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核能的神話:能源說客們如何蒙蔽了我們(六)(ZT)

作者:何岸泉  於 2012-8-26 02: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反核系列|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六)

第五個神話:

核能有益於氣候保護

 

已經得到完全認可的科學發現,以及世界範圍內收集到的證據,都表明氣候變化已是不爭的事實。把全球溫度變暖的幅度限制2 攝氏度以內(與工業化之前較),是國際社會希望實現的目標,為了儘可能達到這個目標,國際社會要求強制大幅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工業化國家的氣候專家們呼籲到本世紀中葉,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80%到95 %。在人口密集增長迅速的新興國家,則需要減緩碳排放量的增加,按照設想,這些地區的碳排放量先要保持穩定並最終實現減少的目標。如果人類要生存下去,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西這樣的國家,就不能再簡單地模仿北半球工業化國家高耗能的發展模式——以燃燒化石原料為發展的基礎。特別是北半球工業化國家也不能再像工業化發展初期一樣繼續以高能耗的模式發展下去。

面對經濟發展和氣候保護之間的矛盾,以及由此產生的不確定情況,核能支持者把核能技術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之一就不令人奇怪了。在許多工業化國家以及新興的發展中國家,關於這一問題的爭論再次出現,因為核能技術具有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潛力。經過幾十年的核技術停滯和下降后,正是這種美好的願景鼓勵核能支持者去爭取「核能復興」。在實際運行中,核電站幾乎不排放二氧化碳。因此,核能的支持者認為核能將是控制全球氣候變暖必不可少的基石。杜塞爾多夫的能源公司意昂(E.on)的經理伍爾夫·本諾塔特(Wulf Bernotat)多年以前就曾提出:「一個能源策略,如果它要持續下去,就必須在放棄核能和大幅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兩者之間進行權衡。這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二者兼得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柏林日報》,2005 12 3 日)。像傳統能源行業的其它許多倡導者一樣,世界上最大私營能源公司的經理髮表如此言論,是為繼續使用核能作出最重要的辯解。他們的觀點是:如果不利用核能,氣候保護註定是要失敗的。「不受待見的氣候保護行動者」是德國歷史上核能遊說廣告中最廣泛使用的口號。我們還記得這樣令人愉快的畫面——背景中的布隆斯比特核電站沐浴在柔和的陽光下,而前景中的羊在易北河岸安靜地吃草。畫面上寫著:「氣候保護的行動者正在每天24 小時為京都議定書的執行而奮鬥」。而事實上, 自2007 年夏天起,老舊的核反應堆已經被技術問題和安全疑慮困擾了兩年多——根本沒有發過一度電。

把核能刻畫成氣候變化的救世主,這種宣傳存在根本上的缺陷,這點也已經逐漸為公眾所察覺了。從全球範圍內解決氣候問題的角度上講,核能在這方面不具備任何明顯的潛力。事實上,儘管總是在說核能復興,核能對全球電力供應的重要性,預計將在未來幾十年顯著下降。瑞士巴塞爾的 Prognos 公司在2009 年秋季提出這一觀點。在一項聯邦輻射防護局的分析報告中,未來學研究者發表了以下關於核工業衰敗的預測:核能對全球電力需求的貢獻將從2006 年的14.8%下降到2020年的9.1 % 再到2030 年的7.1 %(PrognosAG2009 年)。我們後面會將繼續談論到這一點。

核能如何妨礙可持續的氣候保護

從以上研究結果可以很明顯看出,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核能不可能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另一方面由於全球能源系統的格局即將改變,越來越多的國家努力轉向可持續的可再生能源系統:風能、水能、太陽能、生物質和地熱,核能甚至成為影響能源格局改變的一個大麻煩。在這樣的新情況下,新的核電站根本沒有競爭力。但最重要的是它們成了全面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上的障礙。

足夠諷刺的是,在眾多核能運營公司中, 正是意昂公司的領導伍爾夫·本諾塔特在澄清事實中提供了關鍵的帶頭作用——儘管這並不是他的本意。2009 年初,英國政府召開了一個聽證會,討論已推出的可再生能源戰略。為了落實相應的歐盟目標,該計劃的目的是到歐盟目標規定的時間,將英國電力供應的大約三分之一替換為綠色電力。這一比例未來預計將進一步增加。根據聽證會文件的記錄,在聽證會上,意昂和隸屬於法國的國營電力公司(EDF)在聽證會上暢所欲言,提出有關促進核能的意圖(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局,2008 年)。這兩者的發言聽起來都像是在警告。意昂公司就警告不要「沒完沒了」地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否則公司將不會在英國本土上實施新建一個核電站的計劃。在他們對英國政府的聲明中,意昂公司的遊說者建議將綠色電力的比例限制在能源供應最大量的三分之一以下,而根據德國黑/ 黃聯合政府的計劃,德國將於2020 年之前就達到這個發電量。法國電力公司明確指出,如果綠色電力的比例超過25%,那麼將會影響其在英國建新核電廠的雄心。

在德國,與此相反,意昂公司及其支持者直截了當地表示,來自風能和太陽能的不穩定電力供應和核能之間存在的「系統衝突」。這種具有兩面性的爭論動機是顯而易見的:在英國取消新反應堆建設的初衷和在德國極力推動延長使用老化反應堆的使用的原因並不相同,在德國他們努力爭取延長反應堆的使用壽命,因為2009 年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力已經佔到德國16%的電力供應。無可爭議的是,在未來,出於經濟和安全的原因,核電站將無法適應日益增加的不穩定綠色電力供應系統以及高度波動的電力需求量。核電站只能月復一月地提供最大的電力輸出量。這是修建核電站的原因,也是核電站經營者有利可圖的原因。

誠然,今天當一些反應堆處於較高的運行水平時,他們輸出的電力值是可以被調節的。然而,這樣一個不尋常的過程會影響核電站運營的經濟性,因為從核電站負荷依賴的運作模式來看,生產的電力少則會影響它們的銷售量。同時,這樣做也是不安全的,因為有關反應堆的任何輸出變化都會涉及到額外的機械的、熱的和化學的壓力作用到反應堆的重要部件上。這正是法國國有電力公司EDF 在上述有關英國政府再生能源戰略的聲明中明確提及的內容。以歐洲壓水反應堆為例,法國電力公司發言人詳細指出為什麼在未來英國電力生產中綠色能源不應提供超過25%。理由正是核電站功率控制系統的局限性。當產能佔總供電比例不是非常大的情況下,現代的EPR 反應堆才能匹配得上可再生能源供電量自然波動的步伐。在一個出於持久性和氣候保護考慮的電力供應系統中,核能和綠色能源技術是彼此制約的。

然而,由於綠色能源只佔能源需求的一小部分,2010 年時的英國還遠不會面臨這種情形。而德國則不同,現在德國不同能源系統之間衝突帶來的不良後果已經很明顯了——並且這種狀況還會逐年愈演愈烈。在任意給定時間裡,當電網裡需要有大量風電和太陽能電力進入,而核電站不能有效地控制自身的發電量能力,以應對這種變化時,也就是不同系統電力供應衝突發生的時刻。這種現象造成的影響已經真實的發生了——例如,在萊比錫的能源交易所(EEX)中,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負電價格案例。這意味著能源供應公司儘管在生產並供應電力,卻蒙受經濟上的損失。這種情況初看起來非常荒謬,比如當一陣強風從德國吹過時,可以用於風電生產,而同時電力需求卻很低——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周末和公共節假日。例如2009 年的聖誕節,整整11 小時內,現貨市場的電力價格都低於零,甚至有時降低至負120 歐元每兆瓦小時。12 26 日,全日的平均電價是負35 歐元每兆瓦小時。在這種情況下,大型電站運營商仍然向電網供電並進行交易,這很快就增加到六至七位數字的交易款項。然而,迄今為止,對能源供應商而言,從額定負荷電站供應的數小時虧本電能所引起的損失,看起來比先降低發電量繼而再恢復他們巨大電站的輸出負荷所帶來的損失更小。

核能與可再生能源的競爭日趨激烈

無可爭辯,現在我們正面臨著衝突爆發的威脅。來自可再生能源電站的電力生產正在逐年增長。當氣象條件良好時,可再生能源電站可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這種情況已經越來越普遍。只要電網為綠色電力提供優先入網的權力,那麼大型核電站電力輸出被減少幾小時或幾天的情形會越來越常見。對核電公司來講,這是在2009 年底收到的一份很尷尬的聖誕禮物,並且這有可能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甚至會威脅到他們在能源領域的統治地位。到2020 年,綠色能源供應的電力比例預計會在2009 年佔總量16% 的基礎上增長一倍。德國聯邦可再生能源協會BEE)甚至認為可能會增長兩倍。在德國,卡塞爾市的Fraunhofer 風能和能源系統技術研究所對(IWES)電力供應進行了模擬,得出的結論是:在我們未來的能源系統中,按照連續運行模式設計的大型電站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少。在這樣的背景下,核能源公司會被迫擴大他們的遊說力度,以此來抵制可再生能源的進一步擴張,從他們的角度來看,現在電網上的核電站數量越多,情況就越危急。如果決定贊成延長反應堆壽命,那麼在德國基督教- 民主黨派與自由黨派3 的聯合政府與他們所推進過的核電公司之間就醞釀了下一個巨大衝突。

之所以反對延長核電站反應堆的壽命,不僅是因為其危險性,而且也擔心他們的連續運行模式會阻礙能源系統的重組,能源系統的重組有利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核電站反應堆壽命的延長甚至最終會導致能源系統的重組被完全擱置。

雖然在太陽能與鈾之間「系統衝突」的問題上,德國遠遠比英國、美國嚴重的多,不過政客們似乎遠沒有察覺到這一點。但經濟學家們察覺到了。在可再生能源的進一步劇烈擴張下,Prognos 公司認為核電站的電力輸出將不得不減少,並且會越來越經常(Prognos AG 2009 年)。德國環境咨商委員會(SRU)提交了一份文件中稱,連續運作模式的大型燃煤發電站或鈾發電站的擴張,與同期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發電形式的持續增長,是不兼容的。

環境專家公開宣稱:「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做出一個決定。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經濟上,堅持兩手都要硬的策略是沒有意義的」。之後他們果斷地爭取「一個支持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決定」。核能公司則選擇對這些言論不予理睬,他們擔心關於延長反應堆壽命爭論的荒謬性會被完全暴露。不難想象,一旦做出延長壽命的決定,他們會採用新的方式來應對可再生能源在德國電網中的優先入網權。

這些都清楚的表明,未來能源系統的競爭,也就是說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再是核能宣揚者企圖說服我們時所說的「互補共存」,而是「有你沒我」。核能公司用盡花言巧語去促成「無限的能源合作」,但並不奏效,在一個認為可再生能源將佔據我們能源供應的主要份額的系統中,這根本不可能實現。然而,根據2009 10 月的聯合協議,促成「無限的能源合作」正是目前執政聯盟在德國的目標之一。同時,聯盟還承諾延長核能公司核電站的運行壽命。這是根本行不通的。德國聯邦政府正試圖做不可能完成的事。

關於德國能否實現其在能源和氣候保護方面的長期政治目標,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設立了一個題為「德國——至2050 年氣候保護的典範」(WWF 德國,2009 年)的研究課題。調查表明,這個目的根本不可能實現,除非能源部門進行根本性的改革重組,並且一些部門(其中包括電力部門)在40 年內能夠真正實現零碳排放。要達到這個目標,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政界願意承受傳統經濟部門的阻力,去實施結構重組。世界的其它地方和德國一樣,問題的本質都是如何提高能源供應和利用的效率。有效使用能源的法則適用於很多部門,包括:建築部門、家庭,當然還包括工業生產過程和交通部門,並且還包括能源的使用從煤炭轉向天然氣,以及使用還在不斷增長的其它能源供給種類,包括太陽能、風能、水、生物量、地熱能源,這些新增能源絕大部分將會獲取持續的能源來源。「清潔煤」技術——即將那些可燃物(煤和天然氣)燃燒的時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分離並存儲在地層的深處——這種方法是否有效,並且能在何時、何地會取得顯著的成效,仍有待於觀察。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正如德國環境咨商委員會做出的評論,在這個巨大的變革過程中,有許多原因促使核能成為「一項阻礙技術」。這不僅是因為核電站額定負荷的發電方式極大地阻礙了能源消費結構向可再生能源發電轉變,而且由於核電站存在的災難風險以及需要相應的工程和財力的保證,這些都限制了能源系統的重組。此外,沒有任何其它技術面臨著像這樣的威脅:一個嚴重的事故或者對核電站的恐怖襲擊就足以讓公眾徹底抵制這一技術。如果有這樣的事件發生,那麼很可能大部分的核反應堆,至少在民主國家裡,要提前關閉了。

利用核能保護氣候是不切實際的

如果要實現和氣候相關的全球長期目標,就必須從目前建立在化石燃料和核能基礎上的能源消耗系統徹底的向可再生能源供應系統轉變。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由於與可再生能源供應相關的技術目前大部分都已實現,那麼這種轉變也是可以實現的。這種轉變越早開始實施,相應付出的代價也越小。轉變的結果就是會產生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系統,它同時可以減小兩個巨大的威脅——全球氣候變化和災難性事故。核能支持者不斷地宣稱「保護氣候」和「排斥核能」是矛盾的,其實這不過是他們基於自身利益而發明的一個新措辭。人類沒有必要非在一個魔鬼和另一個魔鬼之間做二選一。

在德國, 如果要想通過擴大核能發電量達到基督教- 民主黨與自由黨聯合政府的執政目標——到2020 年在電力行業實現二氧化碳減排40% 的目標(與1990 相比),那麼至少需要再建10 座新核電站。此外,還需要建設新的核電站來取代因使用年限過期而廢棄關閉的核反應堆。早在2002 年,一個德國聯邦議院的諮詢委員會認為在2050年之前完成二氧化碳的減排任務將主要依靠核能發電站的建設。科學家們認為,屆時將必須建設60 80 個新核電站才能完成減排目標的。相比之下,截至2010 年,德國可用的核電站只有17 座。

僅僅是在德國一個國家就已經如此,那我們不難預想「減少氣候變化影響的核戰略」在全球所引起的不良後果。要想達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倡的二氧化碳減排量,需要新建成千上萬的核反應堆。這對電力安全本身的威脅和災難發生風險將不再只是存在於30 個國家,而是在5060 個甚至更多的國家內存在。將會有成千上萬潛在的危險源遍布世界,在衝突地區這些危險源也許會成為新的軍事和恐怖襲擊目標。長期的廢料處理問題,以及在世界範圍內核武器數量失控、擴散的危險將會達到一個新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由於接踵而來的鈾資源短缺,現今常見的輕水反應堆將被迫在短期內被鈈燃料反應堆替代,而鈈工業過程中有再處理過程和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是更加危險、更加脆弱的核能源利用方式。最後,巨大的財政資源要投資於擴建新的核基礎設施,而不是用它來解決全球貧困問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9: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