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甄嬛傳》、《花千骨》等劇在國外如何成為香餑餑

作者:青瓷歡  於 2016-11-18 10: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影視|通用分類:大話影視|已有2評論

關鍵詞:甄嬛傳, 香餑餑, 如何

《花千骨》   

  《花千骨》

《微微一笑很傾城》 

  

  《微微一笑很傾城》

《何以笙簫默》   

  《何以笙簫默》

  高大上的美劇、有品位的英劇、唯美風的韓劇,這些外國劇種在國內一直有著大批粉絲。近年來,國產劇也逐漸走出國門開始圈粉。雖然到目前為止國產劇在海外也有了口碑,但並沒有像美劇、韓劇、英劇在國內這樣的影響力,換言之國產劇距離撬動國外主流影視市場、形成真正影響力的目標尚遠。

  國產劇收穫

  大量海外粉絲

  根據《步步驚心》翻拍而成的韓劇《步步驚心·麗》11月初在韓國SBS電視台上演了大結局,國產劇IP成功實現了海外輸出。這其實不是國產劇第一次出現在韓國熒屏上。去年5月,《何以笙簫默》就被引進韓國MBC電視台播出,緊接著《琅琊榜》登上了韓國中華電視台播出。

  之前,日本一直對《三國演義》《水滸傳》《大明王朝》等中國歷史劇偏愛有加,近年來《甄嬛傳》《琅琊榜》等相繼登陸日本電視台引起關注。2015年《甄嬛傳》在美國收費頻道Netflix播出,更是中國影視劇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但要論起國產劇的「海外粉」,東南亞國家絕對要排第一。從早年的《西遊記》《還珠格格》《孝庄秘史》等經典作品,到後來的《甄嬛傳》《花千骨》《羋月傳》等熱劇,再到時下流行的《微微一笑很傾城》,相似的文化背景讓國產劇在東南亞收穫了大量劇迷。非洲觀眾則十分青睞中國現代都市劇,早在2014年,《媳婦的美好時代》就「出口」非洲,之後《父母愛情》《咱們結婚吧》《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杜拉拉升職記》等電視劇更是席捲肯亞、埃及等46個非洲國家。與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國產劇外銷東南亞、日韓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相比,如今的國產劇已能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文化影響力有限

  出口賣出「白菜價」

  雖然走出國門的國產劇在數量和題材上有了大幅提升,但從文化影響力的角度看,國產劇的實力還遠遠不夠。

  首先,國產劇的海外粉絲主要集中在東南亞、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文化輻射有限,尚且形不成強有力的話語權。其次,國產劇在日韓地區的播出,也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影響的走馬觀花。《琅琊榜》《甄嬛傳》在日本、韓國播出的都非該國的主流電視頻道,觀眾群體十分狹窄,無法形成公眾話題。《何以笙簫默》雖躋身韓國三大電視台之一的MBC播出,但被排的播出時間是每周五凌晨一點這樣的冷門檔期。這些電視劇的播出也並未獲得當地主流媒體的宣傳。

  進入美國市場的《甄嬛傳》原本76集的長篇巨制被刪減壓縮成每集60分鐘、共6集的電視電影版本。如果說簡化劇情能夠方便美國觀眾理解,那麼劇中大量精彩台詞要信達雅地翻譯成英語可就真是「臣妾做不到」了,「一丈紅」成了「罪孽深重的紅」,「驚鴻舞」變為「飛翔的野鵝」,讓人不知所云。最終在美國的Netflix僅被評為2.5星,看來是把美國觀眾雷倒了。

  與文化影響力不足相對應的是經濟創收能力的欠缺,國產劇出口的「白菜價」讓許多影視製作人扼腕嘆息。《花千骨》製作人唐麗君[微博]就曾透露:「像日本市場,一提美劇單集可能是100萬美元,韓劇可能是20萬美元,中國電視劇賣得好的可能也就一兩萬美元。」據了解,多數出口國產劇只能賣到幾千元一集,甚至連幾百元一集的也不乏少數。

  擴充題材和傳播技巧

  才能走得更遠

  說到底,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真正在國內吃得開的影視作品,才能指望它們在國際市場上有所作為。當韓劇有了《來自星星的你》《匹諾曹》《太陽的後裔》這樣幾乎一年一部爆款,美國有了《權力的遊戲》《紙牌屋》這樣電影大片般的神劇,我們還好意思拿那些五毛錢特效、面癱式演技的國產劇出去PK嗎?

  從近年來出口的電視劇來看,還是存在著題材狹窄、內容雷同的問題。古裝劇大多以宮斗為主,現代劇則圍繞著婚戀婆媳打轉,很容易讓國外觀眾對中國影視劇形成固化印象。今年大熱的韓劇《太陽的後裔》給了國內影視從業者赫然一棒,中國明明才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重要力量,為什麼拍不出這樣的作品?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指出,「事實上,我們在文化上還遠沒有能夠拿出與中國崛起相對應的文化結構。」隨著網劇的興起,其多樣化的題材或許能為國產劇出口帶來更多可能性。

  影視製作模式的不匹配也成為阻礙國產劇傳播的一大因素。當下大部分影視製作成熟的國家、地區都進入了周播劇模式,觀眾已經習慣了一二十集的劇作長度,再回頭看看嚴重注水、拖拖拉拉的五六十集國產劇,難免會水土不服。

  國產劇走出去也要有的放矢,不能只關注國產劇的熱度,而不講究文化傳播的技巧性。比如《甄嬛傳》這樣的清宮古裝劇,在東南亞和日韓地區的接受度會比較高,而對於看慣了中國功夫片的老美們,巨大的文化背景差異會讓他們很難理解,一味地追求開拓國際市場,反而會弄巧成拙。

  除了主觀因素外,國產劇的輸出也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韓國就將韓劇等「韓流」輸出上升到國家高度,通過一系列政策優惠和支持推動文化產業對外擴張。今年2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稱,將在全國範圍內遴選優秀電視劇、電影、動畫片和紀錄片進行譯制資助,此舉被解讀為鼓勵國產影視作品「走出去」的有力措施。只有中國影視劇摒棄功利、浮躁,用真正的專業水準製作出反映中國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原創內容時,才能真正實現文化和本國軟實力的對外傳播。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8288 2016-12-2 16:49
先把中宣部廣電總局砍了.中國影視才會有出路
回復 青瓷歡 2016-12-2 17:29
8288: 先把中宣部廣電總局砍了.中國影視才會有出路
有道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2: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