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講座: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五篇(上)萬章章句上
第八章之、——【一】
解析:萬章問曰:「或謂孔子於衛(防衛,護衛;驢之別名)主癰疽(yōng jū:癰疽——毒瘡;禍患),於齊主侍人瘠(jí:瘦弱,瘦弱之人;疾疫;貧困;空虛匱乏;損削,使之貧弱;菲薄,簡約;磽qiāo薄,不肥沃;通「胔」zì:未完全腐爛之屍體;泛指軀體;瘠墨——儉省微薄)環,有(通「囿」:設定疆界)諸乎?」
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為(通「偽」:虛假)之也。於衛主顏讎(chóu:應答,對答;應合,符合;相等,類同;償付,補償;校對,校勘;仇敵,敵人;仇恨,怨恨)由。彌(mí:遍布,滿;達到終點,達到極點;久經;遠;彌補,補合;益,更加;通「弭」mǐ:止息)子之妻(qì:把女兒嫁人;娶妻)與子路之妻,兄(通「況」)弟(通「第」)也。彌子謂子路曰:『孔子主我,衛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通「友」)命(生存,生活)。』孔子進以禮,退以義,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癰疽與侍人瘠環是無義無命也。孔子不悅於魯衛,遭宋(聲名顯赫)桓(死木立柱)司馬(通「碼」:籌碼),將要而殺之,微(卑賤)服而過宋。是時(時機)孔子當(通「擋」)厄(è:災難,困難;陷入困境,受困;為難,刁難,迫害;兩邊高峻而狹窄之險要地形;通「軛」è:車轅前端駕在馬頸上之橫木),主司城貞子,為陳(通「陣」)侯周(相合,親近;合適,合用)臣。吾聞觀(通「勸」)近臣,以其所為主;觀遠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癰疽與侍人瘠環,何以為孔子?」
即循規蹈矩( jǔ)之教條主義者問:「有人說深諳學問者所衛護之自主人品像蠢驢頭上之毒瘡而隱含禍患,奴才等同於被作主之牲畜乃終生圍繞其侍奉他人且緊衣縮食及奔波勞碌之窮命,神與人、主人與禽畜、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便是存在諸多天然設定之疆界吧?」
孟先生講:「此理說不通,王法等級制度所強調人與人之關係並非天然設定之疆界;乃長上者喜好被幼下者侍奉而弄虛作假把人類社會等同於動物世界或神話境界。在那貌似蠢驢之奴才頭腦中乃表面上應答主子之指令而實際上仇恨其被動之任由。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