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冬至陽生春又來

作者:凱風  於 2015-12-22 17:3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化視野|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微讀節氣·冬至》 冬至為農曆十一月中,「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它包含三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陽氣始至,上升才逼天氣寒徹;太陽行至最南處,所以晝最短,夜最長。

△冬來無盡長夜,雪落三尺深寒。 圖/老樹
冬至首先要送鞋,它是藏之終,生之始,故也稱「亞歲」,重要性僅次於除夕。歲月要走過,所以,亞歲迎祥,履長納慶,送鞋是為納更多的吉祥。
△攝影/陳耀文
?? 冬至夜
按古人說法,冬至是一個安靜之節。
這是為順應陽氣剛萌動的天時地理——它初萌微弱,需大家一起呵護之,以天下靜扶助微氣以成萬物,共同成就一個健康、明媚的春天。
由此,這一日要關閉城門,關閉市場,停息戰事,禁止喧鬧,所以,冬至夜是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

?? 冬至問候
按照南方習俗,冬至節與清明節一樣重要,都要祭奠亡靈。這樣,一年中,除夕、清明、七月十五與冬至,一共四次。懷念已經故去的親人、追思深深銘刻於心的過去的溫馨,越來越變成我們心靈的一種寄託。
下班回家后,晚上參與一下祭奠,向已經隔了一個世界的親人致以冬至的問候,讓他們也有一個溫暖的冬夜。

?? 冬至三候
蚯蚓結:冬至之日「蚯蚓結」,蚯蚓感陰氣蜷曲,感陽氣舒展,六陰寒極時,糾如繩結。
麋角解:冬至后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
水泉動:再五日「水泉動」,水乃天一之陽所生,現在一陽初生,所以,水泉已經暗暗流動。
以上節選自《微讀節氣》/朱偉著

?? 冬至民俗
冬至為何「大如年」?
古人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古人認為,冬至過後,白晝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長,是個吉祥的日子,值得慶賀。因此冬至又稱「冬節」「交冬」「賀冬」「亞歲」「一陽節」和「消寒節」等。
冬至「數九」
冬至日也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嚴寒天氣。古代先民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
△攝影/陳耀文
關於「數九」,廣泛流傳的《九九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吃什麼?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

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喜吃大蔥炒豆腐。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此外,我國各地還有很多饒有興趣的風俗。
△ 在福建,冬至流行「搓丸」、「貼丸」、「饋丸」,丸子的顏色有紅有白,有的被捏成小巧玲瓏的玩具,如做成豬頭、豬腳,還有荔枝、桃、香蕉,象徵興旺吉祥。

△在杭州,人們把冬至吃剩的魚頭和魚尾放在米缸里過夜,隔天再取出來吃,說是「吃剩有餘」。
△在江蘇,人們非常重視冬至,前一夜稱「節夜」,也稱「除夜」,制糕以祭祖,並饋贈親友,設席宴飲,稱之「節酒」,也稱「分冬酒」。有的人家以黃酒加糖漿製成冬陽酒。
△在廣東,人們冬至一般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腊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在冬至這天,人們用糯米粉捏成雞、鴨、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養生
冬至是人體機能變化最劇烈的一個節氣,也是疾病最易加重的一個節氣。
天氣寒冷,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需特別提高警惕,注意防寒保暖,合理飲食起居,戒煙少酒,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心境,適當禦寒鍛煉。如有頭暈目眩、手指發麻、動作不便、說話含糊不清,須及早就醫。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0: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