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小娃識才的一些建議

作者:珍珠河老翁  於 2015-1-2 23: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子女教育|已有2評論

關鍵詞:家庭教育, 識才

小娃識才一些建議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或者把子女培育成社會精英是很多父母的願望。為了有效地達到這個願望,我們要客觀、理性地認識和分析自己孩子的才幹,做好孩子的伯樂,促成孩子成為父母的千里馬。

識才是條漫長的路

有的父母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塊什麼才,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在這過程中,父母要沉住氣、要理性。特別是對孩子的一些關鍵性格,要多作假設,不斷求證,逐步認識。同時不要武斷,特別是對一些灰色的特徵,要從積極角度去引導。在這階段娃的可塑性大,要以發展的觀點向前看。

識才路上常見的錯誤

混淆聰明和天賦的區別:對於一個聰明的孩子加上自己努力,在這年齡幾乎什麼事都會比別的孩子做得好。那麼是不是娃娃什麼都有天賦呢?顯然不會有這麼好事!沒有天賦,很多事情到了後期,就會遇到發展的瓶頸。

解決方法:多見世面、多學習,建立一個廣泛的座標參照系,鼓勵娃多與高層次的人碰撞,客觀地標出孩子在這座標繫上的位置。一當明白了怎麼回事,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婆婆媽媽,虛耗能量和時光。以免以後出現留之無益,棄之不甘的尷尬。


推的東西太多,孩子忙得團團轉,失去了自我,沒有展示真正才華的機會:天賦的自然流露應該是在寬鬆的環境下出現。如果娃娃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他哪來獨立的思考和探索?這時觀察到的很可能是他可以做好的能力,而不是他的天賦。

建議:小學生每周有一天放空(或周末兩天上午學習,下午休息),周末父母佔用半天,半天做作業。鼓勵他們多交朋友,多見世面,多與同齡人互動,培養EQ

我發現在娃和小朋友無拘束地玩時,最容易看出娃的特點。

 

先入為主,急於求成:當娃娃在某方面做得好時,一陣陣驚喜。一推再推。幾年下來也有小成,可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還不知道。更可惜的是過早地把孩子發展方向給限制住了,使得娃娃的真正天賦給埋沒了。

 

主觀願望取代客觀現實:對娃的認識,特別是對自己娃的認識,父母很難做到客觀,朋友老師和稀泥、捧場的多,很容易造成對娃的認識出現主觀願望代替客觀現實的情況。

 

主流社會精英標準

引用哈佛大學招生個性評價(additional general ratings)

1.  Intellectual curiosity 求知慾。

2.  Intellectual creativity 創造力

3.  Academic achievement 學業成績

4.  Academic promise 學業前景

5.  Leadership 領導能力

6.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責任感

7.  Self-confidence 自信心

8.  Warmth of personality 為人熱忱

9.  Sense of humor 幽默感

10.Concern for others 關心他人

11.Energy 活力

12.Maturity 成熟

13.Initiative 主動性

14.Reaction to setbacks 對挫折的反應

15.        Respect accorded by faculty 受老師重視的程度

 

識才的方向

按照以上主流社會精英標準,創造客觀寬鬆的環境,有方向性的一一探討和了解娃娃的才賦。不要急,先不求深,更不求全。沒有人都做得到。但是有方向地去做,一定會比無目標地嘗試有效些。

 

K-3年級的參考看法

特點:在家,父母是娃娃的天;在學校,老師是娃娃的準則。天真活潑,人見人愛。

機會:第一次與群體接觸,是建立娃集體概念和團隊精神的大好時機。也是建立娃品行標準、學習和生活習慣的起跑線

父母的基本原則:賞罰分明

硬性指標:不任性,守紀律,不做上海灘老大

軟性指標:有問題可以一起坐下來理一理,父母尊重子女意見,子女尊守父母的決定

 

技術指標:精英標準的通俗化

學習時認真,玩時活潑、盡歡,能玩出花樣更好;

作業認真完成,上課積极參与;

早上自己起床,晚上把第二天上學的東西準備好;

每天父母回家問個好,爸爸媽媽生日要有所表現,養成關心他人習慣;

鼓勵讀書、動腦筋、提問題,加強求知慾望;

做點小家務,有一塊小小的責任田,培養責任感;

多玩動手性強的玩具(Craft, Puzzle Lego 之類),培養動手能力和啟發創造力;

每周整理一次房間,學習自我管理;

充分利用飯桌文化,天南海北,練習溝通技巧;

多交朋友,發展EQ

學點才藝,廣泛興趣

 

興趣活動適當參加,但以見世面和玩耍為主,不要推,不要過早地陷入一個先入為主的領域,成為以後發展的雞筋

 

上策:利用機會,把中式家庭教育的一些精華和學校學的西式精華接軌,融合起來。用團隊精神建設家庭;利用兩種文化的精華優勢,培育娃娃基本素質,為以後順利融入主流社會奠定好基礎。(具體細節參考鏈接《爬藤規劃和精英培育》的《家庭教育法則七篇》:https://big5.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320595&do=blog&view=me&from=space

更全面的參考《哈佛兩姐妹》)

 

中策:隨大流,在家用中式教育,詩、琴、書、畫加中文樣樣上,樣樣推,樣樣要出頭,培養多才多藝的小中典型;在學校由學校進行西式教育,能推就推,能擠就擠,生怕過了此村,沒有他店; 或者是看了別家孩子出色,心裡發慌

 

下策:管它什麼中式文化和美式文化,有愛就好!一味溺愛、嬌寵;只要娃喜歡,做娃的兒子、孫子都高興。我見到很多高中娃的家庭:子女對父母是橫眉冷對,父母對子女是點頭哈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奈何?!

 

4-5 年級的參考看法

很多娃在3年級後期或4年級開始了成長過成中的新的關鍵階段:探索階段

在這階段對父母的建議請參考(《爬藤規劃和精英培育》的《初中爬藤的一些建議》: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320595/article-215943.html

 

附加說明:

1.這些建議不是為天才所設。

2.這只是一個籠統的架構。

3.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sousuo 2015-1-3 02:32
這是很多家長都忽略的問題。
回復 自由之靈 2015-1-4 01:53
謝謝分享!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0: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