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讀《身心安頓》(五)

作者:liuguang  於 2012-3-27 23: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讀後感|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6評論

關鍵詞:

  還是半懂不懂,硬著頭皮做摘抄,期待某天大徹大悟,小徹小悟也行。

第二講
慈悲的胸懷 (下)

 了解慈悲的次第(即層次)之後,如何拓展慈悲的胸懷?

使自己慈悲的第一個方法是更纖細更柔軟的心靈,這種纖細和柔軟是來自清明的心靈, 使我們可以看到眾生的苦和眾生的快樂。(小時候看一休,裡面一個商人之家的傳家寶就是四個字:體諒同情。)

開發慈悲心第二個的方法是有廣大的包容心,包容這個世界,就是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不要常常只為自己著想。我們在生活里有兩種情緒,一種是正面的情緒,就是可以使我們快樂,也可以使別人快樂;使我們光明,也使別人光明的情緒。另外一種是負面的情緒,負面的情緒就是黑暗的、壞的、貪的、嗔的、痴的、慢的、疑的,會使我們處在痛苦的狀況,並且認識我們的人也處在痛苦的狀況。如果我們多消除一點自己的負面情緒,就多一點慈悲。林曾寫過:應該拿而不拿就是慈悲,應該貪時而不貪,這是慈悲。應該生氣時,不生氣,這是慈悲。應該驕傲而不驕傲,這是慈悲。應該懷疑時不懷疑,這是慈悲。所以慈悲是消除一切負面情緒所得到的東西。

得到慈悲心的第三個方法就是要超越世間的無知。有許多人是無知的,他們不知道做那些事會傷害別人。如果我們可以做到凡是傷害這個世界眾生的事,都不要做,這樣就可以使我們的慈悲往上拔高,超越這個世界。

開啟慈悲心的第四個方法就是要發願拯救世界。要有這樣的願望:因為我已經了解到這世界的眾生和我是一體的,和我是平等的,所有的眾生將都會成佛,這是我根本的認識。由於有這樣的認識,所以我要發願,「盡形壽,拯救這個世界」。盡形壽就是盡我還有形體的、還有壽命的時間,來拯救這個世界;雖然這個世界有可能是無法被拯救的。但我們也要學習經典中所講到的那隻鴿子的精神,常常把這一滴清涼的水吐在燃燒的世界里。

佛經里四個永遠沒有限量的願望叫四無量心。第一是慈無量心,對治我們的嗔恨;第二是悲無量心,對治我們對世界的害心;第三是喜無量心,對治我們的不快樂;第四是舍無量心,對治我們的貪,這就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林清玄每天早課祈求世界和平,朋友笑怎麼可能,林說因為他沒有失去這樣的願望,所以在世界還沒和平之前,他的心已經得到了和平。

 拓展慈悲心的第五個方法是,永遠祈求心中的蓮花開放觀世間菩薩六字大明咒叫「嗡嘛呢叭咪吽」,譯成現代語言就是「祈求心中的蓮花開放」。蓮花清凈、柔軟、芬芳、純潔。《法華經》里講到觀世音菩薩如何觀照內在蓮花的開放:「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對這個世界有真實清凈的觀照,知道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清凈的,是因為我們受到污染,所以我們才會處在污染的世界。廣大智慧觀,我們要使我們的智慧和心胸廣大,才可以包容這個世界。悲觀及慈觀,要常有慈悲的觀照。內在清凈的蓮花開放后,可以用來對治我們心中的負面情緒。

   慈悲再往前推展到了一個最後的境界,叫「大慈大悲」,就是剛才提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當我們拓展慈悲的胸懷時,不要忘了智慧的重要,在經典里說:「悲以無嗔為體,大悲以智慧為體」。就是說一般的慈悲是以沒有嗔恨為體,我們可以做到對人沒有嗔恨,這個人就可以說是慈悲了。如果一個人是大慈大悲,他是以智慧為體,所以智慧和慈悲是不能分開的。在佛教里有一些字眼是無法翻譯的,像般若、菩提,就是慈悲和智慧合在一起叫般若也叫菩提,所以智慧和慈悲是無法分開的。因此,在我們開展外在的慈悲時,也要回來開展內在的智慧。

佛教里有四大菩薩,象徵四種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願。象徵願力的是地藏菩薩,象徵慈悲的是觀音菩薩,象徵智慧的是文殊菩薩,象徵實踐的是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和觀自在菩薩,P86-87

 未完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甜,不甜 2012-3-28 01:36
謝謝分享,找時間細讀
回復 nsa130 2012-3-28 02:08
學習中•••
回復 香林坐久 2012-3-28 05:27
可能到了某一天,你把摘錄的東西都忘了,你就悟了。
回復 liuguang 2012-3-28 05:42
香林坐久: 可能到了某一天,你把摘錄的東西都忘了,你就悟了。
像張無忌忘了張三丰教的劍招一樣?
期待著那神奇的一刻
回復 麥燕萍 2012-3-28 06:51
看了俺離開悟還很遠
回復 liuguang 2012-3-29 00:03
麥燕萍: 看了俺離開悟還很遠
同勉,同勉。頓悟也需要漸修做基礎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8:46

返回頂部