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防水患,城市建設要立法,河流流域要規劃

作者:徐九酒  於 2013-8-26 22: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中華沙漠治理協會|通用分類:法律相關

關鍵詞:防止 洪水, 建設立法

防水患,城市建設要立法,河流流域要規劃

這些年來,不時看到國內城市水災、北京馬路上淹死人,瀋陽大街上發大水,還有河流發大水沖壞了公路,以及泥石流的災情報導。我的心被那些遭到自然災害的人們所牽動著。水火無情,災難深痛。因此我就在思考,這些災情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去減少災情?美國又是如何做法。在紐約市周圍,有一條新建築規劃的立法,在芝加哥, 我看到也是這樣設計的。凡是新開發的建築項目必須有蓄水功能。

    中國人在水利建設方面有許多建樹。古時候大禹以疏導的方法治水,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奮鬥,見到了成效。黃河兩岸一直是建築堤壩防洪,因為水中含沙量太高。秦朝初年修建的秦渠,都江堰至今可用,可見古人的智慧。古人在錢塘江修堤圍田,官家出了許多金錢僱人運石頭,投鐵棒,才修成後來的樣子。因此也得了此美名,叫錢塘江。看看雲南的大理,麗江的古城,那古人設計的供水排水系統保證了古城常年供水不斷,也不會被水淹。新中國一直把治理黃河、淮河當作頭等大事。這也驚動了地球的另一邊,美國情報局驚慌不已,誤以為中國在調兵遣將準備打大打仗了,特派無人駕駛飛機前來偵察。結果證實中國幾十萬人上陣,確實是在修水利。過去十年就有九年災的黃淮流域,經過治理以後,淮河下游後來災情沒了。再看江都水利工程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建成后使得蘇北里下河地區免受水澇之苦,成了旱澇保收的豐產區。還有許多水庫發電站,如十三陵,新安江,三門峽,劉家峽,紅旗渠,三峽,造福千秋萬代。要不是解放后大修水利,大搞基本建設,我們今天不知是會怎樣的水深火熱呢。

今天,我們有前所未有的人力和機械,現在的勞動力是新中國的四倍,我們完全有條件創造出更大的奇迹。由於大搞城市建設,新設施沒有考慮蓄水功能,一到下雨,屋頂上,街道上的水一起湧向下水道,排水系統跟不上,就會造成瞬間的城市洪水。城市洪水一起湧向河流,又造成河流的洪水,再加上水庫亂放水,就造成了衝垮公路,橋樑,泥石流等災情的發生。針對目前的情況,城市建設必須立法,對城市增加蓄水設施的建設,對河流加以改造。使得城市下雨不積水,河流下雨時不漲洪水,乾旱時不枯竭,變成四季常綠的永流河。

我們可以在二三十年內,將長江流域建設成為青山碧水,水流暢通無阻,旱澇保收的魚米之鄉,而不是洪旱常來往,變成第二條老黃河。治理長江流域,這已經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否則會後患無窮。

  

  為把我們的家園修建成旱澇保收,有抗洪抗旱的功能,必須從根本上治理,要打主動仗。而不是停留在搶險救災的水平上。方法很簡單,就是控制水流量和疏通河道。一方面築壩緩流,減少水中含沙量,另一方面疏通河道。這不僅可以創造許多的就業機會,而且也是一本萬利,全面發展的好事情。

       城市建設法規切不可忽視蓄水功能。各個城市必須馬上立法。城鎮建設,公路建設要考慮保護生態環境,排水,蓄水和抗洪規劃,避免城市化所造成的洪水。城市化開發造成的洪水是當今的一個趨勢,北京市街道的洪水就是因為下雨的時候,同時排水,使低洼道路淹沒。具體情況就以紐約市為例吧。紐約市處在紐約州的最南端,地形北高南低臨海。儘管如此,由於建設大量的公路、房屋、停車場、倉庫,商店,碰到下雨,城市的低洼處就會水漫金山。屋頂上的水,馬路上的水,積少成多,通過下水道一起排到河裡,河水一下子就漲了起來,把低洼處的房屋和道路給淹了。因此,政府一面疏通擴建河道,將湖河海連通,以便蓄水排水;同時在河道的某些地區修防水牆,防止泛濫;在上游修建水庫,以蓄水。另一面制定一條很重要的法規,凡是新建的工程都必須考慮到蓄水的功能,保證在最大雨量的情況下,不會將水排到公共的下水道中(蓄水量為該地區最大降雨量乘上建築佔地面積)。有的在山坡上開闢新區,就修建水池,有的修建地下蓄水池,有的平頂房的屋頂沒有下水道,屋頂就成了一個蓄水池,有的在屋頂上種草種樹,也有的在屋頂上建造游泳池和足球場。這樣一來就大大減少新建築對老排水系統的影響。這是一條十分有效的措施。以前山坡上有幾寸的樹葉,如同海綿把水吸住。建成居住區以後就沒有蓄水功能了,因此一定要在水流下來的地方建造蓄水池。公路兩旁多建造低洼的河溝,不僅可植樹綠化,也有蓄水功能。所以,平頂房,蓄水池,低洼溝是新開發區建設不可缺少的防治水患的項目。

只要城市規劃重視這一點,城市的水災就能消滅。只要把流域治理好,河流變成衡流河,山清水秀,那麼水災旱災也可以消滅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8: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