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解《孟子》二上公孫丑上1(二)【二】

作者:老寒腿7979  於 2025-10-26 11: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解孟子|通用分類:子女教育

關鍵詞:孟子

新解《孟子》二上公孫丑上1(二)【二】2020-11-30-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icbDAzLec&list=PLIIlVXhpt_DwyTj0dOzvSPjTyttofSe-H&index=52&t=1298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二篇(上)  公孫丑章句上

        第一章之(二)、——【二】(續)

        曰:「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猶未洽於天下;武王、周公繼之,然後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

        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湯池,護城河)至於武(足跡,繼承)丁,賢聖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眾多)久矣,久則難變也。武丁朝(社會,公祭)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紂(zhòu:駕車馬後部之革帶)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源於)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同「徽」huī:美,善)子、微仲、王子比干、箕(jī)子、膠(攪擾;浮誇,欺詐)鬲(lì:古代一種陶制之做飯器皿;喪禮用之瓦瓶;gé:隔膜,通「膈」;通「隔」:阻隔;通「搹」è:把,握住;通「軛」è:車軛,車轅前端駕牲畜之橫木),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

 

    

        即羞於不配公位者繼續問:「第二一把手作為頭戴冠冕之秉公管理者往往在主位而行霸權,使慾望亞心次心遲後於自我本我本心而使獸畜品性處於人品人性之下位而明確並和逸主輔關係者往往在公位而顯私心。主位霸權者、公位私心者,尚且夠不上德能賢品配其位吧?」

        孟先生講:「公位者如果假借神品粉飾自身而凌駕於禮儀之上便是把冠儀變為履禮乃使領導者齊同於獸王,乃經由歪曲、篡改及冒充而把公禮之如掌心向上托舉之公權力翻轉成私禮之如掌心向下覆蓋之私權利。」

        羞於不配公位者再問:「如果任憑個人主觀私慾去翻轉禮儀之冠履,那麼其雙向原則與雙重標準會導致門第學子產生疑惑而滋生各種不切實際之投機鑽營思想。歷時經久之人文公祭依照禮儀公位之士子品德,多年以來一直被文賊文痞隨後敗壞,獸品冒充神品乃自上而下施行迷信並私禮乃仍舊不能和洽人品;人文歷史一再繼承公祭之人權而以武力推翻私祭所代表之獸品王權乃延續萃取及確立周禮之冠冕而發揚光大公位公權之人文思想內涵,乃自然而然把自作主之人品排行於首位。現在所言及代表公權力之冠儀如果再被變成獨裁霸權之履禮,那麼禮儀公位所依照之人文繁衍與傳承模式其公祭原則便夠不成規範和準則便不能被效法了吧?」

        孟先生講::「人文公祭所代表之繁衍與傳承模式乃客觀法理之公序而怎麼可能被阻擋呢?從人類社會區別於動物領地之護城河到人丁興旺而世代繼承之足跡,德能賢品配於高位而覺悟人品者占人類歷史半數以上始終代表文明開明發展趨勢於主流乃興起人文於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且不斷傳遞發展下去,公禮自上而下集中體現於公眾意志而作為公序良俗之現象乃很久以前便存在於人類社會即遠古公祭便是人文跡象了,長期以來代表野蠻愚昧之動物王者法則及其進化和演變模式一直與公禮相伴隨行而責難及禍害公禮而試圖將其改變為代錶王法等級制度之私禮卻始終難以改變人文繁衍與傳承模式之公祭內涵。人丁興旺而世代繼承之足跡乃體現於人文基因之授受乃體現於眾多自作主者之社會公祭,乃存在於公禮自上而下之公器公位公權公法於公序,如同認知並依照客觀規律之運行而改變自身境遇於發明和創造物質精神財富乃人類之命運理當由自己所掌握。衣冠獸品強權駕馭民眾之時日總是如烏雲蔽日而不會滯留太久乃因其脫離人文授受之公禮,私禮之等級制度源自動物世界之私家領地概念所遺留之風俗,私禮家天下所流行於王法等級制度之風俗乃主子為了妥善規治奴才,便是在人文社會之私家領地尚且存在動物王者法則;人文社會當然以高端主流形式還存在美善之士子人品、輔助托舉美善者、對公位者之德能賢品進行考校及干預之公眾輿情於公權力、如簸箕揚米去糠之自省自律於修身者、對浮誇欺詐之迷信侵擾而進行阻隔者,這些都是才德超出獸畜品性之人品人性,生命世界之人獸畜互相參與乃人類社會只能是動物輔助人物而獸畜被人評鑒管束,歷史長河源遠流長乃凡是作人主者與被作主者必然是失去自作主之人品而被淘汰於獸畜品性。尺寸之人文領地,乃無不以人品而共享其自由;統一之公民公權,乃無不以公僕身份而托舉公禮;雖然動物世界及人間亂世之私家領地勢力強大而遠古公祭及人文公禮依然興起於眾多鄉里邑巷而至四面八方,人類美好願景於文明開明之覺悟乃在艱難痛苦之求索中總是邁進和提升。」

 

        人文繁衍與傳承模式之種子生長形式乃原本、總是、必然區別且高級於動物進化和演變模式之吃食滅絕形式。

 

 

                                                                                                                                                               

 ——(完)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6 12: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