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六雍也11雍賢說【一】2019-02-11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ZFpny5fXEU&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73&t=1127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十一)、雍賢說【一】
解析:《論語》第六篇:雍也之——
(十一)、雍賢說【一】——子曰:「賢(德行與才能之品質)哉(語氣助詞),回(曲折環繞,從別處到原來地方,調轉,謝絕;這裡指隱士,功成身退者,國昌讓賢者,修身悟道者)也(語氣助詞)!一(如一,一貫)簞(圓形盛飯竹器,指攜帶型流動餐具,飯盒)食(吃飯)一瓢(舀水或撮麵粉等器具,一般用匏瓜做成或用木頭挖成,比葫蘆大;這裡指從水缸里舀水)飲(喝水),在(存在,生存;人或事物位置;留在,在所;指身處境遇)陋(不好看,丑;住處狹小,不華美;不文明,不合理;見聞少;這裡指凡俗市井),人(別人,他人;平常人)不堪(能忍受,能,可)其(這種境遇)憂(憂愁),回也不改(改變,改正,修改)其(自己)樂(快樂,樂於,樂衷)。賢哉,回也!」
即先生講:功成身退者,那才是大賢!這便是我們經常所聽到之隱士,大小中三隱,大隱於朝,中隱於世,小隱於野,其間中隱居多而恰恰為凡俗中人所不識;為什麼?大家都知道有真人不露相而露相不真人一說,我們慣常對於高人之理解都以其「世外」為前提,其名山古剎、鮮島幽谷之仙風道骨,以為高深之大道,莫不居於南向炫彩天際其東升之紫氣凌霄至西落之佛光浮萍;因為不常見則稀罕則新奇則奉其以「世外」;由此,出於對神佛道主之尊崇與追隨,人們獵奇之心便付之於探險,其結果是這山望著那山高,遍尋天下而不見真人,夸父追日而未得正果。
還是同樣原因,方向不對。趨其炫而求其位,而被求者,其面向相反;坐南者,其高深之法身本心,恰在於北方,那寂寥慘淡零落之所!
高山深水恰無玄靈,皆因其與從眾者所相向而行之道理,俠士風餐之涼飯,行僧緣來之生水,書生井市之苦讀,其所忍受所承載者,顛沛流離、囊空如洗、市儈偏見等,莫不是常人所難以忍受之苦難,莫不是底層百姓所要急於脫離之困境,莫不是被奸小惡賴所欺壓之群體,莫不是高大上之發跡者其恥於示人之自身出處。
南北相向而行,得道者與求道者交集於井市,報身現於明而法身隱於暗,不識廬山真面目而士別三日刮目看;求表象、求位子、求他人之認同及追捧供奉、求豐功偉業名垂青史者,如求佛之報身,一輩子前功盡棄不見真佛,水中撈月般浮生了了,錢財被散盡,功績被詆毀,名望被遺臭;為何?因為日月起落輪迴反覆原本如此平衡耳!
佛之法身、賢之真品、道之簡至、神之人本,其所樂所衷,皆在於俗之不堪與人之苦難;蒼生之罪,感之懷之替瀆之;面北向主,主自身肉慾之主,公家國天下之公;由此便居於主位公位而必被奉供於南位,其自罪於冷飯生水陋巷之心者,其身必居於高位廟堂,為達官、為顯貴、為領袖、為聖賢、為神主之法位!
渡己之罪者,如何不自在成仙?!
造人之福者,焉能不功名為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