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孟子》二上公孫丑上4章2020-12-12-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vL1lI6c24&list=PLIIlVXhpt_DwyTj0dOzvSPjTyttofSe-H&index=64&t=1343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二篇(上)公孫丑章句上
第四章之、——
解析: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同「耐」)者在職(責任)。國家閑(柵欄)暇(悠閑,從容),及是時,明其政刑(同「型」:儀型,典型),雖大國,必畏之矣。《詩》云:『迨(dài:趁著;至,到)天之未陰雨,徹彼桑(中央之本)土(根源),綢繆(móu:纏繞;通「糾」jiū:糾正;通「樛」jiū:糾結;通「繚」liáo:纏繞;通「謬」miù:錯誤;通「穆」mù:古時宗廟所列次序,父子依次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虔誠,恭敬;綢繆——纏繞,比喻事先做好準備;纏綿,情義殷切;連綿不斷;修繕)牖(yǒu:窗戶)戶(門)。今此下民,或(誰)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讚美)福。』《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即孟先生講:「強者對弱者施捨與恩賜乃依照王者法則享有管理者之榮耀,奴才不對主子忠孝悌貞節烈乃依照等級制度須感到恥辱;事實上奴才憎惡由主子榮耀所帶給奴才之恥辱而身處下位者對居於上位者之所謂仁愛也根本不符合仁愛其上對下之本義,奴才內心像厭惡主子濕臭之鞋一樣而屈居於履禮之下。比照惡毒之履禮,乃其不可能和冠禮一樣以公德人品為可貴而尊重自作主者之人權,冠禮乃德能賢品者配於高位,冠禮乃居於長上之高位者對其幼下施以仁愛之效法於表率乃在其位守其公擔其責。冠禮之公序在身家業國之領地當中乃像柵欄一樣使覺悟者因自律而自主自由,個人主觀意志要去和客觀法理合於時宜,文明開明之覺悟乃社會公權力之儀容典型,雖然王者在其私家領地強權蠻霸,也一定會畏懼大眾思想之覺醒了。據記載講:『如同趁著天陰尚未下雨乃在結果還沒到來之際,自省自律者乃徹查其言行之根本原因,乃像修繕房屋門窗一樣矯正自身之缺點或毛病。當今人文社會乃公民秉承於冠禮公權力之下,誰敢欺侮公禮所承載之自我本我本心、神佛道主、客觀法理於人文覺悟?』深諳學問者講:『作為人類歷史所記載這些人文跡象,原本乃自作主之人品於文之道、母之道、君於子之道呀!德能賢品配其高位者乃使身家業國安享和平,在人文風尚當中那些衣冠神鬼獸畜之品者誰還敢公開欺騙侮辱人品?』事實證明冠禮之公序在身家業國之領地當中乃像柵欄一樣使覺悟者因自律而自主自由,個人主觀意志要去和客觀法理合於時宜,搬弄因果、縱慾行樂、怠惰僥倖、傲慢自大者,皆乃主觀臆想能夠脫罪推責而自願去追求災禍性惡果。惡果與善果乃沒有不是出自因緣而由自己一步一步所追求而得。據記載講:『獸畜品性者野蠻愚昧乃永遠話說貴賤生死理當安於宿命,殉教徒自願求拜大神乃迷信讚美天堂神話動物世界豐富之福祉乃主子庇佑且驕縱於奴才、奴才聽話且堪用於主子乃自相矛盾之幻想。』據凌駕於王者頭上之公禮所講:『動物王者法則在低級生態環境里發作出茹毛飲血之野蠻行徑乃充滿罪孽邪惡之進化和演變模式於吃食滅絕形式,其尚且可以離開人文社會而自生自滅於順其自然;人類如果從動物王者法則那裡學取等級制度而製造出剝削壓迫之愚昧騙術乃充滿罪孽邪惡之私禮和迷信履制於獨裁孤寡形式,冠履倒置之狀況乃不可能長期存在。』這便是有關人類高級區別於動物之無神論。」
人不可能持久倒立,鞋也不可能被當作帽子戴,沒有人會安於別人之腳踩在自己頭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