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曾國藩教子 唯讀書可改變氣質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5-1-15 06: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3評論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曾國藩寫給兒子的家信不僅表達了讀書改變一個人情操和價值觀的道理,也指明了要讀經典、要讀懂讀透的讀書方法。

書,要怎麼讀才對呢?曾國藩教給孩子的讀書方法主要有3條。

第一,要讀經典

因為曾國藩自己就是儒家標準的知識分子,所以他教曾紀澤讀書,從小就很有規劃,主要是以《十三經》和《二十三史》為根本。

按曾國藩的觀點來說,這些都是經歷過時間考驗的經典中的經典,而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經過實踐檢驗了的,這是最值得後人學習與吸取的。

我們為什麼讀書?是為了學習別人的智慧與思想。知識性的東西會隨著時間而不斷更新,但思想性的東西、智慧性的東西,越經過時間的沉澱,就越有學習的價值。

所以,讀書最大的捷徑,就是讀經典。經典一定要精讀,因為從學習的效率上來說,精讀要比泛讀還要重要。泛讀雖然也能學到不少東西,但學得多,忘得也多。但精讀就不一樣,能吃得深、吃得透。

第二,‌‌「一書不盡,不讀新書‌‌」

就是說一本書沒讀完的情況下,不要急著讀另一本書。事實上就讀書而言,有很多人有這種毛病,一下弄好多書,這本翻翻,那本翻翻,美其名曰讀了好多書,其實一本都沒讀完,一本都沒讀通、讀透。

而曾國藩主張一本沒讀完,就不要忙著去讀其他的書,這實際上就是沉浸的讀書法。國學大師王國維也說,學習的境界要先入乎其內,再能出乎其外。

讀書更是這樣,一本書,你要先能沉浸進去,你才能最終從中獲得有價值的東西。當然,曾國藩雖然主張讀書要沉浸其中,但他從來不主張死記硬背。

他對兒子說:‌‌「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說讀書沉浸其中,其實應該是一件非常輕鬆愉快的事,不要當成任務來死記硬背。

不過,讀書應該是件輕鬆愉悅的事,但這不代表像看閑書那樣就行。曾國藩主張看書的時候要能作札記,也就是看書的時候得學會動手,邊看邊寫,要‌‌「略作札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讀書時的所感所想,不論是心得體會,還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隨手記下來,這樣才能有助於讀而後學。後來,胡適先生就對曾國藩這種讀書作札記的方法最為推崇。

第三,就是培養個人的讀書興趣與方向

曾國藩對兩個兒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紀澤不喜歡科舉考試,不喜歡八股文,喜歡西方的語言學和社會學,曾國藩就鼓勵他按自己的興趣方向去讀書。

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對於曾紀澤感興趣的這些所謂的西學,曾國藩自己不是太懂,但他為了兒子也努力地去看了不少書。後來,曾紀澤寫成《西學述略序說》和《〈幾何原本〉序》,這兩本書出版,都是曾國藩親自批閱後為之刻版發行的。

對於老二曾紀鴻,曾國藩就更是這樣了,不僅鼓勵曾紀鴻培養出數學研究的興趣,難能可貴的是,曾紀鴻結婚之後,他的老婆郭筠是個喜歡讀書的女性,曾國藩覺得在那種重男輕女的社會環境下,兒媳婦能喜歡讀書,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在教兒子的時候,還順便教兒媳。郭筠不像曾紀鴻一樣喜歡數學,她只喜歡文學與歷史,這一方面曾國藩絕對是大家。所以在曾國藩的引導下,郭筠通讀《十三經註疏》和《資治通鑒》,也成了一個有名的才女。

 

作者:  思想聚焦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總裁判 2015-1-15 08:21
社會主義進入中國之後,這個民族將一蹶不振。
回復 來美六十年 2015-1-16 08:34
毛主席不是讀了許多書??????
回復 閑雲野鶴一忽悠 2015-3-2 11:21
來美六十年: 毛主席不是讀了許多書??????
是不少,讀偏廢鳥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2: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