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摒棄不良嗜好

作者:魔尊東來  於 2014-4-20 17:4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轉載|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摒棄不良嗜好
 
    --顧曉軍主義:大腦革命·之二千四百八十三
 
 
  我沒有認真看過CCTV的「鑒寶」、也沒有作過任何統計,憑印象、我覺得,在「鑒寶」節目中、價值連城的、雖為極少數,但、價值不菲的、也能佔到約三分之一。而物有所值的,大約也佔到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基本上就是「上當受騙」的了。如此,「鑒寶」中的成功率、就是奇高的了。你想,如果入股市、還不十有九輸?而收藏、保本卻在百分之六十以上,這樣的成功率、還不高嗎?
 
  其實,這是假象。我記得,節目中出現過一個女孩、是清康熙年間的於漣之後,她捧一瓶、稱家傳、系康熙年間物,專家堅定后、確認為古懂、但、是乾隆早期的東西。康熙與乾隆間、隔著個雍正,雍正在位13年。也就是說,於漣後人所持瓷瓶、確是家傳、確是古懂,但、年代有出入,許是於家人在代代相傳中、把年份搞錯了。
 
  於漣、算得上清代名臣,可查。後人、也應該不會有假,放在家中之物、尚也會有年份的出入,那麼、淘來的東西的真假度,就可想而知了。這裡、我也沒有批評「尋寶」的意思。我在試想,如果是請我做「鑒寶」的總導演或製片人、出品人,我該怎麼辦?即使排除給CCTV貼金的可能,我也會考慮到、我的節目要好看、要收視率高等等,因此、我也不可能讓收藏的失敗的案例、超過整個播齣節目的一半以上。由此、就可以想象,組織專家到某地鑒寶、理應是全拍的,而播出哪些、播出多少、則完全在於剪片。如是,大量不成功的收藏案例、大量「上當受騙」的,就都被剪掉了。
 
  節目在後期製作中、剪掉大量「上當受騙」的、不成功的收藏案例,當然沒有必要「安民告示」。而誰看了「鑒寶」、則以為收藏很容易,入門后、卻又不斷失敗、不斷「上當受騙」,這應該是與節目無關的。因為,節目在主觀上、並沒有蓄意暗示、或引誘你參與收藏(當然,如果像證券公司那樣、在醒目處、有風險提示,則更好、則更無懈可擊)。
 
  收藏的失敗與艱難,怕只有失敗過的人、才說得清。我覺得,玩收藏、有點像賭石。賭石,是珠寶業中的專用術語,指賭貨、賭裹著風化層、尚未開發出的翡翠。我們見到的翡翠,一般都經開發、切割、加工后的,而在未切割之前、是有風化層包裹著的。在已知裡面肯定有翡翠,但、又不知大小、品質等之前,業內有種習慣的拍賣方式、就是賭石、賭裡面的大小、品質等。
 
  賭石、成功的人、見過,而不成功的人、反而沒有見過。當然,不成功的人、也就沒有資格、甚至沒有說道的場所了。社會就是這樣,買彩票、中了大獎、會有人報道,而很多人、一輩子沒中過獎、則不會有人報道。每次只買一點,倒也只當贊助、獻愛心,而玩走勢圖、預測、一買就是很多的人,則就像賭石了。當然,賭石也許比買彩票好一些,切割開來、哪怕是裡面的翡翠很小、品質很差,總還不至於變成一張廢紙。
 
  賭石、成功的概率,究竟有多少?我不知道,擺渡了一下、見大家也都在扯淡。我覺得,賭石成功的概率、大概與賭博差不多。上賭場(有大有小),被抽頭、這是必需的(賭場越高檔、服務的越好,被抽頭的比例、就相對越高,這也是可以肯定的)。而賭客贏了錢之後,自然不會當辛苦錢看待、一般比較揮霍,這也是可以肯定的。僅抽掉、以上兩種耗費掉的資金,剩下的、由攜帶賭資的所有賭客分的話,就沒有一個賭客是可以贏的了。賭石的成功概率,大概就這樣;收藏成功的概率,也大概就這樣。且,收藏的業內,還有專門造假的、做舊的(艾未未、就專門仿製了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在我過去知道的人中、也有自己印假郵品的(很多人、都指望中國的郵市、重新火起來,我覺得、這應該是沒有可能的。能不能火、在於物稀為貴,如果可以不斷地供給,怎麼火?如今人民幣都造假,何況郵品)。
 
  說了這麼多收藏、賭石、賭博等等,就是要說、收藏其實不是什麼好習慣,且、會使人的思維收攏、狹隘。以下,引入我2014-3-5~6寫的《革除不良嗜好》,本篇已將「革除」改成了「摒棄」,原文則基本不改了。
 
  本篇,為《打破框框》之一叢中的一篇。「一叢」的「叢」,是指思想的叢生性。如果我不以寫書的形式、連篇累牘地發表,我的這種思想的叢生性、是不明顯的,因為我也是以網型思維為主、時常天馬行空、似乎東一榔頭西一棒。因而,偷兒們會想,這老傢伙雖有思想,但他未必記得哪些是自己的。其實,這是小看我了。我不單記得,還能指出、你偷的、是我哪一叢的、第幾棵。
 
  其實,思想家的思想、原本就是供人學習的,只要你說明出處、你可以隨便用,我不是個愛計較的人。而如果你想參與封殺我,那你就瞎了眼了。最近、連續十多天,我每天一篇、每篇3000多字……這、如果是比俯卧撐,那還不把衣俊卿、俞可平等、乃至更上面的人,全都比趴下嗎?我說的「乃至更上面的人」,是指寫文章的人。我與純當官的,沒有可比性。
 
  「閑話」就說這些,下面、談「革除不良嗜好」。那麼,什麼是不良嗜好呢?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有人說、「很簡單。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十大惡習」,也有人說、「賭博、酗酒、吸(煙、毒)、借錢(特別是賴賬或忘記還錢)、炫富」;還有人、寫了《女人5個不良嗜好讓男人反感》,我將要點摘錄如下。
 
  「一、做媒:剛畢業的小夥子分到單位,少不了要受到女同事盤問、幾歲了?哪兒人?有女朋友嗎?你要說沒女朋友,她馬上來勁了,張羅著給你介紹對象。二、親密接觸:男人之間是不能拉手摟腰的,平時的身體接觸大多來自於拳頭。而女人則不然,兩個女人之間拉手、摸臉,都是平常不過的事情。三、八卦:女人是天生的『娛記』,她們把八卦從狀態發展為一種性格,把流言從語言升華為一種藝術。四、減肥:衚衕口憨實的胖大姐為了找回失去的青春每天跑步健身,我們能理解。可公司坐我旁邊算上頭髮和衣服毛重不超過九十斤的女同事也一本正經地宣布她正在減肥,這就讓人莫名其妙了。五、攀比:小時候親愛的媽媽總在我耳邊嘮叨『你看人家小明學習多好』、『你看小紅比你懂禮貌多了』,所以20歲上大學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有些不可救藥。好不容易長大了,離開了家,暗暗鬆了一口氣,可算不用跟人比了。誰知是我高興得太早了,這才剛開始呢。談戀愛的時候,女人比男朋友的帥氣、闊氣,還要比浪漫。結了婚,更要比老公的事業,比恩愛,還要比孩子。」
 
  這「做媒、親密接觸、八卦、減肥、攀比」、太可愛了,我非得錄於此,不錄於此、會覺得對不起讀者的。而「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賭博、酗酒、吸毒、借錢、賴賬、炫富」,肯定是不良嗜好,甚至不止是不良嗜好、有的就是犯罪。但,今天想說的不是這些,我想說的是一些不意察覺的、一般人不認為是不良嗜好的,甚至還會覺得是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等,而實際上、于思想開放、于思維發散、於建立「立體思維」、於實現「大腦革命」,又確實是非常有害的。
 
  比如,集郵。百度說、「集郵是指對郵票和郵品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還有郵票素有「國家名片」之稱等溢美之詞。其實,集郵就是一種積攢行為。相伴於對集郵的嗜好的熱衷程度的上升,類似於斂財、攀比心理等也會隨之而來;而最致命的,則是人類的積攢行為、是與思想開放、思維發散等背道而馳的。久而久之,必然會形成一種收攏型的專註,也必然會使思維、思路一步步地收攏,而不是擴展。
 
  積攢,與我昨天的《打破框框》中的「經驗」一樣。經驗,是好東西;可,經驗變成框框、就是壞東西了。積攢,也是同一個道理;積攢本身並不壞,壞就壞在、當積攢成為一種嗜好。巴爾扎克的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的吝嗇鬼,就表現了、當積攢成為一種惡習的時候的、一個典型人物。
 
  在守財奴葛朗台的眼裡,妻子女兒還不如他的一枚零幣。像這樣的人,怎可能有發散型思維、怎可能與他談開放、民主等呢?他的人生與思維,就只能一路收攏、直至生命的終點。因此,我以為集郵是種不良嗜好,尤其是年輕人、切莫相信收集、整理和研究「國家名片」、郵票上展現的是最優秀、最美好、最具代表性或紀念性的東西等,而誤入歧途、過早地收攏自己的人生與思想。
 
  與集郵相類似的,還有古玩等的收藏。古玩等的收藏,看似也是積攢一些知識,其實、積攢的都是一些專門知識。而年輕人,應該積攢的是廣泛的基礎知識,人生的面上的知識的積累;如果是專門知識,也是與生存技能相關的專業知識。而於古玩、集郵之類,大致看看「鑒寶」節目就足可以。順說,江蘇電視台的「非常大腦」,也是種把人們引入歧途的二五。
 
  過去有個測試(也不知道是測試什麼),說的是「先吃好的水果,還是先吃快要壞的水果」。先吃好的水果,自然是、吃了一部分好的水果,而剩下的、壞掉的水果、只能扔掉。而先吃快要壞的水果,雖然可能不會有扔掉的水果,但、恐怕是、只能一直吃快要壞的水果。一直吃快要壞的水果,也不是僅這一次、而是恐怕一生都會是這樣。
 
  而積攢行為成癖、成嗜好的人,不敢說全部、但應該是大部分人、都是先吃快要壞的水果的人。先吃快要壞的水果,也無可厚非,但、總覺得有點拎不清。我有一個朋友,從八十年代中期、就開始「做生意」,就是做掮客、到處打電話、聯繫上下家。其實做這種「生意」,做的就是人際關係,而隱藏在人際關係背後的、則是權力。也就是說,你願意做「白手套」,而關鍵、是有沒有人會選擇你做「白手套」;如果沒有,那麼、成功的概率就微乎其微。
 
  我這朋友做了近二十年的「生意」(當然是業餘,他有工作),我問他賺了多少,他說3萬。3萬?這二十年的電話費,恐怕也得3萬。為了3萬,別說二十年,就讓我堅持兩年、我也堅持不了。思想狹隘了,就只能幹這種、看起來上算(業餘的呀)、而實際上是很蠢的事,二十年的精力都耗費了。
 
  我絕無反對人們賺錢的意思,而是說、做事要務實、思路要開放。很多人都是精打細算了一輩子,而在關鍵的抉擇上錯了。比如,股市中的老頭、老太們,幾十萬、幾百萬的套在裡面,天天堅持到證券公司去上班,中午吃燒餅或蒸飯或饅頭或包子,這又是何苦來著呢?如果思路開放,就該懂得該離場的時候離場,又何至於天天愁眉苦臉守在那裡大眼瞪小眼呢?
 
  沒有開放的思維,就很容易鑽牛角尖。而一旦鑽進了牛角尖,有錢又怎麼樣、不照樣過著清苦的生活嗎?這些年,各種各樣的行業誤導特別多,把人們的思維引進了死胡同。比如,做理財的,愛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其實這是一種扯淡!把錢交給他們理、或按他們的建議理,都一樣、不過是買基金;而基金,大多是買股票。市道好了,高於銀行利息,這又能算啥?市道不好,利息沒有,有的還要虧錢。而知道「基金黑幕」的,有誰會相信他們?至少,無論基金是賺是虧,基金經理的高收入、及洗澡、玩女人的錢,也都是由基金出的。
 
  還有賣保險,說的天花亂墜。而你一旦買了,那賣保險的、回去后、就先提成、先拿走百分之十五。國家一直在打擊傳銷,其實我覺得賣保險、理財等,就像是變相的傳銷,國家允許的傳銷。這些傳銷,不僅僅在害別人,其實更害做這些傳銷的人他們自己。不信、看看我們身邊的、那些賣保險的、做理財的,有幾個不像是得了精神病呢?
 
  我見過保險公司的勵志培訓場面,與電視新聞里的傳銷的培訓場面、又有多少區別呢?對了,我家附近有一家「鏈家房產」,有次早晨路過、見他們與保險和傳銷的培訓場面差不多,一幫年輕人喊呀叫著、又拍手、又跺腳,發誓要發財。可,如果房地產市場崩盤了呢?發誓又有什麼用呢?如果發誓有用,我就發誓當總統。這些,其實就是把人們的思維引向狹隘,就相當於不良嗜好,也都應該在革除之列。
 
  還有一種不良嗜好,就是當五毛。如,有個叫「司考08」的傢伙(對,律師也是不良嗜好,國家允許的,還考級),寫了篇《致顧曉軍這個笨蛋的一番話!》(是跟著盧德素「評論」看到的,平時不看、不上當),盧德素的評論是、「你的眼睛沒有瞎吧?《許志永「莫談法治」的陰謀(三)》明明是石三生的文章,顧曉軍先生是轉載。罵人也不要冤枉人嘛。」
 
  無意之中,見到「豬馬牛」在跟貼中道、「顧曉軍,原來是民評官百人團團長,現在不評官了……」。這「豬馬牛」是誰呢?就是「馭民寶典」。因是老熟人,便跟貼、「你也好意思開口,你不是投誠澳洲羊的嗎?」。啥意思呢?他原算「民評官」一員,后被楊恆均策反,回來后就專職負責離間石三生與我的關係。
 
  另,在我剛撿回來的一博客上,有個「 0411」的跟貼、「很長時間沒看到顧曉軍的文章了,不知是顧先生變了?還是組織變了?」,這也當是五毛。因,「很長時間沒看到顧曉軍的文章了」是幌子,「不知是顧先生變了?還是組織變了?」是實質,而這話的意思、不就是我就該被長期封殺嗎?
 
  五毛,肯定是種不良嗜好,與「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差不了太多,比「賭博、酗酒、吸毒、借錢、賴賬、炫富」、也好不到那裡去。做五毛,也會上癮。五毛制的設計者,就是利用人們的積攢心理。而積攢心理,就像老鼠搬家--不停地、沒完沒了地往洞里拖,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盡頭。而人,活到這麼個份上、還有什麼意思呢?請五毛們仔細想想。
 
  其實,是人、都會有某種不良嗜好,我也有不良嗜好。我的不良嗜好,就是抽煙、日髒話已無法形容的人、日他們的馬克思、日翻新馬克思的衣俊卿和俞可平等等,且總剋制不住自己。但,我今天說的「革除不良嗜好」,是要革除那些影響思想開放、思維發散,不便於建立「立體思維」、有礙實現「大腦革命」的不良嗜好,因而、我的抽煙、日髒話已無法形容的人等,就如同「做媒、親密接觸、八卦、減肥、攀比」一樣,不在本文所說的革除之列中。
 
  原文引用畢。此外,網路上的各種即時通訊、博客、微博等的玩攢積分、攢訪問量、攢粉絲等等之類(包括各種遊戲),也都是些不良嗜好;且,是網站輸出的一種誤導與不良嗜好,讓玩家與人們、以此為炫耀、滿足一種內在的虛榮。其實,既是網路、既是虛擬的,這種虛榮、又能帶給人們什麼呢?而網站,誤導大家、卻是有實際意義的;因所有的攢積分、攢訪問量、攢粉絲等等之類,最終、是與點擊量有聯繫的,而點擊量、又是與網站的業績掛鉤的。一般網友,不過是在這種誤導下疲於奔命、為他人盲目效力而已。
 
  記得,十年前、我剛上網那會,看到騰訊的斑竹們、都是「將軍」銜,很羨慕。後來發現,只要在線、那「軍銜」就能漲,如是、就掛機、睡覺也開著電腦;果不其然,連掛機、帶發貼、得「精華」、「置頂」等,很快、我也混成「將軍」了。可,我的小說、敘事詩,都是科班出身、在現在世界里也是頂尖級的,被認可、被剽竊(其實剽竊的先決條件就是認可、覺得很好、愛不釋手,不然、他要偷你的做什麼呢?只是這些孩子、沒有良知的底線。最主要,還是網路管理者、沒有正確的引導)是常遇到的事。而我,又愛叫喚;一叫喚,就被偷我東西的孩子們、封了號。而一旦封了號,那什麼「上將」「大將」、不就全都化為烏有了?
 
  由上可見,在沒有自由的國度,即使最初的封殺、不是髒話已無法形容的人所為,那些沒有良知的底線的孩子們、也是渾身都是濫用權力的不良習慣。而在如此的環境之中,攢點什麼、又有什麼意義呢?你遭遇到的,只能是被掠奪。我的被掠奪,還僅僅是些文章之類(其實也是偷不走的,我的、終究是我的。韓寒、楊恆均偷我的,我就敢到處叫罵,而他們就不敢公開否認),而石三生呢、那不就慘透了嗎?
 
  那麼,在民主社會裡呢,玩攢積、是不是就不會有問題呢?非也。My Opera,是上蒼有眼發現的、並幫我在那裡建起了海外博客,且有大量的中英文對照的博文。我見其不怎麼玩得轉、就親自出馬,稍玩玩、就玩出了7000多個朋友。這意味著什麼?My Opera,是在挪威;而挪威、是北歐小國,只有500多萬人口。也就是說,在挪威、每70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我的朋友。而挪威,就是評諾貝爾和平獎的、發諾貝爾和平獎的國度。這,讓某些人害怕了吧?可,「My Opera 現已關閉。My Opera 在2014年3月3日關閉……」,我讓某些人的害怕、也就隨之消失了。
 
 
              顧曉軍 2014-4-19~20 南京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15 00: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