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解《論語》三八佾4佾本說6佾救說7佾爭說【一】

作者:老寒腿7979  於 2025-11-12 07: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解論語|通用分類:子女教育

關鍵詞:論語, 孔子

新解《論語》三八佾4佾本說6佾救說7佾爭說【一】2018-12-23_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8k6ZNCiP8&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7&t=5945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四)、佾本說(六)、佾救說(七)、佾爭說【一】

解析:《論語》第三篇:八佾之——

 

(四)、佾本說——林放(人名,非「子」)問(問教)禮(禮節)之本(本錢,本金;指禮金)。子曰:「大哉(大哉:好大的口氣)問(提問)!禮(公共秩序,公序良俗),與(參與)其(花錢來回相贈之行為)奢(奢侈,過分)也,寧(寧可)儉(儉省);喪(喪事),與其易(交換,交易)也,寧戚(親戚)。」

 

 

        即有一個沒有文化之人,名叫林放,他向先生問教有關禮金問題,言之意,即人們所遵從之禮,即日常禮節,就是來回花錢,禮就是錢。先生講:這種提問真是好大口氣!公序良俗,如果參與到花錢來回相贈,並且互相攀比之行為,那麼寧可儉省,能少花錢則少花,能不花最好;逢喪事,如果把祭奠禮節參與到花錢相贈,那麼朋友之間就會當作是一種交易,就會失去祭禮之本意,倒不如寧可只限於親戚之間,對死者才是恭敬。

 

 

——(完)

 

 

(六)、佾救說——季氏(季氏:士大夫家族名稱)旅(同「穭」,指穀物不種自生;指不自覺當中、莫名其妙而發生)於(在)泰山(泰山:極,最;古人以泰山為高山之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之人和重大有價值之事物)。子謂(對)冉有(人名)曰:「女(同「汝」,你)弗(不)能救(援助,使脫離災難或危險)與(同「歟」,虛詞)?」對(回答)曰:「不能(不能:沒有辦法)。」子曰:「嗚呼(嗚呼:唉,嘆詞)!曾(同「增」,增加)謂(說法)泰山(泰山:被敬奉,被仰慕)不如(及,比得上)林放(林放關於日常禮儀即交易之說法)乎?」

 

 

       即季氏家族尊禮、循禮、倡導禮儀,在不自覺當中莫名其妙被敬奉為泰斗楷模。先生對冉有講:季氏現已被井市作為禮之代表而去恭維,這不是好事情,人怎麼能象徵禮呢?如此居高不下,那是被架火烤,令人很難受並且危險至極,為人行事稍有不慎,就會被詬病抨擊,你有辦法去幫助一下嗎?冉有說:沒辦法。先生嘆了一口氣說:唉,這豈不是又多了一種井市賴言,叫做被恭敬還比不上欠人情嗎?

        林放關於禮即金錢交易之說法,頂多是連本加息還人情;而若被小人算計,被架火烤,被捧上天作為禮儀之神供奉,那就沒法活了;因為禮儀可以是神,而人不是神,這是明顯遭小人捧殺!

 

——(完)

 

 

(七)、佾爭說【一】——子曰:「君(長上對幼下行仁愛及效法之道,即為君之道)子(有學問有修養之人)無所爭(爭取,力求得到或達到;爭執,爭論)。必(必須,一定要;必定,必然;指事不由人、身不由己、大勢所趨、眾望所歸之情況)也射(有所指向,指對事不對人、公義所向、職責所向之情況)乎!揖讓(揖讓:揖,拱手行禮;作揖謙讓,指賓主相見之禮節)而升(身份地位之提升,指主人身份、長上身份隨揖禮而確定),下(定位幼下之身份地位)而飲(心裡存著,含著;指心服口服,理所應當)。其爭也君子。」

 

 

        即先生講:長上對幼下,當行仁愛及效法之道,效謙恭之禮,不爭搶、不爭論;如果是因為大勢所趨、情勢所迫及眾人推舉等必須居高位而掌實權、擔名分之情況,那也是公益公義所向、人心所向、職責所向,對事不對人,那是卻之不恭、不負眾望,不是爭搶所得!如同賓主相見,主人揖禮相讓,地位自然定於主位,而客人對於其客下之位,也就心服口服。

        如果這也被叫做爭,那也是長上對於幼下之謙讓。

                                                                                                                              

 

——(完)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6 22: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