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過去的照片,突然翻出一張已經有點泛黃的老照片.經過仔細回憶,原來是我初中畢業時的班級合影.這張照片打開了我早已塵封的記憶.
稍加留心,就會發現,儘管同學們的衣服不是非常統一,但30幾個同學中就我一個人的上衣上打著幾個補丁.由於上衣已經被洗得發白,原來的底色-藍色幾乎腿盡,因此縫補在上面的幾塊補丁顯得非常引人注意. 回憶當時照相的時候,有些同學為了面子特意去其他班的同學借衣服.我當時懶得動那心思,另外,由於缺少食物,經常吃不飽,長的非常瘦小,也借不到合身的衣服.
更重要的一點是當時我對吃穿很不上心.從來沒有因為吃的差和穿的破爛感到自卑過,好象從來沒有過.那時就是一門心思撲到學習上.我的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前5名以內.同學們並沒有因為我穿的破爛而低看過我.
說起這件中山裝,還有不一般的來歷.那是我在初一時學校發的6元錢困難補助(只給學習優秀的家庭困難的學生)置辦的.沒有換洗的.一年四季一張皮.袖子由於經常在課桌上蹭來蹭去,早已打了兩層補丁.兩個肩膀由於放學后幫家裡挑水,挑糞筐,擔柴草,早已經磨破了.就連前面的衣襟也在課桌上磨破了.這些地方都縫上了補丁.
不過仔細端詳這幾塊補丁,縫得非常工整.彷彿是經過精心設計過似的.這些都出自於我母親那雙布滿繭子和裂口卻非常靈巧的雙手.母親經常深夜坐在煤油燈下給我們縫補衣服,因為白天衣服都穿在身上的,再說母親也忙裡忙外的哪有時間做針線活.
我記得回家為母親掃墓時,碰到了解母親的鄉親們,她們拉著我的手說,你媽要是能活到現在的話該多好呀,能跟上你們享福了.她的針線活做得特別好,咱村誰都比不上的,就連你媽補的補丁都非常周正,針腳非常整體.
上周去一個名牌服裝專賣店,猛然看到了一件縫滿補丁的T恤,當然是隨便用線綴著的,倒象一些跟印花圖案一樣的點綴,早已經背離了補丁的實際意義.我在那幾件補丁T恤前端詳了很長時間,店員小姐以為我想買,很鄭重其事地給我推薦那個補丁T恤.我一看那價格竟然比同樣品牌和質地的T恤貴好多.這當然應該歸因於美國勞動力高昂的緣故吧.
那件T恤上的補丁跟我照片里中山裝的補丁已經是風牛馬不相及了.
打補丁的中山裝,更讓我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