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帖)三中全會的意識形態分析(二)

作者:雲起石  於 2013-11-28 07: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政治雜談|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三中全會, 意識形態, 分析

第二,正確理解改革開放的內涵和意義

 

全會高度肯定了改革開放的意義,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把改革開放作為這面旗幟的最鮮明的特質。這無疑是對一些質疑和歪曲的最直接的回應:中國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這裡,需要進一步展開分析。

一般來講,改革是指在基本制度既定的前提下,對具體的體制機制進行調整,使其正面效應更好發揮,負面效應得到修正,使基本制度發揮最大的合理性、優越性;開放則是指全面參與國際經濟、技術、文化交流,在經濟上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方面,吸收借鑒引進一些可以為自己所用的科學技術、體制機製成果,使自己的體制進一步完善,經濟社會得到更好更快發展。而中國的改革開放,具有一個明確的體制發展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體的所有製成分的角度論,就是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使其成為重要組成部分,直至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建立起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完備的國民經濟體系后,為什麼要確定這個方向呢?為什麼在新的形勢下,要繼續堅持和深化這個方向呢? 這就需要進行歷史的、辯證的分析。

首先,就改革的性質而言,中國的改革,實質是利用有利的外部環境提供的機遇,激發社會內部創造財富,提高效率的活力,儘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也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性綱領。中國共產黨,從來就是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從來就是把各個階段的最廣大人民的最迫切的要求所規定的目標,作為自己的階段性綱領,也稱最低綱領。這是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統一的結合點。現階段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迫切要求,就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增強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果把改革理解為「補資本主義的課」,就是背離了最高綱領,其實也是背離了黨的階段性綱領。如此,則如小平所言,改革將走上邪路。這是我們必須明確的認識,是我們思想中的正氣,也是形成改革發展的正能量的思想基礎。

其次,就改革的必要性、正確性論,我們要明白,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我們建立並鞏固了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有著先在的優越性的,進一步改革發展的制度基礎,也是全體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的制度保障。但是,要取得進一步的發展,以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狀況,以及國情的複雜,發展的不均衡,決定了我們必須迅速激發內外資本的活力,切實有效地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借鑒引進智力成果和具體的有效的體制機制,實現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才能體現和增進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實踐證明,引進了一些「雜質」甚至是「異己力量」,不但沒有葬送社會主義制度,走上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增進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黨能夠駕馭的社會財富增加了,能夠調動的資源、手段豐富了,這使得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實踐中更好更快,在更高水平上發揮了作用,展示了令人信服的成就與活力,堅定了我們的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這是歷史的主流。

再次,當前我們要在新的歷史機遇下,牢牢把握中國還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不失時機地,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開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中國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核心的國家利益。不發展經濟,不迅速改善人民生活,社會主義制度,黨的領導就不能得到人民的信服和擁護。而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現實的標準,就是要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趕超,起碼是基本接近美國大多數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只有到那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才有真正的鞏固的說服力,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才會真正堅定地信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自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迅速上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真研究中國的經驗。但要達到上述的目標,中國還需要做出長期的、艱苦的努力。這是由中國的現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更是由中美兩國在現實資源稟賦上的差距決定的。僅以最主要的自然資源論,比較總量,美國的森林面積302萬平方公里,中國是195.4萬平方公里;美國的可耕地面積170.4萬平方公里,中國是110萬平方公里;美國的淡水總量28億立方米,略高於中國;探明石油儲量,美國191億桶,中國176億桶;可開採煤炭儲量,美國2605.5億噸,中國622億噸。如果算一下人均水平,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差距就更明顯了。而且,我們都知道,美國是現行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主導者、維護者。憑著這個地位,美國不僅獲得了很多物質資源的挹注,更有佔據著主流話語權的「道義優勢」的加持。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必須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充分調動各種活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更大的優越性,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實現公平正義。

複次,新階段的改革開放,要有新的認識,新的內容。主要注意這幾項:第一要堅持自己的基本制度、基本路線,不能犯大的錯誤,更不能改旗易幟;第二要把握時機,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調整體制機制,促進發展,改善民生;第三要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獲得外部資源的支持,更要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國際政治乃至軍事鬥爭,不斷改變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減少中國進行國際交流的「制度成本」,變為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富有感召力的「制度優勢」,實現建立和維護新秩序的「制度紅利」。

當前,世界經濟危機深層原因並沒有解決,只是被掩蓋,隨時會再次探底。中國如果能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在經濟上完成更合理的體制、機制建設,就可以使中國與西方的力量對比和發展勢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現出更明顯的優越性。

最後,我們還要明確,對一些提法,要有辯證的認識。比如,講「停滯和倒退沒有出路」,並不是要沿著改革中新形成的某些階層,在外部勢力的互動加持下,兜售的「唯一正確的改革方向」,一直走到所謂的「河那邊」。如今,「河那邊」的情況,似乎並不很好。即便是「那邊」最自信「歷史終結」的時候,小平的一路南巡,走到深圳后,也並沒有到香港,而是一路又北返,回到了北京。這就是真正的辯證法。即便如一些人鼓吹的,「一路向前」,走到最南,也不過是南極。然後呢?是不是繼續向前呢?再向前,就是最北,也就是北極了嘛。如果按照有些人希望的那樣,走到一個地方,就停下來,豈不是不符合「停滯和倒退沒有出路」?當然,那些人會說,到了那個目的地,還可以做一些具體的、細化的調整,並不是就此無所作為。那麼,某些人所謂的「改革成功」,豈不是真正的「歷史終結」了?且不說這是否符合黨的基本路線,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以辯證法論,也是不正確的。

如總書記在年初的論述,一個社會應該實行什麼制度,取決於什麼制度和體制,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社會的核心問題,也就是能夠有效解決一個社會的主要矛盾。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而不是左的或右的別的制度,可以有效解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是被實踐證明的。借用一些人的說法,以道路的抉擇論,對今天的中國,歷史雖未終結,但也已告一段落。基本制度已經確立,並在實踐中,特別是在近五年來,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有效性。而改革確實未有窮期,也永無止境。這是指具體的體制機制的改進,基本制度的充實,利益結構的調整,都是一個歷史性的過程。前一個階段有效的體制機制,都只是在總體上是有效的,必然還有另一面,即一些副作用。到了新的階段,對體制機制進行調整,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這時就要堅決進行調整,形成新的有效的體制機制。而到了下一個階段,就必須進行新的調整。但基本制度,只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完善、豐富,不可能走向另一種基本制度。

只有明確這樣的認識,才能保證改革的正確方向,這是對改革最好的堅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 03: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