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不現實的完美主義傾向

作者:四季樹  於 2014-10-3 08: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生領悟|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關鍵詞:大不列顛, 異想天開, 語料庫, 能力, 標榜

微信看來的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不現實的完美主義傾向
2014-09-30 李笑來 精讀


沒有人不追求完美。只可惜,完美並不存在。大不列顛語料庫的統計數據表明,最常與「完美主義」(perfectionist)這個詞一併出現的辭彙是「脆弱的」(vulnerable)——這不是偶然,這是人們在記錄現實時自然而然出現的搭配。為什麼完美主義者常常是脆弱的呢?因為他們總是被現實打擊,且不明就裡,常常怨天尤人,「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既非常不現實又極其脆弱的完美主義傾向。他們不現實,是因為他們不懂。

做諮詢工作的人都有深刻的體驗:越是沒有常識的傢伙要求越高——因為他不懂,所以可以隨便提要求。同樣,沒有做好過事情的人,正因他他們從未做好過,對所謂的「做好」全憑想象,沒有任何事實依據。於是,所有的癥狀都出現了:好高騖遠、異想天開、白日做夢、紙上談兵……因為他們不懂,所以他們不現實,而因為他們不現實,所以他們脆弱。他們很容易受傷,因為他們的要求太高,也因此總也做不到。

有時,這些人是故意這樣的,儘管他們自己不願意承認。把自己標榜成完美主義者,是他們抬高自己的手段。是他們不去做一些事的借口,他們把這個借口說出來的時候真叫個擲地有聲:「做不好的事情我不做!」

然而,人就是這樣,裝得久了,就裝得像了;裝得太像太久,最後不管事實怎樣,自己倒是先信了。可問題在於,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下子做好的,所以,他們這個也不做,那個也不做,到最後,已經不是「不做一些事情」了,而是「什麼都沒做」、「什麼都不做」,成就了所謂的「一事無成」……好笑的是,即便到了這樣的境地,這些人還能打腫臉充胖子,聲稱「我沒什麼可後悔的」……

有一些真正優秀的人,被別人稱為「完美主義者」。可事實上,這種描述並不準確。更為準確一點的說法應該是「他們是有能力做到更接近完美的人,並且,他們一直在努力」。

比如,好萊塢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就總是被稱為「一個完美主義者」。他不斷追求完美是事實,可前提是他不僅有能力而且還堅持不懈。為了拍出《阿凡達》,他在拍完《泰坦尼克》之後準備了14年。為了追求完美的3D效果,他耗資1400萬美元與日本索尼公司的研發總部合作開發出他理想中的拍攝設備。而為了最終能夠拍好《阿凡達》,在此之前還先拍了另外一部3D電影《地心遊記》當作練兵……即便之前的《終結者》大獲成功,在拍《泰坦尼克》的時候,嚴重的超支已經令他在好萊塢失去信任,乃至於他要以「放棄片酬,只拿版稅」才得以獲得更多資金將《泰坦尼克》拍完。《泰坦尼克》大獲成功,才使得卡梅隆有資本有能力拍攝後來的《阿凡達》——並且,耗費了14年時間。

好萊塢的另外一個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也總是被稱為「一個完美主義者」。他為了追求影片《盜夢空間》的完美效果,準備了10年。為了使自己真正駕馭宏大場面,在《盜夢空間》之前,連續接拍了兩部《蝙蝠俠》——《開戰時刻》與《暗黑騎士》。在確定自己的駕馭能力之後,才敢追求《盜夢空間》的完美效果。然而,即便是這樣的大導演,也一遍一遍地在各個場合重複那句名言:「電影是缺憾的藝術」……

沒有人能夠做到完美。我們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更接近完美。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需要時時刻刻忍受各種各樣的不完美,否則任務根本無法完成。就算最終完成,結果也常常是不完美的,缺憾必然存在。再往大了一點說,生活本身就不完美。誰的生活不是磕磕絆絆?誰在死去的時候沒有一絲絲遺憾?現實就是如此,不接受不行。


作者:李笑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2 22: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