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孟子》二上公孫丑上2(八)2020-12-10-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PJFijbjVbc&list=PLIIlVXhpt_DwyTj0dOzvSPjTyttofSe-H&index=62&t=1052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二篇(上)公孫丑章句上
第二章之(八)、——
解析:曰:「敢問其所以異?」
曰:「宰我、子貢、有(通「佑」:佑助;通「友」:親愛,相親;通「囿」:設定疆界)若,智足以知聖人,汙(同「污」)不至阿(ē:包庇,偏袒;阿諛)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子貢曰:『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眾多;mò:勉勵)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泄漏)獸,鳳凰之於飛鳥(雄性),太山(墳墓)之於丘垤(dié:蟻冢zhǒng;小土堆),河海之於行潦(lǎo:大雨;積水;雨水過多而淹沒;liáo:潦草——草率,不認真;潦倒——散漫,放浪;衰頹,失意),類也。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即羞於不配公位者問:「冒昧請教動物王者法則排斥人類仁者原則之原因?」
孟先生講:「自作主者、舉薦人品者、仁愛佑助者,皆乃人之智慧體現於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之主觀能動性乃因其為自作主之文明開明覺悟者,居於長上之高位者對其幼下交好友愛乃對於自身之污濁缺點或毛病不至於包庇偏袒也不接受阿諛奉承。自作主者講:『依照長上對幼下給予仁愛表率之觀點乃在於人文繁衍與傳承之授受關係,德能賢品配於高位乃在堯舜時期之遠古公祭儀式當中便蘊含深奧之人文思想了。』舉薦人品者講:『展現國之冠禮乃公器公位公權之公序掌管大政方針,所慕名國之禮樂者乃自作主之人品公德,遵循客觀法理之禮樂乃勉力世人自作主且從眾多歷史周期之後效也證實公禮原本存在,奉行等級制度之禮樂乃勉力世人作人主或被作主且從眾多歷史周期之權朝更迭也說明私禮如影隨行,冠禮在上並履禮在下則興而反之則亡乃沒有誰能夠違背此客觀法理。原本動物王者之法則卻用以人類民眾之效法乃意於勸勉奴才使成為畜品,乃其間不會發生人文授受關係。』仁愛佑助者講:『公民文明開明之覺悟其公義思想體現在哪裡呢?才能傑出之衣冠者如果縱慾排泄乃歸於愚昧苟且之畜品,聖德慈祥之衣冠者如果上升至神品乃歸於野蠻雄霸之獸品,輩分高大或身份尊貴之死者墳墓如果空設私祭靈位乃歸於自大之蟻冢,以河神所代表之眾多同類迷信如果排行於人文覺悟之上乃歸於烏雲降雨而淪為被踩踏之積水,衣冠者當中也分為人獸畜三個類別。文明開明之覺悟者乃歸於自作主之公民品質,也只有自作主者才是人類社會之真正主人。人品超出於獸畜之類別,知識提取於聚集之經驗,原本動物王者之法則卻用以人類民眾之效法乃意於勸勉奴才使成為畜品,乃其間不會有長久之興盛乃因其不會發生深諳學問之人文授受關係。』」
人類社會自古便有且僅有人獸畜三類品性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