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草野之民(36): 學做家務活

作者:sanmiwu  於 2020-3-20 10: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luantanqin|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三米媽媽在家養病不能閑著,家務活還是要做的。

三米爸爸沒有空,他一邊忙學校,一邊忙地里的活,還要管二米和三米的學習。

三米爸爸書教的好,作為家長就不是那麼完美,他不喜歡做飯,也不愛家務活,孩子們吃喝拉撒睡這些事情還是得三米媽媽操心。

二米和三米十二三歲,算是半個成年人,如果是女孩子,應該是做飯,燒菜,刷鍋,洗碗樣樣都行了。

在農村,男孩子這些事情是不學的,有些違背天性,儘管公社食堂掌勺的大師傅男的居多。

男孩子的工作在莊稼地里,駕車,挑擔子,犁,靶,這些重體力活是男孩子將來要做的。

三米沒有姐姐,爺爺奶奶年紀大,媽媽哪天走了,三米他們得自己糊口。

三米媽媽跟鄰居說,都是她身體不好,拖累了家人,讓孩子們跟著受苦了。

其實她不知道,三米每天放學回家能見到媽媽已經是很滿足了,他一點也沒覺得受苦。

話雖如此,是時候讓孩子們學著做些家務了。

饅頭要做的,手工。

老面饅頭用酵頭作為引子來發麵。

每一次做饅頭時留下一小塊麵糰,稱為酵頭,扔在麵缸里保存,作為下一次蒸饅頭時用以發酵的引子。

酵頭髮面耗時長、技巧不好把握、質量不穩定,不是一下子能掌握的,能工巧匠才行。

發麵這麼大的事情媽媽來做,三米在旁邊看著;

揉面是力氣活,三米來做,媽媽在一旁看著。

一邊加面一邊揉,油條,烙餅面要軟,饅頭面要硬一點才好吃,蒸出的饅頭也才會形狀好看;

還要加鹼,不能加多了,多了出來的饅頭髮黃; 也不能少了,少了饅頭髮酸; 還要揉勻了,不然會有黃斑,吃到嘴裡是苦的。

沒有計時工具,拿塊棉布折成四層,用水浸濕了,貼在籠蓋上,布幹了饅頭也該出鍋了。

麵條也要做,同樣是手工。

面和好了,軟硬合適,三米可以對付,用擀麵杖擀起來是另外一回事,麵皮越擀越薄,越擀越大,卷在擀麵杖上好幾層,你得一邊擀一邊撒麵粉,不撒麵粉,很快就會粘到一起。

倒蒜,用蒜臼,石頭做的。

做菜,不算很難,原料有限,菜也大都涼拌,黃瓜,蘿蔔,洋蔥,切好了,放鹽就是了。

難的是刀工,擦擦擦地切蘿蔔三米是不會的,他切的蘿蔔是條不是絲,而且大小不一; 洋蔥辣眼,他要一邊流淚一邊切。

煎雞蛋有訣竅,蛋清,蛋黃一塊兒倒進碗里,用筷子攪拌均勻,出了泡泡為止,油要多放,還要燒熱了,雞蛋才會蓬鬆味道好。

山裡人家家養豬,戶戶養雞,豬是圈養的,雞是散養的。

三米家不一樣,他們養了幾十隻雞。

奶奶家的小雞是自家老母雞孵出來的,坐在一大堆雞蛋上一動不動,21天雞蛋破殼,鑽出一隻只毛茸茸可愛的小黃雞。

三米爸爸跟別的老師合作,人工孵蛋,雞蛋放進籠子里,用小棉被裹上,上邊吊個燈泡烤。

第一次溫度控制不好,雞蛋烤熟了,沮喪。

試了幾次,終於成功了。

一窩小雞,幾十個,悉心照顧,慢慢養,用雞飼料,儘管如此,半路夭折的還是有不少。

房頂上搭個雞窩,比平常人家的大了許多,應該叫雞屋。

爸爸教三米拌雞食。

爬梯子上房頂餵雞,收雞蛋成了三米放學后的一項重要工作,好的時候每天能收二十來個呢。

醫生說,雞蛋好,羊奶也很好的,營養豐富,脂肪球小,酪蛋白結構與人奶相似,酸值低,比牛奶易為人體吸收,是嬰幼兒、老人、病人的營養佳品。

三米爸爸去集市上買回一隻產奶的山羊。

每天早上擠奶,能擠滿滿一大茶缸,用紗布過濾一下,放在火上燒開就能喝,夠媽媽,二米,三米每人一碗。

羊騷味兒有的,有人喜歡有人愁,三米是家裡捏著鼻子皺眉頭的那個----挑食。

羊奶和雞蛋,加上補血的大紅棗,三米媽媽的身體漸漸恢復,雖然和健康的標準還有很大差距,但也足夠讓給她看病的醫生驚掉下巴了。

除了羊奶和雞蛋,三米媽媽能活下去的最大的功勞應該歸於基督耶穌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3: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