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近10年上百名民營企業家落馬 成政治博弈犧牲品

作者:閑雲野鶴一忽悠  於 2013-8-29 11: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牟其中、楊斌、仰融、周正毅、顧雛軍、唐萬新、周小弟、田文華、蘭世立、黃光裕、黃宏生、李途純,徐明……」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多年來至少有上百名有影響的民營企業家落馬。其中擔任過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職務的至少有15人,福布斯或胡潤百富榜上榜富豪至少有23人,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優秀民營企業家、三八紅旗手、風雲人物、傑出青年等榮譽的超過40人,身家過億或者號稱身家過億的富豪過百人。

當企業家群體身陷囹圄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時,背後一定有體制性根源。政府掌握大量社會資源,民企需要與政府保持一種微妙關係,菜鳥物流董事長馬雲曾將這種關係形象地描述為,「我們一直在談戀愛,但是我們不會結婚。」只是企業和政府之間的盤根錯節讓企業無法擺脫政治漩渦,而且商業領袖鋃鐺入獄的背後常常是官員的落馬,本來追求經濟利益的企業家成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實德集團前總裁瘦多了

從一個「無人不識」的胖子,到「幾乎認不出模樣」的瘦子,大連實德集團原總裁徐明用了一年多時間。8月22日,徐明再次走進公眾視野,恍如隔世。

時針撥回到20年前,據媒體報道,與官方走得很近的徐明逐漸依賴多項政府工程,打造了實德「帝國」。2012年3月中旬,徐明突然「消失」,《南方周末》當時稱,「一度連他的家人和同事都不知曉這位41歲的富豪身在何處。」去年3月31日,《財經國家周刊》率先披露,3月15日晚,徐明「因涉嫌經濟案件被相關部門控制」。坊間似乎明白,與政府走得太近的徐明「攤上大事了」。

徐明的「倒下」對實德集團產生巨大影響。去年年底,明星足球隊大連實德被當地另一傢俱樂部大連阿爾濱「吞」下;媒體還一度披露,實德系目前的負債總額接近120億元,「其中,大部分的債務來自金融股權質押貸款,總額逾60億元」。對此,一直以來,實德集團從未對外披露到底欠了多少外債。

上百名企業家先後落馬

事實上,徐明不是第一個因政治成為階下囚的明星企業家。2010年5月中旬,被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和單位行賄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的黃光裕同樣與一些政治人物走得很近。

2012年5月最高法披露的典型案例中,黃光裕的內幕交易案中出現了前高官的名字—相懷珠。當時披露的信息稱,「被告人許鍾民將中關村上市公司擬重組的內幕信息故意泄露給李善娟及相懷珠等人。同年9月21日至25日,李善娟買入中關村股票12萬餘股,成交額共計181萬餘元。」

資料顯示,2009年1月,中央紀委證實,因涉黃光裕案,曾任公安部經偵局副局長的相懷珠和公安部原部長助理鄭少東一起「被帶走調查」。據《法制晚報》2010年7月23日報道,當天的一審宣判中,相懷珠以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沒收個人財產100萬元,同時,判處其妻李善娟有期徒刑1年7個月。此前坊間也曾傳聞,被「雙規」的商務部條法司原巡視員郭京毅也被傳與黃光裕「有染」。

最近的一個案例或許是金螳螂原先的老闆朱興良。據財經媒體報道,一位與之相識的人士稱,「朱跟官員走得很近。由於長袖善舞加上為人實在,他這些年積累了不少人脈,金螳螂頻頻接到大單」。

當然,走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對立面,同樣不能全身而退。比如,曾經的汽車業大佬仰融。據公開資料,2002年4月,因在投資杭州灣跨海大橋上的嚴重分歧,引發了仰融與遼寧省瀋陽市政府之間的矛盾;2002年10月21日,遼寧省人民檢察院以涉嫌經濟犯罪發出全球通緝令,正式批捕仰融。

而東星航空創始人蘭世立、原格林柯爾系實際控制人顧雛軍等人,無不在獄中喊冤,甚至直接上書舉報他們自認為違紀的官員。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多年來至少有上百名有影響的民營企業家落馬。

怎麼可能不去談論政治呢

值得思考的是,聯想集團原董事局主席柳傳志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一種保守、悲哀的態度,「中國的企業家是很軟弱的階層。」他說,「我只能服從環境,大環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改造小環境,要是還改造不了,只能好好地去適應環境,等待改造的機會,改革不了趕快脫險,不在改革中做犧牲品。」

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CEO閻焱也曾表示,企業家或許存在個人之過,但更多的原因還是在於制度之失。「中國對於創業者來講,是一個創業成本最高的地方」,而對於企業家莫談國事,他覺得說這話的都是既得利益者。閻焱說,「怎麼可能不去談論政治呢?在中國這樣的國家裡,你的生意,一切都是與政治制度有關的。」

在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看來,政府與企業和企業主的關係,實際上就是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說,「一旦政府對市場進行了過度介入,就會讓市場愈發覺得現有制度的約束比較大,進而就會出現政府主動接觸企業家,企業家為了獲得利益,又對政府官員受賄的情況。」

竹立家說,體制性問題源於權本位的思想,企業家該怎麼做,他們自己是知道的,明明白白做人。但現實是,在中國只有政府對資源進行分配,而具體到個人的話,一把手現象比較嚴重,企業對官員就好像進貢一樣,沒有一個公開透明的過程,權力失去監督,幾個人說了算,就有很多權力變現的情況出現。很多企業包括民營企業,不拍官員馬屁,不聯繫就拉不到工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3 00: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