44-7a.mp3

選自《西遊漫注》第四十四回(7)

 


人世間的宗教,屬於人類,教化人心是它的基本功用。可是,宗教卻不屬於神仙,你看這車遲國佛道之爭、你死我活,天上的道家佛家神仙們、照樣和和煦煦一家親,其樂融融,該怎麼合作還怎麼合作,人家才不會互相貶低、互相排斥呢。原因很簡單,你們人類搞個宗教,雖然打著我的旗號,但是我未必就承認你呀,你必須符合我弟子的條件和規格,我才認你,否則你天天磕頭燒香,別說整夜的懺悔,就是你一天二十四小時念經懺悔,也不關我事,才懶得理你呢。

你看那三個假大仙,修行是多麼的勤奮啊,都二更天了還不合眼還在學經授徒做法事。二更天,深夜十一點了哩,跟我們很多網友一樣,夜貓子呦。而且這仨傢伙可比我們厲害,它們熬夜學習修鍊,第二天可不睡懶覺。國王一般五六點鐘就要起床早朝,早朝沒多久這三個傢伙就也來上朝了呢。三個妖怪容易嗎,要沒這種刻苦勤奮的精神頭,那當妖怪也是沒檔次沒水平的菜鳥妖怪,當妖怪也當不好。

三個妖怪不但勤謹,而且還挺老實。昨天夜裡,飲了孫悟空師兄弟的小便,這麼丟人的事情,換作其他人或其它妖怪,恐怕是死也不肯說出口的。他們三個倒好,沒遮沒蓋一五一十的全都如實的吐嚕出來了。在座的各位,請問您,誰有這樣的坦誠?

播器庫

博客群

手機應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9: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