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孟子》二下公孫丑下1(一)2020-12-23-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94ZAOarZsc&list=PLIIlVXhpt_DwyTj0dOzvSPjTyttofSe-H&index=74&t=1588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二篇(下)公孫丑章句下
第一章之(一)、——
解析:孟子曰:「天時不如(依從)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越過)。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即孟先生講:「禮儀之時尚不依從私家領地之利益或便利,私家領地之權益不依從主子奴才之容納與融合。私家領地如同佔三成民宅之內城,時尚禮儀如同佔七成民宅之外城,侵略或討伐者合圍攻城乃不可能越過外城而直取內城。大凡攻城略地者須領先圍困外城而逐步穿插分割去隔絕、瓦解及清除障礙乃亦如宗教、政治及文化之攻勢,一定是預先奪取由時尚禮儀所代表之意識形態、思想理論及輿論導向其制高點而高舉公義之旗幟了;既然欲取核心實質或內容者不可能越過其外圍保護層,那麼攻方兵家內心之企圖必先指向對方時尚禮儀之缺陷或漏洞而不依從其私家領地之實力。作為私家領地之防務乃其城牆無不高厚牢固,其護城河無不深寬險塹,其刀槍箭無不鋒利且其甲胄(zhòu)盾無不堅實,其去皮之米與待舂(chōng)之粟無不豐富;然而其間之主子與奴才互相推諉責任及拋棄使命,那麼守方兵家內心之僥倖必先依賴己方私家領地之實力而不依從主奴關係之容納與融合。」
禮儀不通則家國無保則人權堪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