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有毒」的父母(九)——酗酒成癮型

作者:waveyq  於 2013-5-9 11: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心理健康|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前言:
如果在幾年前,我真覺得這個內容很無聊。但現在胸中涌動著一股力量,這成了不得不說的內容。


我來自一個酒文化很盛行的環境,我想我們中的很多人也來自於類似的文化環境。關於中國的酒文化,很多文獻已經闡述了,我這裡不是寫研究論文,只要誰有一定程度在中國生活的經驗,不需言傳就可意會中國的酒文化了。正巧51網上一篇《酒與人命運相連 光怪陸離的社會圖景》(http://info.51.ca/news/china/2013/04/12/292656.shtml),對酒文化可見一斑。而處於這種文化的人,自然多是執習以為常,認可,支持態度。在成癮研究培訓時,我曾經寫過一篇中國文化與酒成癮的論文,那些對中國文化少接觸的專業人士看了很受這種酒觀念的震驚,我當時還有點小得意,覺得是他們的觀念給他們的酗酒行為打上沉重的負面標籤。反觀中國文化對酒的習以為常,認可,支持甚至推崇卻少了不少北美這邊對酒的負面影響。後來在一次匿名戒酒小組會議中(AA, Alcohol Anonymous),聽到了一個酗酒家人的分享,對此的認識象打開了一扇窗。進一步近距離去觀察酗酒成癮對家人影響,剝開日常生活的表面現象,一步步深入認識其實質。


越向深挖掘,我越震驚於表面與實質反差。另外酗酒與其它成癮是一樣性質的,成癮包括合法的和非法的藥物,甚至醫學處方葯,及難以自拔的行為,只是酒最有代表性。此文只以酗酒一概代之,並不細分。

正文
最先進入我們視野的是酗酒和成癮者本身,當他們的形象清晰后,我們就越來越多地看到這些成癮者的背後。


一位華人中年男士,英文名字叫約翰,困擾他是是膽小,做事猶豫不決,經常情緒低落。他也不知道是什麼造成這種性格特點的。後來又發現他有極強的責任感,要對家人負責任,尤其是已經生病的父親。談到他父親的病,有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腦供血不足,酒精性肝硬化。由此談到生活方式,他父親一直是酒桌上的英雄,就是倒下了也是壯烈的。他的記憶是,父親每天都喝酒,家裡更是高朋滿座,結下廣大酒友,當然也去其它酒友家喝。一天一頓是至少的,還有一天喝兩頓的時候。父親在外對酒友是夠朋友,但家人就受罪了。他小時與我們一樣,聽過一個相聲是講喝醉了好唱歌的,這還算好的,我父親是喝醉后可能要罵人或打人,而且不明不白。父親喝醉不出聲了,他還得和媽媽姐姐收拾殘局,比如搬父親上床,脫鞋脫襪子,清理嘔吐物,倒茶灌湯等。他敢想但從不敢說出來,那時的父親比嬰兒還脆弱。


在那種環境下,喝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那些醉態及對家人影響,卻家醜不可外揚,家裡人也不承認他父親是酗酒,這是明顯的掩耳盜鈴,鴕鳥政策。所以他家庭的這些事,一直也沒有認為是問題。


但是,這種否認也在壓抑著孩子的感覺和感知。進而導致孩子無法發展建立起自信的感受。所以約翰並無例外地與其它在酗酒家庭長大的孩子一樣,有著令他痛苦的害羞。而這種害羞可能以飲酒來釋放,又導致新一輪的酗酒。


約翰在父親喝醉時就必須陪著小心了,要時刻準備滿足父親的需要了。約翰要說不喜歡的話,做不喜歡的事,並習慣了照顧醉酒的人。後來離開家后在外上學,有同學或朋友喝醉了,他也是這樣的照顧角色,雖然不喜歡,但是已經習慣了。


他父親喝酒的時間多了,與他相處的時間就少了,他對父親的渴求一直沒有被滿足過。他不記得與父親一起踢過球,一起去過展覽館,一起玩過遊戲等。當父親喝了酒,孩子就是被忽視的對象,孩子的情感更是象空氣一樣透明不見。


為了逃避這些麻煩和不愉快,他選擇早出晚歸,盡量不與他碰面。他儘力迴避矛盾與衝突,不僅是對父母,還擴大到與其它人的關係。他有意無意地認為自己對其它人的感覺好不好負責。他壓抑自己的感覺,以致於成年後發展出一種習慣模式。這種過分的早熟,背後是數不盡的痛苦。約翰在某種程度還是幸運的,把躲避家人的時間用於學習,因成績好而上了大學;而有些孩子卻因此失學,捲入少年犯罪的隊列。


在類似這樣的家庭里,父母的角色因成癮而調轉了,象前面所談及的養育能力不足的父母一樣。父母用他們的悲慘,貧困,非理性行為剝奪了孩子該的童年,這樣的孩子如何會有幸福的童年?而沒有幸福的童年,怎麼發展健康的心理並有幸福的人生呢?


約翰從小看到母親受委曲,一心想照顧母親,讓母親過上好生活。另外他的幾個朋友的,都是他們醉酒後他照顧過而結交的。還有他的女朋友也是因喝醉后被他照顧而發展起來的。這似乎有點諷刺,他不喜歡父親酗酒,後來的朋友都是因醉酒而結交的。這些人依賴他,他也依賴這些人讓他感覺有價值。這種重演是心理學中所說的「強迫性重複」。這種根深蒂固的強迫如此的強大,是平常承諾保證所不可能做到的。

朱蒂因家暴,跑到朋友家躲著,這不是第一次了,多數是老公喝酒後打的。她與老公還沒有孩子,朋友們看不下去,就勸她總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要她有個長期打算。她很猶豫。問她什麼使她這樣,她說很留戀與老公關係好的時光,但這種好時光與挨打卻總是混在一起的,似乎難以分開。與朱蒂討論這種虐待和關愛混和的現象,並問她是否之前有過類似的經驗。她很驚異,但慢慢也找到了線索。朱蒂說她爸爸就愛喝酒,喝酒後,她就可能不明原因地挨打。但她爸爸卻說她是爸爸的寶貝,沒喝酒時都挺好,與爸爸的關係象朋友一樣,從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給她嘗酒,她還常陪著爸爸喝點酒,她並喜歡酒的味道,但為了讓爸爸高興她寧願這麼做,這樣她就少挨打了。她一直有意無意迎合著爸爸,使她受寵,後來哥哥大點了,也跟著爸爸喝酒,爸爸很高興,哥哥現在也和爸爸一樣嗜酒了,喝完酒同樣家人不好過。


象朱蒂這樣,她已經具備了一種能力,有極強的接受力,能接受那種不能接受的事情。她為了得到爸爸的關愛,也就接受了爸爸的打罵。在她心底,這種關愛和打罵是連接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她認為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她與老公的關係也承接這種無意識,從內心裡把好時光與家暴連在一起的,按她的說法這就是生活,就是過日子。說起來有同甘共苦的悲壯。她老公時而是好人,關愛,體貼;時而暴虐,挑釁。她就重複著童年獲得的經驗來保持親密關係。這種經驗不完美但是熟悉,她可以不必冒險去償試其它方式去建立親密關係。所以上述的那種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我也是願意和朋友喝點小酒,從涉足成癮諮詢后,我也留意體會喝酒後的狀態。我體驗是,喝酒後對自身的關注增加,對其它人的關注相應降低。完全明白,兩個醉酒的人都在說話,即自說自話,都不知道別人在說什麼。經常這種醉酒狀態如果能履行父母照顧孩子的職能呢?


也是我自身的經驗,小時候在大人喝酒時,孩子們都很乖。現在我們在社交聚會喝酒時,我們的孩子們也很乖,喝酒的人比平時較少地關注孩子。這時氣氛也許挺熱鬧,孩子們也許找到比平時多的玩伴,不需要父母的關注。而短時間的不關注也可能對孩子是個解放。但是這種不關注是經常出現,甚至長期的,伴隨著暴虐並要求孩子反過來照顧父母,那對孩子是一種什麼影響?這就是酗酒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之一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豬扒戒 2013-5-10 09:38
說得好。俺也有反思餘地。儘管不怎麼喝酒。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1: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