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書評】徘徊在董橋的文字九曲橋上

作者:楊立勇  於 2012-10-14 00: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關鍵詞:, 香港, 文章, 中西

 

 「雪夜閉門讀董橋」,是令我心曠神怡的一件雅事。讀香港作家董橋的文章,就好像徘徊在中西文字的九曲橋上,沿途但見曉風拂月,落花滿徑。既有蘇州園林的雅緻,又有西敏寺的神韻。

 

有評論家如此評董橋:「董橋從容遊走於中西語言,筆端融合明清小品與英國散文的傳統,既見情趣又窺其淵博。尤其是使白話文具有了文言文的凝練精準,字字珠璣,字字有著落。白話文有文言文的簡練,文言文又有白話文的曉暢。」

 

董橋善於用古今中外的趣聞軼事開篇,如說書人娓娓道來,頓時提起讀者的興趣和注意力。然後筆鋒一轉,切入正題。乍看之下,這掌故與題目之間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令讀者如墜迷宮。經過一番峰迴路轉,柳暗花明,主題的某一重點與開篇的故事發生了奇妙的聯繫,遙相呼應。品讀至此,不由得拍案稱妙,會心一笑。

 

打開董橋的文集,一股徹骨的清氣撲面而來。我彷彿聞到藏書閣里線裝書或是倫敦古舊書店裡藏書票的淡淡墨香。既有明式黃花梨傢具的質感,又有煙斗雪茄的裊裊輕煙。西子湖邊荷塘月色般清麗,倫敦橋畔夜半鐘聲般幽遠。

 

董橋溫文儒雅的筆調下,掩蓋的其實是英式紳士貴族孤傲的氣質。在iPod, 3GLCD充斥於世的時代,難得還有董橋這種蕩漾著「沽酒煮紅葉,綠簾賞黃花」,「琴上竹葉綠,硯面桃花紅」湛湛古意的文章,聊以洗滌我們日趨媚俗的靈魂。

 

台灣狂生李敖曾經口出狂言:「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他差點說對了。依我說:

 

五十年來和五十年內,中國人寫小品文的前三名是:

 

董橋,董橋,董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秋收冬藏 2012-10-14 01:13
謝謝介紹。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4 09: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