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講座:
相關文案:
主話題:心信說(二)
解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
心信說——(續)
即文明開明之覺悟總是禁止以自身主觀意志為中心,乃摒棄個人私心;而以大眾之意願為核心利益,乃秉以公心。
對於順水人情、感情欺詐、施恩圖報、沽名釣譽之舉,這些都很容易做到,並以慈善為名、以好人及好心自居;而對於那些不容易做到之善行,乃居於長上之高位者對其幼下施以仁愛之效法,乃上行下效之表率,乃配其位而善其事也;而真正之公德、最大之公心,便是獨善其身即自己管好自己也。
聽憑、隨意、放任自身於宿命,而把身體和靈魂及心志全都寄託於其主子或神靈之迷信和盲從者,那也叫信奉;不放縱自身慾望而不去管人、不去改他人之毛病、不欺騙壓迫幼下,也不指望長上經管自己、不依賴和仰仗他人治自己毛病消自己災、不祈求鬼神赦罪賜福,崇信自作主於冠冕之上所承載之公禮,相信自我本我本心及一以貫之於客觀法理、神佛道主、公義公權公道、文之道、母之道、君於子之道,這便是公信;人文覺悟之人品於公禮,即公信也。
覺悟者推動社會風尚於公禮且自上而下,如同大聲喝斥私禮,抨擊其冒充公禮且自上而下及一手遮天而馴化和調教幼下;私禮當中,主子冥頑不化、糊塗、不明事理,奴才聽之任之、愚昧、死忠死孝死悌死貞死節死烈。
人文社會乃歷史之傳承,乃生命世界之繁衍和傳承於高級模式;從諸多姓氏之出處不難看出,姓與氏其二者之搭配即如主觀人文土地和客觀人文種子之二合一於人文理念之形成與傳遞;生物之群類劃分當中,綱分為目,目分為科,科分為屬,屬分為種;屬乃目之旁枝,種乃屬之嫡嗣;也就是說,人文繁衍和傳承具有方向性於子子孫孫;那麼作為文明開明之覺悟於公禮,其角度和方位自然是長上對幼下施以仁愛之效法;所以,上行下效之表率乃公禮區別於私禮之根本不同,私禮乃幼下對長上之各種忠孝悌貞節烈於迷信與盲從。
公禮乃對孩之仁愛。
私禮乃對爺之叩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