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解《論語》二為政3政格說4政勉說

作者:老寒腿7979  於 2025-11-5 09: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解論語|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論語, 孔子

新解《論語》二為政3政格說4政勉說2018-12-17_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ilyt4FHFI&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5&t=1397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三)、政格說(四)、政勉說

解析:《論語》第二篇:為政之——

 

(三)、政格說——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道(區域行政層層劃分)之以(於,在)政(政事,行政,施政),齊(等齊,等同;整齊,同樣,一致)之以(於,在)刑(刑罰,體罰),民(每個人)免(不可,不要)無(沒有)恥(羞愧);道之以德(品行),齊之以禮(公序良俗,公共秩序),有恥且(並且)格(推究——探索和檢查))。」

 

 

        即先生講:在行政上層層劃分,在刑罰上整齊劃一,每個人不可沒有羞愧之心;在品行上層層劃分,在公共秩序上整齊劃一,每個人都會有羞愧之心並且會推究自身之毛病。

 

 

(四)、政勉說——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我們,大家)十有(表示估量或比較,因非確指,而非「又」之意)五而志(志向,志願)於學,三十而立(存在,生存),四十而不惑(求知,提問),五十而知(感知)天命(宿命),六十而耳順(順從),七十而從(跟從,聽從)心所欲(慾望),不逾(超越,越過)矩(法度,規則)。」

 

 

        即先生說:我們大家十歲之時還能夠像五歲時那樣立志於學習;而到了三十歲時,一般會著眼於眼下現實生活、生計;四十歲時,一般不願提問題,求知慾減退,凡事想當然,對新事物不再敏感,容易犯故步自封之毛病;五十歲時,由於力不從心會感到自然法則之強大,會犯消極宿命之毛病,容易怨天尤人及悲天憫人;六十歲時,一般便不再有心志擔負責任,對利益得失及名聲好壞已不太在意,對於各種曲解、刺激及玷辱之話語,開始漠然無所謂,自尊心開始下降,不再約束自己之品行;七十歲時,一般苟且隨安,隨便聽從慾望指使,像小孩子一樣,無羞恥,無擔當,不計後果,為人處世隨便妄行;這些都是每個人很難超越之生理法則,也是人自身之先天劣根性,知道了這些,我們就要覺悟,就要自我改變。以衰退為成熟,非自我努力卻自認偏得,炫耀被遭罪之「功夫」,井市賴言也。

 

                                                                                                                                            

——(完)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9 04: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