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流:遲到的聲音-全國1428名各界人士再次要求加快新聞立法 [2012/03]
我是個因言獲罪的作家與記者,在無法無天的毛澤東時代,僅為一篇公開發表的小說「給團省委的一封信」,而劃為「極右份子」,無辜被關押整整23年。1980年「平反」回到原單位,仍從事記者、編輯工作。此後「下海」來到北京,一直從事不似媒體的媒體人。30多年來我總是為新聞和出版的立法,以及人民應有的言論自由呼喊奔走,不惜再次坐監殺頭。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新聞法,號稱「無冕之王」的媒體記者,僅僅是個權力與金錢的奴僕,根本不能說實話,更不能用手中的筆,去鞭撻社會的黑暗與揭示官場的腐朽,也不能監督權力者的為非作歹和欺壓人民的犯罪行為。
今日中國為何有如此諸多怪象?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如果中共再不開放言禁、再不制定「新聞法」、「出版法」,必將國不國、黨不黨,永遠沉陷在不可自拔的泥塘里。
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3年了,至今也不制定「新聞法」、「出版法「,至今也不給予人民群眾言論自由,這是極不正常的。只有一個解釋:執政的中共不是一個以人民利益為重的政黨,仍堅持沒有約束、沒有法治的專政極權主義的統治,是不能立足世界民主之林的,也永遠得不到老百姓出自內心的真誠的擁護和愛戴。雖有「萬歲」之聲,那是在警察刺刀下發出的。
為了國家的興旺,民族的昌盛,中共的長治久安,我們籲請全國第十一屆第五次人民代表大會,應將新聞與出版立法大事,納入議事日程。不孚眾望,以安國本。
我們這份1500人的公開信簽名信,議於2010年秋,成稿於是年冬末,由「渭南書案」引發。事起《中國檢察報》記者謝朝平,因揭露陝西省謂南市官員們的貪腐行為憤筆直書,寫了30余萬字的報告文學《大遷徙》。結果被渭南市權貴利益集團的「護院家丁」—渭南市公安局臨渭分局,不經國家檢察機關批准,繞過北京市公安局,千里奔襲,竟敢在首善之區的「天子腳下」抓走了謝朝平。他們是何等的篾視黨紀國法?是何等的無法無天?更可悲的是,竟無一部門站出來為謝朝平說句公道話。媒體無語,網路銷聲。終於激怒了首都一批有良知的老幹部、老作家、老記者,諸如李銳、李普(現已故)、胡績偉、江平、鍾沛璋、穆廣仁、陸超祺、高鋒、杜光、楊繼繩等,紛紛站了出來吶喊呼籲,逼使渭南警方無罪開釋了謝朝平。在此基礎上,由辛子陵、戴晴、鐵流等共議,發起了致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儘快出台「新聞法」、《出版法》的簽名活動。
第一稿是498人,第二稿(即現在發布的版本)是1458人。此版本由我負責在2011年「兩會」召開前夕的2月23日上網公布,誰知在2月20日出現了「茉莉花」事件。2月22日清晨,我把17份給全國人大委員長、副委員、秘書長的文本帶上,正欲乘車去郵局寄發,突然連同太太、司機被有關部門「綁架」。后經過理性的和平交流,對方希望此事勿與「茉莉花事件」交織在一起,提出暫不要在網上公布。同時還提出,在「兩會」期間,要求我不接受境外記者採訪,個人也封筆暫不要寫文章。有關部門負責人也承諾,在「兩會」後為我們老人搭建一個溝通對話的交流平台。出於對方的誠懇和我的信諾,相互握手言歡均表示理解,六個小時後放歸。但不久辛子陵先生被圈禁了。
此後,我謹遵承諾,嚴守言行底線,半年後獲得出入境解禁,與相對的自由行動。想不到2月15日,通州區國保大隊無視人的尊嚴和人格,竟然會同區文化委員執法大隊收去我自費編印的贈友資料「五七動態」和「潮汛」1800余冊。我多次提出,希望和平發還,可他們蠻橫不講理。方知原因仍是國家無新聞與出版法,這些號稱為人民服務的公幹人員,何有尊重人民的權利?何有重視人民的言論自由?他們認為這些都是顛復國家的「犯罪行為」。真使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除向高層周永康書記寫信告狀外,值此兩會召開前夕,特將封存凍結達一年之久的文本—「全國1428名離退休幹部、老一代新聞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再次上書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加快新聞立法。切實執行憲法第三十五條!認真兌現言論出版自由!」公開發表出來。
我十分愧對1428位簽名人,為了個人的身家安全,竟然埋葬了時代的呼聲,舉國大事,藉此向大家謝罪。
這封「全國1428名離退休幹部、老一代新聞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再次上書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加快新聞立法。切實執行憲法第三十五條!認真兌現言論出版自由!」公開信發表后,可能會給我和我的親人,帶來極大的不利:一是再次限制出入境自由;二是抓捕拘獄;三是從人間蒸發。
我是快80的老人了,管不到這樣多,只能聽天由命,禍福全在他人。正如溫家寶總理引用先賢林則徐的話:「苟為國家生死予,豈為名利趨避之」。為了爭取到一點點人民的言論自由,鐵流死而無憾!
2012年2月29日於北京通州潤園
附錄:
全國1428名離退休幹部、老一代新聞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再次上書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加快新聞立法。
切實執行憲法第三十五條!
認真兌現言論出版自由!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5條莊嚴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憲法將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列為公民的各項自由權利之首,宣示了其極端重要性。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中強調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2003年2月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民主黨派人士舉行的民主協商會上,胡錦濤主席明確宣告:新聞解禁、開放人民輿論陣地,是社會的主流意見和訴求,是正常的,要以立法形式解決。共產黨自身不改革,不改造,就會失去生命力,走向自然消亡。
2010年10月3日,溫家寶總理接受美國有線電視台主持人專訪的談話節目全文播出。溫總理答記者問時決斷地說:
言論自由對任何國家都不可或缺;中國憲法賦予民眾享有言論自由;人民對民主自由的訴求不可抗拒。
根據憲法的規定和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講話的精神,並鑒於當前實際情況,兌現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實為當務之急,特陳情如下:
我國言論出版自由的現狀
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自由權利未能切實兌現,由來已久。違反憲法此項規定的不良情況有愈演愈烈之勢。事實俱在,不容忽視。
194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盛典上制定的作為臨時憲法的共同綱領中即已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有思想、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訊、人身、居住、遷徙、宗教信仰及示威遊行的自由權。」1954年9月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 正式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也規定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從1949年9 月宣告建國起,61年過去了。從1954年9 月正式制定憲法起,56年過去了。從1982年制定新憲法起,又28年過去了。至今,本應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憲法規定的我國公民的各項自由權利,仍然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雖然現在出版單位和出版物從數量上看是空前地增多了,但是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是否得到了切實的保障,並不在於出版物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對出版物的內容有沒有非法的無理的限制,更在於大多數公民對於自己有多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親身感受。
大量存在的事實是;憲法對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的莊嚴規定,常常受到某些黨政機關另行制定的種種執行細則所否定,不少黨政官員甚至可以不根據任何法規,「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肆意踐踏公民的各項法定自由權利。不但隨意禁止觸犯了他們的私利和面子的或者他們不喜歡的報刊書籍的出版發行,甚至動用公安部門的力量,侵入公民的住宅,搜查和沒收電腦、出版物、原稿,抓捕記者、作家等等。對一些曾經發表較多民主言論的人士,則採取「分層管理」的措施,嚴加約束。最有利於發揚民主、表達民意的網際網路,也遭到莫名其妙的蹂躪,時常有一些網站被封閉,大量正常表達意見的帖子被刪除,其內容既不「黃」也不「黑」,只不過與所謂「主流」不甚一致,或者有些詞語被認為「敏感」。對尊嚴的憲法條文這種原則承認具體否定甚至「無法無天」的做法,既阻礙和破壞了公民以國家主人的身份參與和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現代化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也在世界上極其嚴重地損害了我們國家的形象,削弱了我們國家的軟實力。
我堂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名義上「當家作主」61年,但公民應當享有的言論出版自由竟不如回歸祖國前的香港。例如,現在有些內地公民的作品,還要拿到香港才能發表和出版,這不是香港回歸祖國以後的福蔭,而是沿襲殖民地時代的舊法。大陸人民的「當家作主」地位實在窩囊。國家宣稱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未免尷尬。
豈止普通公民,連共產黨的一些高級幹部也同樣沒有言論出版自由。竟有如此指令:凡是某人的作品,一律不得公開發表。甚至過去已經在黨報上發表過的文章也不許再轉載。例如:李銳1981年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紀念周小舟的一篇文章,在湖南新近出版的《周小舟紀念文集》中卻被抽掉了,只因為「北京通知,不能用李銳的文章。」這樣的通知,真是荒唐至極!李銳大聲疾呼:「這算什麼樣的國家?!新聞出版必須自由!扼殺公民的言論自由是完全違法的!」
豈止高級幹部,國家總理也不例外!2010年8月21日溫家寶總理在深圳發表《只有堅持改革開放,國家才有光明前途》的講話。談到「不僅要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新華社所發通稿竟然把講話中論述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刪掉。2010年9月22日溫家寶總理在紐約與美國華文媒體和港澳媒體負責人座談,再次強調了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隨後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發表的講話,也談及政治體制改革。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以及新華社通稿報道這些活動時,又把涉及政治體制改革的部分過濾掉了。
這些事情,如果追究責任,是查不到具體人的。顯然,背後有見不得人的看不見的手在操縱。他們自知違憲非法,不留文字痕迹,通常只是以電話通知出版單位:某人的作品不能發表、某事不能見諸媒體。打電話的官員不留姓名,叮囑執行者為其保密,但又嚴令必須執行。這種發號施令者竟然凌駕於黨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之上。他們從哪裡來的這樣大的權力,如此膽大妄為?
我們的核心要求是儘早制定頒行新聞出版法
憲法規定的言論出版自由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牆上畫餅,原因之一是有關部門以某些與憲法相背離的具體細則甚至只是以個人意志來對抗憲法。有數不清的清規戒律或個人的隨意性指令限制言論出版自由,卻沒有對言論出版自由做任何保障性的具體規定。而且,只規定了對不遵守義務和責任的各種處罰,卻沒有一條規定對壓制新聞出版自由者應如何處罰。根據憲法規定的原則,儘早制定和頒行權利與義務並重、旨在保障言論出版自由的新聞出版法,已成為當務之急!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屬下的有關委員會就提出了制定新聞出版法的議案,起草草案的工作已經著手進行了一段時間,可惜在80年代末被制止了。
建議全國人大重新立即著手制定新聞出版法,廢除管制新聞出版的那些違背憲法規定的言論出版自由的條條框框。從體制上看,就是傳媒從黨政機關直接控制改變為相對獨立,讓各種媒體從單純的「黨的喉舌」轉變為「社會公器」。對於「加強黨的領導」應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不可曲解,不能再以「加強黨的領導」的名義強化違背憲法的管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至今,居然沒有一部新聞出版法,這是極不正常的。說到底,就是怕依法辦事,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有法可據,不利於黨政機關某些人專斷行事。
沒有新聞出版法,卻有一個「出版管理條例」,一個「報紙管理規定」,一個「新聞出版保密規定」。這些條例和規定,雖然也宣稱「保障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權利」,但是基本傾向則是加強所謂「管理」。在名義上不限制各種出版物作者和新聞記者的自由權利,但是從對出版單位的管理方面做了大量限制性的規定。一切出版單位都必須有「主管機關」,而且對出版單位的設立規定了便於「加強管理」的種種嚴苛的條件。各級出版行政部門,出版單位的主辦單位、主管機關,都對出版單位嚴加管理,實行所謂「守土有責」,誰管理的範圍內出了所謂「出格」的問題,負責人要受相應的處分。這樣,就形成了管理越嚴越好、自由越少越好的局面。於是出版單位的工作人員,從責任編輯到總編輯,無不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寧可在未到「雷池」以前幾步就停步不前。
更需指出,「出版管理條例」規定,出版社的年度出版計劃及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選題,要經出版行政部門審核和備案;涉及重大選題,未在出版前報備案的出版物,不得出版。否則將受到警告、限期停刊整頓直至吊銷許可證的處分。(見「出版管理條例」第二十條、第六十一條)這是一種變相的預審制,在世界上是很落後的,在一百年前甚至更早就被拋棄了,為任何民主國家所不取。同時,出版管理機關還規定各出版社每年准許使用書號的數目,使得他們一旦出版了上面不滿意的書,第二年就被罰扣減不同數目的書號,直接影響出版社的經濟效益甚至威脅其生存,這是「出版管理條例」上也沒有的規定,更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鉗制出版的辦法。
之所以出現種種不正常的情況,還因為,在「條例」的限制之外,還有任何「條例」都沒有賦予任何管理權的部門在背後發號施令,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見於「條例」、「規定」的「潛規則」,像無形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出版單位工作人員的頭上。本來,「法無禁止即自由」,可是在我國,幾乎每天都有「條例」之外的各種指令下達於各新聞出版單位,而這些幾乎都是條例的「禁載條款」所未禁止的。
雖然「出版管理條例」和「報紙管理規定」都沒有規定每一出版物在出版之前必須送審,但是對於必須送有關單位審查批准才能出版的稿件範圍另有內部文件。即使其中有些規定是合理的,但由於界限不明,在執行中出版單位為了「保險」往往不得不擴大範圍,負責審查的單位為了「避險」也往往故意拖延時間,幾年也不批准的情況並不稀罕。
新聞出版總署對於出版活動是有法定的管理權的,自然也在發號施令,這也不準,那也不準。他們伸出的「看得見的手」,實際上後面也還是由「看不見的手」支配著。
在無新聞出版法可依而主管者隨意性很大的情況下,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缺少必要的保障,從根本上說是沒有成立自己的「出版單位」的自由,是已有的「出版單位」缺少應有的獨立地位的問題。即使按照新聞出版總署的規劃都「改軌轉制」成為自負盈虧的經營單位了,而自上而下、從「看不見的手」到「看得見的手」那一套「加強管理」的做法依然如故,公民的出版自由還是沒有可靠的保障。
我們的具體要求
在制定新聞出版法的時候,應當考慮到:
一、除了黨中央和省市黨委機關報刊以外,所有報刊都應該是民辦或國有而具備民辦形式的公共媒體。其特點是: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無需主管單位,以服務社會和人民為宗旨,依法自主經營運作。公共媒體由主辦單位或出版單位獨立負責;切實實行出版單位的社長、總編輯負責制。
二、尊重記者,樹立記者的公民代言人的社會地位。記者報道突發事件,揭發官員貪污、腐敗、瀆職、越權,是維護公民權利和為民請命的神聖事業,應受到保護和支持。實行「記者對事實負責,媒體對法律負責」。禁止地方政府和公安機關隨意抓捕記者的違憲行為,並追究此類案件的幕後操縱者,依法懲治,以申國法,以儆效尤。
三、取消限制媒體跨省市區進行輿論監督的禁令,保障中國記者在全中國領土上採訪報道的權利。
四、網際網路是交流社會信息和表達公民意見的重要平台,除確實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和侵犯公民隱私的言論之外,網路管理部門不得隨意封閉網站、刪除網帖和跟帖;取消網警;取消用金錢鼓勵人們發贊成政府意見的帖子的做法(這種做法使人分不清什麼是真正民意),限制「國家防火牆」(GFW)的防範範圍,或者根本撤除不利於公民表達意見、交流信息的「防火牆」。
五、中國公民有權知道執政黨以往施政的全面情況,包括領導人的功績罪錯。如實地敘述和客觀地探討我國歷史問題的書籍、文章,應准許在任何地方發表、印行,讓報刊、網路公開討論歷史上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
六、應當把大部分報刊民營列為新聞出版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聞出版法制定之前,允許一部分報刊改製為獨立自主的民營報刊,作為試點。歷史經驗一再證明,施政者與評議者高度一體化,自己搭台唱戲,自己鼓掌喝彩,很難和民意溝通實現正確領導。在「大躍進」期間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陸報刊雜誌、廣播電視,在「輿論一律」的要求下,只准歌功頌德,不許批評監督,沒有反映真實的情況和民意。黨和國家領導人聽不到不同的聲音,就既難發現、更難糾正正在發生的全局性的錯誤。幾千萬人非正常死亡和十年浩劫的沉痛教訓,應當永遠記取。
七、近幾年民間自發創辦了一些草根刊物,主要是刊發個人對自己親身經歷的回憶,免費分發,或在網際網路上傳遞,受到廣大讀者歡迎,而且對於搜集和保存活生生的史料起了很好的無可替代的作用。應當準予正式公開出版發行。
八、允許香港、澳門、台灣出版的書籍報刊在大陸公開發行。我國加入了WTO,在經濟上已經融入世界,企圖在文化上閉關鎖國,是違背改革開放的既定方針的。港澳和台灣文化從總體上來說是利國利民的,並非某些人眼中的洪水猛獸,其中有錯誤的可以批評,有不同意見可以爭鳴,沒有什麼可怕的,開放了利大於弊。
九、轉變新聞出版行政機構的職能,由制定多少個「不準」,轉變為保障信息準確、及時、暢通;由壓制封鎖批評揭露貪官污吏的稿件,轉變為支持媒體對黨政機關發揮監督作用。新聞法應規定,不許任何機構和官員非法地下命令封報刊、封網站、撤總編、抓記者,而要採取有效辦法切實保護媒體和編輯、記者依法行使採訪權、報道權、評論權、編輯權。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個千古不移的定論,各級各地各方面的領導人不會不知道。可是,有些執掌大權的人總是害怕放開實行言論出版自由會維持不了「穩定」。實際上, 在表面「穩定」的下面, 埋藏著大量不穩定的因素,有許多已經表面化。群體事件蜂起,正是許多官員專橫地侵犯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而又蠻橫地堵塞他們的言路,問題得不到解決而下情不能上達的惡果。如果言論自由實現了,輿論監督加強了,侵害公民利益的事件就能減少,發生了也比較容易疏通,群體事件自然就會減少以至消弭。用強力「維穩」壓制「維權」是不可能真正生效的,只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反感和反彈。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切實踐行政治體制改革,保障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及其他應有的自由權利,才是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保障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迫切陳情,敬希亮察。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附:上書人名單
上書人:
李 銳(原中組部常務副部長、中顧委委員)
胡績偉(原《人民日報》社長,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
江 平(原政法大學校長、七屆人大常委)
黃爾亮(原七屆人大常委、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
鍾沛璋(原中宣部新聞局局長)
高 鋒(原中國駐瑞典哥德堡總領事)
穆廣仁(原《新華通訊社》副總編輯)
陸超祺(原《人民日報》副總編輯)
薛 琳(原《新華通訊社》國際部幹部)
薛 真(原《解放軍報》副社長、總政辦公廳政研室主任)
袁 鷹(原《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
王永成 (原上海交大教授,歐洲科藝與人文研究院院士)
張忠培(原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杜 光(原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郭道暉 (原《中國法學》雜誌社原總編輯)
茅於軾(原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經濟學家)
蕭 默(原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藝術研究所所長)
庄浦明(原人民出版社副社長)
胡甫臣 (原中國工人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
張 定(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
於 友(原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
於浩成 (原公安部群眾出版社社長)
張 清(原中國電影出版社社長)
燕 凌(原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總編輯)
俞月亭 (原福建電視台台長、高級記者)
沙葉新 (原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
孫旭培(原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
林 洪(原人民日報社國內政治部主任)
陳泊微(原人民日報社國際部副主任)
張學洪(原新華日報社記者、總政辦公廳政研室主任)
周紹明(原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李 凌(原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
袁世垠(原世界知識出版社副總編)
林 晰(原《人民日報》工商部主任)
盧祖品(原《人民日報》高級編輯)
朱根華(原《人民日報》編輯,漫畫家)
於 風(原《人民日報》編輯
羅 焚 (原中國文聯國際部主任)
熊永年(原人民日報社主任編輯)
李定中(原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
林 鋼(原人民日報社高級記者)
宋 錚(原人民日報杜高級記者)
王 絮(原人民日報社吉林站編輯)
王中陵(原人民日報社吉林站編輯)
黎學文(原人民論壇編輯、記者)
林 璋(原人民日報社市場報黨支部書記)
杜 高(原《中國戲劇家協會》黨組書記)
徐慶全(原《炎黃春秋》副主編)
何祚榕(原《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編審)
姚監復(原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
辛子陵(原《當代中國》(國防大學主辦)編輯室主任)
錢理群(北京大學教授)
戴 晴(原光明日報記者)
鐵 流(原成都日報記者)
趙德強(原《教育研究》主編、編審)
鄭海天(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編審)
祝世華(原《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
趙立魁(原《農業電影製片廠》副總編輯)
謝朝平(原方圓雜誌社記者、「渭南書案」當事人)
魯維允《原中國縣域經濟報》主任編輯)
侍 強《原中國新聞雜誌社》社長、總編)
黃春波《原中國新聞雜誌社》副總編)
察 今(原《中國企業導刊》社長兼總編輯)
陳 堅(原《中國食品質量報》副總編)
馮 遲(原《中國食品質量報》常務副總編)
曉 亮(原《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編審)
劉 鵬(原《理論動態》編審)
於向真(原《中國兒童報》主任編輯)
杜 華(原《中國金融出版社》副總編輯)
丁磐石(原《中國社會科學》副總編輯)
石青野 (原外經貿部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
白祖誠(原北京市旅遊局黨委副書記兼北京旅遊學院院長)
梁志學(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員)
李羅鈞(原中國笫十九冶金建設公司黨委書記)
張立秉(原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技術中心黨委書記)
金眾智(原山西省宣傳部副部長、山西省記者協會常務)
荊 中(原中華全國工商聯經濟部副部長)
汪有芬(原《北京周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黎學文(原《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
程迺欣(原《中國婦女》(英文版)副編審)
貝 琪(原《中華物理醫學》雜誌編審)
丁 品(原《中國環境報社》主任記者)
曹思源(著名學者)
張顯揚(著名學者)
焦國標(原北京大學副教授)
張博樹(原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助理研究員)
周 舵(獨立撰稿人)
鄭海天(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編審)
袁世垠(原《世界知識出版社》副總編)
趙德強(原《教育研究》主編)
鄧葆宸(原《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
周良宵(原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毛崇傑(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劉長林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
鄭也夫(原北京大學教授)
郭世佑(原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孫鳳城 (原北京大學外語學院教授)
張存根(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導)
阮耀鍾(原中國科技大教授,現任世界漢文化聯合會會長)
田盛頤(原中央民族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朱德龍(原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
楊正治(原鐵道第二設計院教授)
尹 惠(原北京二外離休教師)
羅 林(原北京聯合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
秦篤烈 (原首都醫科大學教授)
盛森芝 (原北京大學力學系教授)
趙勝河(原北青干院教授)
郭於華(原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蔣品超(原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王學泰(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舒輔琪(原四川理工學院副教授)
舒其惠(原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楊伯華(原外交學院教授)
葉光庭(原浙江大學地科系副教授)
楊翊強(原長沙理工大學教授)
楊行峻 (原清華大學電子系教授)
余凱成(原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菃炬明(原四川體育大學離休教授)
張嘉諺(原貴州安順學院教授)
張曼平(原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吳根友(原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羅志強(原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楊智勇(原雲南民族大學教授)
何卓堂(原昆明醫學院教授)
和鳳鳴(原蘭州西北民族大學漢語系副教授)
賀承業 (原四川數學教授)
張允若 (原浙江大學新聞傳播系教授)
王 之(原大理師範學校副教授)
王從皎(原西南林學院副教授)
陳國璋(原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
春 鵬(原曲阜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祖述憲(原安徽醫科大學教授)
劉慧珊(原外交學院教授離休)
劉立介 (原湖南科技大學教授)
彭正普 (原鄭州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鄭權東(原航空發動機工廠黨校教授)
陳敏強(原山西省委黨校教授)
吳俊德(原渝州大學副教授)
陳延琳(原對外經貿大學教授)
張博樹(原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助理研究員)
尹儀方(原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李長生(原咸陽師範學院副教授)
查志楷(原昆明理工大學教授
李忠初 (原湖南科技大學教授)
孫文廣(原山東大學教授)
張肅文(原武漢大學教授)
高越農 (原武漢科技大學信息學院教授)
吳根友(原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浩 嶺(原杭州師範大學教授)
樊為池(原揚州大學農學院副教授)
何明棟 (原西南林業大學附中副教授)
何文貴 (原雲南大學法學院教授)
胡德海(原西北師大教授)
李國華(原昆明理工大學教授)
李志東(原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林 虹(原溫州師範學院教授)
林憲君(原四川省團校副教授)
朱 霏(原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諶東荄(原江西財經大學教授)
樓學禮(原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劉慶雲(原湘潭大學教授)
菃炬明(原四川體育大學離休教授 )
李亞寧 (原四川大學教授)
范亦豪 (原南開大學教授)
高積順(原蘇州大學法學院教授)
翟裕宗(教授)
孟建國(原深圳大學教授)
艾曉明(原廣州中山大學教授)
雷永生(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
李敉功(原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陳文莘 (原湖北黨校教授)
甘 粹(原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
龐小薇(《中央電視台》記者)
郭利新 (中央電視台編輯)
王 儒 (中國信息報編輯)
張景岩(原北京法學會秘書長)
羅印文(原《湖南日報》記者)
常 征(原《中華工商時報》江蘇記者站站長)
吳明先(原《信息時報》副總編輯)
彭頌聲(原《深圳特區報》主編)
俞稚夫(原《涼山日報》副總編)
陳小平(原《現代文明畫報》常務副總編輯)
許醫農(原《貴州人民出版社》副編審)
嚴永強(原《葫蘆島市電台》台長)
何 蜀(原《紅岩春秋》雜誌副主編)
胡 豪(原《新聞聯說》主編)
魏挽淑(原《淮安市廣播電視台》主任編輯)
唐寶林(原《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
王立則(原《海南法制報》總編兼社長)
石天河(原《星星詩刊》責任編輯)
艾 風(原《四川日報》社高級記者、新聞研究所長)
黃心培(原《東方報》主編、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黃志達(原《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
趙立魁(原《農業電影製片廠》副總編輯)
張清宇(原《山西文學》副主編)
鍾行果(原《地方志》辦公室副總編)
鍾行恪(原《地方志》辦公室副總編)
呂 欣(原《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幹部)
田奇庄(原《中國煤炭報》記者)
車忠文(原《四川青年報》編輯)
陳賜貴(原《新世紀書局》編輯)
陳瑞晴(原《北影文學部》編輯)
杜榮進(原《浙江日報》資深記者)
杜博智(原《甘肅日報》主任編輯)
丁 弘(原《南通日報》總編輯)
趙曉鈴(原《紅岩》雜誌社副主編)
張大芝 (原杭州大學新聞傳播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蕭祝前(原《剌玫瑰》主編)
江之滸(原《淮安日報社》主任編輯)
張 循(原《新聞報》總編助理)
解正中(原《大江雜誌》編輯部副主任)
金為民(原《溫州企業家報》主編)
居思基(原《新聞報》主任編輯,記者)
藍 芒(原《雲南僑報》編輯主任)
黎昌瓚(原《四川青年報》編輯)
李 冰(原《東方雜誌》記者、編輯)
李 恆(原《雲南日報》幹部)
李紹謙(原《湖南文藝出版社編審)
李昇平(原《衡陽日報》記者)
李亜林(原《四川日報》編輯)
李澤衡(原《雲南人民出版社副編審)
劉 冰(原《四川青年報》記者)
逆 舟(原《世界知識出版社》編輯)
歐陽勁(原《太平洋雜誌》總編輯)
彭鳴皋(原《邵陽市日報》)
彭建安(原《廣東省志科學技術志》副主編)
石瓊生(原《重慶出版社》編輯)
蜀 萍(原《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人事處處長)
唐世政(原《地方志(自貢市)》辦公室副總編)
提鍾正(原《甘肅人民廣播電台》)
王孔旭(原《江漢大學》副編審)
翁寒春(原《地方志(自貢市)》辦公室副總編)
吳徐辰(原《亞洲周刊》東京特約記者)
吳學良(原《雲南人民公安報》編輯)
辛成哲(原《詩詞世界》雜誌社社長)
姚寶珠(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譯審)
岩 石(中國現代史研究學者)
栗憲庭(中國著名美術評論家)
陶昌始 (原廣東省梅州市梅縣改革和發展局紀檢組長)
陶 勇(北京某雜誌執行主編)
顧菊英(原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副編審)
彭起英 (原西南林業大學副編審)
吳 味(當代藝術批評家、中世紀史學會會員)
郭定功(原湖南吉首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錢明鏘 (世界漢文化聯合會執行會長)
孫正荃(原《青海日報》記者,
羅 以(湖南衡陽詩詞副主編)
畢星星(原《山西文學》副主編)
白 刃(原山西省作家協會編審)
杜 仲(原攀枝花市文聯主席)
顏義先(《四川時報》高級編揖)
杜 嘉(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教員)
李志強(原江西青年報副刊部主任)
楊平省(原科技館教授、中國陳研會會長)
呂少柏(香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文藝出版社常務副會長)
徐應佩(原《南通日報》老報人)
蕭家正(《香港詩詞》執行主編)
顏義先(原《四川時報》高級編揖)
葉 翀(原《成都報社》美術編輯)
鄭漢生(原《重慶出版》社幹部)
畢星星(原《山西文學》副主編)
劉 荻(北師大學生、自由撰稿人)
白 刃(原山西省作家協會編審)
程巢父(《北京之春》主編、香港詩詞學會秘書長、)
鄧葆宸(原《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
杜 仲(原攀枝花市文聯主席)
劉禹軒(青島市文聯編審、離休幹部)
徐 熹(原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報》編輯)
皮公亮(原《長江日報》主任記者)
錢 鋒(原《長江日報》主任記者)
易善學(原《衡陽市電視台》記者)
胡顯中(原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編審)
羅 曼(成都民營圖書公司編輯)
汪 風(蒙自離休幹部書法協會會長)
吳 迪(原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教授)
吳 味(當代藝術批評家、中世紀史學會會員)
王永成 (歐洲科學、藝術與人文研究院通訊院士)
從中笑(邵陽市花鼓劇院演員)
白 丁(北京多媒介藝術家)
許 進(南通市電視機廠離休幹部、自由寫作者)
郭 頌(原《南方都市報》媒介顧問)
何志方(北京(世界大同論壇)發起人)
黃有韜(浙江、香港詩詞學會秘書長)
韓樹山(湖北十堰東風汔車公司報社編輯)
楊君德(雲南省農墾局書畫家、離休幹部)
黎明蘇(原重慶出版社退休人員)
軍 生(西安紀錄片工作者)
宋 晶(西安編輯)
王中陵(傳媒編輯)
陳仁德(重慶編輯)
李守玉(西安編輯)
王中陵(傳媒編輯)
宋 晶(西安編輯)
馬育忠(西安編輯)
高軍生(編輯)
陸清福(自由撰稿人)
周 舵(自由撰稿人)
段 躍(自由編輯)
徐行之(自由攝影師)
野 火(自由撰稿人廣東)
李 乾(自由撰稿人武漢)
李蜀皖(自由撰稿人)
林向松(自由撰稿人)
林屬金(自由撰稿人)
黃志道(自由翻譯家深圳)
閔良臣(自由撰稿人鄭州)
徐行之 (自由攝影師)
沈純理(自由撰稿人上海)
萬心逸(自由撰稿人貴州)
牟傳珩(自由撰稿人)
北 野(作家)
段肇楓(作家)
滕敘兗(作家)
趙啟強(作家)
屠燮昌(作家)
李世安(作家)
野 夫(作家)
柳 白(作家)
吳 越(作家)
黑星人(作家)
袁家德(中國(公民))
張子明(新疆詩人)
鄒延銘(新疆詩人)
李宗偉(新疆詩人)
蒲有達(新疆詩人)
湯少皓(新疆詩人)
職少勛(新疆詩人)
傅國涌(獨立學者)
漢 心(貴陽學者)
江 嬰(天津詩人)
陳和世(長沙詩人)
劉有權(重慶詩人)
葉匡政 (北京詩人)
寇洪濤(西安詩人)
廖國華(湖北詩人)
麥 子(自由派詩人)
李悔之(廣州著名博客作家)
劉 佳(攀枝花市群藝館畫師)
劉孔伏(歷史文化學者、中文獨立筆會會員)
陳 鶯(自由藝術工作者現居悉尼)
文祖鐸(桂林油畫家)
伍崇高 (四川洪雅自由攝影人)
鍾宇明(自貢美術公司畫家)
軍 生(西安紀錄片工作者)
劉正纚(原北京大成中學教師)
宋俊嶺(北京學者)
葉維佑(原北京工商大學教師)
喬 淼(北京師範大學)
王 毅(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
張 玳 (原北大附中高級教師)
鄧瑞全(原北京師範大學教師)
關秋嵐(原北大附中高級教師)
黃大地(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員、作家)
李 進(原水電設計院副處長)
李其媛(原雲南財經大學幹部)
衍 周(原東北空軍第八航校主任教員)
楊如蘭(原紅河州水電設計院副院長)
楊 維 (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幹部)
陳 瀾 (原成都鐵路局教育處科長)
馬興發(原江川縣第一中學副校長)
王建國(原江川縣小街中心學校校長)
田建模(原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教師.兩屆省政協委員)
王念祖(原江川縣第一中學校長)
王兆洪(原芒市華僑農場中學總務主任)
吳高興(原浙江台州供銷學校政治教研室主任、學者)
吳之伯(原昭通師範專科學校副校長)
周昌泉(攀枝花市群眾藝術館國家一級畫師)
趙 華(原保山河圖中學校長)
畢賓生(原江西省婦女幹部學校副校長)
高國發(原吉林省鎮賚縣委黨校副校長)
郭泳春(原省委黨校教員)
雷崇功(原貴州教師)
李興儒(原昆明市第二十七中學校長)
李國雲 (原雲南省保山市潞江農場中學校長)
李 斌(原紅河州教育局離休幹部)
王培中(原江川縣江城中心學校主任)
歐陽雨龍(原進修學校校長)
羅 福(原開遠市公路總段職校副校長)
宋君健(原湖南理工學院外語系資深學者)
蕭 遠 (原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學教研室主任)
江燕生(原中山大學北校區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羅友喬(原長沙交通大學分校校長)
蘇守義(原重慶市江北區魚嘴職業中學高級教師)
何道伍(中學教師)
劉伯勛(廣東中學教師)
彭家福(彌渡縣中心小學高級教師)
唐迎憲(自貢蜀光中學教師)
吳培中 (江川中學教師)
閻樹林(原揚州市中學教師)
姚京喜(原揚州退休中學教師)
尹寶風(江川縣路居中心學校教師)
馬躍三(原開遠市人民路小學教師)
錢德培(原揚州市邗江區中學高級教師)
屈楚平(四川甘孜州林業局812林場子弟學校教師)
屈園村(武漢某中學教師)
蘇建華(永德縣亞練中學中教一級)
陶渭熊(原重慶市璧山中學教師)
王大可(女,四川省自貢市一中高級教師)
王乃一(江川縣路居中學教師)
王明全(原川自貢第二十八中學校教師)
王泗華(原玉溪市農業學校教師)
王書元(原瑞麗三中教師)
王永祥(原大理市第二中學高級教師)
韋升裕(廣西平南縣大安高中教師)
魏 青(原溫州華僑中學歷史教師)
吳昌寧(原保山一中教師)
曾定華(雲南石屏一中教師)
豫 東(退休中學高級教師)
詹家英(原江川縣大雄寺小學教師)
張峨放(原深圳市萃園中學高級教師)
張福元(原雲南元陽縣小學高級教師)
張世雄(原玉溪三中高級教師)
張桐雲(原雙江中學中教一級)
張文殊(原連雲港技術學院教師)
趙維光(原開遠市崇文小學教師)
鍾行稱 (原自貢鳳凰中學教師)
周紹文(原江川縣一區中心學校教師)
徐克凡(原金華四中高級教師右派)
楊忠林(原永德縣亞練中學中教一級)
王宗元(原鎮康縣一中中教一級)
李 棟(原永德縣班卡中學中教一級)
林明理(原浙江省瑞安市中學語文教師)
陳大壽(原保山三中教師)
陳德明 (原曲靖農業學校高級教師)
陳述洲 (原雙江縣第一中學中教一級)
陳宗海 (原蘭州市城關區通渭路小學教師)
崔學義 (原滬西一中特級教師)
丁惠文(原瑞麗三中教師)
傅國棟(原昆明市第十九中學教師)
高文勃(原湖南省常德市技術學校教師)
高文江 (原雲師大實驗中學高級教師)
耿玉堂 (原雙江中學中教一級)
貢學寶(原江蘇丹陽教師)
顧延齡(原嵊州第一中學教師)
郭安忠(原江西省上饒縣楓嶺頭中學教師)
郭長文(原江川縣大營小學教員)
何紹楚(原雙江中中教一級)
何思成(原昆三中高級教師)
何興緩(原蒙自二中教師)
李昌玉 (原山東大學附中退休教師)
李成章(原威信縣小學教師)
李桂軍(原武陵中心小學教師)
李國元(原重慶市城建學校高級教師)
李時來(原雙江中學中教一級)
羅啟松(原昭通市小學教師)
劉宏文 (原江都市第一中學教師)
龍起興(原臨滄小學高級教師)
劉孟懿(原金平縣第一中學教師)
丁國平(安徽教師)
胡正榮(東南大學)
黃 寅 (原省電校高級講師)
馬鶴鳴(原大理學院教師)
蘇守義(原重慶市江北區魚嘴職業中學高級教師)
唐淼清(原衡陽環保環境生物枝術學院教師)
王 林 (原浙江師範大學教師)
謝增愚(原玉溪市農業學校教師)
熊岳俊(原雲南農業大學教師)
楊世萍(原雲南師範大學教師)
許炳星(原曲靖師範專科學校外語教師)
楊瓊芝(原大理師範學校教師)
尹賢緒(原蘭州交通大學教師)
於為人(原青島科技大學教師)
俞安國 (原四川省崇州市教師進修學校高級講師)
馬 琰(原西南林業大學老師)
麻 采(原外國語學校教師)
潘登榆(原四川教育學院教師)
彭文光(原雲南石屏關教管會高級教師)
錢 渝(原連雲港技術學院教師)
區 勇(原廣州鋼鐵集團職工大學教師)
張 和(原北京中學教師)
汪杏莜(原甘肅省特級教師)
王衍周(原東北空軍第八航校主任教員)
王志泉(原河北大學講師)
文一丹(原甘肅大學教師)
武進之(原華東師範學院教師)
顯 曾(原天津輕工業學院教師)
蕭瑞怡(原湖南冷水江市委黨校講師)
張海波(原中共箇舊市委黨校教師)
張石石 (瀋陽體育學院教師)
張迎新(裝備指揮技術學院教師)
章 楠(原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師)
章文岳(原大學教師)
周 明(原四川米易縣林業局教師)
盛敬堤(原成都市成華體育場教練)
李彥蓉(原昭陽區教師)
周以駿(原揚州市邗江區中學高級教師)
朱正琳(原湖北大學教師)
陳角色(原南京師範大學教師)
陳可榮(原東莞理工學校高級講師)
陳明勇(原四川綿陽教師)
陳偉卿 (原浙江師範大學教師)
程燐元(原中共昭通地委講師團講師)
丁國平(原教師安徽)
董慶華 (原玉溪市體育學校教師)
龔和忠(原四川自貢廣播電視大學教師)
何毅民(原吉林建工學院教師)
胡開雲(原昭通市廠辦學校教師)
黃鐘麟(福建漳州老年大學教師)
柯平憑(研究員同濟大學教師)
李國昌(原衡陽環保環境生物枝術學院教師)
李慶雲(原同濟大學外語教師)
李雅松(原成都市工業學校高級講師)
廖明璽 (原重慶井口中學醫生)
史金林 (原第三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許岳林(原溫州中西醫結合醫院主治醫師)
李蘊暉(原蘭州醫學院附屬一院醫生)
鄧暮飛(邵陽市一人民醫院)
呂清南(邵陽市人民醫院)
皮介臣(邵陽市一人民醫院)
姚昆明(自貢第一人民醫院醫生)
彭永峰(河北浩博律師事務所律師)
王烈恆(邵陽市一人民醫院)
王鉛沐 (原重慶精神病院醫生)
王文學(原江川縣江城醫院藥劑師)
鍾明全 (自貢第四人民醫院醫生)
張玉仙(原南京醫院醫生)
朱 華(原自貢第四人民醫院醫生)
程毅民 (原重慶急救中心醫生)
范家彬(原昭通市昭陽區衛生局中醫主治醫師)
馮健生 (原臨滄市勐瞞煤炭公司主治醫生)
郝亞琴(原廣州市暨南大學醫務室藥劑師)
閆永靜(攀枝花市紅棉畫苑書畫師)
余永慶(原中共昭通地區農業學校書記)
羅樹生(湖南醫師)
胡遠東(原自貢大安區醫院醫生)
李世安(原廣東省第二工人醫院藥劑師)
魯景秀(原鞍山市醫院醫生)
何仲祥(原重慶中醫院醫生)
徐 剛(江蘇醫生)
徐建達(原內蒙古醫學院醫生)
蔡德禮 (原臨滄縣鳳翔小學會計)
劉 穎 (北京大學中文系07級)
李幕唐(新邵縣資江完小教師)
李 儉(邵陽市完小教師)
雷志平(邵陽市東塔小學教師)
黃 合(邵陽縣小江水完小教師)
黃明忠(邵陽市湖區湖小學教師)
賀有源(邵陽市城南聯校教師)
何昆朋(邵陽市城西中學教師)
簡建成(邵陽市七中教師)
毋麥穗(西安市委黨校西安行政學院)
吳一凡(南京市第29高中06級學生現在紐西蘭求學)
楊象生(邵陽市西直街小學)
楊誌喜(邵陽市石橋小學)
徐建業(邵陽市茶元頭中學)
石景庄(邵陽市江湖小學)
肖 模(邵陽市教委)
劉 琳(邵陽解放學校
李芝軒(邵陽市羅市橋完小)
劉 健(邵陽市沙井頭完小)
劉建中(邵陽市中河街小學)
劉玉屏(邵陽市茶元頭中學)
楊毓蘭(臨滄教師進修學校會計)
張世美(原昆明工學院離休幹部)
熊啟亮(成都體育學院學生)
嚴怪愚(湖南師大)
楊承民(博士)
李 文(原西南大學工作人員)
林桂榛 (獨立學者)
王 成(浙江杭州律師)
王可錚(華中師範大學學生)
申石權(邵陽市一中教師)
馬少僑(邵陽市二中教師)
田公亮(原成都大學教師)
莫奇才(邵陽市三中教師)
尹金麟(邵陽市二中教師)
餘勇超(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學生)
袁 野(原國防大學學員)
曾 毅(邵陽縣六里橋中學)
曾 勇(武漢大學大二學生)
駱曉澤(河北大學生)
楊進清(大學生)
毛文蘭(雲南陸良小學)
潘晨光(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潘繼岳(雲南陸良中學)
秦健明(上海師範大學學生)
沈 潤(浙江財經學院學生)
沈 重(南昌大學歷史系)
唐碧玉(原金平縣第一中學)
王 楊(天津體育學院學生)
王曉翔(西南科技大學學生)
劉雲鵬(北京印刷學院學生)
管思聰(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08級學生)
郭春龍(北京學生)
張舒遲(北京大學學生)
薄 然 (北京大學學生)
賴竟歐(海外學生)
劉傳國(大學畢業生)
劉忠軍(西安外國語學院學生)
任堯泉(東大學威海分校學生)
宋黎文(原江漢大學學生)
蘇曉軒(甘肅學生)
譚 雄(湖南株洲大學生)
王 道(湖南師院)
溫享龍(大學生)
姚洪波(邵陽市東塔小學)
雷鵬飛(雲南昆明大學生)
冷留萍(原揚州大學學生)
李 聰 (湖北中國地質大學學生)
李 群(瀋陽遼寧大學學生)
李香瓊(四川大學幹部)
李澤偉(雲南昭通師專學生)
練鴻志(湖南石油化工技術學院學生)
劉雲鵬(北京印刷學院學生)
管思聰(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08級學生)
郭春龍(北京學生)
張舒遲(北京大學學生)
薄 然 (北京大學學生)
賴竟歐(海外學生)
劉傳國(大學畢業生)
劉忠軍(西安外國語學院學生)
任堯泉(東大學威海分校學生)
宋黎文(原江漢大學學生)
蘇曉軒(甘肅學生)
譚 雄(湖南株洲大學生)
王玉林(原東北空軍第三航校飛行員)
王越洲(上海大學學生)
魏 強(江西藍天學院學生)
魏伯雲(原浙江大學圖書館館員)
文 廣(瀋陽遼寧大學生)
吳 銳(山西大同大學生)
夏偉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生)
顏義先(四川大學)
魯長泉(中學教師)
俞益敏(退休教師)
陳建中(中學教師)
趙 旭(蘭州教師)
陶 劍(湖南教師)
杜萬安(湖南教師)
陳蕾蕾(洛陽教師)
陳奉孝(退休教師)
王 道(湖南師院)
周佳寧(武義縣學生)
張 鵬(上海大學生)
李 榮(邵陽市一中)
李 宇(邵陽市二中)
江舜臣(邵陽市三中)
鄧年華(邵陽市一中)
石桂辛(邵陽市一中)
左 智(邵陽市一中)
艾余衡(邵陽市二中)
肖蒼玉(邵陽市五中)
熊光裕(邵陽市一中)
粟海洲(邵陽市一中)
石桂辛(邵陽市一中)
聶明德(邵陽縣一中)
嚴其耕(邵陽市二中)
王玉竹(邵陽市二中)
杜曉英 (學生)
馮 軍(學生)
關澤鵬(學生)
楊 正(學生)
黃軼軒(新聞系學生)
季 風(六四貴州學生)
余 文 (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
唐吉田(北京律師)
齊騰達(北京師範大學學生)
盛婧禕(北京學生)
孫曉晨 (中國政法大學學生)
魏歡歡(中國政法大學學生)
董世聰 (中國政法大學學生
蔣傑慶(中國政法大學09級學生)
何寧旺(廣西百色師院)
胡廣東(河南工程學院學生)
郭 墉(邵陽縣第九中學)
陳俊瑛(邵陽市洛陽洞小學)
周彩貞(邵陽市計後街小學)
向吉凱(邵陽市資江補習學校)
王兆華(邵陽縣白洋鋪小學)
王劍秋(邵陽市府後街小學)
藤 易(邵陽市西直街小學)
姚 信(邵陽市西直街小學)
劉緒貽(武漢市武漢大學)
龍 仲(邵陽市一中)
劉亞民(新邵縣一中)
劉一禾(邵陽市二中)
劉湘安(邵陽市二中)
李鐵漢(邵陽市五中)
林俊傑(南京師範大學)
林 虹(原溫州師範學院)
劉忠軍(巴黎教師西安外國語學院學生)
王麗娜(河北省圍場縣永合義村大學生聯誼會聯絡員)
鄭朋成(圍場縣永合義村大學生聯誼會聯絡員)
吳 剛(圍場縣永合義村大學生聯誼會會長)
張風麗(河北省圍場縣永合義村大學生聯誼會聯絡員)
張 岩(河北省圍場縣永合義村大學生聯誼會聯絡員)
李 榮 (原南京理工大學工程師)
劉皓波 (原重慶市設計院建築結構高級工程師)
郭定功 (原湖南吉首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
李榮光 (原湖南教育學院副廳級)
周婉榮 (原湖南教育學院機關總支書記)
梁富傑 (原甘肅省測繪局高級工程師)
謝賢村(原山西陽泉市閥門公司高級工程師)
徐福蓮 (女,原甘肅省145勘探隊技術員)
吳傳松 (原湖北省電力試驗研究院工程師)
李壽統 (原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工程師)
段協平 (原山西臨汾市委農行員工)
金問信(原中國科學院航空遙感中心副主任、高工)
田國璋(原中國科學院工程師)
邵正祥 (原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昆明院研究員高工)
楊少瓊(原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研究員)
陳士敏(北京青牛科技有限公司運維工程師)
紀增善(原北京光華染織廠高級工程師)
廖 健(北京DOER軟體公司工程師)
毛微昭 (原浙江省政協委員、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劉興家(原中航工業東安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
岳建一(北京學者)
蔡榮哲(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陳家珍 (原臨滄市工商銀行助師)
陳 平(原四川省社科院研究人員)
陳樹祥(原瀋陽市自動化儀錶廠工程師)
陳遂懷(原廣州市黨校研究員)
鄧永固(原四川遂寧蓬溪縣高升鄉政府林業工程師)
鄧有聲(原湖北襄樊機床廠高級工程師)
鄧 平(原湖南省副調研員)
丁慶義(原雲錫公司白山礦工程師)
丁志遂(原南京植物所研究員)
丁志遂(原南京植物所研究員)
董長林(原東北製藥總廠藥物研究院工程師)
範文超 (蒙自人民銀行經濟師)
範文秀(原西南林業大學高級工程師)
范興華(原湖北省漢口公路局工程師)
范永長(原瀋陽市大東區汽車修理公司工程師)
方小芬 (原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工程師)
馮志軒 (原中央機械工業部高級經濟師)
龔心若(原陝西省地質勘查局實驗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郭 雄(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郭賢良(原電力設計院工程師)
何 燕(原遼寧省義縣糧食局、工程師)
何步己(原衡陽拖拉機廠經濟師)
何進良(原臨滄博尚制釘廠工程師)
何英偉(原東北空軍第三航校電氣工程師)
侯衍鋒(原海洋包裝材料廠工程師)
胡孝師(原自貢大安鹽廠工程師)
黃 然 (博物學者、高級工程師)
黃任民 (原南京煉油廠高級工程師)
黃曉龍 (原重慶市南岸區高級養殖工程師)
黃逸林 (原科技工程企業高級工程師)
姜艷雲(原瀋陽熱力公司工程師)
匡亦光(原攀鋼公司工程師)
雷英藻(原臨滄縣工商聯合會會計師)
李 澈(原中交第一航務工程設計院院長)
張淡影(原八一無線電廠高工)
馮岳嵩 (原二灘電站工程師)
李振一(原302所高工)
林聖然(原遼寧省綏中縣農場工程師)
余華林(高級工程師)
施均安(原昆明鋼鐵公司經濟師)
施之道(原臨滄市勐臘煤炭公司會計)
王 健(上海工程師)
李 榮(原南京理工大學工程師)
李 湘 (原昆明市盤龍區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李發旺(永德縣水電局工程師)
李國昌(自貢大安鹽廠工程師)
李蘿生(水電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李壽統(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原工程師)
李文堯 (人民銀行經濟師)
李玉泉(原前所果樹農場氣象工程師)
李玉勇(威盛電子技術支持工程師)
梁富傑(原甘肅省測繪局高級工程師)
廖煥然(原廣州軍區防化技術大隊高級工程師)
廖巽風(原昆明環機廠高級工程師)
廖子博 (四川天思科技程序員)
凌宏運(原理文造紙有限公司軟體工程師)
劉伯元(原雲南省水文局高級工程師)
劉芳俊(原雲南錫業公司高級工程師)
劉皓波 (重慶市設計院建築結構高級工程師)
呂伯春(原蕪湖5720廠高級工程師)
毛 超(原淮北機械工程師)
馬志新(原臨滄市工商銀行助師)
高永海(原天津一級註冊建築師)
梅忠恕(電力實驗研究所教授,工程師)
倪立學(原臨滄市地區河底崗水泥廠工程師)
齊國章(原水電設計院工程師)
彭志一 (原上海通用機械(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
朱耀光(原上海市寶山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工程師)
周建文(原天津大港油田高級工程師)
鍾 雁(成都市城市雕塑繪畫院工程師)
鍾安河(原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張有志(原國企揚州冶金機械廠退休高工)
張文洪(原自貢建築設計院工程師)
張 荷(原圈掌勐底農場會計師)
葉愛博(退休工程師現住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
楊小平(原四川宏華友信石油機械有限公司工程師)
楊理帆 (朗訊科技,軟體工程師)
延奇南(原廣州市美術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許為南(原東北空軍16師機械工程師)
徐厚生(原大慶油田工程師)
謝小玲 (原國企高工/謝韜之女)
謝雲俊(原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總會計師)
謝賢村(原山西陽泉市閥門公司高級工程師)
肖芳華(廣東深天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肖及中(原重慶三建公司高級工程師)
向光生(原雲南路橋公司總工程師)
吳明春 (原雲南省水文水資源局高級工程師)
吳傳松(原湖北省電力試驗研究院工程師)
吳 銳(原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吳 非(原廣州軍體院電教中心美術工程師)
王書瑤 (原國家稅務總局研究員)
王丕堯(原遼寧省第二建築公司技術員)
王 霄(原河北科技師範學院,正高級經濟師)
王 平(原臨滄縣建設銀行工程師)
彭大勝(北京正道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諮詢師)
沈 斌(上海蘇爾壽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工程師)
錢伯如(水電開發公司級高工)
邱英能(廣州私營企業工程師)
張立秉 (原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技術中心黨委書記)
金眾智(原山西省宣傳部原副部長)
董小英(原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杜嘉原(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教員)
傅占魁(原中國民進黨湖北省委員)
高 鋒(原中國駐瑞典哥德堡總領事)
孫漢城(原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技術應用研究所所長)
劉志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錢煇焴 (原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研究員)
於宗瀚(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退休研究員)
張耀傑(原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孫開泰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湯學智(原中國社會科學院退休研究員)
蔡 軍 (原浙江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處級調研員)
石 草(原航天工業部中國長城工業公司幹部)
汪廷奎 (原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王華彩(原中共昆明市委統戰部幹部處長)
應山紅(原衡陽市市委組織部顧問)
趙 群(原成都軍區政治部幹事)
王 靜(原河南省衛生廳副廳長)
楊樹昆(原昆明市中級法院高級法官)
白雅琴(原圍場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常正山(原上海科學院研究員)
呂 朴(原國家發改委幹部)
倪艮山 (原國家經委幹部}
俞梅蓀 (原國務院辦公廳秘書)
王懷祖(原國家稅務總局幹部)
陳瑞金(北京離休幹部)
何光滬(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律師)
蔣宗禮(中國電子學會會士)
李紅騎 (原二炮後勤部生產部北京華強實業總公司總經理)
李成忠 (原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教育培訓中心經理)
李明華(原中國笫十九冶金建設公司科長)
林 木(原中科院科研人員)
魯 軍(原北京通卡公司總經理)
穆學謙(原北京影學院幹部)
錢 宏(中歐社會論壇首席顧問)
唐蔭泉(原中國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紀委書記)
王北碧(原農業部退休技術人員右派分子)
周元山(原中國第一冶金建設公司處長)
岳連海(原北京軍區二炮外語翻譯)
周紹明(原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任建樹(原歷史學家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原中國陳研會顧問)
任 眾(原北京市公安局勞改局幹部)
錢煇焴 (原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研究員)
冷 明(北京退休幹部)
吳業中(原北京市工商管理局幹部)
陳 兵(北京市海淀區光大花園業主委員會主任)
王立安(原浙江省六、七兩屆政協委員)
常泳東(原開遠市黨務局幹部)
陳甲午(原泰興市商業局幹部)
陳啟明(原四川省水利廳幹部)
董建民(原保山市國稅局幹部)
竇 敏(原昆明市輕紡供銷公司黨辦主任)
馮鍾驥(原空司作戰部參謀)
關詮歌(原省高級法院處級檢查員)
何真信(原自貢市勞動局幹部)
黃 然 (原博物學者、原江蘇南通博物院代院長)
黃承勛(原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幹部)
黃 然 (原博物學者、市高等教育辦公室主任)
江 平(原政法大學校長、七屆人大常委)
李德強(原大關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李曉芸(原成都市農工民主黨副秘書長)
李雲燦(原江川縣教育局局長)
李哲洪(原永嘉縣法院院長)
蘇 瑛(原河口縣審計局局長)
蘇良沛(原成都市參事室主任)
譚顯殷 (原重慶市宣傳部副部長,市高等教育辦公室主任)
唐安綺(原廣東省梅州市梅縣改革和發展局原紀檢組長)
陶昌始(原廣東省梅州市梅縣改革和發展局紀檢組長)
汪兆鈞(原安徽國寶集團董事長)
王家典(原江蘇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
張乃澄(原雲南省教育廳幹部)
趙永勇(原新余市人大常委)
張渙村(原中國水電十四工程局幹部)
趙純武(原廣東省審計廳辦公室主任)
李羅鈞(原中國笫十九冶金建設公司黨委書記)
曾德琪(原雲南煙草研究所所長、江蘇南通博物院代院長)
張 路(原省檢察院老乾)
藏野農 (原雲南省委黨校副校長)
瞿和平(原重慶市高等教育辦公室主任)
謝顯倫(原昭通市經委副主任)
白孟秋(原東北空軍第三航校飛行員)
朱爾剛(原東北空軍幹部)
蔡 駿(原泰州市規劃局幹部)
曹應珍(原臨滄市外貿公司經理)
曹之清(原雲南農科院幹部)
陳 平(原四川省社科院研究人員)
陳 奇(原昆明鐵路局政工師)
陳 星(離休幹部)
陳棟基(原上海虹口區文化系統幹部)
陳樊華(原彌勒縣供銷社幹部)
陳季斌(原湖南安陽縣農科院棉花研究所)
陳立德(原自貢機械二廠廠工會主席)
陳文蘭 (原臨滄市建築公司統計員)
陳 星(中國選舉與治理網網友)
陳作驟(原溫州鹿城區僑辦主任)
崔汝益(原威信縣委財貿部部長)
戴傳熹(九三學社社員,民營企業家)
戴開訓(原鎮雄縣司法局副局長)
丁純先(原盈江縣財政局幹部)
董福光 (原耿馬商業局經理)
董克讓(原雲南省新聞出版局離休幹部)
杜紹宇 (原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幹部)
範金敏(原雲南蒙自人民銀行幹部業餘作家)
範文忠 (原蒙自地震辦負責人)
馮 懿(原雲南建安公司幹部)
馮正虎(上海中國人權活動家)
符加洪(原昭通市昭陽區公安局)
傅 升(原院長)
傅厚安(原重慶醫藥公司幹部)
高 樂(原十四冶幹部)
高 芒(離休幹部)
高 野(西安民主黨派人士)
李萬明 (原渭南市移民局工會主席)
高安華 (旅英作家)
龔學珍(昭通市李荷生同志遺孀)
龔澤亮(民營企業家)
顧志華(原揚州水產公司副經理幹部)
關筱芹(原上海寶冶公司副科長)
黃曉麗 (舊金山微電子公司副經理)
賈民卓(原撫順市木材公司幹部)
郭 炎(原民盟成都市委幹部)
郭家鳳(原普洱公路管理局幹部)
郭家源(原雲南省元陽縣建設局局長)
何昌龍(原美國Enery集團(中國)銷售副經理)
何浩正(原昭通市鹽津縣委組織部部長)
何琴詩(原長春鐘錶總廠幹部)
賀振富(原鎮雄縣政法委副書記)
侯遠飛(長沙麓之風圖書有限公司)
后永年(原大理學院保衛處長)
胡 仲(原南京農業大學科長)
胡俊卿(原鹽津縣工商局職工)
胡興禎(原錦州女兒河紡織廠工會主席)
胡云賢(邵陽市防疫站)
黃承勛(原四川醫學科學院幹部)
黃達漢(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黃德水(離休幹部)
黃麗霜(原雲南蒙自人民銀行幹部)
黃美才 (原蒙自縣糧食局老乾)
黃明清(原自貢高壓容器廠車間主任)
賈庭舉 (原臨滄市建築公司支部書記)
江海星(原廣東省出版集團審計師)
江 濤(原廣州市天河區愛國衛生辦公室辦事員)
江文華 (原江川縣大街供銷社)
江雁玲(原廣州市東山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護士)
姜省三(邵陽市公安局)
姜萬里(原瀋陽市塔灣街道辦公室副主任)
蔣光輝(邵陽市廢舊物資回收利用公司)
蔣維亮(原重慶市博物館員,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蔣維中(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金福田(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金明元(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金 煊 (原揚州市科技情報研究所副研究員)
金 陽(原中國電銲條廠外貿處處長)
孔德亮(原魯甸縣供銷社農村股股長)
孔祥玲(原雙江木材站支部書記)
蘭春波(原成都鐵路局幹部)
郎文鴻(原市工行西山支行幹部)
雷潤澤(原四川達縣幹部)
李 文(原中石油基層科員)
李 雅(原松成都工業專科幹部)
李愛媛(原雲南省農科院研究員)
李桂晴(原湖南邵陽市委)
李建榮(原威信縣商業局幹部)
李進民 (易門礦務局離休老乾)
李俊傑(離休幹部)
李康湖(原南邵陽市委)
李樂天(原湖南邵陽市委)
李明楊 (原四川建設工業物資公司)
李榮光(原湖南教育學院離休幹部)
李汝高(原自貢六中副校長,離休幹部)
李少楷(原昭通煙廠捲煙經理部主任)
李雙紅(原長江科學研究院幹部)
李學文(原開遠市房管局幹部)
李 雅(成都離休幹部)
李一凡(原雲南會澤鉛鋅礦礦長)
李一磊(南昌市社會批評家)
李蔭祥(原曲靖市檢察院離休幹部)
李玉蘭(原山海關船廠幹部)
李運禹(原彌勒縣圖書館館長)
李兆祺(原雲南外貿局幹部)
栗憲庭(美術批評家、策展人)
廖 慧(IM廣州公司銷售經理)
廖人傑(原雲南小龍潭監獄老乾)
廖先體(四川商業集團公司)
林 原(原江蘇南通博物院代院長)
林蕙清(原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婦幼保健院醫師)
劉 森 (原雲南大學政治專科學校馬列教研室主任)
劉成端(原昭通市鹽津縣紀委副書記)
劉傳雨(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昆明院科長)
劉芳嘉 (原西南林業大學附中高級教師)
劉克文(原東北空軍飛行員)
劉啟昌(原南京轉業幹部)
劉士輝(廣州律師后)
劉士鳴(原臨滄縣公安局離休預審員)
劉世傑(原重慶三人民醫院醫生)
劉文介 (原民革成都市委常委)
劉文忠(上海、中文獨立筆會會員)
劉緒光(原自貢鑄鋼廠工程師、新余市人大常委)
劉兆豐(原四川省計委副主任)
劉宗猛(原鎮康縣防疫站主管醫生)
劉祖萱 (原中冶公司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老乾處處長)
盧菊生(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盧玉秀(原雲南電網公司幹部)
呂林科(原威信縣農機公司幹部)
呂雲娥(原昆明冠生園食品公司辦公室主任)
馬懷麟(原開遠市商業局科長)
馬茂炳(原昆明國稅局科長)
馬兆庚(原大理州製藥廠支部書記)
倪之棟(原雲南藝術學院幹部)
聶西文(原昭通煙廠經濟師)
彭 標(原雲南省水電設計院幹部)
彭 丹 (原成都市總工會幹部)
彭海鈞(原昭通市鹽津縣煙草公司經理)
彭鏡輝(原甘肅省供銷社幹部)
彭連源(原邵陽市勞動局)
彭慕陶 (原成都市政府幹部)
邱 飛(原衡陽市群眾藝術館市舞蹈協會主席)
邱永森(原水電設計院工程師)
曲尚志(原衡陽市第一律師事務所所長)
卲俊臣(原成都市科委)
沈雲彪(原內蒙古突泉縣文化局副局長文教黨委委員)
時中光(原雲南省農科院研究員)
史智華(原江川縣農牧局科員)
史宗寶(原錦西鋼鐵廠幹部)
舒 彬(原昆明市科技局幹部)
宋光裕(原昭通市發改委幹部)
宋澤宇(原四川樂至縣供銷社幹部)
宋之平(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蘇曼中(原大理市建築材料經理公司科長)
蘇 毅(原廣東省機電設備公司經理兼黨委書記)
蘇致舜(原保山地區貿易公司經理)
孫丹年(原重慶市文化局創作室工作人員)
孫君秣(離休幹部)
孫黎明 (中石化第三建設公司經濟師,通訊院士)
孫星斗(原雲南省農科院副研究員)
孫梓川(原雲南小龍潭監獄離休幹部)
譚明德(原廣州市搪瓷廠副廠長)
湯 炯 (原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醫生)
湯建甲(原保山縣公安局幹部)
湯 炯 (原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醫生)
唐道富 (原成都紅旗玻璃廠幹部)
唐濤南(貴金屬研究所副研究員)
唐夏揚 (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唐先傑(西昌興共達公司經理)
陶紹康(原昭通市化建公司支部書記)
田 建 (右派)
鐵朝清(原魯甸縣稅務科副科長)
佟曉珊(女,青島藝術工作者)
汪體孝 (原雲南銅業公司幹部)
汪業祥(原蕪湖5720廠工程師)
王 帆(重慶市坦蕩科技有限公司)
王 豪(原開遠市農業銀行幹部)
王 容(重慶歌樂山烈士王朴之弟)
王才平(原衡陽市公安局幹部)
王 峰(天津商人引擎網路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王朝啟(原河北省圍場縣永合義村明天幼兒園園長)
王承祥 (原錦州公路段幹部)
王恩彬(原東北空軍第八航校助理員)
王景祜(原上海汽車發動機廠廠長)
王啟宇(原雲南大學校辦工廠廠長)
王世禹(原臨滄縣檢察院檢查員)
王守夫(原西北師大幹部)
王順生(原邵陽市公安局)
王宗力 (原四川省工商局公務員)
魏光鄴(原祿勸縣扶貧辦幹部)
魏慎之(原彌勒縣離休幹部)
吳礽蕃(原雲南省社科院離休幹部)
吳紀洲(原成都峨眉自行車廠離休幹部)
吳季陵(原中石油公司,甘肅省145勘探隊技術員)
吳起濱(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吳讓能(原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檢察院離休幹部)
吳樹德(原浙江省建安裝公司幹部)
伍登祥(原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副研究員)
夏 雷(原浙江省測繪大隊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夏 韻(高級工程師)
向昆生(隆回縣水產公司)
解傳寶(原蒙自縣離休幹部)
熊國宏(原東州市政府離休老乾)
熊士光(臨滄縣文化局文化協管)
徐承剛(原陡河發電廠幹部)
徐多嬌(南京信貸公司幹部)
徐福蓮(女、原甘肅省145勘探隊技術員)
徐基坤(原成都鐵路局於部)
徐明元(原大慶油田幹部)
許相照(原廣州市糧食局幹部)
許有為(原合肥學院幹部)
薛大啟(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延江梨(原廣東省檔案館副館長)
楊 樹(原昆明市中級法院高級法官)
楊 鑫(攀枝花市民營公司經理)
楊 森(原瀋陽市鐵西區蔬菜公司書記)
楊崇誠(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楊定荃(原十四冶幹部)
楊國華(原江川縣貿易公司會計)
楊建立(許昌市工程師)
楊俊川(邵陽市畜產公司)
楊駿祺(東北空軍轉業幹部)
楊茂先(離休幹部)
楊銘傳(原四川省教育學院幹部)
楊瓊英 (原箇舊市工人文化宮幹部)
楊 森(原瀋陽市鐵西區蔬菜公司書記)
楊天胤(原祿勸縣人民醫院幹部)
楊衛路(原廣州市防疫站計劃免疫室主任醫師)
楊 鑫(攀枝花市民營公司經理)
楊之祿(原昆明市輕紡供銷公司幹部)
姚孔亮(原開遠市機械化養雞場場長)
姚錫候(原邵陽市雙清國稅局)
葉式禮(原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局幹部)
應克複(原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於增佑(原錦州公路段幹部)
余洪章(臨滄縣來雲煙酒公司業務員)
袁 秀(江川縣工商局科員)
沈志庸 (北京退休幹部)
臧巍巍(洛陽軸承集團公司幹部)
臧又珊(原南昌鋼絲廠廠長)
曾紀木 (原湖北十堰東風汽車公司幹部)
曾樹美(昭通市李曰垓同志遺孀)
曾昭俊(邵陽市政府)
詹有華(江川縣新華書店離休經理)
張 鑫(原錦州閥門總廠工程師)
張 彥(深圳市鴻鑫駿良科技有限公司職員)
張 鏞(原開遠市糧食局幹部)
張純良(儒學研究會會長)
張季旭(原南昌科技大學教務處處長)
張家寶(原北京製藥廠工程師)
張建強 (原昆明市機械局離休幹部)
張京生(湖南省長沙市)
張靈感(原廣州市中山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張路省(檢察院離休幹部)
張欽芬(原昭通市第二醫院主管營養師)
張世華(原四川德陽市天池集團公司)
張世惠(原雲煙煙葉公司幹部)
張文虎(原水泥廠幹部)
張占洪(原德宏州醫院醫生)
張治新(武漢新祥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子銀(原雲南石屏保秀鎮政府幹部)
張遵頊(原工商行彌勒支行幹部)
趙 暉(原南航機長)
趙 昆(原邵陽市政協)
趙復運(原雲南省林業科學院高工)
趙漢科(原雲南省煙草公司老乾)
趙惠芳 (原蒙自縣法院老幹部)
趙家介(原江川縣民政局局長)
趙曉清(原會澤縣煙草公司統計師)
趙旭成(原湖南邵陽市委)
趙玉榮(原威信縣檢察院監所科科長)
趙增泰(原西南林業大學老乾)
趙正榮(原昭通市鹽津縣紀委書記)
鄭伯群(原邵陽市委)
鄭健行(原雲南農科院研究員)
鍾 俊(原昆明市文化局幹部)
鍾幼英(原西南林業大學幹部)
周 仁(原遼寧省綏中縣供銷社幹部)
周惠南(原甘肅省糧食廳離休幹部)
周建常(原江川縣財政局科員)
周 仁(原遼寧省綏中縣供銷社幹部)
周婉榮(原湖南教育學院機關總支書記)
周文斌(原邵陽稅務局)
周文富 (原思茅商業局幹部)
周文虎(南京市浦口區)
周熙文(原武漢市財政局總會計師)
周祥雲(原邵陽市工商聯)
周郁青(原內蒙古二連浩特新鑫進出口公司業務主管)
周澤民(原邵陽地區衛生局)
朱國典(原武田商務局)
朱國亮(原邵陽市雙清區區政府)
卓秀瓊(原重慶北碚被服廠幹部)
鄒若惠(原雲南省圖書館幹部)
歐陽興科(原昭通市物資局局長)
袁家德(中國(公民))
左克明(中國(公民))
陳明儒(中國(公民))
王定川(中國(公民))
畢 康 (江蘇(公民))
艾永利(遼寧(公民))
蔡平生((公民))
岑超南(香港(公民))
陳 昭 (北京(公民))
陳明儒(中國(公民))
陳庭博 (廣西(公民))
楚 翌(上海(公民))
鄧秋寶((公民))
杜 璇(北京(公民))
費衛東(浙江(公民))
顧海兵(山東(公民))
李 冰(北京(公民))
李 波(成都(公民))
李大彬((公民))
林夕映(中國(公民))
孟 瑤(揚州(公民))
孟 瑤(揚州(公民))
湯紹東(上海(公民))
王 煒(山東(公民))
王 華(法國家庭主婦)
王津津(深圳(公民))
王定川(中國(公民))
王承誠(中國(公民))
汪孝直 (重慶市(公民))
王緒衛(江蘇(公民))
王譽虎(北京(公民))
吳 雷(安徽(公民))
吳 展(南京(公民))
吳大江(湖南(公民))
吳孟謙(浙江(公民))
謝慶慶(中國(公民))
徐梅青(浙江(公民))
余躍波 (四川(公民))
袁 峰((公民))
張 凡(湖南(公民))
張善光(湖南(公民))
張幼南(揚州(公民))
余楨旭(中國(公民))
左克明(中國(公民))
陳佳平(自由職業者北京)
陳建國(自由職業者)
韓鐵輝(自由職業)
黃紹英(昭通市自由職業者)
江 西 (自由職業者)
姜 濤 (自由職業者美國)
解瑞松 (自由職業者)
李滌龍(自由職業者)
李霓琳(自由職業者)
李京滔(自由職業者上海市)
李雲飛(自由職業者)
李振東(自由職業者)
梁偉興(自由職業者)
林可行(自由作家)
陸祖平(自由職業者)
倪 膺(自由職業者南京)
申 衛 (自由職業者)
宋憲銘(自由職業者安徽)
談軍武(自由職業者江西)
王 力(自由職業者湖北)
王志偉(自由職業者湖北)
王巧珍(自由職業者)
魏輝軍(自由職業者重慶)
魏國輝(自由職業者福建)
謝保安(自由職業者武漢)
陽照囯(自由職業者攀枝花)
徐聖傑 (自由職業者杭州)
姚映東(自由職業者)
葉宗仁 (自由職業四川)
應干鋒(自由職業浙江)
應乾鋒(自由職業者浙江)
余莉萍(自由職業者)
何文雩(自由工作者香港)
張顯揚(北京學者)
余莉莎(失業者)
陳龍德 (原浙江鋁製品廠工人)
但俊峰(原自貢水泥廠職工)
鄧 軼(北京市西城區)
段協平 (山西臨汾市委農行退休員工)
馮成學(原威信縣教師進修學校職工)
傅世清(原開遠市第一中學職工)
甘鵬臻(日本T業)
高憶陵(原北京民營企業員工)
韓 青(張家港市國際物流從業人員)
胡 娣(廣州)
胡榮蔚(鹽津縣醫院職工)
華春輝(無錫(公民))
黃 河(丹江木業公司)
黃 珂(杭州(公民))
黃力君 (江蘇常熟)
紀彥峰(山東省)
康喜平(浙江杭州公司職員)
賴家玲(原黑山林場工人)
鄒世敏(蘭州)
李 文(原西南大學工作人員)
李恭泉(邵陽資江印刷廠)
李和顯(自貢永安鄉農民)
李建業(邵陽市製藥廠)
李少康(中石油基層科員)
李淑雲 (江蘇南通退休工人)
李少虎(邵陽市蘇菜公司)
李武珍(重慶第一工人療養院退休人員)
李曉光(廣州打工仔)
厲敬耀(瀋陽鐵路公安處員工)
廖讓初(原廣州市油制氣廠保管員)
林一如(邵陽市肉食品公司)
劉 燦(邵陽市第二建築公司)
劉 威(深圳(公民))
劉 宇(無業)
劉沙沙(北京人權活動人士)
劉小聖(原重慶電業局)
呂連英(邵陽市食品公司)
羅昌教(自貢大安鹽廠工人)
羅壹周(廣東深圳)
馬 俊(上海市)
馬志猛(河北省東光縣水務局職員)
孟洪儒(圈掌勐底農場工人)
倪明(遼寧盤錦退休工人)
聶 耳(邵陽市蘇菜公司)
饒瑞農(工人、網路作者)
任彥芳(作家)
沈 沉(溫州藝術工作者)
盛衛東(浙江杭州媒體從業者)
施曉渝(重慶下崗職工)
宋汝江(原航天二院退休技術人員)
宋盛佳 (河南開封市(公民))
宋再民(北京市平谷區正義義工)
談一燁(武鋼某廠工段長)
譚堅民(廣西桂林市公司職員)
湯勁松(四川省達縣)
唐澤芹(原衡陽市第六建築公司工人)
唐灼綱(國營勐底農場工人)
王 譯 (河南維權人士)
王明正(四川客車廠)
王 衡(邵陽市造紙廠)
王 強(河北國企網管)
王潤鵬(廣東)民間出版人)
王忠福(原文山銀行退休人員)
溫躍光(自貢大安鹽廠工人)
伍 雷(北京法律人士)
夏 藍 (文字工作者)
蕭東海(女,退休)
謝東光(石家莊公司職員)
謝禮文(邵陽市食品公司)
熊 鑫(武漢公司職員)
徐 琳(天津郵政職工)
徐文戎(房地產職員)
徐心貴(北京市)
孫小平(原廣州市黃埔區汽車製造廠醫務室護士)
徐中秋(原江蘇省化工廠工人)
楊 海(自由撰稿人)
楊興培(原昭通市種畜場職員)
楊亞男(上海市)
姚 木(邵陽市肉食品公司)
應立石(上海市人工人)
李 耳(江蘇南京人)
於 真(大陸作者)
禹伯禹(邵陽市機械廠)
曾 超(遊戲開發者)
曾為民(北京市)
張 談(東風汽車公司職工)
李展飛(自流井鐘錶社職工)
楊思琪(臨滄市工業局工人)
張冬冬(北京市)
張清亮(自貢鑄鋼廠職員)
金眾智 (原農行員工)
張興發(原箇舊市長石礦職工)
張亞文(邵陽市地區集木場)
鄭 敏(北京崇文區)
鄭 興(原開遠市服裝廠工人)
鍾行果(自貢焊條廠退休工人)
揚宣賦 (達縣人民銀行退休職工)
熊 旭 (達縣農業銀行退休職工)
羅守江 (重慶嘉陵摩托車廠退休職工)
黃 河 (丹江木業公司退休職工)
於佃榮(江蘇連雲港市民政局直屬企業工人)
朱筱超 (原山東濟南長清新華書店退休職工)
鄒世敏(蘭州)
吳洪森(真名網站長)
沈 沉(溫州藝術工作者)
劉在中(成都(公民)個體勞動現養病中)
劉連生(漣源市新華書店)
趙景洲(黑龍江省司法難民)
陳德榮(雲南昆明個體經濟者)
孔令平(重慶專用汽車廠退休職工)
廖先體(四川商業集團公司職工)
李如芳(開遠市靈泉辦事處退休人員)
斯文漢(原軍人)
王成文(成都建機械公司)
張亞文(邵陽市林化廠)
蔡應律(原四川西昌電力公司工人、作家)
鄧冠雲 (公民)
董品仕 (公民)
董品宣 (公民)
陳 一 (公民)
陳 尉 (公民)
陳國澤 (公民)
陳炳常 (公民)
陳昭明 (公民)
陳宗祥 (公民)
孟維娜 (公民)
高文敏 (公民)
段肇楓 (公民)
高中元 (公民)
苟仕常 (公民)
顧 力 (公民)
郭思淵 (公民)
黃 楓 (公民)
黃可金 (公民)
蔣瀾濤 (公民)
雷碧華 (公民)
梁 棟 (公民)
劉 進 (公民)
龍 鱗 (公民)
陸宏穎 (公民)
羅光澤 (公民)
馬奔騰 (公民)
馬傳林 (公民)
毛同辰 (公民)
彭耀明 (公民)
蒲萬傑 (公民)
施德洪 (公民)
宋道林 (公民)
唐鍵陽 (公民)
唐荊陵 (公民)
田松如 (公民)
王 秋 (公民)
王 瀟 (公民)
王寶國 (公民)
王良相 (公民)
文志遂 (公民)
吳 偉 (公民)
向傑甫 (公民)
惜 輝 (公民)
徐步曉 (公民)
許文清 (公民)
嚴光寰 (公民)
楊先林 (公民)
喻定久 (公民)
張文愷 (公民)
張志久 (公民)
張重輝 (公民)
趙曉藝 (公民)
周志林 (公民)
朱伯華 (公民)
朱國干 (公民)
張懷青 (公民)
孫孝祥 (公民)
沈光鈺 (公民)
陳明康 (公民)
陳家生 (公民)
此上書文本已於2011年2月22日,通過郵局用掛號信寄往北京市西交民巷23號:全國人大常委會,並分別寄給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吳邦國,副委員長王兆國、路甬祥、烏雲其木格、韓啟德、華建敏、陳至立、周鐵農、李建國、司馬義•鐵力瓦爾地、蔣樹聲、陳昌智、嚴雋琪、桑國衛,秘書長李建國等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