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西遊漫注》第四十八回

作者:裴殷裴殷  於 2020-7-4 23: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西遊漫注連播|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西遊漫注》第四十八回

 

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1) 你的靈感不靠譜
(2) 每個故事後面都有推手
(3) 欲速不達

 

(1)你的靈感不靠譜

孫悟空建議陳家,用五斗米的飯來「收買」豬八戒,好一起變化了代替他們一對兒女去祭賽。沒想到這送到嘴邊的美食,能遮蓋住老豬那已經流下口水的嘴巴、卻遮蓋不住他精明的睿智,老豬聞言大驚失色:「哥哥,你要弄精神,不管我死活,就要攀扯我。」然後老孫就對他說:拿人手段、吃人嘴軟,佔了便宜就要賣乖出力才是正經事兒。老豬表示非常為難。
這時候倒不是老豬貪吃怕死,目前以他的道行法力,他的確不能變化成小孩子模樣。當玄奘師父也在背後慫恿開導大道理的時候,老豬的推脫之詞說得都是大實話:「你看師父說的話!我只會變山,變樹,變石頭,變癩象,變水牛,變大胖漢還可;若變小女兒,有幾分難哩。」
老孫可不管他這一套,硬是要趕這隻大肥鴨子上架不可。小女孩被抱出來,讓老豬三維掃描了一下模型,就開始強迫老豬按照原型施展變化,然後老豬搖頭晃腦的念叨咒語之後,果然變了,但是變了一個大肥妞出來。孫悟空就明知他不行還故意笑著道:「再變變!」可是八戒真的就這樣的定力和神通了,真的變不動、能量不夠。然後就叫八戒布罡。其實八戒布罡也玩不轉的了。於是就在這時候,「他就吹他一口仙氣,果然即時把身子變過,與那孩兒一般。」他和他是誰呀?他是老孫、他是老豬。是老孫吹了老豬一口仙氣,給老豬增加了一筆能量,讓老豬完成了變化。
其實,您看出來沒有,這時候八戒在緊張兮兮的變化過程中,在孫悟空的幫助下,他的法力升級了呢!不為什麼,只為著他的確有著救人的正義想法。並且這妖魔也是安排中他要面對的。所以這一大關難中,八戒還真的挺出力、挺夠意思的。
話說陳家莊眾信人等,將豬羊牲醴與行者、八戒,喧喧嚷嚷,直抬至靈感廟裡排下。原來這個供奉靈感大王的廟中,沒有任何塑像,屋內供桌上一大堆香燭中,掩映這一個寫著「靈感大王之神」的牌牌。古今中外,沒有塑像也沒有形象的廟宇,恐怕就這靈感大王的獨享殊榮了。為什麼從來不敢真面目示人呢它?真的這裡居民沒有人見過它的怪模樣?起碼以前有人偷藏在桌子底下看它吃小孩,應該瞥見過它吧?可是在陳家莊的傳說中,這個靈感大王就是空氣一樣的存在著。莫非,是眾人等看不見它?
可是那怪物內心獨白曰:「常來供養受用的,問一聲不言語;再問聲,唬了魂;用手去捉,已是死人。」看樣子是都被它的醜陋怪惡形象給嚇死的。又表明這些被獻來的小孩子應該是能看到它的。
等到眾人散了,八戒的志氣也消了,就又想著回去睡覺。被孫悟空嚴詞提醒了一下,腦筋才回到修行除魔的事情上。然後妖怪就在呼呼的風聲中,出現了。妖怪出現之後,第一件事是向兩個小孩打聽人家出身,那怪物攔住廟門問道:「今年祭祀的是那家?」可是,可是你肯定還記得陳家莊村民們的禱告言猶在耳嘛:「大王爺爺,今年、今月、今日、今時,陳家莊祭主陳澄等眾信,年甲不齊,謹遵年例,供獻童男一名陳關保,童女一名陳一秤金,豬羊牲醴如數,奉上大王享用。保祐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還有,按村民們的描述說,這個靈感大王如此的靈感,對陳家莊熟悉得簡直是刮地三尺,簡直是連有幾隻螞蟻幾隻虱子都門兒清門兒清的靈感大王,你看他面對陳關保、陳一秤金,人家跟它說上幾句話,它就吃不準、也吃不消了。
你說這妖怪,嚴格控制、不多不少、每年吃一對童男童女是為什麼呢?這麼講究、而且還要像西歐狼人一樣的安排在每年八月十五的月圓之夜,按照西遊記中妖怪們的一貫追求和邏輯,應該是為了長生、或魔法門修行之類的,應該不是簡單的吃人填肚皮這麼低俗的追求。
暫不管它這麼吃法是否能達到長生目的,既然每年才一次的吃小孩,應該像變態的我黨幹部吃嬰兒湯、或像德考拉伯爵擺弄西餐一樣、有考究的烹飪過程、有精緻的上菜進餐順序才比較合乎邏輯。本來么,這怪物的確有,每年先吃童男、再吃童女,而且一定要先嚇唬死了之後,再慢慢享用。從後面的故事中,能知道,這妖怪是九年前來的。那麼,剛來的時候應該是還沒得吃童男女的,那麼,大致可以推測,以前已經吃過八對童男女,今年這是第九次了,只是沒有吃成功。不管是長生還是什麼怪異修行,吃的順序應該很嚴格不能變動才對吧。但是你看著妖怪,被陳一秤金言語上應對兩下,它就亂了陣腳,要改變吃人的順序了。由此可見,這個妖怪,不管修什麼東西,都是個胡亂修的半吊子。
這陳家莊,實在是玄奘的本家。妖怪本是他內心怪異想法和觀念的映對。他通過修心修行所沉澱凝聚出來的生命、靈物,都被他自己請來的怪物給吃掉了。
有一件事還記得嗎?當孫悟空給陳老先生出餿主意的時候,孫悟空說了這麼一番話:「既有這家私,怎麼捨得親生兒女祭賽?拚了五十兩銀子,可買一個童男;拚了一百兩銀子,可買一個童女。連絞纏不過二百兩之數,可就留下自己兒女後代,卻不是好?」看出來沒,這邊廂五十兩銀子可以購買一個童男,一百兩銀子才可以購買一個童女。童女比童男貴了整整一倍。這是何道理?

 

 


(2)每個故事後面都有推手

自打了解清楚妖怪害人,孫悟空的目標就很明確的,就是主動要打妖怪、救百姓於水火。你看他怎麼教育試圖渾水摸魚的老豬。行者道:「莫胡說。為人為徹。一定等那大王來吃了,才是個全始全終。不然,又教他降災貽害,反為不美。」孫悟空的態度就是救人救到底,打怪打到死,不留餘地。跟妖怪在空中,孫悟空就對妖怪表示要結它賬:「昨因夜寓陳家,聞有邪魔,假號靈感,年年要童男女祭賽,是我等慈悲,拯救生靈,捉你這潑物!趁早實實供來!一年吃兩個童男女,你在這裡稱了幾年大王,吃了多少男女?一個個算還我,饒你死罪!」童男童女早就給吃掉了,怎麼還嘛,明顯是妖怪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按照往常的道理來說,這個大慈悲心,應該是玄奘第一個先發出來的。一方面他最講究慈悲,一方面他最心軟,剛才沒多大功夫之前,玄奘聽說高家莊的悲慘故事,他就是第一個落淚的人。但是,你知道,我們的玄奘師父,從開始到被妖怪抓走,他都沒這方面打算,沒有對妖怪表示什麼興趣、也沒有清算妖怪歷史罪行的想法。
後面,當豬八戒築掉了這妖怪的兩個魚鱗之後,妖怪跑掉了。孫悟空的後續打算仍然是明天繼續打妖怪捉妖怪,然後第二位才是送唐僧師父過河去取經。看見沒,這就是對比,和心胸檔次的差別。最近這兩年的孫悟空,修行突飛猛進,早就開始有了菩薩心腸。而一向每每以菩薩心腸示人的唐僧,可是就落後了呦。
那妖怪被豬八戒打了一耙子,被孫悟空給教訓了一頓,心裡面好鬱悶呦。它沒有因為每年吃人傷生產生一丁點兒的罪惡感,卻是氣呼呼的、覺得自己今天受了天大的委屈。你看它被老豬築傷之後跑到天上,老豬和老孫還沒張口,它先忍不住義憤、質問孫悟空兄弟搗亂幹壞事:「你是那方和尚?到此欺人,破了我的香火,壞了我的名聲!」受了孫悟空指責之後的妖怪,回到家裡還在委屈的生悶氣中。直到手下水族詢問,他當然還在認為是孫悟空豬八戒欺負它、幹壞事:「我被他壞了名聲,破了香火……」
妖怪吃人當然是大壞蛋了。可是你看這妖怪,滿滿一副吃你天經地義的模樣。本來么,孫悟空認為這妖怪吃了這麼多人,並且還是無辜的小孩子,就覺得這妖怪實在是罪該萬死,也打定主意要搞掂它的。但是這妖怪覺得自己並非無賴之徒,自己受供吃人、替人消災降福,實在是大大的善妖一個。並且,後來觀音菩薩大人過來收了這隻妖孽,攪死了滿河府的水妖,沒有弄死這隻魚精。要知道,每年吃人的是這個魚精,那群魚鱉蝦蟹的水族、只是吃它們大王帶回來的生熟葷素供奉而已呢。
顯然,這裡面隱隱約約的似乎有故事。
鬱悶的靈感大王,腦筋不靈光,只知道鬱悶。尤其是當他邊逃邊聽孫悟空說他們是唐僧團隊的,這靈感大王靈光一閃,然後又被孫悟空豬八戒凶神惡煞一樣的武器給威懾得更加鬱悶了。
然後事情就轉機了,整個故事的轉折點到了。一蹦一蹦閃出來一隻鱖魚婆來,獻上一條很有靈感的計謀,讓金魚精很快就把唐僧搞到手。後面這隻鱖魚自稱來自東海,而且還能面見東海龍王,還曾從東海龍王那裡聽聞過孫悟空的來歷。可是東海距離這西牛賀洲大陸上的一條河流,何其之遠呀。以這隻小魚兒的能力檔次,它要能跑過來,簡直是難如登天。並且,一隻東海魚,大老遠跑到這通天河討生活,似乎有些不太正常。東海魚是鹹魚,通天河是淡水河,水土不服吧!當然了,如果人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現在是鹹魚都有夢想了,咱們就不計較它的種族問題。
問題是,它似乎就是不遠萬里專門釘在這裡,等著唐僧他們過來,等到靈感大王毫無靈感的時候,獻上早就醞釀好的計謀,特意挑動靈感大王去捉唐僧、而且還要保證它一定能捉到唐僧。可是當靈感大王終於捉到夢寐以求的唐僧,又是這個鱖魚婆,上來勸阻了馬上就要宰殺吃人的大王,非要讓它等幾天再吃。估計稍微有點腦筋的妖怪,都會認為這還不馬上吃掉更保險?哪個不知道夜長夢多的道理嘛。
但是顯然靈感大王不知道。而且還被這鱖婆給說得佩服不已,真的就照做了。應該是前面這鱖魚婆的高妙計謀讓這靈感大王信服了。而當後面觀音菩薩前來解難的時候,你就發現,這小說中這個關鍵角色鱖魚婆,沒了下文、是生是死消息全無……哎呀,為了了解這個離奇鱖婆的身世,我搜索了一下鱖魚,發現鱖魚竟然就是淡水魚,根本就不是海魚。並且這鱖魚原產於南澹部洲、跟東海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顯然,這背後肯定也是有故事。
先不管它們的故事,故事的焦點現在是唐僧。這被活捉的唐僧,妖精對他不浸豬籠不綁縛關押,而是很奇怪的把他「使一個六尺長的石匣,蓋在中間」。感情是,把唐僧當作棺材瓤子了!
你說說,到這光景上,唐僧還有什麼不明白的,還有比這更大的羞辱嗎?人家其實是在罵他、心性上已經是個死人了。

 

 

(3)欲速不達

那隻整天貓在河裡面的老鱖魚,居然很清楚的知道剛剛來到通天河的唐三藏「取經之心甚急」。唐僧來不來這裡,要是孫悟空不親口告訴了那金魚精,靈感大王都不知道。更何況唐僧的心境怎麼樣,看樣子靈感大王實在是完全無感、一片糊塗。
這隻鱖魚,怎麼就這般本事鬼機靈,一聽到唐僧的名號,就能脫口而出唐僧的心事?而且,它不但知道唐僧心裡面的小九九,甚至對唐僧肚子里的腸子彎彎,都好像他肚子里的蛔蟲一樣熟悉、掐得死死的「看見如此人行,斷然踏冰而渡。」看見沒,人家說得板上釘釘的「斷然」。
整個一路上來,能對唐僧做出來如此精準判斷的,除了佛和菩薩,幾乎就沒有人了。但是這裡你不要說是菩薩在擺布,這事兒菩薩到現在都不知道呢。也別想佛會過來插一手,人家託付給菩薩,從來不干涉具體事宜的。大家再想想,這鱖魚婆到底怎麼來歷背景呢?
卻說唐長老師徒四人,歇在陳家。眼看著五更天快亮了的時候,八戒和三藏被凍醒了,醒來才發現,氣溫驟降二十度。八戒牙齒咯咯咯響個不停,噴嚏一個接一個,讓孫悟空感到奇怪得很:「你這獃子,忒不長俊!出家人寒暑不侵,怎麼怕冷?」唐僧也說,的確冷的確冷。沒聽到沙僧有話說。看來是猴哥和老沙,都對寒冷沒感覺。
睡覺不成,推門一看,外面早已是大雪紛飛。雪景如此美麗,詩情怎能放棄?小說馬上應景推出一首二百多字的長詩。但是顯然,這詩情應該是玄奘師父專屬的。但是顯然,這打入他腦海的詩情畫意,典故都是他熟悉的。可是顯然,他完全沒有領略這浮現在腦海的漫長漫長的詩意,是讓他琢磨修行故事的。
既然他老人家不願意琢磨,要不您先琢磨琢磨?迷人的雪景,讓人忘記了寒冷,唐僧師徒在那裡嘆玩不已,直到人家陳家把熱水端上、滾茶奉上、炭爐抬上,興奮的唐三藏才想起來問人家,咦,現在這季節,下雪似乎不對呀?然後人家就表示,我們這裡跟你們那裡,氣候是有點不大一樣的啦。陳老道:「此時雖是七月,昨日已交白露,就是八月節了。我這裡常年八月間就有霜雪。」既然人家給出了解釋,唐僧的疑慮就頓然消失,不再多想。
昨夜是月圓之夜應該是十五,白露是八月初,這裡西牛賀州的季候,似乎跟南澹部洲有十一二天的差距。這種事情,對於熟悉天文地理知識的三藏,應該不拍腦袋就能想明白。可是他現在哪有心思想這些嘛,剛吃完人家的早餐粥,他就開始焦慮得熱淚橫流了,雪這麼大,這幾點能出發快去西天呀。看見沒,鱖魚婆說的話,簡直成了預言。
可是一方面這雪這麼大,他真箇想走也走不了。並且同時,那老陳就專門針對他說,我家有的是糧草,別說你們師徒吃這幾天,供奉你們一輩子吃喝玩樂都小意思的啦。然後這一天到晚,這陳家就提供豐富的飲食、供他們痛快的吃喝。你瞧,昨天晚上不是玄奘跟八戒嚷嚷著要吃吃吃,這從昨天晚上開始,就真的老天顯靈了,讓他們撞上一家只知道提供吃吃喝喝的、並且慷慨異常的陳氏兄弟。
這陳氏兄弟,是世俗財主,除了心裡知道向善之外,只知道給人錢財吃喝、幫大傢伙鋪路搭橋這種具體事務就是行善了。俗世間、真的也不過如此。他們對一般僧人尚且如此,對玄奘一夥救命恩人,那自然是加倍的供應吃喝、玩樂了。吃飽了喝足了,就領著玄奘在他們家花園遊盪、賞玩。一個土財主,還能設立這麼文雅的場所,應該說,是富人們中的佼佼者哩。可是玄奘的偉大使命是取經,並不是吃喝享受。要是你,面對這種情形,會怎麼對待?
其實,這個時候,他倒是真的應該放空心思焦慮,無憂無慮的吃喝、休閑幾天,才是正經事!
固然,他們都對即將來臨的災難渾然不覺。可是,他們不是修行人嘛,甚至退一步說,他們應該比起一般百姓來說,更加有涵養一點,對不對?救了人家小孩,對他們來說自然不算什麼大事,人家現在想要盡自己感激報答之情,為何不欣然受領一下,給人家平和心態的時間呢?
他不給人家時間,其實成了不給自己冷靜下來的機會。妖怪很自信的降下大雪、冰封了河面,嘿嘿,假如那些神仙們不允許的話,你以為這一隻小小的金魚怪,真的就能降雪凍冰吼北風呀?妖怪的想法、只不過是被利用一下罷了。而那玄奘、心頭的浮躁之火,理應見此驟寒、也來一個速凍,見大雪封路、寒冰封河,他理應來一個「順勢而為」、順其自然、靜觀局變。
人家領他到花園玩賞,詩中盡數雪景之美之堪玩,那不是暗示他應該就地欣賞嘛。他早上醒來開門輯雪,東郭履,袁安卧,孫康映讀;子猷舟,王恭裘,蘇武餐氈,腦袋中一幅幅歷史畫面的映像,包含故事與哲理,他就是不明白到底啥意思。現在這到了人家花園雪洞,赫然就放置著意境更加明顯的幾幅畫:七賢過關,寒江獨釣,蘇武餐氈,折梅逢使。「真箇可堪容膝處,算來何用訪蓬壺?」修行心到自然到,這仙道意味濃厚的雪洞,把這種需要向心中索取的意境烘托得非常明顯了。
第二天,心焦難耐的三藏聞說河面冰凍很厚,加上冰面上有人在走動,就執意要過河,並且說得很直白,人家商旅買賣圖錢,咱家取經就圖一個名!沙僧擔心忙中有錯,勸不住他還挨罵。八戒細心指導大家如何冰上行走。勸也好、預防措施也好、各種直接的間接的點化也好,都擋不住要撞牆的人去找牆撞的。於是他就很合乎情理的墮入妖怪手中了。
而那幾尺厚的冰雪,就在三藏被捉后,忽然就消失了。你看那「八戒、沙僧,在水裡撈著行囊,放在白馬身上馱了,分開水路,涌浪翻波,負水而出。」波浪洶湧,沒有冰層了。「迴轉東崖,曬刷了馬匹,紾掠了衣裳」,氣溫回升、沒有天寒地凍了。這不是靈感大王收了神通,是那些背後搗鼓的神仙,眼看達到教訓三藏的目的,不屑於繼續做戲了。
哎呀,對呀,是一群神仙,在背後運作。你看那鱖魚婆,對三藏了拿捏得如此之深刻之精準,除了他身邊的六丁六甲護法珈藍,還有誰呀!
東郭履,袁安卧,孫康映讀;子猷舟,王恭裘,蘇武餐氈;七賢過關,寒江獨釣,折梅逢使;王祥卧,光武渡。詩中涉及的這些歷史典故,怎能白白錯過?不妨諸位好好賞鑒一番。尤其是,這些典故跟這一關難的關係,更加是不可錯過。
(第四十八回完)

播器庫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 00: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