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美猴王」。后歷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而學成之後的孫悟空,更成了各方勢力博弈的棋子,或者說,成為了撬動各利益集團收益度取的支點。
這些,難道都是偶然?孫悟空需求層次的遞進只是自身情感的自然發展?其間是否有無形的手推動事件發展?
我們先來看下原著。在孫悟空決心拜師學藝,做了個竹筏,準備渡海求緣(花果山在個孤島上)。這個時候,往何處拜師,孫悟空自己也無從知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飄哪算哪其實都行。這個時候,風不失時宜地出現了。《西遊記》是這樣描寫,「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
現在,問題來了!為何風偏偏把他吹向西北岸呢?
這是偶然嗎?或許是。
但是,如果把之前發生的諸多偶然事件串在一起,那就絕對不是。
這裡,我們不妨來捋一捋思路,或者說,前情回顧。
孫悟空從石頭裡迸出之後,遇到誰?猴群!同類嘛。感情也處的挺好。後來了,猴群發現了水簾洞。這裡就有個微妙的時間關係了。猴群應該先於孫悟空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偏偏為何沒有發現水簾洞。而悟空入伙之後,偏偏又發現了水簾洞呢?
其間可有玄機?

照例,我們翻翻原著:
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箇似滾瓜涌濺。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裡的水。我們今日趕閑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
這事情就奇怪了。難道平時猴子都不講究個人衛生?都不洗澡?通過平時猴群的行為交流,「理毛衣、剔指甲」。可見,這是一群極其愛乾淨的猴子。也就是說,這股山澗很早就發現的。也是他們平時主要的活動場所之一。
那麼,之前為何沒有猴子提議溯水尋源?解釋只有一種,這群猴子智商不夠,沒想到。但問題來了。先前沒猴想到,現在為何卻突然開竅了。而且是「眾猴都道」。這就很奇怪了,難道悟空的到來拉高了他們的整體智商?
其實可以這樣解釋,所謂「眾猴都道」,是一猴提議,眾猴附和道。因此,發現水簾洞,可能不是偶然的,是其中一隻神秘猴子主導的。
後面的事態發展就更有意思了。眾猴尋見水簾洞,見洞前水流湍急,卻誰也不敢一探究竟。此時,那隻神秘的猴子又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事件發展到這裡其實很明朗了:有人要把孫悟空推到猴王的位置!
更有意思的是,猴子是群居性動物,為了整個種群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一般都會推選一個猴王。而這個猴王,一般是通過殘酷的搏擊上位的。可花果山的猴群,至少在此生活了數十年,甚至更久(花果山天地初開時就已存在),居然一直沒有領袖,這是很難想象的。很明顯,空缺的猴王位置,一直是給孫悟空預留的。或者說,在孫悟空入伙之前,通過法力以及其他外力讓原先的猴王自然死亡。
那麼,這個布局的人又是誰呢?那隻步步引導孫悟空登上猴王寶座的神秘猴子又是誰?他為何不自己當王?神秘猴子是否就是神秘布局人呢?
當然,我們首先揭曉這隻神秘猴子的身份。
《西遊記》如下描述:「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內?」這是悟空在位若干年之後的一段人生感悟。但對於生死問題,他也是一籌莫展的。也就是說,如果沒人提點,孫悟空最終的人生命運,大概是老死花果山。
此時,這隻神秘猴子跳出來了,並且給悟空指明了一條道路:
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並且,給出了明確暗示:「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
此時,這隻猴子終於揭下神秘面紗:通背猿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