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解《論語》五公冶長20冶再說

作者:老寒腿7979  於 2025-10-6 13: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解論語|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論語, 孔子

新解《論語》五公冶長20冶再說2019-01-26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tmgbuag-Cs&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62&t=1023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二十)、冶再說

解析:《論語》第五篇:公冶長之——

 

(二十)、冶再說——季(季氏)文(德能賢品之美譽)子(讀書人)三(多數,多次;很多)思(田心:乃對於所種植、生養之寄託、憧憬與希望;思念,思考)而(到)后(子孫)行(行列,排行)。子(讀書人)聞(及物動詞,使之聞;使有名望,推崇,信奉)之(指季氏對於後世子孫諸多規化、安排之類,諸如:家譜、家訓等,乃屬於隔代之操心和牽掛),曰(先生說,評價此事):「再(指第二代,自己兒女,所生所養之後代),斯(這,此)可(適合,恰當,值得)矣(罷了)。」

 

 

        即季氏賢達花費很多心思於後嗣傳承方面,其族譜及家訓等推演至未來許多代,對自己親生兒女從撫養到教育都仁愛盡獻,即便到了孫子輩、重孫子輩,對隔代子嗣也視如己出,以老祖宗身份取代小孩子父母之地位;這種情況被讀書人加以推崇,使其作為美德名揚天下。

        先生對此事之評價:能把第二代,即自己親生兒女養教好,這就可以了,並且這也是最合適最恰當之授受關係;過之,則乃失、乃誤、乃罪也。

        理是:任何人文傳承,皆是代代相接,越俎代庖,必不合時宜、不和地宜、不和人宜;時代在發展,境遇在改變,文明在遞進,人與人之交流方式及長上對幼下之仁愛效法,也在輩輩更替當中;禮節儀式,只能適合當時之環境,亦如衣帽穿戴,要隨時代潮流而進步;仁愛之表現、表達方式需因地因時因人而制宜,而其精神、精華之理念內涵不變,此天地變,儀態變,而道不變也。

        民族精神、氏族家風、聖賢品質等人文精華,乃至現實財富、權力、名望之承襲,身為長上者,其皆有使延綿萬歲之心;然,其中尤為關鍵之一點,乃其傳承接續之融洽、適合與恰當,再好不過於自己親生兒女,其情懷天然、理念自然、方式方法當然、效果必然;祖母非生母,其三思乃多餘、越位、添亂也。

 

        隔代之操心,弊也!

 

                                                                                                                                     

——(完)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2 02: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