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與大學生南宮柳雲的私信對話

作者:達世奇  於 2016-2-18 17: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雜文|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大學生, 南宮

                                                                與大學生南宮柳雲的私信對話

                                                                      ————達世奇

      (編者按:該文發表后受到專業人士稱讚,對藝術教育,藝術成長,藝術市場都有實際的剖析。要了解今日中國的藝術狀況,耐心細讀該文,可以深入理解.)

(一)主題與理念                                                               

南宮柳云:

能請問下您在上海藝術區工作過么?上海哪裡有藝術家的聚集地呢?不用太出名的地方,因為房租也貴

達世奇:

我在澳大利亞26年,沒有在上海工作過。

南宮柳云:

嗯,因為看到您的藝術論文作品發表在《上海藝術家》雜誌上,以為您在上海工作過……

達世奇:

我是上海《藝術家雜誌》的特約作者,曾在2013年連載藝術論文。但是文章是在悉尼寫成,網上發稿到上海。

南宮柳云:

我有一件雕塑作品,展示給您看。您覺得這件作品有機會參加藝術機構的展覽么?它夠不夠格?

材料是珠光紙,照片有些色差,描述的是一個科幻場景。

 

(南宮柳雲的雕塑作品)

達世奇:

作品挺精緻。與藝術機構接觸,最好有一批作品。用一個系列作品來說明你的創作理念和技朽,更能全面展示你的藝術才華和理念。這件作品有兩個審美趨勢:1,如果是雕塑作品格調高些。2,如果是工藝美術作品就較商業化。所以第一印象它在兩可之間。

南宮流雲

謝謝指點~想再請教個問題,從長遠來看,我是想往藝術方面發展的,假如以後,我有幾個不同風格理念的系列作品,那它們是否能放在一起辦個展?我知道個展是有主題的,所以不知道不同風格思想的作品是否能放一起,比如一些是雕塑、一些是裝置。當然,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東西,只是有些東西想先了解下。

達世奇:

個人創作通常理念應該一致。因為表現主題內容可以多種多樣,會有多樣化。如果理念不同,要自查為什麼。是否受它人影響,東覺得有道理,西也覺得有道理,裡面其實有抄襲成分。不同主題放一個展覽一定可以,只要展區有視覺的劃分,要有標題或提示。雕塑與裝置是一回事,裝置是大型的雕塑。

南宮柳云:

或許我不能很好的區分理念主題。打個比方:一組用石頭做的雕塑,表達物質對人的侵蝕。一組用不鏽鋼做的雕塑,表達生命的頑強和張力。一組木頭做的雕塑,表達城市人們心理疾病問題。這三組作品的工藝結構形態也都不一樣,那麼,這三組作品是理念不同、還是主題不同?如果是主題不同,那它們會有共同的理念么?或是該怎麼描述理念。

達世奇:

應該是不同主題。作品要看具體才能說。三個作品內容不同,表面看並不矛盾,不能說理念的矛盾。只能說,有沒有想過總體表達什麼?這就是理念。理念要有進一步的層次,不是一個表面的標題。物質對人的侵蝕,是否表現人類的脆弱?那麼生命的頑強張力說明什麼?只能說,你的理念沒有真正找到。只是隨即的一時發揮,沒有進入深的層次統一思考。三種不同材料,是否協助了作品更強化表達了理念?要看作品才能說。

主題是故事的大致內容,理念是故事的內在哲理。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主題是大屠殺和戰爭,他畫別的多是人物肖像為主題。但理念都是立體主義:  事物具有多面性,藝術家觀察和表現是多視角。

其實中國大多數藝術家處於這種創作狀態,因為美院或社會上沒有真正意義的創作課程。都是隨意閃念的之作,或者借鑒抄襲模仿之作,也因為此,他們不易在世界舞台上被評價。

南宮柳云:

打個比方:將物質轉化為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現多種不同的視覺效果和發明更多的雕塑語言。這種說法算不算的是一種理念,對應的作品比如用各種材質、組合構造去創作的不同系列作品,各自的主題風格也不同。

達世奇:

應該是不同主題用了不同材料。等於畫油畫和畫水彩的不同,油畫厚重感,水彩瀟灑爽快,並不是到理念高度。只是藝術種類的不同。如果材料種類被發展或轉移就另當別論,比如用米粒雕塑,沙土,玻璃球等等。材料非普通就體現特殊理念。木頭,石頭,鐵石是雕塑人人常用的,所以沒達到理念高度。

南宮柳云:

謝謝講解。我個人嚮往的是一種非傳統的裝置雕塑作品,有創新。之前確實沒想過理念問題,只是想以後能創造出新的不一樣的東西,以及要有思想主題,你說的理念問題讓我很受用,我以後會多多學習思考的。謝謝~

達世奇:

祝進步

(二)藝術與生存

南宮柳云:

我有一個困惑,我今年剛畢業,雖然有藝術理想,但目前能力不足,更無法靠藝術養活自己,所以我先選擇了在一家小公司上班。但你知道、喜歡藝術的人是不想做公司的員工的,但其實也有很多藝術家無法靠藝術養活自己。我很矛盾,要不要去一些小的藝術聚集地,和有藝術理想的人生活在一起,這樣在某方面有利於自己發展,但這樣生活來源又不穩定,甚至還沒想好如何養活自己。有時也想先賺錢,后藝術。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您能結合自己或看到的周圍的例子,給我指指路么?比如可否找一些和藝術相關性大的工作,或是其它

達世奇:

這是所有藝術學子面臨的共同問題,除非家庭富有無需考慮經濟收入。許多學子走不同的道路,在中國多是一邊工作一邊業餘時間創作。關鍵是創作如何更早成熟脫穎而出,跨入職業藝術家行列。能否在業餘時間堅持提高,是看你對藝術的熱愛程度,能否刻苦鑽研和有堅忍的意志。最後放棄的話也是你的藝術緣分僅此而已。我出國的時候中國還很窮,所有中國人月收入不超過一百元。我也經歷生活與藝術的問題,只是我在吃苦的條件下研究藝術創作,較早被藝術市場認可,較早成為職業畫家。

南宮柳云:

我主要是父母不支持,倒是喜歡我去社會歷練做個職場高人,所以也不會給我什麼幫助。這個問題還是自己慢慢解決吧,不管未來怎樣我還是會走下去的。還有一個問題是,我看一些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可能會在幾年後才參加群展之類,可是群展一般都是有主題的,而藝術家的創作一般也不是為了某個群展的主題而進行相關創作的吧?比如一個五人聯展,做的都是各自風格的東西,那是怎麼在一個展覽主題下展出的呢?是這個展覽主題取的比較籠統歸納性的么?

達世奇:

其實我不太喜歡群展。由於國內創作沒有專業深度,包括美術學院教學,只是一味在技術表現層面上下功夫,所以造成中國藝術家普遍作品無主題深度。所謂群展,也談不上主題。國外有藝術比賽展,有肖像,風景,主題繪畫,民間藝術風俗畫等等之分,也有綜合展。藝術家在大範圍里創作不同主題,表現不同觀念。也有專題展,比如環保,作品主題比較劃一。我認為主要是自己的藝術探索,不用去考慮展覽。作品成熟的話應該有了一批創作,好的話各畫廊都歡迎。群展只是求曝光率,讓人記住有你。但是你究竟怎樣,還是看個人畫展。

澳洲有個中國雕塑家,做了十幾年的清潔工,期間業餘時間創作雕塑。最後創作了一個作品參展成功,去了美國發展,之後再也不做清潔工了。

(三)藝術創作與藝術設計

達世奇:

你是哪個美院畢業的?

南宮柳云:

嗯、確實應該以自身作品探索為根本,去創作好的作品。其實我不是藝術生,是理科生,機電專業,或許會讓人感覺外行,但我真的蠻喜歡當代藝術~

有時真的感覺自己像是局外人,非專業出身,甚至一些有關藝術類的獎學金贊助之類的也是針對藝術院校的畢業生。但是,非專業出生的藝術家也是有一部分的吧,何況,主要是看作品,就像你說的,有些院校的師生雖有技法,但缺少深度。亦或是缺少創新和探索。我知道現在自己有諸多不足,但不希望專業是限制。

達世奇

理科生能執著藝術很不簡單了,應該保持可貴的精神追求。從自己的真實感受出發,創作有實際體驗的作品,暫時不需要考慮畫展。手上先要有一批自己看的過的作品。然後才出去敲畫廊的門。

南宮柳云:

嗯嗯,總之非常感謝您的指點~

請教個關於設計和藝術的問題,我現在工作是設計師,我有個懂點藝術和設計的同事說,學好了設計,規範化設計,再從某個分支發展藝術創作,他的意思是只有設計做好了或是更規範化了,對以後藝術創作才有幫助。我也常常想藝術和設計的區別,覺得設計是為他人,而藝術為自己,不應該有很多條條框框,但確實也應該服從一定規則。我的疑惑是,規範化設計是否對藝術有幫助,還是太規範化反而會限制藝術的自由發展。

達世奇:

應該好好設計。能有好的設計構思,一定會有好的藝術創作。中國概念的藝術已被淪為技能,當然是指各種各樣的技能。許多像是新的畫面,其實也是別處抄來的,只是外面資料廣泛不易察覺。同樣,設計好的本身就是藝術創造。特別是今天攝影在視覺藝術中比例增大。問題是設計的要求是什麼?就像藝術的要求是什麼一樣。能高出好的設計,而且數量多,點子多,吸引人,你會覺得做不做藝術家無所謂。

我搞藝術創作就是設計,為我一個感動的想法,故事,觀念設計一個視覺外衣。道理是一樣的。

南宮柳云:

嗯,設計和藝術有交融和互補的地方,但設計是乙方,藝術是甲方,設計在自由中尋找限制,藝術在限制中尋找自由,另外,設計的作品要有很直觀的說明性,讓人很清楚的知道它傳達的意思,而藝術如果太直觀說明性很強,就不能給觀眾產生各種感覺和思考。還有就是設計中有很多標準的限制,比如色彩協調,比例等,但藝術中是否可以帶有自我情感因素,做些自由的調整,比如一個畫家為了傳達某種情感,在顏色上的運用不一定使畫面很調和,亦是強烈、刺激?我明白好設計對藝術很重要,就是怕設計中的一些限制和標準帶到藝術中,反而不利於自由和創新,但也許我的顧慮是多餘的...我會好好學設計,但藝術還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我更喜歡實體的,特別的,不可複製的東西。設計帶有數字化的幻想,而藝術可以走進現實,空間化展現。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描述當代藝術結構多樣,形態異常,技術混合,以及分散的元素,當代藝術總在探索新的藝術領域,重建已有的形式那麼,是藝術家根據自己的理念,特定的一種主題,來探索新的創作形式。還是也有一些藝術家,是在探索創作新形式中,再賦予它情感,思想?一般來說,是像您所說的,設計故事,觀念,來創作一種視覺外衣。但如果在探索中,經過各種試驗,失敗,有了一種新的發現,如利用一種新材料形成一種新的表現形式,或是新工藝等,那麼,是否要在這種新的基礎上,再賦予它新的思想故事呢?

還要有,關於藝術的思想,觀念表達上,太詳儘是否是一種限制?因為限定了思想,旁人或許很難再有自己新的體會,去發掘一些其它的東西。就像好的藝術品是琢磨不透的,作者並沒有把它的全部給解說出來,亦是觀眾還可以看到一些作者意圖外的東西?是否也有一些這種情況,一件很普通的作品,材料形態都很普通,卻被賦予了很高的哲學內涵,似乎和作品並沒有什麼實際的聯繫,這是一種炒作么?

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是不是等於:好的創意構思+優良的製作工藝技巧+深刻的思想內涵


網上有沒有什麼文章資料,方便讓我了解一下您的創作故事呢?比如你的理念,思想,想法之類。


 達世奇:

看到你能思考,很好。其實問題也是中國普遍存在的,主要是藝術史知識不足。包括當代的藝術發展知識。世界上現在有了什麼,100年間每一步怎樣演化?西方現代藝術史只能寫到前一個時期,藝術家永遠走在藝術史家的前面,而西方藝術教育就直接拿最新成就更新他們的教育。這些在中國得到全面當代藝術知識比較難了,除非你在國外,原版買材料書,或者入學校學。中國自己的專家都不清楚,怎麼能教學生搞清?而且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分家,前者幾乎被理論文科包攬,後者被認為是只要畫得好,其它不需要。國外藝術課很重要的是,展示任何一幅畫,甚至沒有作者的名字,從沒見過,卻要說出它風格的來龍去脈,發展了什麼?沒有當代藝術史知識,自己估計亂想,肯定是外行。這種要求是針對藝術實踐者的。

當你解決了藝術史知識,包括當代藝術史,什麼是身份藝術,對象藝術,時空藝術,概念藝術等等,了解了以後,你會發現大量抄襲和表面的模仿者,誤解別人作品去發展,一知半解者。所以解開的關鍵是知識。當你了解了全部,不用討論了,你就知道怎樣做了。

 

達世奇作品:《紫羅蘭的浪漫》

我的一個作品被抄襲,有的人看出來了,有的看不出。不是一個藝術的深入實踐者,一般是看不出的,因為藝術抄襲不是一五一十的複製,抄襲者會改變部分。如果有人自稱創造了相對論(可以換個名稱),愛因斯坦會馬上知道是抄襲。如果一個普通人不懂得裡面的內容,如何能判斷是否抄襲? 所以藝術是理論與實踐的深入,是合二為一,是一門專業學科,要認真學習。

 

南宮柳云:

我確實需要學習,謝謝您的指導。

達世奇:

你說的設計與藝術的關係想法也會改變。任何藝術形式都在一個限制之內。建築藝術也是設計,但又是偉大的藝術作品。音樂唱歌與器樂演奏也有規範限制,也是藝術。設計有限制規範,如果能在有限範圍里搞出創意和好的視覺,也是藝術,沒有兩樣。達利也搞設計,為電影設計背景,也是名作。同樣,要對當代設計史,也就是世界上已經有了什麼樣式的設計,了解吃透,你就明白該幹什麼了。

為什麼要從自我故事出發?因為世界上太多樣式的藝術和設計了,抄襲者太多,多到抄襲了你都不知從哪裡來的。藝術創作從自我故事出發,設計當然要以產品本身出發。如果沒有系統建立一個新的哲學和視覺系統,沒有這種胸懷和眼光,對世界上千萬種藝術形式了解不夠,那麼,從自我故事出發,就可以簡單地避開抄襲。因為你的故事是特別的,老老實實講你的故事,不斷深入修改推進表達的意圖,你的創作會有別於其他人。有一點我說明,我所說的一切,是以一個最高藝術標準,一個想成為大師傑作的目標,不是眼下能不能賣出去。

雷諾阿以前是做陶瓷的,這是他的故事。所以他在運用印象主義時,特別喜歡描繪女人皮膚如瓷器般的閃爍嬌嫩。當然100年前一切簡單,越朝後發展越複雜,要求越高,因為歷史延長了,知識也在延長。

我的創作在這種階段,熟知藝術史,已建立自己的哲學系統,視覺思維繫統,這是從根子上出發創作前所未有的作品,但都是我的真誠思想和故事。我教導的學生,還沒到建立新哲學的水準,可以老老實實的講自己的故事。說來話長,恐怕要我來中國授課,親自輔導才行。網上片語最後變成對我的抄襲。現在我已看到一些作品對我的表面部分模仿,這是中國慣說的借鑒。

以後可以看看你的實際作品來討論,希望你在思考藝術問題時,千萬別離開作品的實際案例。

學習藝術史,設計史,搜集所能找到的原版或翻譯,查資料,是要吃苦,卧薪藏膽,絕大部分中國藝術家作不到。當你能做得比別人更多,你一定比別人更成功。

南宮柳云:

謝謝您一下子給我講解了那麼多,很受啟發,也看的出您的藝術素養、學識很高~很榮幸能認識您。

() 藝術史的學習

南宮柳云:

大學時期有閱讀一些國外翻譯過來的講解當代藝術的書籍,但也許是我不夠深入、涉獵不全面、思考不夠以及沒有鞏固吸收,對藝術的認識確實有很多欠缺,我會聽從您的建議多去了解西方藝術史知識。
自己一直以來都有收集一些西方的當代藝術作品,一些富有新意的作品很容易在網路流通,也嘗試過給它們拆解、歸類。同樣也發現了很多處理形式、原理結構有很多類似、雷同的地方。不過相對來說,我覺得國外藝術確實比國內發展好很多,形式也更多樣化,國內抄襲就多了,創新的作品少很多。

您說的一個新的哲學和視覺系統,我很受用也很認同,這應該也是好藝術應該達到的標準。另外,我也覺得為市場去創作,去迎合市場的作品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藝術家應該努力追求、以達到更高更極致的藝術境界。

我現在可以說在這個方向走了三年(大二起到現在,今年畢業的)但先前並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剛開始一年半,做了很多各種形式小作品,其實就是一種嘗試、練習,參照了別人的形式,只做了些設計上的修改。后一年半,只做了一件作品,因為它耗時很久,就是之前給你看過的紙雕塑《異次域》主題簡單說就是未來時空的一個異域場景。這些都很不成熟,那時候也沒仔細想過哲學、故事問題。

以前看到的一些作品,都是幾句話就概括了主題思想,比如嘗試引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異樣混搭,矛盾與衝突」「試圖通過科學的概念,創造一種鬆散與嚴謹的結合體我以為一組作品,一個主題觀念、就夠了。對於一些藝術家的有關自我故事描述,也沒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但現在明白了藝術家也要有一套自己的藝術語言和理論。

自己現在還有諸多不足,目前也有一些時間空間資金上的限制,但我還年輕,也很熱愛藝術,之前也相對花了很多精力在上面,會繼續走的。但接下來要補的東西還很多,工作設計上的、藝術上的。我也有準備之後的創作,會更用心對待,但可能要比較久才做好一系列吧,到時候再向您請教。

最後,還是很感謝您的指點,您並沒有因為我個人能力身份的因素而否定或不信任,卻給了很多引導,是我貴人。

達世奇:

通過你可以了解中國年輕學子狀況,也推斷教師的狀況。各有收穫。祝你新的一年裡學習進步。

南宮柳云:

有沒有當代藝術史的書推薦?我找了一些要麼不詳細,要麼寫的不好,我之前看過的一些書也概括不全。書太多了,不知哪些是經典。

《西方當代美術》目錄

這是西方現代藝術史,外國人寫的,我覺得很好,圖文詳盡

達世奇:

其實都可以看,有些翻譯名詞不同,意思一樣。但是讀藝術史的目的是了解為什麼這些人可被歷史記載?這要你自己悟出道理,書上沒寫。還有,沒一個流派要吃透它的內容,形式風格。宏觀這些年代發展,要會貫穿它們,為什麼會發展成這樣,後來又發展了,這些藝術家做了什麼,使他們

又被歷史記載?這在書中不會告訴你。要自己領悟。書告訴你加減乘除,你要貫通思考應用。這些書只寫到當代某個階段,寫不下去了,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懂後來發生的。藝術史在社會基本有了共識和結論后,這些人才編錄。新的藝術家出現了,符合藝術史發展規律,馬上被藝術教育應用,還輪不到寫藝術史的份。所以你先讀這些,結合自己實踐,要嘗試。可以模仿學技術,各種技術,但不是示人的作品。手上技術多了,自然會有靈感時,創造出自己的技術。畫自己切身感受,當然不是指看到別人畫的感受,而是自然生活中的感受。

南宮柳云:

老師,我好像明白了,當初我就是被當代藝術的創新吸引的,但那時只看到視覺外衣的創新,表面形式的創新。還沒有看到內在觀念、語言的創新。當初我也有閱讀過一些藝術史的藝術運動,創新形式,但理解不夠深入。他們被銘記就是因為進行新的藝術領域的探索,比如剛開始的大地藝術和那個滴畫的行動派(貌似這樣),就是因為這是一種新的藝術語言,先前沒有被實踐過,所以載入藝術史。當然我知道要做好還得行動,磨練,積累。

還有一個疑問,我常看到有些展覽寫著某些大師十幾年來重要作品的梳理,回顧展之類。那些大藝術家的作品應該很熱門也賣掉很多才對,為什麼展覽中還有藝術家那麼全面作品梳理,雖然我知道很多大藝術家會辦很多巡展,知名度也會提升,但給我的感覺是好像辦辦展覽,不需要賣什麼作品,就能生活一樣。但或許是高價賣少量作品?

我現在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藝術作品,或許只是紙上談兵,但未來這還是我的大方向,到時候我會多多實踐,目前工作經驗少,在工作中花的時間較多了

達世奇:

中國自稱或被稱的大師很多,真正有開創意義的,實際沒有。從西方美術史概念,齊白石等等都不算。因為沒有真正創造新視覺,只是技術熟練帶出自己特點。這當然有美學傳統錯位的緣故。你可以從八大,任伯年,吳昌碩的畫中看到一樣的東西。

中國沒有真正欣賞畫買畫的市場,只有投機買賣。沒有人只是為了欣賞,花較貴的錢買畫,而不考慮作品的升值問題。畫展只是曝光率。現在世界經濟不景氣,收藏投機不敢貿然下手,特別是泡沫破裂后,對活著的藝術家誰有升值潛力大家沒數,全在自吹大師,然後相互抵消影響力。收藏投機者也知道畫家畫廊都在忽悠,所以基本轉向古董和過世畫家,有以往拍賣紀錄的畫家。

南宮柳云:

嗯,我個人看的比較多的還是西方的當代藝術作品,很少關注國內的繪畫市場,國內繪畫的太多了,前人很多方面已達到極致,說開創很難,很多個性也相似。能有新語言寫進藝術史的大師幾十幾百年也難出一個吧。我也認為那些傳統畫作以西方藝術規則看算不上當代藝術吧。

老師您在國外發展,受西方藝術思想影響較多,在我看來比國內很多自稱大師的人優秀多了,在視覺理念創作上也更有新意,學習了,謝謝!

達世奇:

謝謝。其實是中國還未悟出藝術創作的真諦。幾乎全是從別人的藝術品中尋找題材,技巧和感覺。而不是從生活體驗出發。比如寫日記,你會去抄別人的日記嗎?肯定是記錄自己的生活。藝術創作也應該一樣。兩條腿走路:1,創作自己生活感受。2,學藝術史,推翻和避開所有已經被歷史記載的藝術形式外衣,將自己的生活感受用自己新做的外衣表達出來,這就是世界名作的要求。

 

南宮柳云:

達老師您教會了我很多,句句精華,更多的接近這個圈子的本質。雖然我現在還達不到藝術,甚至目前也不是圈子裡的一員,但真的很喜歡當代藝術,也希望未來能把你的教導融入到實踐中,靜下心來認真去創作。還是忍不住再贊一下老師,有些藝術家造詣不高但比較高傲,也很少會對晚輩一些實質的指點,甚至看不起吧。但老師您藝術覺悟高,道德品質也好。再次感謝。

(五) 藝術作品的文字解釋

達世奇:

我打算把我們的對話在網上公開發表,讓更多熱愛藝術的年輕人閱讀,還有你的雕塑作品,你同意嗎?

南宮柳云:

可以呀。我也打算近期公開這件作品。兩年前開始做的,花了一年半,那時還沒有考慮一些較深層次的觀念故事問題吧,所以可能工藝性較強,對它的簡單介紹是「異域空間的科學幻想」作品名稱為《異次域》。

您說我有沒有可能再給它加上一個貼切的故事,主題。之前我是這麼寫的:「以幻想藝術的形式,展示了未來時間維度上的異域場景。對產於現工業時代下的某些現實情景進行擴大化。是基於一種幻想的真實,以超現實因素,對未來進行拓展。給人以厚重和奇異的感覺,同時帶有親緣感和陌生化效果。傳達未來嚴謹創新的科學精神。」但感覺有些生硬。雖然創作初衷並沒有從實際生活體驗出發,但也希望它能有個更好的主題變得完整些,能接近藝術一點點。以後的創作我會多多考慮這個問題。

達世奇:

應該實事求是,任何添加的理念,不符合作品,別人要麼看了一頭霧水,要麼感覺是忽悠。如果有鮮明強烈理念,那麼別的作品呢?國外藝術教育要求學生記錄所有過程,第一設想,第二試想,怎樣演變,參考了誰的作品,都要寫清楚。如果看了別人的作品,模仿借鑒的,就必須承認,不然有一天別人提出相似作品,有違我藝術評論的原則和要求。這件作品沒有之前的演化,突然冒出來,會是對別人作品的借鑒改動。要展現你的藝術創作史來證實這件作品為何會變成這樣?這是西方藝術教育紮實的地方。學生就是學生,什麼事都要有腳踏實地的努力過程。

南宮柳云:

老師您說得對。那段描述是我做完后不久寫的,那時認識淺,我承認大多描述牽強。所以我修改主題描述也是想從自己實際緣由出發,說明我為什麼這麼做,雖然它確實沒有什麼較深的思想內涵。我看到一些表面普通,形式模仿的作品卻忽悠出「深刻的內涵」,也覺得蠻扯的。這也是我放下進來準備實施的創作計劃,準備好好步步理論功課,熟悉藝術史哲學史,藝術哲學等等的原因。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比大部分藝術生更愛藝術。我會聽老師的話,認真研究,努力達到藝術水準。再次謝謝老師的批評指點。

達世奇:

這很好,不去考慮別人在做什麼,堅持自己的鑽研。一個作品也可能從朦朧的感覺中創作出來,然後追索內涵理念,也是可以的。但是要讓觀眾信服,就像馮夢龍寫聊齋,讀給老鄉聽,是否聽懂了。對自己作品的解釋,目的就是讓觀眾看懂。如果更看不懂,那就是文字與作品不符,是強加上去的。當然有的是視覺知識的問題。如果一幅畫有四個裸體女人打麻將,把它說成是四個國家間的立場與態度,連我都看不出畫面上有那種含義,這種文字解釋不是忽悠是什麼?

 

(南宮柳雲的雕塑作品)

(六) 結論

達世奇

現在,我們已經聊到了這個程度,我可以較具體的評論你的這個作品。

這件作品用一個玻璃罩子蓋著,通常藝術品的每一個部分都是創作的組成部分,這個罩子明顯有工藝品展示的特點。好像裡面是珠寶首飾,因此它看上去不是獨立創作的,有批量製作感,所以作品感觀有強烈工藝美術特點。

裡面的雕塑很精緻,雖然仔細看細節是多種內容的拼接,但是表皮顏色象木雕,整體緊湊的精緻細節,是中國傳統玉雕,木雕,牙雕的美學繼承。現代的科技感不強。等於在中國傳統複雜精細雕刻的傳統上,簡單把細節故事換成當代工業科技部件的元素。但整體感覺被較強傳統雕刻籠罩,所以我稱是工藝美術與藝術雕刻兩者之間,其實更接近工藝美術。

你的心很細,有技巧和耐力,這對雕刻很重要,作為工藝品不失是件好作品。工藝品的特點就是「技」多於「藝」。所謂藝,就是開創使人意外驚喜的美感,就是讓人沒有想到,你竟然這樣想,這樣做了,包括構思巧妙的意外。所謂「技」,容易理解了,前人創造了一種共識美,後人試圖重現,誰達到了,備受大家推崇。甚至「技」到別人難以做到,這在中國已經風行了許久。

中國藝術從中國畫到西洋繪畫其實深受這種「玩技」傳統的思想影響,因此與西方藝術觀念錯開,實際上走了一條頗為「工藝美術」性的繪畫之路。

撇開民族主義的狹隘,要談「藝」的創作,讀藝術史是為了解別人有什麼,自己知道如何避開,建立自己的藝術哲學觀,開創前所未有的新視覺。然後創作自己的「技」,這個技「是前人沒有過的。翻開藝術史,被記錄的大師都是這樣做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7: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